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在民主的条件下实现和平 1917年二月革命结束了沙皇专制统治以后,俄国出现了奇异的两个具有对立性质政权并存的局面。但是列宁清醒地认识到,这种局面不会维持太久,因此他郑重地告诫布尔什维克党和革命群众,必须无情地、彻底地揭露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以便准备用工人代表苏维埃  相似文献   

2.
本刊1980年第5期发表袁亚愚《‘社会主义革命不能在单独一国获胜’并非马、恩的观点》的文章以后,不少作者和读者纷纷来稿参加讨论。本刊过去曾陆续发表过一些讨论文章;现再将部分来稿摘登如下。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即告一段落。特此致意广大读者和作者。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重要谈话中提出一个重要原则,即在改革开放中“不搞争论”。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也曾多次提到“不争论”观点。我们学习邓小平这一思想,重温列宁的论述,就会发现,邓小平“不搞争论”的思想正是列宁思想在中国改革开放新形势下的发展。学习和领会这一思想,对深化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一在南巡重要谈话中,邓小平在谈到推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时说,“对于改革开放,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不仅是经济特区问题,更大的问题是农村改革”,搞农村家庭联产承…  相似文献   

4.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理论(以下简称“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从“一国两制”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对立社会制度包容于一个统一的国家之内来说,这就突破了人们熟悉的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传统观念。“一国两制”并没有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而是从我国面临的各种实际情况出发,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由处于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的中国共产党主动提出在特殊地区和小范围内长期保持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相应的政权组织,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内部有两个性质不同的制度并存的局面。当然,这里…  相似文献   

5.
6.
二月革命之后,列宁提出了国有化的思想。他认为,国有化并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措施,不是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而是过渡到"全民计算和监督"的阶段。十月革命之后,尽管苏俄的国有化实践大大缩短了工人监督的时间,但是,列宁仍然清楚地认识到国有化并不意味着直接实现了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香港回归祖国,这是中华民族期盼了整整一个世纪的大喜日子,也是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变为现实的日子。邓小平同志虽然离我们而去,未能实现其到香港这块中国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的遗愿,但香港回归已成定局,一国两制的构想即将变为现实。在这样的历史关节点上,探讨“一国两制”的提出及其内涵、“一国两制”的客观依据与理论根据、“一国两制”重大的意义等问题,既是对小平同志丰功伟绩的最好纪念,也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执行“一国两制”的战略决策,实现香港的平稳过渡和九七后的繁荣,进而为解决…  相似文献   

8.
“一国两制”战略设想的重大经济意义秦建伟“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战略设想,是邓小平同志的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高屋建瓴的战略方针不仅在理论上,更在实践中极大地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产生了重大的政治影响,引起了全世界的...  相似文献   

9.
为了庆祝香港回归祖国,本刊和广东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会于1997年5月8日在北京共同主办了“一国两制与香港回归学术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北京地区的知名专家学者和新闻界人士30多人。现将刘国光教授在会上的发言予以刊登。其他专家学者的发言和会议情况将在本刊第4期发表,请读者垂注  相似文献   

10.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提出的用以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全新的战略性构想,也是他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统一进程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这一思想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古今中外历史上的一些特殊事例对它的形成发展有着重要的启迪和借鉴作用。一、新旧社会经济形态更迭转换时期,两种甚至多种社会制度并存的现象具有历史普遍性历史表明,一个国家实现统一后,大体上实行的都是单一的社会制度。但是在新旧社会经济形态更迭转换的历史过程中,新旧社会制度并存一段时期却是一种普遍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正>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以下简称“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形成的,是三中全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产物.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出发,就中国具体情况来说,要解决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在一九八二年九月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曾经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所谓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从中国国情出发,不搞“一刀切”,不搞一种“模式”,不搞“锁国主义”.当前,中  相似文献   

12.
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从地主资产阶级旧政权手中继承下来的是经济破败不堪、技术文化十分落后的一份遗产。在国际资本主义的包围中,在外国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以及国内地主资产阶级企图复辟的形势下,列宁亲自领导苏联人民开始了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由于既无本身实践经验作为依托,又无国际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不得不在实践中摸索着前进。列宁建设社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一国两制”之“不变”思想探析●王中人●徐治道邓小平“一国两制”科学构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分部分。而在我国恢复对港、澳行使主权和实现台湾回归祖国后,在大陆保持社会主义不变的情况下继续保持它们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又是这一构想的...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许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9页)这是邓小平总结自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来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和教训得出的一个基本看法和基本结论。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探索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先后搞了两个社会主义发展模式。从十月革命前夕到1921年春俄共(布)十大前夜,搞的是“国家社会主义”的“战时共产主义”体制;从1921春俄共(布)十大到1924年逝世,搞的是“国家资本…  相似文献   

15.
作者对中共历次党代会通过的党章进行分析、比较,指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对当代政治学理论、政党学说和党章学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是马克思主义党章学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同志从我国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在尊重历史、尊重现实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解决香港、台湾问题的科学构想。这一构想,不仅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丰富了崭新的内容,而且也为和平统一祖国大业奠定了理论基础。它为马克思主义的总宝库做出新贡献,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本文仅就它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方面的贡献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俄国应该怎样走向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列宁提出过"直接过渡"和"间接过渡"两种主张。列宁的"迂回过渡"思想形成于新经济政策时期,1921年春之后列宁对其进一步发展和深化,指出"迂回过渡"是一种以商品和市场为基础的过渡形式。列宁提出"迂回过渡",主要是为了应对苏俄所面临的严重社会危机,对于列宁的"迂回过渡"思想应该实事求是地加以评价。在这一过程中,"直接过渡"的思维惯性使得列宁自觉或不自觉地采取一些与"迂回过渡"背道而驰的措施,表现在列宁急于消灭小农经济、列宁对国家资本主义严加防范与限制两个方面。"迂回过渡"思想是对各个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深刻总结的结果,发展商品与市场思想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一次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今年七月一日零时,中国政府将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华夏儿女翘首期待的历史性时刻即将到来.随着英国米字旗的降落,中国五星红旗和香港紫荆花区旗的冉冉升起,英国用武力夺占中国固有领土香港回归祖国,英国对其实行的殖民统治即将终结.这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也是二十世纪结束之前的世界重大历史事件,更是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伟大理论构想的成功实践.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香港回归是邓小平“一国两制”方针的胜利杨恩长今年七月一日起,香港重新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实现了中国人民企盼已久的愿望,这不仅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壮举,也是令全世界瞩目的一件大事。香港胜利回归;是邓小平“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方针的成功实践和伟...  相似文献   

20.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入口的著名论断,是列宁在《大难临头,出路何在》一文中提出来的。学习掌握这一论断的科学内涵,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对于指导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从三个方面对这一论断的科学内涵及其现实性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