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女权思想的萌动始于晚清女子教育。清末教会女学的肇起启蒙了中国女权思想;国人自办女子教育尤其是爱国女学为提倡女权,主张男女平等作出了贡献;《奏定女子学堂章程》的颁布使女子有了合法的受教育权;清末女子留学教育助推了中国女权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各种女权运动的宣传使女权思想付诸行动:走出闺门,走向自立。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百多年来'西学东渐'的潮流,日本启蒙思想对近代中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通过论述日本著名启蒙思想家、教育家福泽谕吉的启蒙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影响,揭示了清末民初包括变法派、洋务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和马克思主义者在内的思想家与教育家是如何介绍和汲取日本启蒙思想的,并从一个侧面再现出近代中日两国社会及教育的变迁  相似文献   

3.
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教育家。基于对中国封建传统教育弊端的切肤之痛和启蒙主义立场,鲁迅吸收了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旨在铲除虐杀儿童、奴化儿童的封建传统教育,大力发展儿童自由独立的天性,以实现由"立人"而"立国"的伟大梦想。启蒙精神、"立人"思想和自然教育观是鲁迅教育思想的三大要素,它们互相依托,互为表里,共同构成了鲁迅教育兴国的伟大诉求。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是近代中国最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他超越了以前一切启蒙思想家,实现了启蒙的中国化;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准确地把握了中国革命的实质,从而把握了近代中国启蒙的主题;精确地阐述了近代中国启蒙运动的理论内涵,揭示出中国近代社会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与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并存及其互相依赖的关系,从而说明了中国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之间的有机联系,并将思想运动与政治运动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相似文献   

5.
从思想史的角度出发,围绕中国启蒙思想的递嬗轨迹,从洋务运动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启蒙孕育期,到维新派学习西方社会政治制度的启蒙正式奠基时期,然后又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从思想文化观念上学习西方达到启蒙高潮,将启蒙思想提升为价值的层面。启蒙在现代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经历了曲折性和复杂性,并最终转向革命的启蒙。深入分析启蒙在中国的特殊内涵,以此重新审视启蒙在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现实意义,凸显中国启蒙对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严复是我国近代伟大的启蒙思想家 ,他翻译《天演论》 ,对中西文化进行比较研究 ,提出中国近代教育思想 ,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近代伦理启蒙中的精神气质与思想方法陈少峰本文揭示了中国近代启蒙主义倚重伦理启蒙的现象,在对近代伦理思想的核心个人主义与博爱主义及其关系的分析基础上,本文强调指出,近代伦理思想所表征的理想主义精神气质,有力地影响着中国近代理想的快速行程与激烈转折,并决...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学者和启蒙思想家,非常重视青少年的教育,其中他的思想品德教育、情感教育、挫折教育以及就业教育等观点都为我们今天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9.
坚守的意义与困境——张光芒的“新启蒙体系”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青年学者张光芒的构筑了以“道德形成上学主义”为核心的“新启蒙体系”。他有意识地将启蒙体系的构造与中国现阶段的文化建设联系起来,试图重新强调启蒙在当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但他的启蒙思路未免有些理想化。这说明,当前启蒙最大的问题依然是启蒙思想资源的薄弱。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政治思想的发展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自戊戌变法以后,思想上连贯不断的主线是他在戊戌变法之前就已确立的民权思想。他主张采取渐进改良的手段,逐步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领域内取消封建专制主义;通过教育民众、思想启蒙等温和的改良运动,使中国成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现代化国家。梁是伟大的启蒙学者和政治思想家。  相似文献   

11.
青年毛泽东继承中国传统的道德文化,又接受了近代启蒙思想和西方伦理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以道德改造社会的思想。这一思想是以他的“大本大源”理论为基础,并以重视教育、组织团体、利用报刊进行文化宣传等为具体的方式。为达到通过道德改造社会的目的,他又提出了以“三达德”为主要内容的国民素质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的中国启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界的主题是启蒙,但百年的启蒙工作并非顺坦.作者通过对百年中国启蒙思想史的梳理,认为其原因既在传统的思想语法之束缚,又在现代学人对影响中国文化定向的一些关键问题缺乏深层次的理性判断,特别是作为启蒙思想者,其自身却又大多处在待启蒙的思想状态.  相似文献   

13.
知识分子作为思想启蒙的承载者,对近现代中国的政治变迁、经济发展、文化重建和社会转型,起到了无可替代的巨大推动作用。2007年底在武汉举行的“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从“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政治”、“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经济与社会”、“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文化与教育”、“中国共产党与知识分子”、“近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分野”等方面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早期启蒙说作为中国学术思想史研究中的一派文化观,是20世纪中国思想家在全球性现代化运动背景下探寻中国现代化的内在动因及思想资源的产物。近90年来,以梁启超为开端,经过张岱年、范寿康、吕振羽、侯外庐等人的阐发,早期启蒙说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和诸多的研究成果。萧莛父先生在李达指导下直接承继吕振羽、侯外庐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早期启蒙说,在近半个世纪中,开展王夫之的个案研究,改写中国哲学史教科书体系,全面阐发明清启蒙学术流变,对早期启蒙说的发展作出了重要思想贡献,成为早期启蒙说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主要代表人物。发扬早期启蒙说的合理内核,修正早期启蒙说的自身局限,早期启蒙说在21世纪中国思想世界将仍然富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发起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为中国近代艺术教育理念的生成做了启蒙的开创性工作;王国维的美学思想为近代艺术教育思想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蔡元培对美育的学制性倡导促进了近代艺术教育的普及;而以李叔同为代表的学堂艺术教育实践则充分融合了上述三者的艺术教育理念,深刻地影响着近代艺术教育思想的发展趋势.他们艺术教育思想的生成与嬗变也体现了中国近代艺术教育由功利性向"全人格觉悟,,的超功利性方向发展的规律,是中国艺术教育从古代走向现代的重要界碑.近代艺术教育理念的嬗变也为当代中国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诸多借鉴.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是开创中国二十一世纪大业和进一步振兴中华的生力军,是二十一世纪中国的希望所在.研究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现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从历史的角度考察,救亡与启蒙是近代中国的两大时代主题.在一定意义上说,中国思想文化近代化变革就是中国的近代思想启蒙.思想启蒙的方向同近代化的方向是一致的,然而中国思想启蒙的历史进程在近代中国内忧外患的现实背景下,不得不让位于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思想观念的启蒙往往被救亡图存所湮没.“救亡的局势,国家的利益、人民的饥饿痛苦,压倒了  相似文献   

17.
新文化运动后期,因马克思主义的传入而使中国历史的命运发生了改变,从此马克思主义与启蒙便产生了复杂的关系。文章从思想史的角度出发,围绕中国启蒙思想的递嬗轨迹和特殊内涵,深入分析启蒙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互相影响的特殊过程,揭示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启蒙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关系,重新审视启蒙与中国的特殊国情。在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当下,凸显启蒙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启蒙的两种类型:严复梁启超比较论俞祖华严复和梁启超是上一个世纪之交中国最有影响的两位启蒙思想家。他们提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三民思想和新民理论,都意识到了人的近代化的历史课题,进行了大量的启蒙宣传工作,促进了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的发展。这是他们...  相似文献   

19.
启蒙思想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构成了现代文明的思想观念基础。对启蒙思想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关系的分析,意在利用启蒙思想的积极成果,应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所带来的种种挑战。  相似文献   

20.
一把我国明清之际至19世纪初的进步思想,称之为“启蒙思想”,是侯外庐先生从40年代以来研究中国思想史得出的结论。对此,侯先生进行了艰苦的开创性劳作,其成就为史学界所公认。侯先生将明清之际直至19世纪初叶的启蒙思想,划分为三个阶段,即16、17世纪(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想、18世纪(清代乾嘉时期)的启蒙思想,18世纪末叶和19世纪初叶(清末)的启蒙思想。本文仅以侯先生对明末清初启蒙思想的研究作为典型,对侯先生学术研究的特色探讨一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