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新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海 《老年人》2009,(1):40-41
在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半个多世纪里,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三个不同历史阶段:从土地私有化到人民公社,再到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实现了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到农民土地所有制到集体所有、集体经营制度再到集体所有、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的巨大转变。土地制度的变迁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现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经营向集体所有家庭经营的深刻变革,可以说开创了农村土地产权改革的先声。以土地的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的中国农村土地产权改革的实质是对集体土地所有权权能的重新界定和分配,实现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农户重新获得了土地的经营自主权、部分收益权和处置权,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和产出,推动了农村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地方政府在发展乡镇企业上扮演重要的角色,这一点已受到普遍的确认。但是,为何地方政府选择发展经济这一点却并未能得到全面的理解。中国学者一般都认为,地方干部加紧发展乡镇企业,是因为经济改革给他们带来经济收益。本文对此主流观点提出质疑,并提出另一种解释。文中通过探讨激励地方官员发展经济的政治机制,认为是政治诱因促使他们发展经济、推进中国发展的。  相似文献   

4.
农村里流行一句话:“一税轻,二税重,三税无底洞”。这里的“三税”指的就是乱收费。为什么要乱收费?虽然地方政府经常以补充民办教育经费等作为增加税费的借口,实际上主要原因之一是要供养乡镇干部。改革开放后解散了人民公社,对乡一级组织的定性一直不很确定,到了现在实际上已经将乡镇政府变成了拥有实体财政的一级政权。对应着从中央  相似文献   

5.
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是农民土地财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有利于正确处理国家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目前,在各种各样的土地制度创新中出现了如下可以加以借鉴的三种“模式”。通过分析这些模式,可以增加我们对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流转问题的认识。本文将对我国三种农村建设用地流转模式作一个分析和评价。一、苏州模式(“苏州式流转”)“苏州式流转”是农民集体所有存量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模式的一种简略概括。苏州市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发轫于20世纪90年代初,它与苏州乡镇企业的发展、企业经营机…  相似文献   

6.
郝慧丽 《现代妇女》2014,(7):265-266
我国的分税制改革导致了事权的下解和财权的上移,同时也引发很多问题,最为明显的就是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问题,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过热、房价过高、房地产业及相关产业泡沫增长等很多都是源于此。改革我国当前的财税体制,明确中央和地方的财权和事权,完善土地出让补偿机制,加强监督,进而建立科学的公共财政制度。  相似文献   

7.
农村医疗保障财政责任的制度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莉 《社会学》2006,(4):12-16
一、前农村改革阶段——政府间接支持 新中国建立初期,政府在财政极为困难的情况下,着手提高农村医疗保障水平,在部分区、乡设立了卫生所、保健站等初级医疗机构,开始了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初步建立工作。人民公社建立以后,农村实行统一经营、核算、分配的经济制度,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对农民个人生活费用进行分配之前就预先扣除部分积累基金,为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8.
完善创业板退市制度真正建立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峥嵘 《科学发展》2010,(9):103-112,F0003
进一步完善创业板退市制度,健全市场退出机制,是创业板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不但有利于增强对劣质公司的威慑力和制约力,提升创业板公司整体质量,强化市场约束,净化市场环境,从而真正建立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而且有利于引导投资者牢固树立审慎的投资理念,进行更理性的投资,切实增强投资者的风险意识,警惕创业板的退市风险,从而维护投资者尤其是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通过考察海外证券市场退市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阐述我国创业板退市制度的主要特点,然后分析了我国证券市场现行退市制度存在的主要弊端,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我国创业板退市制度、健全市场退出机制的政策建议以及相关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9.
前 言乡镇政府机构改革是在国家政府的推动下进行的地方权力组织① 的变革 ,是权力组织的正式运作过程。从内容上看 ,政府机构改革包括制度的转变、结构的调整、机能的转化、人员的变动等方面。这几个方面从根本上说 ,都涉及到人事的变动 ,因而必然牵涉到组织内复杂的人际关系。由于机构改革牵涉到每位组织成员的根本利益 ,所以此时组织内的非正式关系网将会处于极度活跃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对地方权力组织改革过程进行考察 ,可以使我们加深对组织内非正式人际关系状态的理解。本文通过对华东地区A县乡镇政府机构改革过程中非正式关系运…  相似文献   

10.
理性选择和越轨行为——12个乡镇企业的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性选择和越轨行为———12个乡镇企业的案例研究张汉音王汉生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结果,乡镇办集体企业自80年代中期以来经历了迅速的扩张,它们中的绝大多数为了更有效的管理实行了承包经营责任制。这些企业产生的利润在承包者、中央政府、乡镇政府、企业和职工...  相似文献   

11.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李克强总理强调,“该放的权坚决放到位”“该管的事必须管好”“坚决打好职能转变攻坚战”,并“把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的情况纳入部门年度考核的主要内容”。通过审批制度改革的自我革命,向市场放权、向社会放权和向地方政府放权,才能激发市场、社会和地方政府活力。当前,一些部门还存在着不愿放、不敢放、不会放的问题,必须以更大的改革精神去推动。  相似文献   

12.
在南方都市报全国两会嘉宾访谈栏目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曹建海提出:政府首先不要把房地产行业作为聚宝盆、生财之道,作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政府一定要坚决退出房地产利益链,支持发展基于非营利目的设立的各种开发机构,支持居民自建活动,坚决打击房地产投机活动,把住房市场调节部分控制在不危害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3.
“买工”是近几年来流行于河南、山东及部分西南省份农村,通过政府支持,开办企业,安置本区闲散劳动力,由劳动力出资“购买”就业资格,将个人资金融入乡镇企业的一种变相入股方式。因其融资形式新颖,政府支持,可信度高,深受广大乡镇农民欢迎。俗称“买工”。“买工”现象产生的环境和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乡镇企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经济环境的变化,资金短缺成为阻碍乡镇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首先,乡镇企业资金来源主要以集体投资、银行信贷和少数个人集资为主,但随着银行信贷制度改革、乡镇财政力量不足以及个…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起步较晚,但近年来,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在广东、上海等地已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中西部地区的一些地方政府也开始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尝试。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制度目前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工作、社会建设中的一项关键性、基础性制度。  相似文献   

15.
向静林 《社会学研究》2016,(4):27-51,242,243
本文讨论市场治理中的政府介入问题,即宣称为规则制定者或市场监管者的地方政府为何会深度介入市场主体之间的交易纠纷。结合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制度分析,本文建构了一个风险转化的理论框架,并用其解读温州民间借贷服务中心的一起借贷纠纷案例。研究表明,政府介入交易纠纷的过程,涉及经济风险向政治风险转化以及政府对风险转化的回应两个方面;法律的完备性、政府与市场主体的关联性、政府之于社会的可退出性,是影响风险转化的三个结构性因素;面对风险转化,政府感知到的潜在政治风险强度越大,越容易介入交易纠纷。本文为市场转型中的政府角色研究和市场制度的社会建构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路径。  相似文献   

16.
近20年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找到了出路,而且为国家工业化与农村现代化开辟了一条独特的道路。在新形势下,乡镇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繁荣与社会稳定的大局。当前,乡镇企业既显现新的发展态势,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难题。乡镇企业面临的问题1.乡镇企业的产权制度不清晰,从而导致经营机制退化目前,中国多数乡镇企业实行的并不是现代企业产权制度,而是一种吸收了国有企业体制、人民公社体制、农村家族体制等方面的因素,揉合而成的集体所有制产权制度。这种产权制度导致私有物品公共化,从而导致乡镇企业…  相似文献   

17.
经过20多年的改革探索,中国农村土地制度以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为突破口,总体上形成了以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长期稳定承包权、鼓励合法流转为特征的新型土地制度.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增长和非农产业的迅猛发展,农业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加大,比较效益低,粮食问题严峻,耕地抛荒严重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相继出现.土地仍将是农村人口的主要收入来源,为确保社会安定,提高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在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同时,探索在土地承包权稳定前提下的土地流转制度,对实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经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案例研究和逻辑分析,论证了1980年以后,中国地方政府在决定其工作重心(即发展战略)的行为上,具有"抓住经济发展的主动权"之特征。这种行为特征的表现之一,是1992年至2000年间,地方政府为应对中央政府的市场化改革所采取的战略转型之举措:即地方政府由原来经营一家一户企业,转向把所辖区域当作一家企业来经营;相应地,其控制地区经济的方式也由"抓住办企业的权利"转向"抓住土地开发权"。上述结论的意义是,揭示了在中国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地方政府的演变方向不是单纯的公共服务政府,而是凭借其对地区性生产要素的控制权,转向从整体上控制和经营地区经济。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导刊》2012,(20):43-43
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各国社会保障制度受财务危机的影响,对原有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改革,重新调整了政府、市场、个人三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目的是通过市场的效率来弥补政府的不足和失灵。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随着十七大报告中首次将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划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我国广大农村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乡镇政府管理与村民自治有机配合,更是推动了基层的稳定与发展。然而,实践工作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文章主要就此展开,对乡镇政府管理与村民自治的有机结合进行阐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