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重大理论成果。政治文明的发展有赖于社会的和谐,而和谐社会的创建和维系离不开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过程。结合中国的历史和国情现实,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对促进和谐社会的形成具有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决策是我们党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的科学判断和理性抉择。要从社会有机体的理论视角阐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的"四位一体"建设;要不断认识和把握和谐社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为科学的理论指导,深入调查研究,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提出的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全新战略。这一战略能否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广大农村社会和谐的建设,而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正是“三农”问题的破解。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因此,探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框架下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从价值维度、方法论原则和制度设计3个层面加以把握。通过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3个维度的深入系统研究,总结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规律性认识,能够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构建和谐社会理论承袭并发展了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理论问题。社会主义本质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6.
从环境美学范式看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美学范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代思维范式。环境美学范式与和谐社会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环境美学范式克服了传统的“物质生产活动实践观”的抽象性和绝对性,与马克思的实践论范式具有内在的、本质的一致性。环境美学范式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7.
介绍胡锦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发展脉络,分析党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指出胡锦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有着丰富的理论内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深化和拓展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认识,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新世纪新阶段,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性特征,党中央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并对和谐社会的内涵、意义、构建路径等都进行了具体的阐述,从而使和谐社会思想更加成熟。他们的和谐社会思想对于进一步推进我国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现实启示作用,也给我们提供了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我们要不断用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来指导我们的实践,科学有效地处理社会发展中的不和谐、不稳定因素,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迈上新的台阶,使人民共享和谐社会建设的红利和成果。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法治建设。本文探讨了构建和谐社会与法制建设之间的关系,概括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法治建设的特点,并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法治建设可能的几种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而要构建和谐社会,就离不开公安部门的保驾护航.这里紧密结合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分析,从深刻理解公安机关所肩负社会职责的高度,就公安机关坚持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贯彻立党为公、依法执政、执政为民的要求,为构建和谐社会保驾护航和创新服务等进行了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1.
"十二五"规划再次提出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因此,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对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理论上看,社会有机体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发展方向,反映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规律,提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思维范式。从实践上看,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启示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积极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和谐;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改革开放,促进国内外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正确与否与党的先进性程度密切相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归根到底是关键在党的领导,在党的先进性作用的发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党的先进性起着引领和保证作用。党的先进性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坚强的组织保证、示范榜样力量和重要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其根本指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从矛盾的视角观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立论依据,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思想和唯物史观,坚持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和两类社会矛盾学说,在不断化解矛盾的持续实践过程中构建和谐社会。其意义在于辨明大是大非,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地位,坚持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4.
善治是一种新的社会治理理念和方式。从善治视角审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有利于我们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历史进步意义及所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应以马克思主义的民主和国家观为指导,紧密联系中国社会实际,从善治视域探寻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穷人经济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奋斗目标,而和谐社会不可能建立在贫困的基础之上。中国的反贫困是全球消除贫困的成功“范例”,但中国消除贫困的任务仍相当艰巨。中国剩存贫困的治理应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基本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的构建不仅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而且也为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和思路。高校德育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和谐社会这一主题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格。完善德育教育体系,建立和谐的德育机制;确立以学生为本的德育理念,提高高校德育的和谐度;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心性和谐;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和谐的育人环境,均是高校德育工作适应和谐社会建设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后,我们党对发展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逐步全面的过程.十六届三中全会在总结国内外发展实践的基础上,对发展作了更为全面科学的界定,并将"以人为本"置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地位.四中全会又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是我们党在发展理论上的重大创新.二者前后相继,彼此贯通,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统领原则,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落实和延伸.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这既是对理想的自由王国的积极迈进,又是直面我国现存的矛盾、挑战与风险的主动应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关键在于和谐地处理三重关系,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有效地解决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三对关系可能出现的紧张、冲突甚至对抗的情况,使其能够达到和谐共生、和谐共融、和谐共存的理想状态,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开创良好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给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任务与要求。在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基本任务,一是要加强组织建设,继续解放思想,适应发展要求,二是要提高服务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学习与实践并行,开放与创新共举,民主与集中结合。而重视思想政治工作、重视学科建设、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则是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借鉴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和谐社会是历来中国人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