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3.
诗歌创作要用形象思维,也就是说,要用比、兴法。古往今来,那些声情并茂、形象逼真、扣人心弦、脍炙人口的诗篇,无一不是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法。比兴法在唐诗中自然是颇为多见,尤其以李白杜甫之诗为甚。然而,在宋诗中运用比兴法的名篇佳句,其数也是很可观的。这里试举几例。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中用了一个“出”字,极巧妙地描摹出园中那蓬蓬勃勃,无限美好的春景,寓意无穷,哲理深刻。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里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把春天来临时的江南景色,表现得极其生动形象, 相似文献
4.
仅仅就当今一系列具有象征意蕴的小说命名来看,比如《迷人的海》、《北方的河》、《花园街五号》、《银杏树》、《红罂粟》、《大林莽》、《月食》、《围墙》、《纸铐》、《铁床》、《干草》、《井》……人们就可以知道作家们对象征艺术有着怎样浓厚的兴趣。如果越过这一文学现象的表面,探视其内在的发展、变化,则更可以悟出:象征蕴涵已成为当今小说家们的一种自觉的艺术追求,它不仅显示了创作界的小说观念的微妙变化和审美意识的提高,同时也直接地、有效地丰富了小说的思想容量与传达途径。 相似文献
5.
叶朗同志新著《中国小说美学》,描述了中国小说美学历史演变的轨迹,揭橥了中国小说独特的理论范畴,提出不少独到的见解,如“小说的美学风貌”、“情节要适应读者美感心理”、“艺术形式美的规律”、“闲笔”等,最使人感兴趣的是作者对中国小说美学关于人物塑造这一基本课题的理论阐释和总结。重性格的美学传统《中国小说美学》认为,“中国小说美学强调,小说的中心是写人,是塑造典型住 相似文献
6.
李秀华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20(5):67-68
郁达夫小说一个重要的审美特征就是诗意的美学追求 :以诗的语言、诗的结构、诗的神韵、诗的情绪创造意境。他的小说就是抒情诗的延长 相似文献
7.
谭朝炎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Z1)
气氛,是小说的美。在追求小说创作的艺术境界时,它是不可或缺的。是作家必须努力企及的。 中国传统的小说概念,已经不再局限于富于悬念的完整故事。小说的定义,已经有了许多分支:“小说可以不讲故事,可以不要人物,可以不要情节……这是对小说特性认识的多角度审视,是一种发展。如若各执一端,皆为牛耳,都能创作出杰作,又何必求一律、定是非呢。 相似文献
8.
凡是有成就的作家艺术家都是有自己的美学追求的,他们总是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来探索、揭示、提炼生活中的美。所不向的是,由于生活经历、思想修养、艺术趣味等方面的差异,在表现不同的美的形态中往往反映出各自独特的美学追求。那么,赵树理的美学追求是什么呢? 我们认为,这位“象农民一样纯朴”、“憨直而又机智诙谐”的人民作家,所刻 相似文献
9.
论象征及象征的品格──兼谈新时期小说的象征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象征及象征的品格──兼谈新时期小说的象征艺术刘荣林在文学艺术的创作中,象征是被广泛使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尤其是新时期以来,在小说创作中越来越受到作家的青睐。许多评论家充分注意到了这一文学现象,给予了比较中肯的总结和阐说。我们对象征及象征的现代品格进一...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明清之际产生了一批宣传佛教禅宗哲理的长篇寓言小说。佛教是一种讲求哲理的宗教,它重视通过推理思索来领悟世界,探求宇宙的奥秘。佛教又是一种重视寓言的宗教,它常 相似文献
11.
在美学的历史上,当美学的重心由思辩的哲学开始转向艺术领域时,作为主观和客观结合的艺术创作及其作品,其理想的追求就不再限于美之上了,而转向了美的一种更高形态——崇高美.因此,崇高,作为一个古老的美学范畴,在艺术领域中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艺术上许多不朽之作都程度不 相似文献
12.
<正> 谌容的名字是人们早已熟悉的了。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她不仅具有女性作家的细腻和机巧,而且还有着男性作家的胸襟和气魄。她那追究和探索的目光始终挚着于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人民。她从平凡的生活素材里所提炼出来的一个个严肃的社会命题,都来自于当今的现实,默契于读者的心中,引起了人们许多深刻冷静的思考。就这一点来讲,谌容是可与同辈中任何一个作家相媲美的。当一场巨大的灾难过后,当我们饱尝了十年忧患而痛定思痛的时候,谌容和许多作家一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试图从美学的角度对孙犁小说进行探讨、研究,说明孙犁小说在歌颂家乡、女性和平凡方面体现了作家的审美情操、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并进一步阐明研究孙犁小说的美学价值具有重大的意义:一方面体现了作家对美的执着的追求;另一方面小说不仅反映了作家所熟悉的崭新的人生形式,而且还探索、挖掘和表现了人生价值,在启迪人们的同时,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5.
《觉醒》讲述了一个中产阶级女性艾德娜自我发现和自我意识觉醒的故事。《觉醒》中意象与象征手法的运用对突出小说的主题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意象与象征手法的运用使小说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得到了高度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霍桑采用象征的手法,从场景、人物、红字的丰富含义等多重侧面,深刻地揭示了小说的主题,表达了作者主张通过善行和自忏来清除罪恶,净化心灵,从而达到拯救自我,改善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袁济喜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2)
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社会结构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变迁,人们的审美情趣也发生变革,两汉铺锦列绣的美为清真自然的美所取代,中国古典美学处于一个转捩的阶段.而这种转捩,首先肇自文人社会地位的变化和伦理观念的变化,自然的人格取代了儒学的人格,由此而来的则是自然的美学代替了雕饰的美学,人品与文品臻于和谐一致,"自然英旨"成为魏晋六朝的重要审美范畴.这一美学思潮的嬗变过程,留下了耐人寻味的思想脉迹.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与《高老头》都是世界小说的经典作品,其影响广泛而深远。它们的象征有许多相似之处,其超常作用与地位在两部小说的开头和结尾,人物配对和三个主要人物的轮流配对以及象征的转换与倒置等都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这种复杂的象征结构近于模式,对后世象征主义文学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往学术界对于拟话本夭折原因的探讨,始终停留在对拟话本所处外部环境的指责和其自身缺陷的分析上,至于造成拟话本种种缺陷的根源是什么,则鲜少涉及。文章以《薛录事鱼服证仙》为例,拟从文人写作心态的角度入手来解答这一问题。通过其与原始作品的比较,指出在其改写为拟话本的过程中同时存在着雅化与俗化两种倾向,这两种倾向的并存反映了文人写作中既想表达自我又要取悦市民的矛盾心态,而正是两种倾向的相互抵消造成了拟话本作品的平庸品格,致使拟话本的文人化无功而终。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的浪漫乡土小说作为和以鲁迅为旗帜的写实乡土小说相对的流派,其文本所呈现出的超越文化和超越悲剧的审美意念,既有反文化、反文明的一面,也有从逆向审美应和新文化思潮的另一面;既有日神精神的表象,也有酒神精神的内蕴.他的小说中风景画和风俗画的描写,以及对现代派意识流的化用,都为其"乡土抒情诗"的美学追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