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声东击西"是指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却攻打西边,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许多疾病也会使用这种战术。头晕的源头或是心脏78岁的郑大伯最近遇到了麻烦,反复头晕一年,最近突然中风了。经过检查,大夫告诉郑大伯,虽然表现出来是反复头晕,但问题其实不在头部,而在心脏。困扰郑大伯的疾病,叫"房颤",是常见的慢性疾病。正常情况下,心脏像一只泵,通过规律性的收缩,将血液运往身体各处。房颤情况下,心房无法规律收缩,血液只能在心房里迂回,易形成血栓。血栓从心脏流到别的部位,就极易出现房颤最大的危害之一——脑卒中,也就是常说的脑中风。  相似文献   

2.
10月29日,重庆市南岸区下浩正街开始热闹起来。卖菜的小贩和面馆老板、茶馆茶客议论:“那个金老太爷一天没露面了,该不会是躲起来了吧?”“大家都笑他是傻子,是我也要找个地方躲几天。”茶客中有人应道。  相似文献   

3.
正我还真喜欢,在我最好的年华里,以袅娜又美丽的姿态出现在"小儿媳"的面前。看她和我的儿子,如何在这无邪的岁月里,谈一场无知又有趣的恋爱。5岁儿子七七是班上最小的孩子,个头比那些大他一岁的男生们都矮点,性格也像女孩儿一般羞怯。这一度让我担心,担心他成长的速度、担心他被欺负,担心没有人跟他做朋友。他爹也担心,但人家担心的是,这小子不懂去争取和享受属于幼儿园的小恋情。他爹上幼儿园小班就恋爱了,对象是对面楼里的一个漂亮姑娘。"那时我们好甜蜜的。天天上学、放学都一起走,手牵着手,说不完  相似文献   

4.
林维兵 《老年人》2015,(2):32-34
这是一个显赫且庞大的家族:祖父郑一斋是云南省知名的爱国民主人士,与革命前辈李公朴先生并肩战斗过,1942年7月31日晚遭遇车祸去世。岁月变迁中,郑家的众多子孙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及海外,时间与空间的阻隔,让亲人们不能常相聚,唯有长相忆。郑家的每个人,都是一  相似文献   

5.
老郑与一名女子再婚后,他不但没有得到女儿的祝福,反而不得不一会儿当原告,一会儿当被告…… 老年丧妻偶遇忘年恋 郑同金是一家小型配件厂的老板,虽然是人过中年才开始仓0业,但是凭着过硬的技术,他的小厂办得红红火火,也赚了不少钱。郑同金买了一套二居室商品房,打算与妻子一起安度晚年。  相似文献   

6.
曾瑞华 《老年人》2005,(6):36-37
颜莲英是彭德怀元帅的侄媳,听她讲起彭总当年为她做媒的故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彭总儿女情长的另一面——1959年,庐山会议结束不久,彭德怀被解除国防部长职务。1961年9月,彭德怀提笔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提出要到农村搞调查研究,得到了毛泽东的批准。这年11月3日,彭德怀回到了家乡——湘潭县乌石公社乌石大队彭家围子。元帅回到故乡,消息很快传开。那些日子,人来人往,彭总每天都要接待一批又一批的群众。邻近的几个县,甚至远到省城长沙,每天都有人闻讯赶来向他反映情况。我也听说了彭总回乡的消息。正好我的姐姐就住在乌石村,离彭家老屋很近…  相似文献   

7.
如果把妈妈比做一种职业,那这种职业是世界上最最辛苦的了,因为妈妈必须跟着你长大,这种长大,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调整,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寻觅……——摘自郑春华《做你的妈妈真幸福》  相似文献   

8.
刘波 《现代交际》2007,(4):33-34
故事发生在往后的往后。那一年我出生了。我的到来让父母高兴一阵后,便有了烦恼——我没有名字可取——是因为重名,全球制定法律,姓名须注册,禁止重名。父亲也到姓氏管理中心几十次,说破了嘴唇跑烂了鞋,都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拟定的三千多个名宇都没被COMPUTER认可。我的父母就坐在一起,一边换着我的尿布一边挖空心思给我起名字。  相似文献   

9.
魏微是一名70后女作家,她的文字细腻柔美,她的故事舒缓温暖,尤其那些常态下的小城小镇的人与事、景与情在她的笔下无一不生动感人,朴实诚恳.《大老郑的女人》就是这样一篇典型的魏微式的作品,普通的人物身上都是不普通的爱与情.  相似文献   

10.
我当了20多年的狱警,每天都看到各种各样的人来探监,他们给服刑人员带的东西也是五花八门。而给我记忆最深的是,服刑人员“李大山”的母亲带来的——27瓶黄泥成鸭蛋。  相似文献   

11.
郑莹 《职业时空》2005,(18):5-7
郑老板从事塑料拖鞋的生意已经18年了,在潮汕地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企业的业务也蒸蒸日上,产品出口遍及欧美、东南亚地区,员工的数量从创业初期的3个人发展到现在的1000多人。十几年的发展历程,郑老板虽然经历过不少挫折,但是凭借自己的辛勤工作,终于走向了现在初具规模的发展道路。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郑老板开始发现自己对企业的管理有点力不从心了。在咨询了一些专家的意见后,郑老板觉得自己应该聘请职业经理人帮忙打理公司业务,以便自己把精力放在业务的扩展上。为此,郑老板聘请了一位在知名玩具企业从事过5年管理工作的刘先生担任自己企业的总经理,负责帮自己打理企业的日常运作。刘先生确实没有让郑老板失望,上任几个月,连续制定了一系列规定,对企业的业务流程  相似文献   

12.
郑老太,一个南下多年的北方老太太。春节前,她一定是要买一大堆东西的。当然每年买的都是那几样,无非是粉丝、瓜子、糖、烟、酒之类,都是传统的年货。其实儿子媳妇也买回不少东西,但自己不买,就没了过节的感觉。老伴爱吃的粉丝、儿子爱喝的酒、媳妇爱嗑的瓜子、孙子喜欢吃的大虾、孙女爱喝的娃哈哈,除夕那夜怎么能缺呢?还有亲家也是该联络联络的,不提点东西去哪成啊!要买要买,一定得买,年货市场是一定要去的。郑老太太喜欢叫儿子媳妇孙予一起去,这样有人帮提东西,而且他们自己想买点什么也行。郑老太买年货,  相似文献   

13.
“破烂儿——有卖——”一声又一声低沉的男低音,记成简谱就是51—56—。每当街上传来这熟悉的吆喝声,大家就知道,收破烂儿的老张又转悠过来了。  相似文献   

14.
赵倡文 《老年人》2007,(12):32-33
呼啸的北风刮起,霍财旺的心凉了——说不定老母亲已经冻死在外面了?可令霍财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的疯娘不但没有冻死饿死,而且还在几百公里外的河南省渑池县陈村乡一心村被一个叫郑秀珍的好心人精心奉养着。  相似文献   

15.
谁将是最后一位幸存者?我们现在还不知道。 我们只知道,发生在他(她)身上的故事,将成为一个意象,一种象征,甚至一段史诗,而绝不仅仅是肉体意义上的生理奇迹。与其说那是一个有关绝处逢生的故事,毋宁说那个故事真正关乎的其实是一种信仰和法则。那就是——生命高于一切。  相似文献   

16.
父亲的粥棚     
刘卫 《老人世界》2013,(3):24-24
父亲一生乐善好施,自认为中青年历尽坎坷,到老才有这样舒坦安逸的日子。退休后,他和好友老郑头相邀,没事满街乱转,想着怎样给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散财”。  相似文献   

17.
爱的代价     
一 郑家搬到我们家隔壁已是十年前的事了。我还依然清晰地记得那样一个暖洋洋的午后,搬运工在楼道里来回穿梭。最后,上来两个男孩子,背着同样的书包,穿着同样的运动衫,高个的手里拿着篮球.嘴角抿着一丝微笑;矮个的捧着足球,涔着汗,咧着嘴,球不安静地在两只手之间翻转。  相似文献   

18.
史英 《老年人》2007,(11):16-17
2007年7月28日,湖南郴州市永兴县退休女工郑美凤,收到郴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份民事终审判决书。当看到保险公司赔付她107675元退保款的判决后,老人激动得流下了眼泪。这是一桩典型的“骗保案”,当事人郑美凤却艰难地打了3年官司。  相似文献   

19.
杨枚 《现代交际》2005,(6):49-49
青梅竹马的他们,是盛夏来到深圳的。一来便是跑——跑房子,跑招聘。毕业于医科大学的她,很快就找到工作。中午休息一小时,只能就近解决午饭。公司楼下的快餐店,她去过一次。一盘盖浇饭,最便宜的也是9元。她忽然心疼:那已够一天的菜钱。何况她1000出头的薪水,要养两个人——只有初中文凭的他一直没找到工作。那晚回家,她收拾了几包泡面,只简单地说:许多快餐店都用潲水油,怕不安全。次日中午准备泡面时,他忽然发短信让她下楼。电梯门打开,她看到他站在厅堂里,手捧着一个塑料兜。  相似文献   

20.
杉杉集团总裁郑永刚是笔者见到的第一位说自己“并不很忙”的企业家。这同笔者见到的整天喊忙、甚至连睡觉也要睁一只眼睛的一些企业家们构成了鲜明的比照。这天,笔者见到郑永刚时,他刚刚同意大利玛斯卡集团(意大利第二大高级时装集团)达成协议,举行了中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