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米兰·昆德拉是当代著名小说家,也是著名的小说理论家,他是具有深邃的哲理思考和丰富的创作经验的学者型作家。他的小说主题独特而深刻,实有深入分析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2.
3.
现代与后现代并不是两个时间概念,它们是西方前后更迭的两种文化思潮,它们对西方女性主义的兴起与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理性的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争取个性解放,要求民主、平等、自由等政治话语相一致;后现代主义的开放性、不确定性显然与女性主义由边缘走向中心的性别建构相契合。  相似文献   

4.
存在的探索者——米兰·昆德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是什么?怎样看待小说的发展与演变?这似乎已有定论。半个世纪前,法国作家阿兰·罗布—格里耶和娜塔丽·萨洛特呼吁人们创作“新小说”,他们为经过了陀思妥也夫斯基、卡夫卡、詹姆斯·乔伊斯等人的努力但流行的小说创作依然没有脱离巴尔扎克式的旧的车辙而感到焦急...  相似文献   

5.
6.
论米兰·昆德拉的幽默小说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与幽默的结合,根本原因在于二者在认知世界与人类自身方式上的相似性。昆德拉的幽默感,既承传了捷克民族幽默与随意的天性,又来自他对处于"极限悖谬"时期现代人类境况和命运的深思。"昆德拉式的幽默"除了揶揄、谐趣之外,更多的则是基于"诗性沉思"的自嘲和反讽。这种由睿智反讽、深沉感伤和冷峻怀疑交织而成的形而上幽默,被昆德拉有效地用来表达存在主题,并抗拒政治、道德等种种强制力量对人类自由精神的入侵。  相似文献   

7.
长篇小说《青狐》的深层寓意,主要是对80年代“极左政治思想回潮”与体制改革滞后的批判。王蒙把一个有关社会历史进程的宏大叙事的题材,巧妙地用“青狐”的恋爱与成名的故事作为包装,使之转换成以“边缘化叙事”的面目出现。这部小说,不仅是王蒙晚年小说艺术更臻成熟的标志,而且,也是中国当代文学中,现实主义话语与后现代主义话语互相磨合而产生新变的一种迹象。  相似文献   

8.
9.
王蒙不养生     
“不养生”也是一种养生之道,即王蒙的养生之道。 作家王蒙曾就养生之道请教过著名学者周谷城先生,周谷城的回答只有一句话:我的养生之道就是“不养生”。王蒙大受启发,联想到生活中有不少人,有的吃补药吃出了大病,有的练气功练得走火入魔,有的炼丹服药把自己毒死,有的练长跑把自己累死,都是因为养生过头的缘故。  相似文献   

10.
王蒙与庄子     
王蒙一直对庄子情有独钟。从常常在作品中引用《庄子》的典故到出版研究庄子的专著《庄子的享受》,充分体现了王蒙与庄子的精神之缘。从"少共"时期的理想主义情怀到中年以后的认同庄子,其间显露出怎样的心理奥秘?一切与王蒙的个性有关。同时,这样的精神巨变在当代文化人中也相当有代表性。研究这一现象具有重要的思想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蒙的胸怀     
那年夏天,王蒙应邀来新疆举办王蒙写新疆作品研讨会,我有幸与许多全国知名作家一起参加了研讨会,并在大会上发言,讲述了王蒙的系列作品对自己人生道路产生的巨大影响。会议结束后,王蒙走到我身边,拍拍我的肩头,微笑着对我说:你是夏爱华?嗯,你的发言很好。王蒙的话使我深受鼓舞,于是我把心里的困惑说给他听。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安详,我的经验是: 一、多接触、注意、欣赏、流连大自然。万物静观皆自得,世事“动观”亦相宜。 二、多欣赏艺术,特别是音乐。能不能听得进音乐去?这大体上是您需要不需要请心理医生咨询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13.
2004年10月,中国海洋大学文学院邀请了冯其庸、李希凡、王蒙等著名红学家来校讲学,举办了“《红楼梦》活动周”。李希凡先生五十年前就曾提出《红楼梦》中有“初步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王蒙先生著名的《红楼启示录》等论著也曾深入探讨《红楼梦》思想艺术的启示意义,而冯其庸先生也很重视对《红楼梦》思想的研究,他的近作《论〈红楼梦〉思想》也已产生强烈反响。共同的兴趣和不尽相同的观点,促使三位名家就如何评价《红楼梦》的思想进行了对话。  相似文献   

14.
《老友》2012,(11):63
不养生是作家王蒙的养生之道。王蒙刻过一枚闲章,书曰:无为而治、逍遥、不设防,这是他对不养生三字的注释。生活中不设防可能会吃亏,但王蒙认为从长远看来,不设防,对人推心置腹,与人为善,可以交上一些真心朋友,还减轻了心理负担,对自己的身心健康是有益的。养生过头的人,往往失去了人生的不少乐趣。舒松年先生在一篇文章里说,他有一位年近花甲的姓冯的朋友。冯先生人生的一切为了两个字——长寿。为了  相似文献   

15.
人类最近几个世纪所进行的现代化事业是取得辉煌成就的,但人类这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片面追求物质财富的现代化努力是付出沉重代价的。现在人类已经到了必须反思自己的现代化选择,重新确定自己的未来和发展方向的时候。现代化的弊端和灾难性后果虽不能说明后现代对人类来说是必然的,但却可以说明后现代是有价值的,可供人类选择的。从后现代的视角看,知识经济具有二重性。知识经济的到来,为人类走向后现代提供了契机和可能。知识分子包括科技知识分子和人文知识分子在知识经济时代与后现代,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社会的主角。  相似文献   

16.
《青春万岁》是我16岁时读到的王蒙所著的第一本书。书中的那些充满活力的高三女生,让我的心温情地荡漾。也就是从那时起,30年来,我一直关注着王蒙,凡他的书,只要能买到的我一定买来阅读。  相似文献   

17.
王蒙,男,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祖籍河北南皮龙堂村,1934年10月15日生于北京。1948年10月10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地下党员。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中共中央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常委、《人民文学》主编,自1985年起。  相似文献   

18.
几年前,当王蒙同志著文对我国作家“非学者化”现象表示忧虑时,有人认为,这个问题由他来论及,颇为适宜。王蒙的文学活动,有所谓“两栖”的特征,即创作——评论。三十年来压抑、凝聚的才智、灵气与文思,一朝冲决,既在文学创作的地表冲刷出一道汨汨奔涌的江流,又在文学批评的空间激射出一股股银进玉溅式的喷泉。最近,王蒙的文学评论集《创作是一种燃烧》出版了,它作为小说家王蒙学者化的一个力证,引起人们关注是理所当  相似文献   

19.
我们的社会似在面临深刻的变化.在道德的普遍主义之后,似是伦理的特殊主义在回归.种族斗争、部落纷涌等回归现象,这些定义了后现代政治的事物,表现出“在远处的松绑是为了巩固与他者在此地的分担”的需要.如果说道德是朝向完美社会的前程,伦理则是朝向起源,朝向刻画了原初、基础的“古老”的缓慢归路.在这样的意义上,伦理表现出大众共存的实质.在这样的意义上,人们能够讨论“美学的伦理”,它是基于被分享的感情和激情的连结物.这种共存不像是社会契约所意愿的那种和谐,而更像是使人类特征一体化,出自“感情协定”的和谐.共存也是关于“公众场”的集体智慧,人们应当珍惜而非破坏.这样的寻根可以是积极的.伦理的这种根深蒂固同时又充满活力的“信赖联系”功能让我们懂得在短暂的权力之外,还有永恒在时间之中的根本性的势力.在这种时间链上,未来不像是在道德中那样,它不再是制约个人存在的绝对,个人存在只有参照过去才会有意义:永恒活在当下.因此,与现代道德的“应该是怎样”相反,伦理的“能够是怎样”或“希望是怎样”可以很好地总结出后现代公民关系所采取的形式.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学术舞台上最亮丽、最引人注目的是后现代的兴起。但对什么是“后现代”,时至今日仍争论不休。有人把后现代解释为现代后的历史时期;也有人把后现代理解为一种美学风格……,通过梳理,认为把后现代理解为一种思维方式是科学的,并就后现代对哲学发展的影响以及基本特征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