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伦敦会(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传教士艾约瑟是19世纪后半期一位重要的汉学家,在中国的语言、历史和宗教等领域都有独到的研究.本文以其中西语言比较研究为中心,通过分析艾约瑟本人的研究、其追随者的观点以及来自反对者的批判,再现那个年代西方世界对汉语的认识状况.  相似文献   

2.
自从罗曼·雅可布逊在第八届国际语言学家大会上提出著名的报告《类型学研究及其对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贡献》以来,我国还没有人就这个同题进行较全面的探讨。然而,类型学研究可以为历史比较语言学和汉语史的研究提供许多类型上的旁证。 (1) 类型学研究可以使学者避免将类型上的平行发展误作发生学上的同源关系。有些语言现象之所以相似并不是因为起源相同,而是因为在不同区域平行发展所产生的类型上、结构上的相近。考虑到这一因素,可以避免把类型上的相近当作起源上的相同。类型学的方法同内部构拟法和地域语言学关系十分密切。因为所谓语言的平行发展就是不同地域的语言根据其本身内部结  相似文献   

3.
方言学界越来越认识到对方言语法展开宏观比较研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而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的类型学取向尤其是语序类型学框架下的方言语法比较研究,摆脱了历史比较语言学中方言语法的附属地位,充分尊重方言在语言研究视角中的主体性,其研究也表明方言语法的类型学价值,同时也带来了类型与历史研究相结合新契机。方言语序类型学的比较研究将促进汉语语法乃至普遍语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当代汉语音韵研究是20世纪初导入西方历史比较语言学而形成的现代汉语音韵学在当代的进一步发展,也是演变为21世纪未来汉语音韵学的基础。处于承前启后的本世纪下半叶的汉语音韵研究,和其他一些学术研究一样,曾经遭冷落,受摧残,苦挣扎,濒于“绝学”而后始复苏,呈繁荣。本文从论著发表、学友集社、杂志及人才培养等几方面试图对内地和台湾40余年的汉语音韵研究做一个鸟瞰式的回顾。 一、一波三折 绝学华章 40余年来,内地、台湾的论文发表情况大致如下。 统计资料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以来汉语亲属词研究方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历史比较语言学、描写主义语言学、文化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角度,对二十世纪以来学界研究汉语亲属词的方法进行宏观概述,并就各种方法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刘新中 《学术研究》2006,(5):140-143
在汉语方言的研究中,高本汉的研究在共时和历时方面对汉语方言研究都有开创性,贺登崧的研究则主要是地理语言学,他们的方法可以互为补充。贺登崧所提倡的语言地理学注重语言事实的挖掘,展示与分析语言现象在地理上的分布;高本汉则创造性地将欧洲历史语言学的比较方法全面运用到汉语研究中,较好地结合、吸收了中国传统学术的研究成果,他的成果、方法又反过来影响了一批中国的语言研究者,使他们在音韵学和方言学等领域产生了大量成果,这是贺登崧不能相比的。  相似文献   

7.
西方语言学的理论方法对汉语语言学界有着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文章试图探寻和说明影响汉语语言学研究的西方语言理论的哲学渊源,从而揭示哲学对语言学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晚清时期西方驻华外交官是19世纪西方学习、研究和应用汉语的重要力量,他们通过自己的实际经验发现了欧洲经院派汉学家在研究汉语时对当时书面语的忽视,进而提出文件体书面语的概念。以英国驻华外交官密迪乐、威妥玛以及德国外交官夏德为代表的西方人致力于对·文件体书面语的教学与研究。他们开创了近代西方人学习汉语的全新模式。文章从美国及加拿大图书馆所保存的密迪乐、威妥玛以及夏德关于文件体书面语的专著、教材和工具书入手,围绕晚清时期西方驻华外交官对文件体书面语所展开的教学及推广情况,从一个特殊角度再现近代西方人特别是驻华外交官员学习和研究汉语的历史原貌。  相似文献   

9.
一百多年来,现代语言科学经历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利转换生成语言学这三个主要时期。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创立,是从在全世界各地搜集和整理语言标本开始的,从大量现代语言的具体分析,以及大量考古语言文献的对比材料中得到全面证实。它成为现代语言科学中的第一个里程碑。但它过分偏重于语言的历史即纵向的研究,而忽视了“同时性”即横断面的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0.
西方学界关于民族及民族理论的研究由来已久。多数学者认为,关于民族与民族理论的研究最早产生于西方,它是一种近代的现象,在19世纪的英国和法国尤为突出。要阐述西方近代以来学界关于民族及民族理论研究的历史脉络,我们首先要了解西方近代以来民族理论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方法思路。总结近代以来民族理论的发展历程发现,民族理论的发展有着深刻的思想背景和工业化背景。近代以来西方民族理论研究的方法大体而言经历了一个方法论上的转变:民族客体性一民族主体性一民族关系性。纵观西方近代以来民族理论发展的每一个历史阶段,西方学界都涌现出大量的民族理论家,他们所代表的观点、思想和研究视角,为我们客观、历史地进一步研究和了解西方民族理论提供了学术资源和理论平台。  相似文献   

11.
汉语是一种以"字"为本位的语言体系,从古至今,汉语的这一性质都没有动摇过,历代学者对汉语的研究就集中在对"字"的研究上.到了近代,特别是现代汉语,其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很大程度上是借用了西方语言学中的词法,并取得了建设性的进展,但这并没有否认中国语言的字本位的性质,而是更进一步推进了以字为本位的汉语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论汉语被动句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研究语言的历史,应该既研究语言现象在历史上发展变化的面貌,又要探索、总结语言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而后者必须是建立在对前者充分把握的基础之上的。本文即试对汉语被动句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作些分析探索(调查书目据《近代汉语语法问题研究》,1991)。  相似文献   

13.
训诂学与现代词汇学在词汇词义研究方面的差异与互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端志 《文史哲》2003,(6):52-57
训诂学是我国古代学者从认知方面研究汉语语义的传统学科,词汇词义是其核心。词汇学是近百年来在西方语言学影响下形成的新学科,其研究中心也是词汇词义。但是,这两个学科产生的条件不同,哲学基础不同,研究汉语的历史阶段也不同。因此,对词汇词义的认识无论在理论体系上还是在研究方法上,都有很大差别。但是,由于研究的都是词汇词义,它们又有一定的内同性。差别和内同都反映了这两个学科的互补性,而互补性当中就包含了汉语词汇词义研究的原创性。其重点在于汉语语言单位、汉"字"的性质、汉语词汇的单位、结构和理据以及词汇系统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不应忽视的一个区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进 《江淮论坛》2000,(2):75-81
西方传教士对中国近代文学的影响在若干年前是学术研究的一个禁区 ,因为当时把西方传教士的所有活动都视为“文化侵略” ,也就不可能肯定传教士推动中国近代文学变革的作用。近年来对西方传教士的影响仍然很少有人研究 ,其原因在于认为西方传教士不是中国人 ,他们的活动不属于中国文学范围。其实历史的目标在于展现过去 ,西方传教士虽然不是中国人 ,但是他们用汉语所写的作品 ,对中国近代文学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这种影响是如此之大 ,以至于当你试图说明中国文学的近代变革时 ,离开了传教士的活动 ,就显得很不全面。当今西方如英国文学 ,…  相似文献   

15.
东方学之所以在18世纪晚期的欧洲兴起,英国东方学家威廉·琼斯起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因而被称为东方学的奠基人.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研究东方学的组织——亚洲学会,对梵语、波斯语的研究推动了东方语言研究的发展,通过论证梵语与希腊语等东西方语言的亲缘关系拉开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序幕.更为重要的是,他把印度的《沙恭达罗》、波斯哈菲兹的诗歌、阿拉伯的《悬诗》和中国的《诗经》等大量东方文学经典开创性地译介到欧洲,还萌生了先进的东方文学与世界文学观念,对欧洲文学与文化的影响既广且深.琼斯开创了东方学的纯学术传统,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与萨义德所说的“作为帝国主义帮凶的东方学”不可同日而语,却是欧洲历史上反对西方中心主义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6.
何继龄 《江汉论坛》2003,7(11):88-90
发生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是一场以农民阶级为主体的人民大革命,它首次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结合在一起,从而明确了近代中国革命的两大任务,由此揭开了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序幕;太平天国的农民领袖们顺应历史发展的进步潮流,继续倡导向西方学习,使近代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历程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同时,它也对当时欧洲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圣经是基督教的唯一经典,圣经翻译则是中国近代翻译史上的重要事件。当时的中国境内,出现了包括汉语汉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众多圣经译本,这不仅使圣经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出版发行量最大、翻译版本最多的书籍,而且对中国的汉语汉字的近代转型和少数民族文字创制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3个方面对圣经中译的历史、资料、研究及展望进行了叙述。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尤其是《马氏文通》出版以来,很多学者倾向于把汉语和英语的语言结构进行对比研究,其结果是把汉语和英语的各级语言结构逐级对应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将西方语言理论牵强地应用于汉语的研究。对汉语和英语的语言结构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指出其中的差异,希望能对以后的语言研究,尤其是针对汉语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80年代新名词与90年代新话语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 80年代新名词与 90年代新话语既是一种语言现象 ,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它与国门开放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密切相关 ,可以说是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同时这一现象在中国得以通行还与现代汉语作为语言体系的品性有关。现代汉语是深受西方语言影响的新的语言系统 ,它与西方语言具有亲和性 ,这种亲和性使它对西方语言具有敞开性。本文主要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阐释。新名词作为新的术语、概念、范畴和新话语方式从根本上是一种新的思想 ;也就是说 ,它本质上既不是汉语所已有 ,也不是汉语所潜在的即汉语在机制上所能产生的 ,…  相似文献   

20.
历史比较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迅猛发展的同时,语言接触理论把人文、历史、地理、文化等诸多因素都看作是能够影响语言分化和发展的重要内容。用语言接触理论来研究赵地语言,首先存在的必要条件就是在赵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同时有异族文化来和其碰撞、融合。文章旨在以历史眼光来讨论赵文化应用语言接触理论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