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粤港合作新阶段香港服务业发展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广东经济的发展和国内服务贸易系列相关政策的实施,粤港合作进入了新的阶段。本文在分析粤港合作新背景及香港服务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粤港合作的角度,对香港服务业的总体发展前景及其主要行业的发展进行了预测,并由此提出了香港在粤港合作新阶段中的职能定位设想。  相似文献   

2.
粤港合作一直以来主要依据的是中央与香港、广东两地政府推行的经济发展政策,就连我国内地省份与香港特别行政区之间签署的首份综合性合作协议———《粤港合作框架协议》这份操作性比较强的指导粤港深度合作的纲领性文件中,也未能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两地合作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的重要的法律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在于在通过完善立法赋予CEPA和《框架协议》相应的法律地位的基础上,并通过完善制订相关法律明确粤港深度合作的法律依据,为粤港深度合作提供法律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3.
粤港经济合作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粤港经济合作主要特点的分析 ,具体阐述了两地合作的基本模式选择 ,指出组建粤港的企业集团是从微观层面上深化两地经济合作的可供选择的有效途径。文章还进一步强调了政府作为组织推动者和政策扶持者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粤港合作框架协议》是我国内地省份与香港特别行政区之间签署的首份综合性合作协议,是对《规划纲要》的具体落实和将CEPA协议推向纵深的有力之举。但从法理上分析,作为《框架协议》订立基础的《规划纲要》和CEPA协议目前在国内法上的法律性质和法律效力均不甚明确,使得《框架协议》自身的法律性质与效力的确定受到影响。为促进该协议目标的顺利实现,有必要完善相关立法,明确CEPA协议及《框架协议》相应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5.
中国“入世”后粤港经济合作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入世贸后 ,将为广东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也会为粤港经济技术合作关系带来新的挑战。在贸易方面 ,粤港间会有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 ;在投资方面 ,粤港合作会上升到更高层次 ;在服务业方面 ,粤港间会有进一步融合 ,从而加快粤港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在科技方面 ,粤港加强交流与合作也是大势所趋。为了充分利用新的发展机遇 ,广东仍需加强同香港的合作关系 ,共同提高国际竞争力 ,争取获得更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表明,随着90年代后期香港制造业呈现的空心化,制造业已非香港的优势,港产品的零关税将不会对香港带来直接的显著收益,同时也不会对内地带来较大的冲击。由于内地与香港在服务贸易方面存在着巨大的竞争力差距,两地的互补性很强,从而决定了两地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将可能创造出较大的效应和产生强烈的影响。在CEPA环境下必须创新粤港经贸合作新模式:一是建立新型前店后厂模式,粤港互为国际国内市场的前店;二是从制造业的合作到服务业的合作,增强地区整体竞争力,联手打出“粤港制造”。  相似文献   

7.
王鑫 《中文信息》2013,(7):55-56
校企合作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也缓解了学校的资金紧张问题。本文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总结了校企合作对企业发展的意义,分析了在校企合作中企业态度消极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校企合作问题的措施,希望能够促进校企合作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8.
许莲凤 《东南学术》2021,(1):192-201
在当前日趋严峻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国家大力支持和发展养老服务业的PPP项目,然而却因私人部门投资热情不高陷入申报率和落地率“双低”的发展困境.对此,基于合伙契约的视角,探析私人部门对养老服务行业PPP项目投资缺乏信心的深层次原因.进而从博弈视角设计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最优股权结构,提出这一模式下双方股权合作建设的实施要点.引入股权合作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破解养老服务业PPP项目“双低”的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金融开放和金融安全的总体战略下,粤港两地充分利用《规划纲要》所授予广东关于建立“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的权限,以及CEPA在广东“先行先试”的制度安排,突破粤港金融业合作的制度、体制、机制障碍,扩大对香港金融业的开放,形成以香港为龙头、深圳、广州金融业错位发展的大珠三角金融中心圈,进而提升香港作为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地位,并加快推进广东金融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区域地方政府间的关系是近年来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但学者们在研究时基本都是假设合作的主体是相同政治、行政体制下的政府间关系.对于广东省与香港特区之间这一“一国两制”下跨越不同政治体制,在宪制安排、管治权力下存在不对称关系的的地方政府间关系仍缺乏足够关注.笔者分析了这种非对称府际关系的表现及对粤港两地合作带来的影响,以引起研究者们对这一特殊府际关系的关注,丰富区域地方政府间关系研究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2006年6月24日,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和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在广州暨南大学经济学院联合主办了“‘十一五’时期粤港经济合作研讨会”。来自香港、深圳和广州等地的专家学者约40人出席了会议。研讨会深入探讨了“十一五”时期广东经济发展趋势及其对香港的机遇与挑战、香港边缘化、深港进一步融合等议题,现将研讨会讨论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十一五”时期广东经济发展趋势及为香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在“十一五”规划中,广东经济将实现第二次工业化,而这又将为香港带来崭新的机遇和挑战。暨南大学封小云教授指出:(1)…  相似文献   

12.
珠港两地目前工业的合作只是“前店后厂”式的生产方式合作,层次低而不适应发展的需要。珠港两地工业合作应以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升级为主要目标,以基础原材料工业合作发展为基础,以珠三角沿海港口重化工业区、中部城市轻型工业区、西部和北部内陆采伐工业区为布局手段,使两地目前生产要素互补性合作发展成为经济循环全过程的分工与合作  相似文献   

13.
香港与内地合作的30年是推动两地经济快速发展的30年.随着30年后两地要素价格差距逐渐缩小,以及在区域竞争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下,双方的合作又步入新的调整阶段.目前合作的重点深入到服务领域.而现阶段香港和内地的服务贸易到底是基于要素差异的垂直互补,还是基于服务不同市场需求的水平竞合?双方在合作中的竞争优势及其发展趋势如何?作者用一系列指数测算香港与内地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及其分工现状,并结合个案进行深入的分析.通过测量发现:对于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香港与内地服务业一般呈水平分工,例如旅游、海上客运、航空客运等;而技术密集型的服务业大多是垂直互补的,尤其是金融、保险以及商贸服务.  相似文献   

14.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的出台为深化粤港澳合作带来新一轮的契机,并把粤港澳合作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本文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视角,探究粤港澳合作的区域竞争力和优势,提出粤澳乃至粤港澳合作的七大原则;同时,在三地互利共赢的前提下,透过制度创新提出设立粤港澳常设机制的构想,并进一步指出三地之合作框架可借鉴欧盟的经验,探讨设立粤港澳合作发展基金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王菲 《兰州学刊》2011,(11):70-74
近年来,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老年人口数量的迅速增长和寿命的不断延长将导致老年人照料负担的加重。如何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照料需求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目前内地的长期照料服务体系处于刚刚建立阶段,与体系较为完善的香港相比,起步晚、发展也较为缓慢。文章系统梳理了香港长期照料服务模式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目前香港长期照料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以此为借鉴,提出发展我国长期照料服务体系的原则和愿景。  相似文献   

16.
粤港关系历来唇齿相依.抗日战争结束后,两地贸易曾一度恢复并得到发展.但随着全面内战的爆发,国统区社会经济分崩离析,官僚资本垄断广东对外贸易,粤港间走私活动猖獗达于失控,民间正常商贸不断萎缩而陷入困境.这一切,预示着近代粤港贸易史行将终结.  相似文献   

17.
粤港澳合建大珠江三角洲旅游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珠江三角洲旅游区正式成立已逾8年,虽然做出许多成绩,但距离它的目标即建成世界著名、国际一流的“一国两制三地”旅游区还是相当远。粤港澳三方政府如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摆正政府的角色,充分发挥政府正面的积极作用,限制或减少负面作用,三方合力就定能将大珠江三角洲建成世界一流的旅游区。  相似文献   

18.
CEPA效应下香港与内地贸易流量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九省两区组成的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协作区己经正式启动 ,在CEPA效应下 ,泛珠三角的区域合作的支撑点之一是香港与内地省市之间的贸易。本文使用引力模型研究影响香港及内地各省市之间的商品贸易流量的各种因素 ,并以此为基础推测CEPA效应在内地各省市的分布 ,从而论证建立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协作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整个经济增长模式和产业结构调整有深刻影响 ,广东和香港都面临产业结构升级的任务 ,需要协同发展高新科技产业。本文借鉴日本和中国台湾发展高新科技产业的经验 ,通过分析政府介入的理论依据和政府介入的边界 ,认为粤港高新科技产业的协同发展需要政府的适度介入 ,进行制度创新。最后运用制度经济学的方法 ,分析广东和香港的现实情况 ,提出两地制度安排的原则和粗略的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