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1 毫秒
1.
《社会福利》2010,(4):F0004-F0004
儿童乐益会(Right To Play)是一个以促进儿童发展为目标的国际组织,旨在通过体育和游戏项目来提高儿童和所在社区的健康水平,培养儿童的生活技能,改善儿童的生活环境,儿童乐益会自2007年开始在中国开展项目,定位于让贫困儿童和困境儿童获得全面发展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刘杰 《生存》2020,(12):0170-0170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儿童的精神世界相对与成人而言是十分丰富的,同时儿童的精神世界是否健康关乎到儿童能否健康的成长。因此对儿童进行教育是必须要对儿童的精神世界进行充分的启迪,让他们能够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之中,从而有效地促进儿童精神世界的健康,保证儿童在今后的成长中能够快乐,全面培养儿童的精神世界。本文将从幼儿园教学的角度进行研究,针对幼儿园的各种课程资源和生活环境对儿童的精神世界进行创建和培养,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困境儿童社会工作的特殊性 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困境儿童,指的是处于困境之中的0~14岁儿童,它所涵盖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残疾儿童、弃婴或孤儿、流浪儿童、受到艾滋病影响儿童、贫困家庭的儿童、遭受暴力的儿童、遭受性别歧视的女童等等。面对这些特殊的群体,青岛市儿童福利院除现有的弃婴、孤儿外,针对残疾儿童及贫困家庭的儿童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为儿童福利工作开创了一条新道路。  相似文献   

4.
《社会福利》2011,(8):63-63
根据中国儿童福利示范区项目规划,为五省十二县的每个项目村都配备了一名儿童福利主任,负责本村的儿童福利工作。经过层层选拔和项目专家开展的专业技能与知识培训,120个村的儿童福利主任纷纷走马上任,对项目村的特殊儿童进行关爱随访,帮助辍学儿童复学,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家长、儿童共同参与的集体活动等,将项目村的儿童福利服务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5.
西方的儿童史研究走过了40年的历程,其中,头20年是儿童史学的初创时期,人们借助于社会科学的各种理论和方法,对许多非文字资料进行分析和解释,描述了历史上儿童曾经经历过的悲惨命运,以及在中世纪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儿童命运的不断改善的过程。但是,80、90年代的学者对前期的儿童史研究进行了全面的批评,提出儿童历史的多样性,这表明西方儿童史研究逐渐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6.
《社会福利》2009,(4):52-52
当儿童由于父母死亡,或者其他各种原因,例如疾病、失业、吸毒、入狱、离家出走等.不能得到父母照料时,需要替代性照料服务。在美国,儿童福利系统提供不同类型的替代性儿童照料服务。最新儿童福利法规和政策规定,根据儿童个体的特殊需要和具体情况,应该为儿童安排限制性最小、最接近于家庭环境的替代性照料服务。  相似文献   

7.
任炽越 《社会福利》2008,(11):28-29
思考之一:儿童福利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与机遇 首先,从外部环境而言,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和谐社会的倡导,民生政策的落实等都为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民政部孤残儿童“明天计划”,特别是“蓝天计划”的实施,给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第三,近年来,各地儿童福利从业人员整体水平的提高,也为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海峰 《社会福利》2006,(3):60-61
据美国媒体报道: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美国家庭甚至单身者领养儿童,已经成为一个很普遍的社会现象。据统计,在美国被领养的儿童已经达到160万,占全美儿童的2.5%。美国每年有50万个家庭和个人提出要领养儿童,但在美国能被领养的儿童供不应求,因此有专门机构组织到外国去领养外国的儿童。  相似文献   

9.
沈晨 《社会福利》2012,(4):62-62
为进一步完善孤儿基本生活制度,摸清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状况,使孤儿基本生活制度惠及更多特殊儿童,加快儿童福利制度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近日微山县开展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及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普查工作。  相似文献   

10.
根据民政部关于“儿童福利机构建设蓝天计划”实施方案的指导性意见,“从2006年起,到2010年,要有步骤、有计划地建设和完善儿童福利机构,推动儿童福利机构由救济型向福利型、单纯供养型向供养、康复及教育型转变,逐步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儿童福利服务体系”。笔者认为,儿童福利院建设,各地的经济状况不同,收养孤残儿童的数量不同,孤残儿童的身体状况也不同,因此,在建设中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立足当地,着眼发展。  相似文献   

11.
邹明明  赵屹 《社会福利》2009,(10):58-59
美国一向重视儿童福利,有“儿童天堂”之称。早在20世纪初,由时任美国总统召集的一系列全国性的儿童福利会议在华盛顿特区召开。1909年,第一次美国白宫会议召开,会议成果之一是在联邦政府设立了美国儿童局,负责儿童福利和相关事务。  相似文献   

12.
《社会福利》2012,(1):65-F0003
辽宁盘锦市救助管理站,多年来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救助、保护、关爱流浪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工作。对全市特困未成年人、流浪儿童、孤儿、残疾家庭子女、服刑人员子女等分布、生活情况进行调查,深入开展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及特困儿童工作,以“全纳式”儿童救助理念,开创了救助流浪、困境儿童新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健全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的精神,落实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国发[2011]24号)关于“扩大儿童福利范围,建立和完善适度普惠的儿童福利体系”的目标,履行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全面建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与儿童发展需要相匹配、与社会福利制度相衔接的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  相似文献   

14.
尚晓援 《社会福利》2008,(11):26-27
本届儿童福利院院长论坛的文章,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儿童福利制度的发展和进步。文章涉及问题的广度,讨论的角度和深度,都令人耳目一新。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的儿童福利制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会,如新的弱势儿童群体纳入了政策视野,儿童权利和平等公民权利运动对儿童福利制度的潜在影响,民营儿童福利机构的兴起,在向中等发展水平阶段转变的过程中,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性质变化等等。  相似文献   

15.
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历来十分重视对包括流浪儿童在内的困境儿童的救助保护,并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思想体现了我国古代社会对儿童的特别关爱,并较早地形成了以政府为主体,辅以家庭扶养、家族收养以及私人捐助施舍的流浪儿童救助模式。近代,教会和社会救助机构对流浪儿童进行的施善与教化工作,使流浪儿童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始终没有演变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 1990年《儿童权利公约》由联合国大会决议通过并生效,《儿童权利公约》中规定儿童享有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参与权四项基本权利。经过20年的实践,我国以实际行动履行公约义务,落实儿童优先发展战略,确保儿童各项权利的实现。作为一个特殊的儿童群体,孤儿在全世界范围内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孤儿的家庭环境、身体健康以及心理健康状态关系到孤儿的正常成长。  相似文献   

17.
童韵  赵芳 《社会工作》2014,(4):111-117
从早期密集单调的行为干预,到提高社交功能的结构式干预,再到以孤独症儿童发展为目标的发展式干预,孤独症儿童的干预模式不断发展,虽有实证研究证明了这些干预方法的有效性,但也引发了诸多质疑,形成了对孤独症儿童干预模式的再探讨。再探讨认为,孤独症儿童的干预应在理解并尊重孤独症儿童差异化特质的基础上,根据其与环境互动的独特方式,注重环境的调适,设计结构合理并易于把握的刺激呈现序列,营造适应孤独症儿童特性发展的支持性情境。同时,应引导家长正确解读和恰当回应孤独症儿童的需求,从多维视角积极介入,促进孤独症儿童优势发展,体现其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18.
《社会福利》2007,(2):F0002-F0002
天津市儿童福利院是天津市唯一一家收养弃婴,孤儿的国办儿童福利机构。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与社会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下,天津市儿童福利院始终坚持“儿童利益最优”的原则,充分考虑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着力于儿童的养育,教育,康复与医疗,使最需要孤残儿童沐浴着爱的阳光,滋润着爱的雨露,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胡晓林 《社会福利》2009,(12):54-55
在党和政府的关心重视下,我国儿童福利事业在近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明天计划”的实施,以及“明天计划”长效机制的建立,使更多孤残儿童得到了手术康复治疗。而“明天计划”脑瘫儿童康复训练示范基地的设立,更是儿童福利机构中众多脑瘫儿童的福音。  相似文献   

20.
杜娟 《社会福利》2013,(4):16-16
【新政出台】 为了贯彻落实民政部、财政部《关于发放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基本生活费的通知》(民发[2012]179号)精神,进一步推进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拓展儿童福利范围,提升儿童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