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1987年11月16日,山东省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在山东师范大学举办了"改革与文学"讨论会.七十多位青年理论工作者和有关人士出席了会议.会议议题主要有二,一是"改革的文学"即文学应如何反映当前改革的大趋势和社会生活;二是"文学的改革",即文学自身应如何改革,当前的文学怎样才能更健康地发展.会议发言纪要如下:李江宁(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师):"改革与文学"的关系首先体现在所谓"改革文学"当中.而"改革文学"中最引人注目的,则是那一大批大刀阔斧的改革英雄形象,如乔光朴、李向南等.他们在一般读者中最受欢迎,但在专业读者——批评家那里受到的抨击也最多.批评家认为,改革的目的是推进民主  相似文献   

2.
<正> 纵观目前对改革与文学的讨论,我认为有相当多批评家对于文学与改革的关系作了狭隘而片面的理解,这突出地表现在对于“改革文学”的规定上。以为只有描写改革题材的文学才是改革文学,这仍然带有以往把文学当成运动工具的痕迹。文学不是生活的镜子式的简单映照,它有自己的特殊规律和作用于现实的特殊方式。文学创作是一种富于想象的创造性活动,文学作品是一种具有审美目的的审美结构。从与生活的关系上看,真正的文学从来都不是建立在与现实认同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对现实的离异或超越基础上。在艺术的审美结构中,蕴含着作家对已经发生的现实生活的认识与评价,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赞美。但是,以题材来规定“改革文学”的性质。就容易导致艺术创作与现实认同,这就不  相似文献   

3.
<正> 1987年10月20日至24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山东分会在山东邹县召开了改革与文学学术讨论会。与会代表近百人,提交论文数十篇。会上评选出优秀论文十七篇并为优秀论文作者颁发了荣誉证书。会上围绕改革文学的现状和历史走向进行了热烈地讨论。有的同志认为,新时期的改革文学成绩卓著,乔厂长、李向南等改革者形象的塑造受到了读者的欢迎,是非常成功的艺术形象。今后应该多  相似文献   

4.
“改革文学”一词,一般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以现实生活中的改革为题材的文学,即写改革的文学;另一是指改革时期的新文学,即改革着的文学.目前在“改革文学”的论者中,有人专谈写改革现实的文学,有人则专谈改革中的新时期文学.而有些谈改革中的新时期文学的人,往往不屑于去谈写改革的现实生活的文学,认为那是“甘当时代的传声筒”的文学,是不够“超脱”的文学,是不能算作“纯文学”、“纯艺术”的文学.而有些写改革现实的文学作家,又反对那种只重表现“自我”,无视社会时代,脱离现实生活,偏于“为艺术而艺术”、“为文学而文学”的所谓“超越时代”、“超越社会”、“超越生活”、“超越现  相似文献   

5.
中文系中国古典文学教研室自11月13日至27日进行了三次关于文学发展规律問题的讨论。 在討論当中,主要有两种意見。一种意見認为:現实主义文学和反現实主义文学的  相似文献   

6.
搞文学研究的人常常有一种悲哀,好象自己的工作和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有些隔绝。我们自己虽然离不开社会,但社会和人民是否需要我们的研究,需要到什么程度,我们的研究究竟有怎样的社会作用,却似乎是个问题。如果只是为研究而研究,意义不大。现在提出把文学研究同文化问题、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结合起来,也就是把文学研究纳入到社会改革(从经济的改革到政治体制的改革)与民族文化的改造和重建的系统工程之中,这对于文学研究工作者来说,可以说是打开了一个新的广阔的视野,并使我们的劳  相似文献   

7.
关于文学是否属于上层建筑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的文学,是否属于上层建筑,有过两种主要观点:一说文学不属于上层建筑;一说文学属于上层建筑。然而,这两种观点都值得进一步商榷。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 五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末,苏联和我国对文学是否属于上层建筑问题有过激烈的争论,出现了截然相反的两种观点。全部争论的焦点,集中在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究竟怎样?正是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认识,导致文学是否属于上层建筑观点的分歧。一方面,持文学不属于上层建筑论者认为,社会意识形态与上层建筑同是以经济结构为基础,是平行关系,不能划等号。因  相似文献   

8.
20世纪的中国发展之路是走向现代化之路 ,在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 ,文学是最先促其萌芽和发展的动力之一。所以 ,现代文学不只是一个时代的文学 ,更是一种新的人的文学 ;文学的现代性不仅是一种时间概念 ,也是一种意义概念。经过一百年的风雨历程 ,处在世纪之交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更呈现出一种新的发展态势。因此 ,回顾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 ,深入细致地分析、探讨 2 0世纪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文学的现代性问题 ,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深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999年 8月 8日至 8月 1 1日 ,由吉林大学文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延边…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文学创作的趋向如何?这是创作界和当代文学研究界共同关心的问题。黄健在1990年第10期《当代文学研究》发表题为《文化冲突与文学创作的深化》一文,对此作了有益的探讨。他认为,新时期以来,“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是一个阶段。“伤痕文学”渲泄的只仅仅是一种由政治迫害而产生的伦理感情;“反思文学”丧观的只局限于政治、经济、伦理道德方面的思索,而“改革文学”也只是在这种思索之中从政治、经济等某一个层次发出的“改革”呼声。它们都缺乏深刻的文化反省与批判精神,从而使创作趋向呈单一的局面。“从寻根文学”开始,文学刨作逐渐出现多元化的局面,并发生了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超越政治与  相似文献   

10.
“女性文学”概念是舶来品,有两种倾向有自的翻译,一种侧重文学对女性权利的言说和维护,称“女权主义文学”;一种表征女性性别自觉,并希望以文学的形式加以传达,称“女性主义文学”。前者求“平权”,后者求“差异”。另外,国内目前对女性文学的理解,也存在一些分歧,比较有影响的有三种:一种认为凡女性作家创作的文学都是女性文学;一种认为凡以女性及其生活为对象的文学都是女性文学;一种认为只有那些在女性自觉精神的导引下从事写作,也就是说,只有当文学话语女性化之后的写作结果,才是女性文学。中国文学发展到现代汉语文学…  相似文献   

11.
当代文学构成共和国政治思维的重要载体,包含着强烈的意识形态内容。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下,毛泽东创造性地把“五四”以来的新文化运动纳入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范畴,为共产党赢得“文化领导权”制造强势话语。1940年代后期,共产党及其左翼作家有组织、有计划地批判、清除各种异己的文学流派和力量,试图把多元共生的文学格局统于“一”,即一个意志、一种权力话语。新中国成立后,在意识形态领域真正建立了“旨在整合全社会观念从而达到最大思想统一性的排他性的统治性思想”体系。“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参与了当时对中国人精神生活的一种塑造,承载着建构社会主义文化蓝图的宏大叙事,但对此毛泽东并不满意而给予否定。“伤痕”“反思”文学对“苦难”的叙述是文学叙事和当时主流意识形态共谋的产物。“改革文学”‘现实主义冲击波’“‘反腐败文学”等文学形态,是对改革意识形态的话语重申和对于改革的合法性论证。  相似文献   

12.
新闻与文学是两种不同的文体,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以语言文字为媒介来展示人或事物,要讲究文字的表达能力和技巧。在新闻写作中,正确运用文学手法,不仅是一个方法问题,而且是如何正确理解和认识新闻自身发展规律的问题。较长一段时间,一提到文学手法在新闻写作中的运用,似乎就忽视了新闻的真实性;以为文学一引入新闻领域,新闻就难以真实。其实,这是人们的一种偏见。一篇优秀的新闻作品,常常以它独有的魅力打动读者的心。这是因为新闻作品不仅在内容上有较高的新闻价值,而且把文学的语言、文学的修辞、文学的形象性和抒情性等赋予了自己。特别在通讯、报告文学之类新闻作品中,用成熟的文学笔调,生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中国作家的双向迁徙(出国和归国),加强了战时中国文学的对外联系,并开启了战时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新方式。而战时文学翻译活动在不同的政治地区的开展,对外国文学译介质量的提升,反战层面上的中日文学交流等,都拓展着战时中国文学的世界性视野。世界战争所沟通的人类基本情感,使中外文学交流有可能进入一种更宏大也更具体性的空间;交流不仅是了解对方的传统,更在于了解富有活力的当代及其文学,这使得战时中外文学交流成为反侵略战争的一个部分;战时文学交流也是一种自觉的双向行为,中国作家由此有了向世界展示中国新文学的自信和自觉,这些都使得中外文学交流成为战时中国文学最重要的空间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前文学理论界对于“文学性”问题的考量存在着歧见,其中很多问题需要重新认识。俄国形式主义与解构主义在20世纪一头一尾先后提出“文学性”问题。前者用“文学性”概念廓清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别,旨在抗拒非文学对于文学的吞并;后者借“文学性”概念打破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旨在倡导文学对于非文学的扩张。这就有了两种“文学性”。虽然二者都主张文学研究的对象在“文学性”而不在文学,但终究绕不过“什么是文学?”这一问题。对此问题的理解固然取决于文学自身的性质,但也取决于对文学的看法、需要、评价。当年俄国形式主义提出“文学性”问题,其文化冲动在于对历史文化派的否定;后来解构主义旧话重提,则与后现代的文化精神完全合拍。解构主义重提“文学性”问题,倡导文学向非文学扩张,只是在认识文学本质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和梯级,它为文学研究向更高阶段和梯级的升迁提供了铺垫。  相似文献   

15.
作为全球区域化的文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文学与人”国际研讨会于 2 0 0 1年 8月 4日至 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与中文系联合举办 ,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和清华大学外语系协办。来自美国、德国、俄罗斯、荷兰、日本、比利时、新加坡、澳大利亚、南非等各国代表 ,与中国各地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代表 ,一同就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文学与当代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会议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我们撷取部分与会学者的发言纪要编辑了这组笔谈。  在全球化时代中 ,文学研究既包含全球性因素也包含地域性因素。来自一种文化的文学作品能在多大程度上被处身于另一种文化的人们理解和说明的问题被提了出来。面对这些困难 ,全球化的文学研究应向人类学的小心谨慎和精益求精学习。全球区域化将成为未来几年里文学研究的主要目标。在新的高科技的电信王国中 ,文学和文学批评存在的理由是人类情感表现的需要 ,而不决定于媒体的改变 ,媒体与文学、哲学是相互作用的 ,现在和将来的媒体因为有文学、哲学给它提供改造的内容 ,媒体才变得丰富多彩 ,媒体也改造文学 ,使文学发生新的变化。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的建设 ,必须以现代性思想为指导原则 ,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文学与人”国际研讨会于 2 0 0 1年 8月 4日至 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与中文系联合举办 ,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和清华大学外语系协办。来自美国、德国、俄罗斯、荷兰、日本、比利时、新加坡、澳大利亚、南非等各国代表 ,与中国各地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代表 ,一同就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文学与当代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会议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我们撷取部分与会学者的发言纪要编辑了这组笔谈。  在全球化时代中 ,文学研究既包含全球性因素也包含地域性因素。来自一种文化的文学作品能在多大程度上被处身于另一种文化的人们理解和说明的问题被提了出来。面对这些困难 ,全球化的文学研究应向人类学的小心谨慎和精益求精学习。全球区域化将成为未来几年里文学研究的主要目标。在新的高科技的电信王国中 ,文学和文学批评存在的理由是人类情感表现的需要 ,而不决定于媒体的改变 ,媒体与文学、哲学是相互作用的 ,现在和将来的媒体因为有文学、哲学给它提供改造的内容 ,媒体才变得丰富多彩 ,媒体也改造文学 ,使文学发生新的变化。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的建设 ,必须以现代性思想为指导原则 ,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文学与人”国际研讨会于 2 0 0 1年 8月 4日至 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与中文系联合举办 ,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和清华大学外语系协办。来自美国、德国、俄罗斯、荷兰、日本、比利时、新加坡、澳大利亚、南非等各国代表 ,与中国各地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代表 ,一同就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文学与当代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会议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我们撷取部分与会学者的发言纪要编辑了这组笔谈。  在全球化时代中 ,文学研究既包含全球性因素也包含地域性因素。来自一种文化的文学作品能在多大程度上被处身于另一种文化的人们理解和说明的问题被提了出来。面对这些困难 ,全球化的文学研究应向人类学的小心谨慎和精益求精学习。全球区域化将成为未来几年里文学研究的主要目标。在新的高科技的电信王国中 ,文学和文学批评存在的理由是人类情感表现的需要 ,而不决定于媒体的改变 ,媒体与文学、哲学是相互作用的 ,现在和将来的媒体因为有文学、哲学给它提供改造的内容 ,媒体才变得丰富多彩 ,媒体也改造文学 ,使文学发生新的变化。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的建设 ,必须以现代性思想为指导原则 ,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文学与人”国际研讨会于 2 0 0 1年 8月 4日至 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与中文系联合举办 ,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和清华大学外语系协办。来自美国、德国、俄罗斯、荷兰、日本、比利时、新加坡、澳大利亚、南非等各国代表 ,与中国各地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代表 ,一同就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文学与当代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会议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我们撷取部分与会学者的发言纪要编辑了这组笔谈。  在全球化时代中 ,文学研究既包含全球性因素也包含地域性因素。来自一种文化的文学作品能在多大程度上被处身于另一种文化的人们理解和说明的问题被提了出来。面对这些困难 ,全球化的文学研究应向人类学的小心谨慎和精益求精学习。全球区域化将成为未来几年里文学研究的主要目标。在新的高科技的电信王国中 ,文学和文学批评存在的理由是人类情感表现的需要 ,而不决定于媒体的改变 ,媒体与文学、哲学是相互作用的 ,现在和将来的媒体因为有文学、哲学给它提供改造的内容 ,媒体才变得丰富多彩 ,媒体也改造文学 ,使文学发生新的变化。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的建设 ,必须以现代性思想为指导原则 ,  相似文献   

19.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四十年了。四十年来,《讲话》的根本精神在文艺领域中发挥着巨大的指导作用,为大家所公认;但是,遇到具体问题,对《讲话》的意义的评价就有不同了。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分期问题就是这样。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分期,大致有两种意见:一种是“五分法”,即“五四”时期的文学(一九一七至一九二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文学(一九二一至一九二七)、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文学(一九二七至一九三七)、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学(一九三七至一九四五)、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一九四五至一九四九);另一种是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国学界关于现当代文学的分期主要是一种"两分法",有这样两种观点,一种是传统的,主张以1949年为界将现当代文学分为两段;另一种是近年提出的,主张将新中国27年文学与新时期文学分开,而与现代文学并为一处.本文认为,现当代文学分期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新中国27年文学与前后两期的文学都有非常大的差别,它应当被切分出来作为独立的一段.因此中国现当代文学应当分为3段,即现代文学、新中国文学和新时期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