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小平 《西域研究》2003,(2):105-108
本文对《敦煌愿文集》中的《亡考妣文范本等》、《东都发愿文》、《消灭念往生发愿文》、《尸陀林发愿文》、《比丘法坚发愿文》、《愿文》数篇对照《敦煌宝藏》、《英藏敦煌文献》,对其中的录文、校释作点校补。  相似文献   

2.
朱供罗 《学术探索》2014,(7):102-106
《文心雕龙》一书引用《论语》达80多处,其中大部分为一般意义上的字词引用,同时在重视教化,强调仁孝为本,思想内容纯正无邪与表达方式合乎正道,文学与德行相互促进,重视文采,文质相称,"文疑则阙"以及"君子疾名德不章"等思想方面,《文心雕龙》受到了《论语》实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福建师范大学陈征教授《有关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的几个问题》一文在本刊2000年第3期发表后,社会反响强烈,中国人民大学资料中心等多家报刊转载,学术界有较好评价。我刊邀请省内外部分专家进行讨论,现选编几篇发表。(以下6篇笔谈中,凡引用陈征教授原文,《决定》指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相似文献   

4.
曹丕对《诗经》的接受,主要表现为诗文中对《诗经》的引用。从曹丕引用《诗经》的具体形式看,主要分为引用原句、整合句子、摘取词语、以作品主旨入诗入文。就曹丕引用《诗经》的目的而言,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渲染气氛与烘托环境、突出某一情感、增加文章的说服力和气势、增加文章的形象性和生动性。曹丕诗文中对《诗经》的引用,发展了《诗经》中的文学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5.
船山认为《庄子》内篇当为庄子所作,外、杂篇为后学所作,其中"杂篇"更接近于"内篇",水平高于"外篇"。笔者曾提出道德、性命、精神三个复合词不见于《庄子》内篇,也不见于《左传》和《老子》《论语》《孟子》《管子》《墨子》等子书,但见于《庄子》外、杂篇达36次,也见于《荀子》《韩非子》和《吕氏春秋》诸书42次。由此可以推断《庄子》内篇早于外、杂篇,印证了船山的睿智。此说得到广泛认可,但也有个别质疑,近年更有国际学者认为先秦尚无《庄子》内篇。但《韩非子》和《吕氏春秋》已引用《庄子》内、外、杂篇30次。汉初800字的贾谊赋也活用了《庄子》内、外、杂篇的典故21处。各种质疑均忽视了这些事实及其历史含义。也有人对单纯词和复合词在语言考据中的方法和意义全然不解,用任何时代都有复合词和单纯词的现象来质疑笔者的方法,对此,本文也作了回应。  相似文献   

6.
《原道》篇是《文心雕龙》的第一篇,也是刘勰所谓"文之枢纽"五篇的第一篇,它对我们研究这部书的基本思想是极为重要的.但是,研究者对这篇文章的看法是很不一致的.有的认为:"《原道篇》探讨了宇宙构成和文学起源问题,这篇文章是我们研究刘勰的宇宙观和文学观的重要资料".有的认为:"《原  相似文献   

7.
1991年第 1期《社会科学战线》上 ,刊载赵东升先生《打牲乌拉志典全书·补佚》一文 ,内称“《志典全书》不全 ,缺卷 3,未为完璧 ,恰好缺遗部分原稿本在我家 ,兹作补佚于下。”补佚后的《全书》是否可称“完璧” ?恐怕不能这么说。原因很简单 ,《补佚》未必就是“原稿本”。通观《全书》各卷 ,特点鲜明。除少数事干乌署切身利益的篇章 ,如《免税》、《免裁界官》等篇 ,是运用档案资料写成的政论或驳论性的文章外 ,其余绝大多数篇章 ,题目之下 ,无不系以与该篇内容所必须的若干项历史档案资料。这些资料 ,均以时为序 ,有来龙 ,有去脉 ,由远及…  相似文献   

8.
《玉篇》部首系统承《说文》而有改易:《说文》“据形系联”;《玉篇》“以义类聚”。《玉篇》对《说文》540部进行删并、增补:删并11部,增补13部  相似文献   

9.
文渊阁本《四库全书》影印后 ,该阁本电子版又铺天盖地 ,大陆现存完好的文溯、文津二阁《四库全书》及补抄得全的文澜阁本《四库全书》备受冷落 ,其根本原因是以为《四库全书》各阁本基本相同。其实 ,由于抄手不一 ,抄成时间不一 ,所据底本间有更换 ,编纂宗旨之执行因人因时而有变化 ,不同阁本的相同书种中 ,多有卷数、篇数的出入 ,卷篇相同者也存在文字差异。因此 ,为保存、流传同属国宝的文溯、文津阁本《四库全书》及文澜阁本原卷与补抄本 ,为学者创造作切近《四库全书》本身研究的便利 ,将其付诸影印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从文字与文化的角度探讨了"文"、"德"、"道"、"心"的基本涵义,在此基础上结合《文心雕龙》中《征圣》、《宗经》等篇得出:《原道》之"文德"通于"文道",都是指"文"本身的存在样式与生成方式,以至微至妙之变化为基本特征;"文"与"道"、"德"须臾难分,"文"外别无"道","文"外亦无"德"。同时神以通明、圣以化用在天人合一的意义上充实了刘勰自己开篇标举的"文德"论的内涵,进而使得"象"与"心"走向文论体系的前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