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蒙之 《理论界》2009,(8):168-169
本文参照杰拉德·米勒1978年提出的人际传播研究的情境、发展、规律和规则四种视角的分析框架,对20世纪的西方人际传播理论版图进行了描绘,并梳理出每种研究视角的代表性理论成果.西方的人际传播理论成果对我国学界从事人际传播研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人际传播理论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网络游戏传播包含有五个层次:传播者到游戏者的大众传播,传播者与游戏者之间的类组织传播,游戏者基于游戏平台的组织传播,游戏者之间的类人际传播,游戏者与自身虚拟角色的类自我传播关系。通过建构一个网络游戏复合传播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网络游戏的传播机制进行分析,可知网络游戏传播具有两个特点:(1)网络游戏传播是一种隐形的大众传播方式,其传播的单向性隐藏于基于游戏平台发生的类人际传播、组织传播以及类人内传播之中。(2)游戏者通过游戏平台的虚拟实践与媒介体验,自愿"被迫"接受传播者的文化符号、文化内容与文化观念,并在某种程度上内化为真实自我与真实行为。  相似文献   

3.
智媒体技术为各种传播形态的信息提供了“全连接”的技术支撑,人类社会自此从有信息传播边界的传统媒体时代的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的社会生活场域,进入到信息传播边界消逝后的全连接世界。在互联网场域,信息从人际传播到群体传播再到大众传播,为此从媒介环境学角度提出“融传播”概念,分析智能媒体时代熟人社交的失控,无边界控制的赛博空间对人的多元身份确认的困惑,智媒技术对人的“监控”等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的诸多影响,并反思拟真世界中的人际沟通。  相似文献   

4.
词媒体是我们这个"读词时代"全民造词运动的新生事物,言简意赅,以极经济的关键词形式传达各类信息,起到媒体的作用。它的形成和传播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显现世态民情、暴露社会问题、表达民众诉求、信息交流沟通、增强民主意识、营销产品、促进人际融合等方面,具有不同于报纸、广播、电视等常规媒体的社会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5.
对传播学研究的重要分支--人际传播研究在我国大陆地区的现实状况进行了客观的分析评价以及深刻反思.从基础研究框架的建立、未来研究的重点等方面出发,提出了如何提升我国大陆地区人际传播研究质量的建议,展望研究前景,强调人际传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尹淑君 《理论界》2010,(4):156-157
人际传播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丰富的传播现象。电视谈话节目是在正常状态下,以面对面人际传播的方式,通过电视媒介进行大众传播活动的一种节目形态,其追求的是以人际传播形式完成大众传播活动。倾听构成主持人与嘉宾、观众沟通的前提,表述说明主持人要有话语权,善解人意是指主持人对嘉宾的尊重和节目中体现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全新的营销思潮,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革命性意义以及对未来市场营销格局的影响都是不容置疑的。但这一理论并没有把与顾客建立良好的品牌关系作为核心问题,也没有把品牌关系确定为整合营销传播的核心价值追求。事实上,所有的整合营销传播的基本要素都是围绕着品牌关系而形成的,建立品牌与顾客之间的不可动摇的品牌关系是品牌营销传播的本质所在。品牌营销传播既要整合品牌与顾客及相关利益者的一切接触点的传播渠道,也要整合所有的营销传播活动,即统一形象、统一声音、统一价值主张等。而构建适应于整合品牌传播的组织体系以及整合品牌的传播路径则是确保品牌传播具有实效性和操作性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孔子的传播活动与传播思想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燕  张文彦 《齐鲁学刊》2003,(6):108-111
从传播学的视角考察,孔子主要通过组织传播、人际传播和有限的大众传播方式,以其明确的传播指向,实事求是的传播原则,主张新意的传播理念,对中国传播思想产生了塑形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孙慧 《兰州学刊》2011,(8):89-94
人际传播是人类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新技术和社会结构的发展变化使得人际传播的形式和结构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以社交网络为依托的各类网络社交游戏在短时间内发展迅速,其用户总人数和活跃人数与日攀升。文章从传播学的视角,以目前SNS平台上最为火爆的社交游戏“农场游戏”为例,对网络社交游戏参与者的人际传播进行研究。通过自制问卷对网络社交游戏参与者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试图探讨网络社交游戏中人际传播模式的特点,并进一步研究网络社交游戏中的人际传播对参与者现实中的人际传播和人际关系的影响。文章还对人际传播方式在新技术和社会结构的作用下发生的变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网络平台包含着大众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传播形式。网络交流沟通类应用形式的出现集中代表了“面对面”人际传播方式在网络世界中的移植和复制。网络人际传播应用是互联网介入真实生活的重要渠道.这种方式正深刻改变着现实中人的思维特征和行为模式,集中呈现出“思维碎片化”、“信息自我暴露”、“时间自由选择”、“关注议题公共性”等一系列新变化。  相似文献   

11.
政府组织传播与社会动员具有内在联系,政府组织推行其政策、主张的过程是一种动员式治理行为,是通过组织间和组织外传播与动员对象进行的有效互动。其中,组织间传播是一种基于人情投资的资源动员,而组织外传播则主要通过人际传播起作用。政府组织在面对面的人际动员实践中既存在“培养典型”等传统群众运动的路径依赖,也利用了情感等多种因素,此外还引入了国家正式权力进行惩戒动员。  相似文献   

12.
黄庭坚诗歌的传播方式主要有四种类型。单篇作品的酬唱、赠答和书籍的借阅、传抄是一种经由交换渠道的人际传播,集本的编刻、买卖是一种经由市场渠道的商业传播,它们都通过不同的方式与诗歌接受发生密切的互动关系。而诗歌选评、诗话则兼有人际传播和商业传播的特征,其本身就是诗歌传播与接受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社区中,人际传播和交往一般是以地缘、业缘、学缘、友缘等关系为纽带联结起来的,杜区的和谐发展不仅意味着社区公共设施的健全和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包括共同的价值取向、较强的信任度以及富有人情味的人际关系的形成.其中,个体心理的形成墓础以及在人际传播中产生的不同个体和群体心理效应,是社区人际传播研究的焦点所在.由于地城、语言、角色定位、认知差距以及利益关系冲突、信念与价值观差异等,出于保护自我的动机,在社区人际传播中,人们往往会呈现出估算他人、表现自我等心理反应.  相似文献   

14.
网络信息传播特点及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信息传播是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于一体的信息传播模式,它在传播途径、传播形态、传播速度、传播内容、传播人员、传播操作等方面呈现出新的信息传播特点,这些传播特点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跨境民族问题往往影响着国家与民族的重大关系。在分析、总结跨境民族对国家形象感知具有民族认知强于政府认知、人际传播优于大众传播、真实形象重于拟态形象等特殊性的基础上,探索我国针对跨境民族进行跨境传播的规律和策略,从讲求传播受众的精确定位、重视"意见领袖"的"二级传播"、增强传播内容的感性体验等方面为跨境传播提供有启发的研究路径和行动策略,以切实提高跨境传播的实效。  相似文献   

16.
传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兼具语境性、目的性、生成性和层级性。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和内向传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基本样式。这一四维传播样式展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理性,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代中国价值体系中获得了合法性证成。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微信对人际交流和沟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微信通过特定的社会功能快速传播信息,实现以“朋友圈”为基础的信息共享,从而构建特定的社会意义。通过分析和回顾2013年我国微信研究现状得知,微信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微信-9自身研究、微信与社会影响研究、微信-9传播学研究、微信与广告营销研究、微信与传统媒体的关系研究等。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微信对人际交流和沟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微信通过特定的社会功能快速传播信息,实现以"朋友圈"为基础的信息共享,从而构建特定的社会意义。通过分析和回顾2013年我国微信研究现状得知,微信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微信与自身研究、微信与社会影响研究、微信与传播学研究、微信与广告营销研究、微信与传统媒体的关系研究等。  相似文献   

19.
企业要解决传统营销手段在实践中的困惑,必须树立整合营销传播的思维观念.一是要树立动态思维观,即要把握热点进行营销整合,要不断创新和采用新的整合营销传播工具.二是企业在运用整合营销传播手段解决企业品牌传播问题时,要以追求品牌传播效果的最大化为目标,也要保持品牌传播与企业长期规划的一致性.三是为了建立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双向沟通,企业要以消费者为核心重组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并以消费者的需求量身打造适合的沟通模式,同时也要重视公共关系的建构.四是促销方式的整合和促销媒体的整合必须保持传播信息的一致性.如此,企业才能在营销实践中得以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20.
周薇 《兰州学刊》2012,(8):142-14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网络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在确立其根本目标、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传播,涉及到网络平台上运行的各类传播方式,如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类型。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的有效性,必须在不同传播环境中,针对不同特性进行有针对性、有选择性的传播,相应地其实际效果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