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悲剧性时代与悲剧性人生孕育了晚清词人王鹏运的悲剧意识。他的悲剧意识在悲剧性时代与人生中滋生、衍变 ,相应地影响了他的词风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一提到悲剧意识,人们马上想到它是对悲剧性现实的反映,但现实的悲剧性并不一定总会随之产生一种具有意识形态性的悲剧意识,真正的悲剧意识是建立在对悲剧性现实的理性把握和一定的文化背景基础之上的。具有深沉而厚重的文化底蕴的中国人的悲剧意识亦如此,同时又赋予了悲剧意识新的内容,即蕴涵在具体而现实的爱情和社会理想悲剧中的关于宇宙人生的生命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3.
消费文化在本质上是非悲剧性的或反悲剧性的.它以对有限的经验形态的生命认同消解了对于人类崇高性、悲剧性与自由超越精神的表征.具体来说,这种反悲剧意识表现在三个方面:悲剧之思的缺席;个体性的悲剧之殇;社会生活的意义之惑.这三个特征一起形成了消费文化的反悲剧意识的问题语境.  相似文献   

4.
《北京人》到底是悲剧还是喜剧 ,文坛上一直都在争论 ,虽然剧中确有一些喜剧因素 ,但笔者认为它的艺术风格是以悲剧为主调的现代悲喜剧 ,理由是它反映了一个悲剧的时代 ,有悲剧性的主人公 ,悲剧性的冲突和悲剧结构  相似文献   

5.
消费文化在本质上是非悲剧性的或反悲剧性的。它以对有限的经验形态的生命认同消解了对于人类崇高性、悲剧性与自由超越精神的表征。具体来说,这种反悲剧意识表现在三个方面:悲剧之思的缺席;个体性的悲剧之殇;社会生活的意义之惑。这三个特征一起形成了消费文化的反悲剧意识的问题语境。  相似文献   

6.
悲剧在西方的文化语用中至少包含 3层基本含义。对悲剧性进行文化把握的悲剧意识 ,是对现实悲剧性的反映和文化认识。从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考察 ,司马迁的悲剧意识包括人道悲剧意识和天道悲剧意识两大基本层面。由强烈的悲剧意识所驱动 ,司马迁以悲剧人物的身份为众多悲剧人物立传 ,使《史记》全书充满了浓郁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7.
雪莱创作的唯一戏剧《倩契》讲述了一桩弑父伦理悲剧。以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角度,从弑父动机与弑父行为两方面来分析贝特丽采的弑父情节,并从人物身世与伦理禁忌的悲剧性来解读其弑父的伦理悲剧,分析贝特丽采做出的悲剧性伦理选择。贝特丽采弑父的悲剧性,不仅是出于身世之殇,更是出于伦理禁忌的悲剧,体现了雪莱对于人类道德的关怀。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中国美术弥漫着"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从"革命悲剧"到"悲情悲剧"、从一元化崇高悲剧到多元悲剧形态,中国当代美术的悲剧性呈现了一个从独白到缩减,再到衰竭的弧线式下降状态.中国当代艺术最值得关注的,仍然是后悲剧时代的人文书写问题.人类的存在状况永远存在着多元价值的悲剧性冲突,如何图绘与表征这些冲突则是艺术一项挥之不去的使命.  相似文献   

9.
<长恨歌>作为九十年代女性文学的一曲挽歌,具有强烈的悲剧性,这种悲剧性就像一场繁华而凄凉的梦.分析了小说描写的社会生活环境和思想.通过五个方面"谋杀场景的悲剧预设,双重性的上海与悲剧的构建,记忆与时尚倒置的悲剧,女性角逐男权主流的败北和怀旧情调的内涵"来论证这个梦的悲剧性以及这个梦所包含的怀旧情调的意蕴.  相似文献   

10.
试论尤金·奥尼尔剧作的悲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较为宏观的角度剖析奥尼尔悲剧的悲剧性,这主要表现在:其一,剧作家从人本体即人类自身认识的局限性造成生存困境的角度探索和描绘了人类悲剧命运的内在根源;其二,分析了奥尼尔在展示人类悲剧命运的过程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文化批判意识;其三,列举了奥尼尔善于采用多种非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对悲剧性效果的强化,充分体现了剧作家的悲剧创作所达到的美学高度。  相似文献   

11.
由于社会、身世、性格、气质等原因,沈从文的湘西题材小说呈现出浓郁的悲剧性意蕴。在沈从文的乡土小说中,悲剧性意蕴突出体现为具有多种形式的悲剧,充满诗性的审美色彩。悲剧形式主要有四种:无知的悲剧;好梦难圆的悲剧;社会黑暗的悲剧;死亡的悲剧。而诗性则表现为温厚的牧歌情调和淡远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2.
鲁迅和尼采在他们各自年代发起的两场美学批评活动在悲剧效果层面上具体展示了他们悲剧观深刻的契合与冲突。这又源于他们对生命悲剧性的深刻体认以及对生命之“动”的悲剧性眷注。  相似文献   

13.
黑格尔在历史哲学的基础上建构起他的悲剧美学,把人类社会的历史堪称悲剧性的否定过程。对悲剧的冲突和结局,悲剧快感和悲剧人物等的论述构成了黑格尔悲剧美学的整体框架。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中的悲剧性主要体现在人性的异化方面,但是,无论传统悲剧理论还是现代悲剧观念,即对“悲剧性”的认识,在表现人的本质力量与人的生存困境、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这些根本问题上,却大抵是一致的;悲剧从古典戏剧文体发展到现代美学范畴,是在美学家或艺术家面临现代型社会形态的困境时对感性生存的本体论位置的忧虑、对个体生存实践的自由意义的探索中出现的;人类历史的悲剧性、人生的悲剧性是永恒的,人类的悲剧意识、悲剧精神是永存的,那么作为人类生活审美化超越的艺术就不会失落悲剧的价值理想和追求。  相似文献   

15.
悲剧性存在于客观社会生活之中。悲剧艺术家以独特的审美心态,综摄大千世界的悲剧性,创造出或痛涩悲怆,或激讦忿愤,或亢奋超越的悲剧作品。悲剧艺术家在创造悲剧的过程中应该具备怎样的审美心态?本文拟对此试作分析。一饱含对人生价值思索与追求的意志激情,是悲剧艺术家应有的基本审  相似文献   

16.
在综合辨析前人关于"悲剧性"范畴的性质诸说的基础上,采用语境还原法,从"存在"性质和"概念类属"两个维度对"悲剧性"范畴的性质进行了新的探索,指出悲剧性是一种人类现象,悲剧性是一种意向性存在,而不是一种实体性事物的存在。"悲剧性"范畴是一种关系范畴,而不是事物范畴,表现的是处于具体语境中的主、客体之间的一种相互契合关系。这将为彻底清除制约悲剧理论研究的概念障碍、建构现代形态的悲剧理论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从悲剧性和悲剧效果角度探讨《原野》中主人公仇虎与原野应具有的关系。从悲剧性看,《原野》中仇虎和原野的关系,应具有和谐的一面;而在原创中仇虎和原野的关系被扭曲,对《原野》的悲剧效果形成了破坏。  相似文献   

18.
王国维眼中的《桃花扇》的悲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维在《桃花扇》与《红楼梦》的悲剧比较中,指出了《桃花扇》的悲剧特征,认为《桃花扇》虽与《红楼梦》同为悲剧,但其悲剧性则大异其趣。如果说《红楼梦》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普遍而必然的人生哲学悲剧,那么《桃花扇》只能属于借“风花雪月”及“人生之事”以写“故国之戚”的、偶然而“例外”的、“他律的”社会政治历史悲剧。《桃花扇》的悲剧性亦体现于此。  相似文献   

19.
席勒继承康德的以意志自由为核心的人类学本体论哲学思想建构了自己的道德主义悲剧观。他的悲剧观坚持理性和道德的原则,直接关心人性的完善和人类的自由,开启了西方哲学包括美学“人类学本体论”转向后的悲剧理论的一个源头。席勒在西方美学史上第一次把悲剧性与崇高在道德激情的基础上联系起来,把悲剧性看作崇高的集中表现,超越了以往的悲剧理论。  相似文献   

20.
尼采的美学思想都是围绕"为人生而艺术"这一要义而阐发的,这也是尼采面对生命的悲剧性而开出的良方。他认识到生存是充满苦难的,但并未由此而否定生命的意义,悲观厌世。而是肯定人生的悲剧性不可改变,主张笑对悲剧性的命运,用艺术来拯救人生,用审美的眼光来看待人生通过艺术的审美观来提升人的生命强力克服人生的悲剧性。他褒扬希腊悲剧艺术,歌颂酒神精神,发现了潜藏在悲剧艺术中的人的强大生命力量和克服人生悲剧性的希望。并用悲剧艺术解读人生,诠释生命,把人引入神圣的艺术审美境界,使个体生命与本体生命融为一体,在艺术审美中体味真实的生命感并获得了与世界本体融合的最高欢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