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古代史书的主要内容是政治史,不论在记载人物、事件还是典章制度方面都有充分的表现,并形成了以帝王为中心的政治史结构。其形成和延续的原因有三:政治是中国古代社会最显著、最重要的现象;政府管理史学;以史为政价值观念的支配。  相似文献   

2.
经学与史学是中国古代因缘颇深的两大显学。在中国古代各个历史发展时期,经史关系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先秦“六经”亦经亦史的特点,决定了此后经史之间难以割舍的因缘关系;汉代是中国经学兴起的时代,同时也是史学标榜“成一家之言”之时,这一时期经学对史学思潮有重要影响,史家崇经意识非常明显;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呈现出重视人物品评和历史评论,以及南北朝史学风格迥异等现象;隋唐时期经史关系集中表现为统治者对于经史之学的高度重视,由此出现了经史同步大总结的时代学术现象;宋明时期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理学化经学对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清代经史之学从清初提倡穷经经世和以古筹今的实学思潮,到清中期后兴起的今文经学派的援经议政和治史明道,体现了经世致用的学术特点。而乾嘉经学为考据而考据,史学也多由经学而入,受汉学藩篱所囿,只有浙东史学继承了清初经世思想。  相似文献   

3.
求真与否不是中国传统史学与西方近代史学的分途,而是共途。西方近代史学的典型特征是强调历时性,核心内容在于探寻历史规律。中国传统史学的典型特征是强调共时性,核心思想在于阐明治乱之道,即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价值体系。20世纪以降,中国史学革命愈发重视规律,西方史学的自我反思却愈发轻视规律。历史过程不能脱离时空成为抽象的存在,历史认识同样不能脱离共时性与历时性而抽象存在。将中西史学的共时性与历时性特征有机结合,或许有益于史学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4.
认真了解与梳理西方史学的反省精神,对史学史研究的开拓与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追溯它的源头,西方史学的反省精神从古代就开始了。古希腊时代的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在其叙述体的历史著作中,就显露端倪;其后,在希腊化时代的波里比阿那里,得到了延伸;在古罗马统治时期,更显光芒,卢奇安以其《论撰史》,回顾与总结了到他那个时代的西方史学,对史学反省发表了卓越的见解,它对于研究西方史学史之史,对于今天的史学研究工作都不乏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范畴是对客观事物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中国古代在对史学自身的反思和总结中,逐渐形成了许多史学批评的范畴,如:文与质、文与史、直与曲、创与循、名与实、筒与繁、通代与断代、史法与史意,以及德、才、学、识等,这些范畴经历了一个由少而多、由朦胧到清晰、由简单到丰富的发展过程.这些基本范畴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古代史学的思想主题屈小强卷帙浩繁的中国古史典籍一以贯穿着中国古代史学的思想主题。这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去把握。一、大一统的历史观大一统的历史观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国家的统一与民族的融合。中国走向大一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大一统的历史观,也有一个发...  相似文献   

7.
郭丹 《齐鲁学刊》2000,(4):124-129
《论撰史》是古希腊哲学家和讽刺散文家卢奇安的一篇美学论文 ,但其中也包含着他的史学批评理论。将其中的理论与中国古代的史学思想比较 ,可以发现不少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8.
中外史学的比较研究,应当包括中日、中韩(朝)古代史学的比较研究。比较东亚各国同源而异流的传统史学,对于深化史学史研究具有重大意义。这种史学的比较研究,应当解决一些关键性问题,如历史学能够产生的基本条件、史学的基本准则和内在矛盾等。中日、中韩史学的比较,亦需要进行深层次的探讨,研究源于中国的传统史学在其他国度演变出的特色及其原因。中日史学的比较研究,已经预示出可观的学术新境,例如中国传统的历史正统论,经日本早期政权的改造,形成决定日本统一和天皇万世一系社会意识;日本与中国史学近代转型的比较,给历史研究和史学研究以很大的理论启示。中日史学比较研究,有待众多学者参与以共创繁荣。  相似文献   

9.
五四时期是现代中国史学理论建设的开始阶段.因崇尚科学而从方法论层面对"科学方法"的提倡,实际上是逆向回答了历史学的性质问题.史学"求真",具有斩除"思想荆棘"的作用,也是强化学科独立意识的自然反应,对史学的求真与致用的探讨完全处于一个新的起点或层面上.五四时期是有规模引进西方史学和有意识融汇中西史学的首次尝试,对西方史学发展的了解有限、判别西方史学价值的能力微弱等都成为制约中国史学借鉴西方史学的因素,知识层面的碰撞与交流还需摒弃某种先入为主的成见.  相似文献   

10.
叶建 《江西社会科学》2007,2(4):120-124
20世纪初,中国史学界对史学理论的阐述,存在着沿袭西方或日本相关论述的现象。本文对此现象进行剖析,认为这是当时中国史学发展的一种必然。沿袭是当时学人介绍西方史学理论的手段,通过这种手段,介绍了一种完全不同于中国传统史学的新式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建构自身的史学理论体系,对当时学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于洋 《北方论丛》2002,(5):24-26
中国人非常重视面子及面子功夫,其中所包含的复杂含义绝不是西方人所能理解的.要想保全面子,最好的办法就是使用礼貌语言.那么,对比中西礼貌原则、面子概念和言语策略,可以提高人们社会文化和社会语言差异的敏感性,以减少由面子引起的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12.
美术题材是美术作品的内容要素之一。由于创作主体在文化传统、艺术观念、审美情趣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而艺术作品的接受者也有着不同的审美趣味、审美需要,因此,中西古代美术发展的轨迹不尽一致,特别是在题材的选择、作品的意蕴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中国古代艺术家天人合一的文化观念、注重自然寻求超越的审美追求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特别发达的根本原因。而在西方,由于古希腊美术传统的影响和文艺复兴思潮的推动,以人物(包括人体)、社会生活为题材的美术创作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当代的艺术家应从古代艺术的宝库中汲取有益的经验,不仅注重题材选择,更注重作品意蕴的开掘,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和高贵的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13.
试论中西方上古社会的平民阶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希腊罗马与中国商周时期的平民,在政治斗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特点差异,主要原因是平民在经济生活与法律制度诸方面处于完全不同的地位,从而对国家的建构、社会的发展也都产生迥然不同的影响。本文探讨了其中相关的发人深省的历史话题。  相似文献   

14.
康永义 《阴山学刊》2004,17(5):33-36
用中西方绘画的美学思想和心理基础来分析中西方绘画的特征,由此可知,中、西方画家对待客观对象及视觉形象的整体特点表现有着本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在对中西古代哲学中“和谐”的相关要素有所界定的基础上.解读中西古代哲学中有代表性的和谐思想,结合目前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精神文明建设,传统哲学智慧再利用,以及管理、文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几大重要领域的实际情况,提出要秉承有利于继承的目标去解读中西古代哲学中的和谐思想,坚持“中西合璧,批判继承”的核心原则,阐述继承中西古代哲学中的和谐智慧具体路径,对当前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与西方学习型组织理论中所蕴含的伦理思想在道德理想、价值观和人本伦理管理方面既存在共同之处又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17.
“道德消费主义”(EthicalConsumerism)代表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消费者意识和行为的崭新变化,成为欧美企业界、管理学界、政府、社会公众以及媒体共同关注的现象。本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管理学界对“道德消费主义”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作了比较性的分析,并对经典性的研究作了特别评述。在此基础上,作者结合我国积极推动“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发展的现实,探讨了欧美管理学界对“道德消费主义”的研究对于我国政府和企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同西方国家的协商民主相比,既存在大相径庭的不同点,又具有彼此融通的相似点。二者在理论基础、基本内涵、历史演进、实践样态、价值追求、保障制度和民主本质等层面,存在着非常明显的相异点。同时,经济形态的复杂性,公共决策的合法性,价值观念的多样性,社会治理的多元性,是二者共同蕴含的相似点。比较和分析中西协商民主,对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中美文化的最大差异就在于精神不同。中国文化所传载的是儒教精神,美国文化传载的则是清教精神。本文通过对清教与儒教的对比与分析,继而再通过在这基础上对美、中文化的对比与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西方文化是一种时间文化,而中国文化是一种空间文化。  相似文献   

20.
形而上学刍议-中西形而上学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西哲学本身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理论体系,然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中西哲学家都对形而上的哲学范畴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中西形而上学的关注点、追求目标和终结(衰退)的原因还存在着诸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