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渊明挽歌诗是中古时期挽歌诗的巅峰。本文首先从陶渊明挽歌题目和其挽歌是否为临终属纩之作进行判断 ,在此基础上分析陶渊明挽歌诗在魏晋六朝挽歌诗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力图从挽歌与挽诗的角度阐发陶渊明挽歌诗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阮籍及其《咏怀》诗对陶渊明创作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可作为阮籍《咏怀》诗接受史研究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九日闲居.并序》是陶渊明唯一的一首吟咏到菊花的重阳诗,此诗在唐代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该文通过对《九日闲居》的分析,认为诗中"重阳"、"菊"等意象表达了陶渊明对寿考长年的渴求与企羡,而唐代诗人在接受陶渊明此诗的过程中,陶诗中那种企求长生的浓浓气息被逐渐消解掉了,代之而起的是另外的种种情感寄托和人生感受。分析其原因大致有二:陶渊明诗中"菊"意象的开放性;佛教的兴盛与生命主题的消歇。陶诗"菊"意象的开放性使唐人对陶渊明重阳诗的接受背离本意成为可能,而佛教的勃兴与生命主题的消歇,使这种异变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4.
李晓敏 《九江学院学报》2008,27(5):11-13,17
在陶渊明研究中,《形影神》一诗的主旨问题争论较大。已故治陶学者逯钦立先生就此诗分析并主张其为陶渊明反佛之力作。笔者详析逯文并结合陶集加以辩证,认为《形影神》诗实为陶渊明所作之自我精神剖析,逯说有牵强之嫌。诗人通过对自身几种思想的审视,最终以“自然”之说释惑,达到一种“委运任化”的高超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离开人间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认真、全面地评述他的《饮酒》诗的论者并不多见,而从他二十首《饮酒》诗中,仅摘录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几句,或至多援引一首诗作为论据,便认为陶渊明“静穆”、“悠然”者,历代有之。笔者在本文中欲对陶渊明的二十首《饮酒》诗,做一次综合探讨,以便对这一组诗和陶渊明的为人作出较全面的评价。陶渊明的《饮酒》诗主要反映了他哪些思想情绪,从诗前的小序便可以看出其大概。其小序有云:  相似文献   

6.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表现饮酒的诗人,他使酒和文人的精神生活发生了紧密而重要的联系。嗜酒的时代风尚影响了陶渊明,他借饮酒追求精神的超越与解放,化解人生的种种感伤、焦虑与痛苦,他在酒中获得了无限的乐趣和慰藉。他以自己的真性情和大才气实现了诗与酒的完美结合,达到了酒与诗的最高境界。诗酒合一表现为陶渊明引酒入诗,以酒寄意。诗酒合一使陶渊明更自然地袒露出生命深层的本然状态,使其诗文中体现了一种独特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7.
《荣木》诗不应作于陶渊明四十岁时.此诗中所表现的积极进取精神与陶渊明四十岁时的心态不吻合,而且学者对诗中"四十无闻,斯不足畏"的理解也有失偏颇.根据古代进学传统和陶渊明的思想发展脉络,《荣木》诗应作于陶渊明二十九岁出仕江州祭酒之前.从题材、主题思想等方面看,《荣木》诗与嵇含《朝生暮落树赋》和《白首赋》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在4l岁归田后所作的田园诗,历来备受推崇。而其后古人所崇尚的“静趣”在陶渊明的归田诗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体现,并成为其归田诗的基调。  相似文献   

9.
陶渊明的诗普遍带有自传特征,不少作品被后人视为"实录",这是解读陶渊明其人的关键。文学作品自身的艺术特质导致陶渊明自传诗不但在表现手法上写实与虚构并存,而且诗中所塑造的自我形象具有双重性。这种形象或隐或显,在一定的时空情境中还可相互转换,呈现出临时性、可替换性和不稳定性的特征。陶渊明诗中的隐士、农人,是一种表面角色,相当程度上是诗人绘就的文学脸谱,其本质身份则是东晋门阀政治中为人所轻的"寒士",这是其历史真容。"寒士"的身份、性质,决定了陶渊明的现实处境和人生选择,那些自传性的诗作以隐晦的方式反映了其在东晋门阀政治中独特的心理诉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诗序体这一新型诗歌体式为审视点,对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记》这一虚构文学的代表,以及陶渊明在诗序体创作中所获得的建树及对唐代文学的影响,均进行了全新观照。认为诗序体成为唐代诗歌创作的新潮,“艺术包装”成为唐代传奇作家们的创作时尚,均与陶渊明的这一艺术精品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桃花源记并诗》(以下简称《记并诗》)是陶渊明创作上的一座丰碑,为历代陶学研究者所关注。然而,综合既往的研究,我们却觉得学者们对于《记并诗》在陶渊明思想史上的位置未予注重,同时对《记并诗》在他整个创作中的地位及创作方法也有值得商榷之处,本文拟就此谈谈粗浅认识和看法,就教于专家和读者。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往,对陶渊明其诗其文其人其性,历史研究者众.然而,深层考察发现,对奠定陶渊明人格成长的关键及建树其诗文和思想基石之少年时期,却鲜见探讨.笔者在此着重试析少年陶渊明的形象.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既是诗人 ,也是哲人。他以儒道思想对待人生和生活 ,发之于诗则形成了一种卓然于一般田园诗人之上的自然平淡之美。因此 ,深刻理解陶诗的艺术境界 ,就必须深入理解陶渊明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诗<于王抚军座送客>存在的疑点较多,牵连的问题很多.从李公焕笺注陶诗开始,提出<文选>谢瞻诗"首章纪座间四人",认为陶渊明参与王弘送别谢瞻的宴会,同时,李公焕武断地将<于王抚军座送客>诗的首句作了改动,为陶渊明参与王弘送别谢瞻的宴会寻求进一步的证据.从征引文献、考据版本等各个角度,审视李公焕的诸多说法,以恢复<于王抚军座送客>诗的首句原貌,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15.
晋宋之际,佛教净土之阿弥陀佛信仰极为兴盛,生活在此时的陶渊明势必会受其影响。陶渊明与信奉净土思想的慧远、周续之、刘遗民、张莱民等交往,也会受其思想熏染。陶渊明所受净土思想之影响外化于作品,《桃花源记并诗》就是其载体。探索这种现象,对于研究陶渊明的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桃花源记并诗》体现了陶集的精华,历来对《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诗》之间关系的评说莫衷一是。其二者间的关系是解读这部作品的重要依据,根据陶渊明自身诸方面的情况对之分析,可以看到陶渊明有着当时一般文士所欠缺的人文意识,它不仅影响了陶渊明的处世为人,且在陶诗中有着深沉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1、陶渊明若干问题新考(徐声扬)(九江师专学报)一期2、论二十世纪陶渊明研究第三次大开拓(魏正申)(九江师专学报》一期3、谈陶渊明的五种人生抉择(铁明)化江师专学报》一期4、陶渊明《读山海经)诗浅论(李阳春)《川陈学刊》一期5、陶渊明享年63岁说辨正(魏正申)《江西社会科学)一期6、陶渊明对佛教的态度(顾农)(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一期7、辛弃疾与陶渊明(石红英)(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一期8、陶渊明诗中的劳动美(丁三省)《信阳师范学院学报)一期9、欣慰、苦闷、解脱重读陶渊明快去来兮辞》(周明)肝苏教育学院学报)…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与韦应物,自唐宋以来两者往往并称,韦应物堪称唐代的陶渊明。关于二者的相类之处,人们多有共识。然而,由于生活的年代不同,加之他们对仕与隐的选择存在着明显不同,从而使得韦应物学习陶渊明在创作上体现出了许多不类之处。本文以田园诗、赠别诗、郊游诗为切入点,来探讨二者之间诗歌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陶渊明与白居易诗的比较中 ,再次得出陶诗中的“弱女”系陶渊明之女儿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陶渊明的思想、性格、体验、审美意识、理想追求诸方面全面分析了他的诗歌的劳动美,肯定了陶渊明在中国山水田园诗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