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尤为重要。 福利概念的基本涵义是幸福美好的生活,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是现代国家的永恒主题。现代社会生活、社会政策议程与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最显著的特点是存在大量各式各样理论政策争论议题(issues)。理论政策争论议题与通常的社会问题(problems)存在诸多本质性不同。社会福利理论研究与理论建构是社会政策研究和社会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政策争论议题是现代社会福利理论研究与社会政策议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战略地位重要。社会福利理论核心是社会、国家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欧美国家福利制度发展与理论建构积累了丰富经验。本文主要从福利政策两难和八个核心理论争议角度,描述分析欧美国家社会、国家与市场关系的演变。基本结论是:社会、国家与市场的关系实质是社会与福利的关系。社会与福利关系实质是国家与公民间的关系。国家与公民关系核心是人的需要满足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刘继同 《人文杂志》2012,(5):145-154
2010年既是中国社会福利元年,又是中国儿童福利元年与家庭福利元年,标志中国儿童福利运动,尤其是儿童世纪和儿童福利时代的来临,儿童福利概念成为核心概念。儿童福利概念内涵外延、界定取向、社会理解与社会建构成前提性基础理论与重大政策议题。本文首次概括中国儿童福利概念界定个体化、专业学科、模仿西方、职能部门化和行政管理化五种传统取向,率先提出学术理论研究、纵横交织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建构界定等方法,构建了儿童福利概念框架。儿童福利概念框架决定儿童福利制度框架。以现代性儿童福利概念框架为基础,笔者首次提出中国特色儿童福利制度框架与服务体系,强调国家儿童福利责任主体与责任范围内容。最后,笔者简要讨论中国儿童福利制度建设对世界和平发展、中国全球战略、国家形象建构、国家最高利益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多重长远和战略意义,强调国家是儿童福利制度框架建设的责任主体,指出儿童福利是社会福利制度最基础与最核心的部分,儿童福利制度建设是国家最大和最优先的政治问题,当务之急是形成"社会福利共识"。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社会福利快速发展,并引起我国福利制度未来走向之争.本文试图对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特点及未来走向进行讨论.首先,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经济、福利文化等三个方面分析塑造我国福利制度的社会文化背景,辨析其在国际社会政策比较中的独特性;其次,总结我国福利体制的特点:社会福利被放在次要地位,福利支出相对较低,具有明显的地域和职业分割;最后,对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向作出判断,并对我国是否会走上福利国家道路这个问题进行简要分析.未来我国社会福利将继续保持较快发展,但仍将采用福利多元化的发展策略,而不会走普遍福利式的高支出福利国家之路.  相似文献   

4.
第三条道路与中国的福利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第三条道路的政治理想、国家观、社会观、福利观等做了简要评介.按照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理论的分析框架,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福利制度深受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影响,具有某些"左派"特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福利建设经历了从单位福利和集体福利到市场化改革的过程.当前,突出政府主导责任仍然是福利制度改革的核心;同时,在经济建设和社会福利服务提供方面,自由市场仍然有很大的发展和完善空间.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福利制度主要由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服务、住房与家庭、义务教育、医疗健康照顾服务共六个亚体系组成.社会福利服务是现代社会福利制度最重要、最基础和最关键的部分.国家福利性质、公民法定权利、以长期照顾依赖和弱势群体为主,去商品化服务、国家福利财政,以专业社会工作者为主要服务人员等制度特征明显.因政治本质属性,儿童与家庭福利服务处于国家福利服务体系基础和最高层次.福利服务国家性主要体现为社会福利财政制度,"去商品化"服务状况最能反映国家福利责任承担状况.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一体化背景下,社会福利立法、以公民权利保护为基础福利服务和社会福利法治社会建设,是法治中国建设战略重点和优先领域.最重要的是,现代、"中性"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最基本制度和本质要求,又是现代、开放、多元、民主、高风险社会最佳的社会安全阀和社会稳定器;现代社会福利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最佳的制度体现.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将近代以来香港老年社会福利模式转型作为个案,揭示了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经济、政治与文化等方面的变迁是如何影响社会福利发展的.并指出,香港老年社会福利正在经历从自由主义向合作主义的模式转型,表现为福利主体的多元化、福利对象由"补救型"转向"普救型"、高福利支出与低福利系数并存及福利资源的日趋整合;社会福利模式的形成与发展是在特定历史变迁过程中受经济、政治与文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香港经验对于内地社会福利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史角度,依据社会福利理论,主要运用文献回顾方法,以西方国家残障福利制度历史经验为参照,首次系统回顾、总结中国残障福利制度发展规律.笔者认为2010年是中国社会福利元年,残疾人福利是社会福利制度与福利时代的重要内容.中国残障福利制度与服务体系分为两大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前尚未成为"独立性"政策议题.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人道主义式道德化"福利模式,制度化与法制化残障福利制度初见端倪.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构建和谐社会宏观社会处境下,道德化福利模式战略转型迫在眉睫,构建和谐社会迫切需要"积极性"残障福利政策框架.本文首次提出"积极性"残障福利政策框架范围内容,指明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与优先领域.最后笔者根据现代杜会福利制度发展变迁普遍规律与历史经验,充分考虑中国的现实状况,针对残障福利工作战略转型,建立"积极性"残障福利政策框架成为国家发展战略重点的状况,提出若干宏观战略思考与政策建议,描绘"积极性"残障福利政策框架建设路线图与方向,明确阐述国家在中国特色社会福利和残障福利制度建设中的责任主体角色与国家行动议程.  相似文献   

8.
金家厚 《理论界》2011,(9):41-44
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及社会结构性变迁的影响,西方国家的社会福利观在适时地调整变化,从而在实践中形成了具有制度范式意义的几种不同的社会福利体制、福利政策、福利供给模式及相应的理论范式:"福利国家-政治经济"范式、"福利社会-道德经济"范式、"福利组合-混合经济"范式和"福利网络-社会经济"范式。每一种范式都是社会福利制度历史演进的表征,其制度建构、认同乃至制度危机与创新的过程,体现了西方社会福利制度变革的轨迹,也是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自觉、反思和批判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发展型社会政策与新农村建设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关于新农村建设有三种主导范式,分别是"内需一转移"论、"组织-市场"论和"文化-秩序"论,三种范式持有各自的理论框架和政策主张,但是也存在着共同的不足,具体表现为经济取向与社会取向的分离、"本位"之争与行动主体一元化、发展与保护的脱节.发展型社会政策强调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的融合、以"社会投资型国家"取代"福利国家"、多元主体的制度化途径,对目前主导范式的缺陷有重要的弥补和修正作用.以发展型社会政策来指导我国新农村建设,可以探寻出一条农村建设和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刘继同 《人文杂志》2004,8(1):52-59
蒂特马斯是英国社会政策的鼻祖,其福利理论为福利国家奠定理论基础,已成为世界闻名的"蒂特马斯典范".蒂特马斯信奉费边社会主义理想,将英国费边社会主义福利理论与政策实践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峰.本文采取文献回顾方式,从代表人物和机构、理论渊源、核心价值、国家角色、市场作用、社会的观念、对福利与福利国家态度和影响福利发展因素等层面,开创性地在中国全面详细介绍了蒂特马斯典范与费边社会主义福利理论,以期为市场社会主义中国的社会政策发展和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创新提供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1.
老年社会福利供给是一国或地区的福利供给主体基于一定原则与方式进行福利资源配置,满足老年人社会需求的过程。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人口老龄化与福利国家危机的全球背景下,以国家为单一主体的福利供给模式受到挑战,多元化和市场化成为福利理论研究和实践变革的主旋律。目前我国老年社会福利供给处于由国家中心主义向多元主体转变的过程中,国家与市场、社会、家庭的责任平衡与边界划分成为福利改革的关键。市场机制的运行特点使得这一部门在与"责任"和"效率"相关的福利范围内具有显著的特点和优势。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市场机制在老年社会福利供给中的作用和实现途径,推动我国老年福利供给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从福利私营化的理念入手,通过分析不同福利国家类型背后隐含的福利理论,力图探讨在福利私营化过程中国家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并对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变化及发展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结构、社会需要、社会政策与社会制度发生重大的结构性变化,如何将中国版社会福利共识、福利国家形象建构与社会管理创新,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工作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创造中国版社会福利现代化模式成为当务之急。在比较英国和欧洲、美国、拉丁美洲和东亚福利国家与福利现代化模式基础上,首次提出的以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和应急、社会救助服务为主体的中国版社会福利制度框架,实质是界定政府职能范围,确定社会服务优先领域,描绘中国社会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中国社会福利实践为社会哲学、福利哲学、现代社会观、福利政治学和福利社会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统一与德国福利国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 ,全球化危及了各国继续给自己的公民提供社会经济保障的能力。新自由主义的“时代精神”与全球化相伴而来 ,已经渗透于走向政治中心的欧洲各国社会民主党。欧盟为建立货币同盟而实行的趋同标准加强了对欧洲福利国家的压力。德国的“社会福利国家”先于现代福利国家诞生 ,因此它在德国的政治文化中有深厚的根基。但是 ,高失业率、统一的代价、对全球经济竞争的关切 ,都影响了德国政府继续维持社会福利事业的能力。统一尤其给政府开支增添了巨大的负担 ,而经济独立发展的前景却极其渺茫。  相似文献   

15.
传统社会福利思想注重维持救助对象基本生活水平,发展性福利观则强调社会问题的预先防范,主张通过必要的援助与支持,为服务对象自强与自立创造条件,二者均有局限性。新发展主义福利观试图融合二者,强调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各个阶层。发展主义取向在改革开放前已经萌芽,在改革开放前已经成型。在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中国社会福利正在走向新发展主义的新阶段:在注重社会政策的投资和发展效应的同时,更为强调政策对福利对象基本生活的保障水平及其福利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残疾人是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需要对之制定特殊的社会福利政策。传统的残疾人社会保障是一种"消极性"与"消费型"的残疾人福利制度。必须从积极福利视角,在价值理念、制度设计、政策制定等方面,加快残疾人由"生存型"保障到"发展型"福利转变的进程。有必要在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的大背景下,以积极福利理念,优化残疾人社会福利政策,变"事后型"、"补救型"、"消极型"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为"事先型"、"预防型"、"积极型"的残疾人社会福利体系。  相似文献   

17.
非营利组织是与营利组织和政治组织并立的一种组织类型.围绕"全球结社革命"、非营利组织的功能、非营利组织的模式、非营利组织的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以及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等问题,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的叙述、分析和评价.可以发现,非营利组织研究存在三种取向:规范取向、事实取向和行动取向.这三种取向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但内部以及相互之间存在着范式的冲突.  相似文献   

18.
一、从国际经验看社会福利体系发展的趋势 纵观欧美发达国家在20世纪所经历的社会福利体系发展进程,我们可以看到,当经济发展的水平超越了人均国民产值6000美元的阶段之后,政府在社会福利方面的投入将会逐渐加大,并开始构建起各自的福利国家体系.在英国,其人均GDP在上世纪40年代已达到6000美元之上(以国际元即G-KD美元作为衡量单位),而正是在这个时候,贝弗里奇提出了"福利国家"的理念.  相似文献   

19.
从西方社会福利理论的发展历程看,作为福利多元主义的福利三角理论是西方福利理论发展的最新形态,记载了西方国家福利理论从剩余型福利理论到制度型福利理论再到发展型社会福利理论演变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值得注意的是,在福利三角理论框架中教育和培训成了福利制度设计的核心环节,也成为了解决西方福利国家困境的关键一环。分析福利三角理论框架下西方国家的高等教育福利制度对发展我国社会福利制度尤其是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福利制度有重要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0.
徐恒秋 《学术界》2007,(4):286-291
瑞典社会福利政策模式集中体现在最低养老金与标准养老金的净替代率、福利体制与劳动力市场政策之间的关系、按功能划分的中央政府支出等方面.瑞典社会福利政策模式植根于社会民主主义之中,蕴含着"全民福利"的理念.对其进行分析和反思,对构建我国社会福利政策模式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