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阎安 《社会工作》2008,(24):61-64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农民工子女与城里的同龄儿童相比面临着教育不公平的巨大难题。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不是孤立的教育问题,是社会发展中、我国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今后相当长的阶段中将普遍存在,这一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
社区学院应致力于提高农民工的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是城镇化、城市现代化进程中一支重要的建设力量,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须依赖的主力军,他们是促进我国永续发展的强大力量,但他们又是一弱势族群。在城市化、工业化中农民工已发挥、还将发挥重要作用,我国的发展与未来与多达2亿的农民工群体及素质的提高息息相关。基于劳动者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诉求,重视、致力于提高农民工素质是社区教育重点和社区学院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3.
李文琴 《社会工作》2011,(23):49-52
一、问题的提出 纵观目前我国在农民工教育培训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可以说取得了一定的、明显的效果,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如输入地对农民工的培训,尤其是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还存在着态度不积极、专业不对口、时间安排不合理、收费标准不统一、培训方式针对性不强、社会公益团体及海外基金会参与度不高等比较严重的问题,无论是政府机构的培训,还是企业的岗前教育,都存在着只凭主观愿望办事,而不注重倾听农民工自身的呼声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4.
受教育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农民工子女作为我国公民应当享有受教育的公平权利。而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对农民工子女教育没有形成甚至是根本缺失一套稳定的制度规范体系加以保障,各种社会控制手段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再由于国内各界目前对整个农民工群体已经形成了一种社会性的歧视,致使农民工子女教育无论在制度上还是在社会观念层面都遭遇严重不公。  相似文献   

5.
目前,农民工权益保障存在诸多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文锋指出,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必须解决的新问题,用政策、法律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根本出路。就业歧视是其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这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作机会不同。比如有些地方将行业工种分为允许使用、控制使用、不允许使用农村劳动力三大类,以控制用工单  相似文献   

6.
杨喜梅 《唐都学刊》2007,23(6):52-54
农民工国民待遇问题既是一个制度问题,也是一个伦理问题。当前,我国农民工国民待遇缺失严重,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现行制度对农民工道德权利的忽视,具体表现在农民工道德行为选择自由权的缺失、农民工道德主体人格平等权的缺位以及农民工道德行为公正评价权的缺乏三个方面。要解决这一问题,不仅要靠公正的制度安排,更需要对农民工关怀的伦理意识。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公平的财政实现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公平是现代城市化进程中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与客观要求。教育公平主要通过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每个受教育者能享受到均等的教育,它包含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质量公平。公共财政理论认为,教育属于准公共物品,这也是财政支持资源相对匮乏的农民工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的理论依据。但由于其特殊性,应建立完善的政府间经费分担机制与财政监督机制。从财政支持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公平的现状来看,教育机会公平显失、教育过程公平脆弱、教育质量公平任重道远。上述问题的根源在于农民工随迁子女财政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经费分担机制缺乏且不合理、缺乏专门的预算制度等。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探寻完善财政实现机制,成为当前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公平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随着过去20年来中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大规模转移,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多数都把子女留在家乡,部分子女跟随父母到了城市。无论是留守还是流动,这些农民工子女的抚育和教育问题一直都是社会和学界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对2006年珠三角3000多名农民工的调查资料中反映的有关农民工子女的抚育和教育方式的分析,理解农民工子女留守家乡和流动到城市的影响因素,发现在控制了农民工个人和家庭因素之后,农民工来源地的区域差异仍然是影响他们的子女留守或流动的重要因素。地区性壁垒存在的原因和机制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谢建社  胡世光 《探求》2009,(1):11-15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一个新的产业工人阶层。农民工在政治权利方面缺乏足够的空间。本文拟对农民工政治权利的现状与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思考,以期引起对农民工制度化、理性化政治权利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何家理 《唐都学刊》2008,24(1):76-81
与农民工相伴而产生的一个社会问题是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困境问题.据国家统计资料显示,随父母进城的流动儿童有700-800万人,留守在家儿童2200多万人.留守在家的无人管,流动进城的上学难.调查显示,流动儿童的失学率高达9.3%,一直未上学的占6.85%,失学的占2.45%.农民工子女上学困境对我国义务教育法中"适龄儿童、少年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的教育公平理念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其深层原因有:对农民工现象的长期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城乡二元分割结构体制;法律制度不完善;农民工自身素质低维权意识差.解决的出路在于:让农民工子女进城上学;实行"义务教育补助卡"制度,改户籍入学为"居住地入学";将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纳入城市学校考核体系;政府给予农民工子女学校以倾斜政策.支持其尽快发展.  相似文献   

11.
The provision of financial education for migrant domestic helpers is an important service that could enhance their financial well‐being and the well‐being of their families. However, in that migrant domestic helpers are often excluded from protection in the host country, such services are few and empirical research in this area is rare. In this article, we report the findings of an evaluation study on a financial literacy education programme provided by a Hong Kong organisation serving Filipina and Indonesian migrant domestic workers. Using a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 we confirm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gramme. Participants who attended the programme developed improved financial knowledge and behaviour. Their general self‐efficacy and financial self‐efficacy were also enhanced. Key Practitioner Message: ? Migrant domestic helpers’ financial well‐being is enhanced through intensive financial education in financial knowledge and behaviour; ? Migrant domestic helpers’ self‐efficacy is strengthened through peer discussion of financial education; ? Effective services for migrant workers in the host country need to be in the migrants’ native language and be culturally sensitive.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城市适应的过程中,新生代农民工既要接受现代文明的观念,又要了解城市的各种规则,他们对前者的接受要高于对后者的了解。在心理和精神层面上,新生代农民工很接近城市文明,但是因为制度设置的欠缺,他们被排除在城市社会生活之外;同时,城市也缺乏对农民工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这使农民工们对与自己利益有关的法律、法规的了解和认识不够,无法较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  相似文献   

13.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及其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代农民工是伴随改革开放而出现的一个新群体,其社会保障权利诉求比父辈们更为强烈,但现实情况是:他们的社会保障权益并没有得到多大改善。第一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亟需政府承认并负担起补偿责任,而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需要国家通过相关法律法规为其搭建起社会保障的政策起点,厘清政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社会保障权利、义务和责任,赋予新生代农民工平等的社会权利,同时要未雨绸缪地解决好与之相关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子女城市融入的增权途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城市中“第二代移民”的农民工子女,其城市融入存在着诸多障碍,如何解决是关乎城市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笔者试图从已有的农民工子女城市融人中存在的困境入手,从增权理论角度,对农民工子女的城市融入提供途径,提升其城市融入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Migrant workers in the Chinese construction industry have been described as ‘indenture labourers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Under the guise of flexible work and high salary, there exist serious problems such as lack of an employment contract, poor working conditions, and the delay of payment. The origin of these problems lies in the subcontracting production regime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at masks its labour relationships. The system also makes the intervention of industrial social work, labour rights protection and advocacy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effective. Based on a case of a migrant construction worker service organization, this study provides preliminary explorations on an indigenous model called ‘transformative social work’ in China. This model includes long-term education to raise civil and class consciousness, encouraging workers to fight for their own rights, facilit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workers' union, connecting the support from university student volunteers and university teachers, striving for the empowerment of migrant construction worker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production regime.  相似文献   

16.
汪建华  黄斌欢 《社会》2014,34(5):88-104
本文批评了“农民工”和“留守儿童”两种研究问题意识割裂的现状。通过对 “农民工权益保护理论与实践研究”调查数据的分析,本文试图在两种问题之间建立系统性的关联。研究发现,有留守经历的新工人相比其同辈群体更频繁地转换工作。对工种性质进行进一步划分后的统计模型表明,体力工种相对非体力工种、非熟练工种相对熟练/半熟练工种,有留守经历的新工人相比其同辈群体,表现出更高的工作流动性。这说明有留守经历的工人更难适应世界工厂高强度、异化的劳动方式。父母外出打工造成亲子分离,儿童家庭责任感淡薄,但也带来更优越的经济条件和更少的务农经历,由此共同导致了有留守经历的工人频繁的工作流动。留守经历是“拆分型农民工生产体制”的产物,但某种程度上它又加剧了这一体制持续运行所面临的困境。逐步赋予工人公民权,修复家庭生活,是解决系统性危机的基本立足点。  相似文献   

17.
青年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既是实现青年农民工城市社会融入的重要举措,也是不断完善当下青年农民工服务与管理的客观需求。天津滨海新区"青年农民工融入社区"项目在探索新形势下青年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的制度建设和路径选择上进行了有益尝试,为健全以社区为依托实现青年农民工深层次城市社会融入提供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8.
叶鹏飞 《社会》2011,31(2):153-169
|本文以2007年7省区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农民工的城市定居意愿及其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民工既表现出对城市定居的向往,又呈现出一种矛盾和模糊性的心理状态。相对于人力资本而言,家庭因素、社会支持因素对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更加明显。农民工的定居决策主要受市场性、文化心理性和制度性三类因素的影响,其中,市场性因素正在成为显在的主因,制度性因素的作用已经有所下降,但市场因素的根源仍然来自于制度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