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生与伴侣》2014,(9):58-58
目前各大银行都推出信用卡分期付款消费,而且更把“零利息”作为最大卖点进行宣传。但是,有业内人士提醒,分期付款虽然免息,但并不等同于免费,消费者需要支付一定比例的手续费。  相似文献   

2.
朱伟一 《21世纪》2001,(10):16-16
在奥地利的时候打听到“Visa”、“Master”这两种信用卡可以免费试用;中国同志也交流切磋这方面的信息。我立刻闻风而动,两张卡都免费试过,而且还得了其中一家赠送的一瓶“香水”。此后我搬了许多次家,漂流过许多地方,但香水瓶我一直珍藏着,作为永久的纪念,纪念自己个人办“洋务”的“外交成就” 。到美国后才发现信用卡大有好处,不光是方便,还可以救急,没有钱的话可以先透支。所以学生手上大多有好几张卡;他们倒不是大款,而是将钱在卡上倒来倒去。这样你就有信誉了,取信于银行、取信于信用卡公司,以后透支也有额度了。这里“…  相似文献   

3.
老婆是卡奴     
何如平 《社区》2008,(7):52-52
老婆几个月前申请了一张银行信用卡,卡办好后没几天,老婆就兴奋地对我说:“老公,银行正在举办‘刷卡积分,好礼相送’的活动,每次刷卡消费一元钱就可以积1分,只要在3个月内刷卡积满1万分,我就可以得到一款我喜欢的手提包,以后我们尽量不用现金消费,能刷卡的就尽量刷卡。”我点点头。  相似文献   

4.
新慧 《社区》2009,(33):31-31
“零首付零利息”,每月支付1000多元,就可以轻松使用到一台市场价一万多元的笔记本电脑——这是某银行信用卡消费“零首付零利息”宣传单上写明的内容。对于手头资金不足,但是又想拥有价格不菲的笔记本电脑的年轻人来说,这样的宣传的确很诱人。但是,如果真正使用了这种付款方式,你就会发现,分期付款其实没有想像的那么美。  相似文献   

5.
居家之道     
《社区》2007,(13)
答疑用取款机跨行取款手续费付多少北京市读者王女士来电说:前几天,我发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我因为着急用钱,就用工行的卡在建行的取款机上取了2500元,由于一次最多取2000元,一笔收2元跨行手续费,所以我取了两次,交了4元手续费。可在中国银行的取款机上只需交2元手续费就可办好,因为中国银行单笔就可以取2500元。怎么同样是有"中国银联"标志的取款机,取款要求和收费却不相同呢?希望《社区》能把各大银行自动取款机的情况都介绍一下。  相似文献   

6.
正一年之中,我有300天不在台湾。在台湾,我办了一张信用卡,是一个顶级卡,说是持有这张信用卡,一年365天,可以在机场停车,不必给钱。在台湾机场,停车其实很便宜,一天150元新台币,折合人民币30多元。问题是,我一年要停300天,也要人民币9000多元。我办这张信用卡,年费只要人民币6000元。这样我可以节省3000多元。如果用这种信用卡搭乘中华航空亚洲的航线,我买经济舱,它就给我自动升级成公务舱,买公务舱,就给我自动升成头等舱。  相似文献   

7.
在长达数年的低调运作后,最近,许多商业银行都在忙着建立信用卡中心,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就像催化剂,激活了整个信用卡市场。在西方发达国家,信用卡业务已成为许多国际性大银行的主要业务和重要利润来源,面对如此高额的利润和市场潜力,谁能熟视无睹?对中资银行来讲,必须视信用卡业务为长期的战略产品,这场中外银行较量的焦点最终是在利润上,因为,赢利才是制胜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居民贷记卡消费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居民持有贷记卡的比例较低,利用率不高。影响居民贷记卡消费需求主要因素是收入和文化程度,居民申请使用贷记卡的主要原因是贷记卡的方便快捷和可以透支的独特功能。提出了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教育程度;加大贷记卡宣传推广力度;增强民众认识使用贷记卡的知识;改善用卡环境;开发完善个性特征的服务;减少贷记卡的手续费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做父母的,都爱自己的孩子。可有一点我搞不懂,为什么许多家长喜欢在公众场合,训斥甚至羞辱自己的孩子?当着老师面说自己的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对,当着小伙伴们说自己的孩子"你瞧人家伊伊伊,你什么时候能赶上人家?!"先不说文明素质,你以为是妈妈就可以这么欺负自己的孩子?先别说爱了,请你先学习尊重孩子。尊重孩子,就是要认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小女孩几乎都喜欢粉粉嫩嫩的颜色,而我  相似文献   

10.
张凤喜 《社区》2004,(20):52-52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法律意识淡薄,在处理经济问题时,由于麻痹大意而在不经意间触犯了法律;也有的人因泄一时之愤,下意识地做出了违法之事。当他们受到法律的制裁时,才深感痛悔,但为时已经晚了。麻痹大意,透支消费成了诈骗 在某旅游公司做导游的吴女士,持有某银行的信用卡。从去年6月至9月,她连续透支消费共31笔,透支金额累计8000余元。银行从去年8月份就开始催促吴女士还  相似文献   

11.
《人生与伴侣》2011,(6):62-62
现在我们每个人手中几乎都有几张银行卡,这样省去了我们每天携带现金的麻烦,尤其对于经常在外地出差的人来说,异地取款、消费也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不过不同银行异地取款有不同的手续费,我们可以了解后选择使用更为合理的银行卡。  相似文献   

12.
旅美杂记     
“美国在电脑中” 我刚从美国回来时,友人问起对美国有何特殊印象,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整个美国都包装在电脑中。”我只举两个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看电脑的妙处。 初到美国,第一件事是在银行开户头。银行给你一个支票本的同时,还免费提供一张自动取款卡(Cash Card)。此卡妙就妙在不仅可以在全美各地同一银行取款机上取款,而且也可在其他银行取款机上取款,只是每次取款需付一美元的手续费。真可谓:手持取款卡,走遍美国都不怕。它甚至可以在世界一些大城市的机场、港口、车站等公共场所的取款机上通用。显然,能做到这一点,完全是靠电脑网的作用。美国取款机大部分设在室外,只有纽约等大城市,由于安全原因设在室内。顾客只要用取款卡在门上的电子锁中划一下,门就自动开了,因此并没有管理人员。取款后机器自动打出一个收据来,告诉你账户上尚余多少。  相似文献   

13.
最近去银行办事,总能看到这么一则告示:为节约您的宝贵时间,人民币3000圆以下的业务请通过自动柜员机办理。而每次交电话费,银行职员也总会微笑提醒这一切可以通过银行卡利用网上系统处理。没有想到自己钱包中的那几张不知什么时候也不知怎么办的卡还有如此功能。国人有这么一个心里,钱只有攥在自己手中,才实实在在地是个钱。那卡片上的信息,看不见,摸不着,心里没底。银行卡,无论是信用卡,还是后期出世的储蓄卡、借记卡、用得都不太火。倒是一些简单明了的异地存取、网上支付、异地投资不知不觉间笼络了一批用卡族。更有甚者大呼不过瘾、这与国外境外经济成熟国家地区的信用卡长足稳健的发展态势大不一样,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本文通过一些数字、分析,以及对发卡人、用卡人的访谈议议这件事。因为银行卡大则关系国家金融稳定、经济运行、小逹每一名老百姓——说不定下个月你可以打个电话办妥一切交费的手续,也说不定凭一纸消费信誉评级单会让你改变对未来成就的预期。  相似文献   

14.
反观社会学     
韦肯特(J.D.wacqunt):当你荣膺法兰西学院院士时,你曾在就职演讲中这样表述过:“(社会科学)提出的一每一个命题都可以而且应该运用到社会学家自己身上”。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探讨一下关于布尔迪厄的布尔迪厄社会学?你自己对皮埃尔·布尔迪厄此人的私生活有什么解释吗?如果这样的探讨是可行的话,为什么在谈论时,你会采取这样一种坚定的沉默的姿态呢?  相似文献   

15.
《社区》2008,(22)
物价上涨,日常开销逐渐增大,如何省钱而又不让自己的生活质量下降?一些网友想到了出门消费前先上网淘打折券。他们打着"让生活的精彩不打折"的口号,称自己为"淘券族"。  相似文献   

16.
1 卢梭非常重视家庭教育,特别是父母对自己子女的教育。卢梭认为父母对自己的孩子负有不可推卸的教养责任。他说:“既然真正的保姆是母亲,则真正的教师便是父亲。愿他们在尽责任的先后和采取怎样的作法方面配合一致;愿孩子从母亲的手里转到父亲的手里。”①而“不能借口贫困、工作或人的尊敬而免除亲自教养孩子的责任。”②卢梭对那些借口工作忙,放弃对孩子管教,而拿钱去雇人来代替他们完成所担负的责任的父母,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他说:“满身铜臭的人,你以为用钱就可以给你的儿子找到一个父亲吗?你不要犯这样的错误了,你给你的孩子雇来的这个人,甚至不能说是教师,他是一个奴仆。他不久就将把你的儿子培养成第二个奴仆。”③  相似文献   

17.
宗学哲 《社区》2004,(16):58-58
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后,众多考生即将陆续收到盼望已久的录取通知书。在高兴之余,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开始考虑入学的各种准备,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学费,并且要琢磨如何把这笔不菲的学费安全带到学校。让不常出门的学生自己随身携带肯定不行,于是,有条件的家长便不远千里亲自把学生送到学校,不能亲自送学生的家长则随便给学生办张银行卡,让学生异地取款。送学生会花费一笔不菲的开支,选择银行卡,异地取款时可能要缴1%的手续费,细算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里向大家介绍几个划转学费的省钱绝招:巧用网上银行转学费家长可以先将学费存入自己的…  相似文献   

18.
正你家的孩子任性吗?是不是经常哭闹?越是让他干吗,就越不干吗,然后他又哭又闹,你也是唉声叹气,是不是这样呢?你作为家长自己的孩子有这样的情况吗?我们托管教育从实践经验出发,给大家谈谈任性的孩子该怎么教育。究其原因,还是教育的方法有问题,教育不但是个方法问题,而且还是个心理学的问题。孩子3—5岁之间是身心发育、大脑成长的高速期,对一切都感到好奇,也对一切都有一定的适应性,可塑性也比  相似文献   

19.
《可乐》2006,(5)
你感觉幸福吗?你曾这样问过自己吗?我想多数人是抱怨生活的不如意、理想的未实现,或者因生活的平淡无奈而无言以对。去年,我的一位本可以马上提升为学院副院长的老师,就在公示的那天出  相似文献   

20.
突然,你上楼梯的时候感觉膝盖发僵仿佛锈住了;突然,你被大商场的试衣镜吓了一跳,那个曾然的妙人哪里去了?突然,你在别人夸你的孩子长高的时候不再是得意而是悲哀了;突然,你在床上拥着爱侣就像自己的左手拉着右手一样一点感觉都没有了;突然。你从来没有感到有压力的工作让你厌倦让你力不从心了;突然。你脑中闪过一个念头,是不是该为自己在银行存一笔养老金了……中年。作为人生的一个阶段,就这样让一直沿着惯性生活、工作的男男女女猝不及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