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在中国古诗词中,水文化意象的翻译必须传递其负载的深厚文化内容与审美情致。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古诗词中水文化意象的翻译应结合文化翻译的目的以及古诗词本身的审美特征综合进行。通过对水文化意象文化内涵的分析,从技巧层面深入探讨中国古诗词中水文化意象的翻译能够推动中国古诗词中文化意象的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2.
谈《诗经》婚恋诗中的水意象及其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诗经》婚恋诗中,水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物象,更是一种原型性的审美象征意象。这一意象的产生与先民的水生殖崇拜观念、古代社会风俗习惯及礼仪制度等有关,蕴涵着极为丰富的文化意韵。  相似文献   

3.
基于水意象在中国古代诗文中出现的频率颇高,尤其是在以闺怨爱情为题材的诗文中表现得更为活跃、多变。同一水意象,在不同的语境下甚至呈现出截然相反的喻意。针对这一现象,选取闺怨爱情诗文中的几组典型的水意象进行对比分析,辩证解读水意象在同一题材文章中呈现相反意象,挖掘水意象的多重审美内涵和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4.
月亮意象是中国古代离别诗中常见的典型意象 ,月亮意象积淀了独特而丰富的社会心理 :月亮意象柔和温馨的审美特征与离人的感情需求相一致 ;月亮意象的惟一性、共享性使离人产生超越空间的玄妙之感 ,从而获得感情慰藉 ;月亮意象是离人期待团聚的寄托与象征。探究古代离别诗中月亮意象的社会心理内涵 ,将有助于深刻理解古代离别诗 ,也是研究中国古代诗歌文化内涵的一个有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意象是中国首创的一个审美范畴 ,也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固有的概念。意象一词产生于先秦两汉 ,从“象”到“意象” ,主要是在哲学范畴内的讨论 ;刘勰的《文心雕龙》将“意象”引入文学范畴 ,主要是指文学构思中诗人主观情感与客观对象交融后 ,产生于作者脑海中的艺术形象 ;大约从明代开始 ,对“意象”的阐述逐渐接近现代含义 ,即指通过作者审美思维创造出来的 ,融会了主体意趣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6.
水是地球生命的起源之处,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与之有密切的联系。水是所有生物生存所依赖的重要资源,人类很早就对水产生了认识,中国古代的五行说,更是把水排在了五行之首。在《周易》中,水就是其中的重要意象之一;通过"坎"、"困"、"涣"三卦为代表阐释《周易》的水文化。  相似文献   

7.
意象和意境是中国传统诗歌的重要美学范畴。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独特的审美意象。中国新诗作为从中国古代文化中生长出来的异质文化,在呈现纷繁意象的同时,缺失了古典诗歌天人合一的意境美。朦胧诗在将意象化语体进行到底的同时,也表现出明显的反意境化倾向,但艺术上的反意境并不能阻止他们心灵上对意境的深深缅怀。  相似文献   

8.
曾昭阁 《南都学坛》2007,27(5):49-52
《红楼梦》中,"顽石——灵玉"中心意象是构建全书审美意蕴和艺术结构的重要手段,它含蕴着中国古代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的审美理想。曹雪芹对这一意象创造性的成功运用,使得《红楼梦》成为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具有终结性意义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哲学元素的思考,分析了中国书画独特的审美特色和审美情趣,其思辩性特征、书画同源理论的构建源于中国古代哲学对客观事物独特的认知模式,因而产生出迥异于西方的的审美意象。  相似文献   

10.
东方美学的神髓在中国古代诗歌意象的创造中得到了最为集中的体现,中国古代诗歌的意象艺术体现了中国古代诗人的美学追求,其创作理念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独特审美观照。这一在东方文化革新运动中没落的诗学诉求,却在美国的新诗运动中又一次被激活,完成了诗歌在本源意义上的一次对传统的复兴。意象派创始人庞德在现代中国的诗歌创作中,找寻到了古希腊的文化传统和诗歌创作的原始因子。西方“意象派”对于中国古代诗歌的意象艺术借鉴彰显了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互渗与共融,也体现了传统资源对于构建现代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道教文化对中国文学创作影响深远,大量与其相关的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作品中涌现。作为出现频次最高的意象之一,“金丹”用于文学作品中往往具有一定程度的宗教神秘色彩。“金丹”意象蕴含丰富的艺术哲理与审美隐喻,表现出古代文人长生不老之欲念、淡泊飘逸之心境以及俯仰天地之宇宙观,为游仙诗与隐逸诗取得的不朽成就作出了重要贡献。金丹意象的艺术价值,从文学到哲学,在有形与无形中,体现出古代文人对于自身命运的现实思考以及对于超验世界的审美探索。  相似文献   

12.
渔父作为中国古代隐逸文化的一个意象,历来为古代文人所喜爱。渔父本身所承载的闲适、放达、孤傲等诸多内涵是隐逸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中国古代文人心里千古流传的“渔父情结”,折射出了儒道传统下历代文人心中仕与隐之间微妙的纠结状态,贯穿着文人出世入世两种人生观的矛盾冲突,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儒道合一”的特性。研究渔父意象,对剖析我国古代文人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体味感知传统文化的脉络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所谓”意象” ,顾名思义是意化的象 ,就是意和象的契合、情和景的同构、心和物的同一 ,亦即“有意味的形式”(苏珊·朗格 )。中国意象文艺 ,特别注重情和景的关系 ,写景即是言情 ,意象不分 ,情景不二 ,写景遂成为言情的一种特殊手段。在中国古典文学中 ,水作为审美对象来看 ,常以流水意象的形式表现了出来 ,许多重要而普遍的情绪观念和智慧哲思在其中聚焦式地得到了别致的展示 ,孔子所谓“智者乐水”则道尽了其中奥妙。水成为文化和情感积淀的载体 ,文化和情感乃水升华之灵魂。一、中国古人通过流水意象随物赋形 ,寄寓了深邃的哲理意趣我们…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文人对泉的审美体验经历了从形、色到声响的衍变,“听泉”日益成为一种日常生活中的休闲体验方式。听与心灵相联系,“听泉”在古文人的情感投射与不断吟咏中转变为富含闲逸之情的审美意象,并形成“夜间闻泉”与“隔物听泉”两种审美范式。“听泉”由诗歌蔓延至绘画与园林,在诗歌、绘画与园林艺术空间不断流转往复,完成诗意景观的审美建构,成为文人追求闲情逸趣与诗意生活的美学符号。“听泉”意象的形成及其休闲审美内涵,展现了古代文人的听觉审美情趣,同时也丰富了中国传统听觉审美文化。  相似文献   

15.
《诗经》女性审美传统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女性审美视角主要包括外在的容貌、形体,内在的品德、性情,这四方面均可对应于意象:花、水、玉、月来表现。后世文学不断吸收这些丰富营养,并继承和发展,形成女性审美传统即女性与花水玉月文化剖舍不断的民族血缘情结,也造就中国古代整体审美典范,更多崇尚的是与女性审美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自然、中和、阴柔虚静、玄远飘逸的气质。  相似文献   

16.
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体现,因为中国书法基于中国文化的根本载体——汉字,它是汉字的艺术。从文化自信的角度分析中国书法,可以从中国草书的意象传统中得到充分的启示。“意象”两仪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象理论和审美意象命题的基本方法论,也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一种本体论思维的结果,体现了中国汉字之美和艺术性呈现的基本奥秘。草书在迅速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继承和发展了中国文字的意象化传统,并在其中融入了汉字书写特有的创造性和审美表达路径。具体而言,草书以尽意摹象,减笔连笔,简体通假,浓淡飞白等艺术手段,使得汉字书写达到了意象表达和艺术审美相统一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唐代文人将刘阮遇仙与武陵桃源附会并相互混融,遂产生了天台桃源意象;天台桃源意象开始承袭刘阮遇仙的艳遇特质被用来叙写男女艳情,天台桃源意象就此走上了艳化之路。宋元以后,天台桃源意象被小说戏曲作家广泛用于性描写。天台桃源意象在古代小说戏曲的性描写中起着隐喻、象征的作用,悬置了对性行为的刻画,既突显了男女性爱的美好,也诗化了古代小说戏曲的性描写,突出地代表了中国文学性描写含蓄蕴藉一路的审美特色。天台桃源意象在古代小说戏曲性描写中所体现的美学价值历久弥新,启示今天的文艺工作者仍应把含蓄隽永和富有启发力的性描写作为遵循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18.
镜子是古代女子闺中之物,在骚人墨客的笔下,呈现出多彩多姿的审美情思。宋词中出现的大量镜子的意象,其审美指向大多都蕴含着光阴流逝、容貌随时间逝去而衰老的无奈、深闺生活的百无聊赖及思念他人时彷徨的心境等细腻的感情。宋词中的镜子意象,一方面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境况及词人敏感细腻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宋代的文化光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诗歌理论批评在阐述诗歌创作原理、评骘诗人、品评诗作时大多采用意象化的言说方式,生动形象而富于审美意味。这种言说方式的形成和承衍与古代诗论家高度的文学修养、意象化的思维方式以及古代诗歌含蓄蕴藉、难以言传的艺术特征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意象化的说诗方式有其精妙深微之处,但也由于其印象性、模糊性而不易把握,产生了一定弊病。  相似文献   

20.
古典美学中的“飞”是一个对古代文人的思考、创作与鉴赏至关重要,又体现了中国古典哲学、美学诸多文化特征的意象群。从其内在蕴涵、外在延伸及所具有的审美特征表明,“飞”意象群在中国古典美学领域内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主要表现在所蕴涵的审美文化取向与审美特征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