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考古学(ethno archaeo logy)是一门较新的学科。关于这门学科产生的年代和历史背景及其在人类历史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我国学者梁钳韬、张寿祺、客观琼等先生已作了深入的阐述,兹不赘述。本文试就民族考古学的理论基础问题作初步的探讨,不妥之处,祈专家匡正。 一、民族考古学产生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湖南是越人活动的地区之一,后来也是壮侗语民族生活繁衍之地。无论是考古学 文化还是民族学及语言文化方面,都反映出湖南地区与岭南壮族地区有着密切的关系,说明湖南地区的壮 侗语民族是当地的土著居民,是由古越人发展演变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考古学通论》课程是高校面向考古学、历史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等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在对考古学基本理论方法和具体考古遗存概况的讲授过程中,可以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课程思政内容融入其中,引导学生把握考古学精神,理解文明的进程,加强对社会发展的科学认识。本文以“元代也迷里古城遗址考古”一节内容为例,明确课程的专业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了解也迷里古城遗址的考古发掘和历史研究的成果,掌握考古发掘的方法和原则,认识朝代更迭、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思政育人的目标是通过讲述元代重视城市建设,分析其对于农耕定居生活的认同和重视,促进了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城市布局体现了元朝统治者继承了唐宋以来中原典型建城理念,反映了蒙古族统治者对于中原文化、华夏文明的认同;窝阔台汗时期,重用耶律楚材,推行“以儒治国”思想和创办国子学,其对儒家思想的认同是中华民族所具有的共同民族基因与文化认同的表现;建立“汉军万户”制度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也迷里古城及周边元朝遗址中大量青花瓷片的出土,说明了元朝西域百姓对于青花瓷的喜爱,是中华民族具有的共同文化记忆与审美情趣的表现。由此将考古学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  相似文献   

4.
边疆考古的民族视角与范式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边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各民族活动的大舞台,不同时间与空间内的族群流动,以及由此带来的"族群"与"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使边疆考古与"民族问题"的相关性凸显出来.一定的考古学文化,必然与特定的民族群体有关.因此.有了民族视角与研究范式的考古学,在为考古发现提供解释学依据的同时.更加注重对"人"与"社会"的关怀,在实践中促进中国考古学方法论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民族学     
民族学一般被认为是文化人类学的一个主要分支。文化人类学的其他两个主要分支是人类学考古学和人类学语言学。我们把人类学冠于后两个概念之首,这是因为它们意指主要研究蒙昧时期的农牧业民族的考古学和语言学。在大学人类学系里,几乎一直就很少讲授古希腊的考古学和当代法国的语言学。一些人类学家把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古今一切民族的观点夸大到了不恰当的地步,虽然当前的趋势,特别在民族学里,是倾向于从更广泛的范围来理解民族概念。在今天的美国,民族学与社会人类学联系在一起——但是欧洲很少如此。  相似文献   

6.
民族志类比法包括直接历史学方法与一般比较方法。前者是爱斯基摩考古学依赖程度较高的实用性方法,大致包括三个方面:对发现器物功能的推测与分析,进而重建经济模式;对纹饰和图像意义的探索;对史前社会组织的研究与重建。爱斯基摩考古学实践表明,直接历史学方法在复原器物功能、重建史前海猎经济模式、探索纹饰与图像意义、研究社会组织与形态等方面起到了一个不可替代的作用,证明民族考古学方法在考古人类学实践中的有效性。然而,在民族志资料与考古学资料之间可能存在的逻辑陷阱也是民族考古学所无法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藏族是我国文字典籍保存较为丰富的民族之一。利用丰厚的藏文典藏进行广泛深入研究,无疑是探究藏族文化渊源,继承发扬藏民族文化传统,扩展藏学研究等最重要的途径之一。然而,文献研究毕竟是有其局限性的。事实表明:另外一些学术方法也是不容忽视的。例如考古学和民族学的田野考察及其成果的研究,在某些  相似文献   

8.
论菲律宾的梯田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勇 《世界民族》2001,10(3):61-67
文章描述了菲律宾高山民族的起源、衣食起居、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情况,并从考古学和民族学角度将其与中国百越民族进行了比较.认为,菲律宾高山民族祖先是中国古代的百越民族;高山民族的梯田文化源自中国,是由中国移民带入菲律宾的;菲律宾政府强调民族一体化的政策、外界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内在因素的变化,使得梯田文化日益商品化,其前途难以预料.  相似文献   

9.
饮食人类学作为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是研究各个民族或群体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食生产、食生活及相关的文化现象,包括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内涵,应用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跨学科综合性地研究人类生活的饮食和饮食行为.草原饮食文化是站在饮食人类学的视野中,研究草原地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饮食生产、饮食生活、饮食行为、饮食理论、饮食相关的文化现象等,将之上升到学科的角度,这样更有利于把握和系统地研究.草原饮食文化的研究,将有助于推动饮食人类学学科的发展,并对人类学的中国化研究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还会深化对草原文化的整体研究.  相似文献   

10.
秦汉时期汉文化的南传及其对瓯骆文化的影响李乃贤关于先秦时期中原汉族文化的南传及其对壮族古代文化的影响问题,覃彩銮同志已有专文论述(详见《广西民族研究》1988年第4期)。本文拟通过考古学及文献资料,对秦汉时期中原文化的南传及其对土著巨骆文化的影响等问...  相似文献   

11.
《民族学刊》2012,3(3):2
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建院来已形成了以民族学一级学科为中心,包括民族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中国少数民族史、宗教学、民俗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中国少数民族古典文献学、藏学、  相似文献   

12.
苏美人文科学合作委员会下设的苏美民族学协作小组自1977年开始了工作。共同研究的选题定为:《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作用》,其中包括《对平均寿命高的民族和民族集团进行综合性医学-生物学与社会学-民族学的研究》和《对北西伯利亚和北美土著居民进行的民族学-人类学-考古学对比研究(关于印第安人起源的问题)》。本文只想涉及第二个问题。这个题目具有巨大的理论识别意义,它不仅使这方面的专家,而且也  相似文献   

13.
《民族学刊》2012,(3):F0002-F0002
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建院来已形成了以民族学一级学科为中心,包括民族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中国少数民族史、宗教学、民俗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中国少数民族古典文献学、藏学、彝学等10个二级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结构。民族学是四川省重点一级学科。民族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中国少数民族史、宗教学五个学科是四川省重点二级学科,其中民族学同时也是国家民委重点二级学科。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我们在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往往把民族发展看作仅仅是民族经济的繁荣,而对民族的文化建设重视不够。相对于聚居区而言,散居区和人口较少的民族的文化建设面临更为严峻的形势。本文作者以畲族文化为例,通过对散杂居地区民族文化特征、民族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原因的分析,结合理论和实践,以科学的发展观积极探索散杂居地区民族文化保护和开发的应对策略。散杂居地区民族文化保护和开发的应对策略(一)明确民族文化保护和开发的责任主体我们要看到,散杂居地区的民族文化是一种弱势文化,弱势文化兼具…  相似文献   

15.
论西瓯、骆越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古文字学和考古学资料为依据,论证商周时期的中原人称东南沿海及岭南地区使用斧形工具的土著民族为“”,并与“”族发生联系。“’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越、百越的前身。西瓯、骆越作为百越民族的两个不同支系,也很早就与中原文化有着密切交住。这就为后来秦统一岭南和秦汉时期岭南地区的民族融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壮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文献记载和考古学资料都证明,有史以来,壮族先民就已在今壮族聚居区劳动、生息。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壮族先民在创造物质文化的同时,也创造了自己的精神文化。这种精神文化不仅包括了音乐、舞蹈、美术等原始艺术,而且还包括了与之密切相关的,虔诚而强烈的宗教意识和宗教活动。远古,原始宗教几乎成了氏族、部落重要的精神支柱,它对民族心理、民族意识、民族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广西考古学研究与壮学建立发展的关系,认为壮族史的重建是现代考古研究为之奠定的基础,考古发现还为壮族社会的文明起源发展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科学证据,拓宽了壮学跨境跨民族文化比较研究的视野.广西考古学研究还促进了壮学新研究分支的形成,加强了新时期壮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因此,如何推进今后壮学的持续发展,层出不穷的考古学研究仍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考古类型学是考古学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与地层学构成了中国考古学的两大理论支柱.类型学研究主要在于能够找出物品形态变化的逻辑过程,找到蕴藏在这些差异中的文化意义.运用类型学方法不仅仅可以区别物质文化表象的差异,更重要的还在于运用它可以把握住文化内在的有机联系,可以说是一个完整的分析归纳到综合提高的认识过程.考古学是用看得见的实物资料研究看不见的内容,即"透物见人",而类型学在存在的真实与历史的真实之间充当着桥梁作用.然而,在解释某种器物所代表的具体历史意义、古人的审美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社会制度等问题时,类型学也有它的局限性,要借助于历史学、民族学等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史进行补充.随着理论与实践的逐步发展,类型学也面临着改革与调整,要做到在充分肯定其价值的前提下使类型学理论与方法得到更好地发展,与"人本主义精神"相结合,为研究人类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考古类型学是考古学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与地层学构成了中国考古学的两大理论支柱。类型学研究主要在于能够找出物品形态变化的逻辑过程,找到蕴藏在这些差异中的文化意义。运用类型学方法不仅仅可以区别物质文化表象的差异,更重要的还在于运用它可以把握住文化内在的有机联系,可以说是一个完整的分析归纳到综合提高的认识过程。考古学是用看得见的实物资料研究看不见的内容,即"透物见人",而类型学在存在的真实与历史的真实之间充当着桥梁作用。然而,在解释某种器物所代表的具体历史意义、古人的审美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社会制度等问题时,类型学也有它的局限性,要借助于历史学、民族学等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史进行补充。随着理论与实践的逐步发展,类型学也面临着改革与调整,要做到在充分肯定其价值的前提下使类型学理论与方法得到更好地发展,与"人本主义精神"相结合,为研究人类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古希腊土著民族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及对古典作家的作品进行详细考订的基础上 ,从考古学、语言学、神话学等方面入手 ,对希腊语民族到来之前生活在希腊本土的非希腊语土著民族佩拉斯基人和克里特人的身份、族源及其所创造的文化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