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轼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游黄冈赤壁时,以磅礴的才气,奔放的豪情,生花的笔触,写下震撼北宋词坛的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脍炙人口,久负盛名,连“念奴娇”这一词牌名也为人称作“大江东去”、“酹江月”。诚如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所说:“东坡‘大江东去’赤壁词,语意高妙,真古今绝唱。”以这首词为代表的苏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胡寅《酒边词序》),“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王灼《碧鸡漫志》)。正由于苏词别开生面,不同凡响,打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观念,开拓了词的内容,提高了词的意境,创造出豪  相似文献   

2.
吴淑姬著有《阳春白雪词》五卷。宋黄昇选编《花庵词选》,评云:“淑姬,女流中黠慧者。有词五卷,佳处不减李易安。”《阳春白雪词》惜已失传,仅在《花庵词选》中保存了三首。而关于吴淑姬的身世,由于编者未予具体介绍,竟成了一椿经久未决的疑案! 历来文学史家,大都根据《诚斋杂记》的记载:  相似文献   

3.
<正> 我在本文上篇中列举从汉代始的四十余例“×持”式构词,认为“持”应是虚义的动词词尾。在此下篇再论“迟”和“持”兼有动词和形容词词尾的性质。下面是“迟”作动词词尾的一些词例和书证。“迟”或“持”有时交叉混用,或异写成另外的字。钦迟。《晋书·陶潜传》:“剌史王弘以元熙中临州,甚钦迟之。”又《殷仲文传》:“东阳,无忌所统,仲文许当便道修谒,无忌故益钦迟之。”符定一《联绵词典》释此词时引《汉书·杜周传》“少言重迟”句谓:“盖‘迟’犹‘重’也。”甚误。饮迟之义为敬仰,由“钦”字来,与“迟”全无关涉。“重迟”中“迟”为迟顿义,与“钦迟”中全不相同。  相似文献   

4.
一 李清照的作品散佚严重。前人在辑佚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六十年代初,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编辑的《李清照集》除诗文外,共得词七十九首(其中三十五首词因被人怀疑不是李清照的作品而列为附录),搜罗可称丰富。不过,《李清照集》附录中几首词的辨伪性质的案语却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如《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词后的案语说:“词意肤浅,不类易安他作。王鹏运已疑之。”《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词后的案语说:“词意浅显,疑非易安作。”只以“词意肤浅”或“浅显”为据,便疑非李清照所作,显然是不能使人信服的。 所谓词意肤浅,无非从词的内容和…  相似文献   

5.
也谈语素     
语素,一般认为是英语morpheme的汉译,《远东英汉大辞典》译作“词位”,赵元任先生称为“词素”。不管怎样称说,从语言结构角度看,morpheme应是小于wrd (词)而大于morph(有译作“形位”的)的一级语言单位,系指语言中有意义的最小结构单位。哈特曼等著的《语言与语言学词典》就解释为“语法的最小区别性单位,即最低一级语法单位”。现在,很少有人称为“词位”。但叫“词素”或叫“语素”的则大有人在。 吕叔湘先生在汉译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一书时,将morpheme译成“语素”。吕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一书中曾作过解释:“词素是…  相似文献   

6.
《诗经》中的“兮”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兮字是《诗经》中典型的咏叹词。《说文》云:“兮,语所稽也。”段玉裁注:“语于此少驻也。”刘勰认为:“语之余声。”《诗经》时代兮的读音或以为入支部,或以为入歌部。前者从段玉裁的《六书音均表》直至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附表都是如此。但段氏又说“第十七部(即歌部)  相似文献   

7.
靺鞨族世代居住于白山黑水之间,是我国东北地区著名的古老民族之一。从文献记载看,“靺鞨”一词始于隋代。到唐朝武则天统治时期,其粟末部逐渐强大,于公元698年建立“震国”。这就是后来被誉为“海东盛国”的渤海王国的前身。其后靺鞨人的后裔——女真及满人,又先后建立了金国和清朝,在我国的历史上占有辉煌的地位。因之,搞清靺鞨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就“靺鞨”一词的称呼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迄今为止,国内无论是教学、研究领域,还是词书字典的注音,都把“靺鞨”一词读作“末合”,注音为 m(?)h(?)。著名的《康熙字典》称:靺鞨“蕃人名”。唐书北狄传:“黑水靺鞨居肃慎地,亦曰挹娄,元魏时曰勿吉”。其对“鞨”字的注音则为“何葛切,音曷(即合)”。近年出版的《中华大字典》(中华书局重印本)、《辞海》(上海辞书出版  相似文献   

8.
一生中不知填了多少份“登记表”、“履历表”,但每次填写“籍贯”这一栏时,总使人不胜困惑,百思不解去查了许多辞典,对“籍贯”一词的解释大同小异: 《新华字典》:个人出生或家庭久居的地方: 《辞海》:一个人的祖居或出生的地方: 《辞源》:祖居或出生地: 《中文大辞典》:谓生长或寄居已满法定年限,准其入籍之地: 《辞海》(中华书局1936年版):世称所居地之名籍曰籍贯由此可见,“籍贯”这一栏可有两种填法,一是注明自己的出生地,二是祖籍  相似文献   

9.
中国第一部语法书《马氏文通》 (以下简称《文通》)问世近九十年了。在此期间,人们对它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共同的认识,但也始终存在一些分歧意见。仅以近年来有关论著而言,对《文通》的字类问题就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文通》中“字无定类”与“字类假借”互见,二者是矛盾的,有人认为《文通》中“字无定类”不是“词无定类”,因而《文通》不存在“字无定类”与“字类假借”的矛盾。根据上述情况,我们感到:对《文通》中“字无定类”与“字类假借”的来龙去脉作一具体分析,进而讨论二者的关系,对于正确了解《文通》乃至从事现代汉语词  相似文献   

10.
清代陈廷焯的《白雨斋词话》多次提到楚辞、屈原、《离骚》,仅自序就有五处这不仅引起了我们的极大兴趣,而且也使我们惊奇地发现:作者反复论及楚辞的深层含义在于:他找到了一把具有权威性的评判“标尺”,一个高屋建瓴、指陈得失的有力“武器”。一客观基础白雨斋论美成词说,“其妙处,亦不外沉郁顿挫。顿挫则有姿态,沉郁则极深厚。既有姿态,又极深厚,词中三昧亦尽于此矣。”(卷一)而在“沉郁”、“顿挫”、“深厚”三项之中,又以“沉郁”为本,“作词之法,首贵沉郁,沉则不浮,郁则不薄。”(卷二)他还对“沉郁”作过具体的阐发,说碧山词“无处不郁,无处不厚。反复吟咏数十过,有不知涕之何从者”(卷六)。从自雨斋的研究对象——词的基本体性来看,柔媚软艳、婉约蕴  相似文献   

11.
“悬殊”一词中,“悬”的意思是“(距离)远”、“(差别)大”,“殊”的意思是“不同”、“差异”。《现代汉语词典》释“悬殊”为“相差很远”,《辞源》释为“差别很大”,《辞海》释为“相差极大”。除了措辞上的变化外,三部权威工具书的释义可以说是相同的。根据这样的释义,“悬殊”的义项由3个义素(这里指对语义进行切分后的构成部分,义项与义素的关系相当于词语和语素的关系)组成:相差(或差别、差距之类) 很(或极、过分之类) 大(或远之类)。然而笔者经常看到“相差悬殊”、“差异悬殊”和“悬殊很大”、“过于悬殊”之类的表达,有时在同一…  相似文献   

12.
黄宗羲与甬上证人书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宗羲自康熙元年南明监国鲁王卒于金门,郑成功病逝台湾后,感到抗清一时无望,于是始放弃抗清武装斗争,从事著作和讲学,按他自己说法,则是从“游侠”而厕身于“儒林”(黄炳垕:《黄梨洲先生年谱》)。他讲学所建立的甬上证人书院,是清初著名书院之一,开创了康、雍、乾三代屹立于东南而其精神影响到清末的浙东学派。一黄宗羲讲学,康熙三年始于语溪,六年次于会稽,七年继于宁波,十五年终于海昌。甬上证人书院建立较迟而影响最大,他自己也说,甬上“一时多英伟高明之士”(《董吴仲墓志铭》),这是由下列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里“可”字约略出现1770余次。同早期和同时代的白话小说《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等比较,《红》里“可”字出现的频率较高,用法也较为复杂。就其来源看,较多的是属于当时通行的普通话,但也有历史汉语语言成分的残存,北京地区的方言土语在书中也有反映。这样,由于普通话和方言,共时与历时等问题都纠缠在一起,再加上汉语复合词的构成方式与词组的构成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又是一致的,这就给我们考察“可”字的用法带来了不少的困难。本文试图从词(词素与词素的组合)、词组(词与词的组合)、句子三个不同平面上来探讨“可”字的功能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综合文献和简牍材料,对西汉“中谒者”这一职官略作考释,提出西汉“中谒者”的称谓经历了一个变迁过程,汉承秦制,汉初就叫“中谒者”,武帝至成帝建始四年(前29),名称叫“中书谒者”,成帝建始四年后,恢复“中谒者”,一直到东汉仍叫“中谒者”名.汉初“中谒者”职掌之一主天子冠服礼制朝祭百事,身份多为士人,其迁转多在郎官系统中进行,约自高后以后,“中谒者”始为宦官承担.武帝至成帝建始四年,以中书令领尚书事,其迁转多在宦官担任的职官中进行,成帝建始四年后,中谒者仍职如汉初,恢复到汉初的秩俸,仍然是由宦者承担.  相似文献   

15.
一、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的起源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的历史,屈指算,至多约半个世纪。美国经济学家弗里茨·马克鲁普在《经济一体化思想史》一书中,对于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的起源做了仔细的探究,发现: 英文“integration”一词来自拉丁文,“integratio”本来的主要涵义是“更新”、“修复”(renovation)。据《牛津英语词典》记载,是在1920年该词第一次在出版物中被赋予“将各  相似文献   

16.
敦煌遗书保存的唐人抄卷《云谣集》及其数量相当可观的曲子词,原卷所题很不一致,或称“杂曲子”(如云谣集杂曲子);或题“曲子”(如曲子望远行、伤蛇曲子);或称“词”(如剑气词、斗百草词)。早在本世纪初,当人们从敦煌遗书内发现这部分词作并进行整理校录的时候,其名目又有“佛曲”、“俗曲”、“曲子词”、“曲”“小曲”“词”之别,其后任二北统称之为“歌辞”。  相似文献   

17.
从严格意义上说,“形容词的重叠”应当限制在词(而且只有形容词)的重叠范围之内,即术语所说的“构形”范围之内(如“漂亮——漂漂亮亮”);而不应当包括由词素加上重叠的后缀(如“赤条条”)或由非形容词加上重叠的后缀(如“泪汪汪”)等属于“构词”范围之内的语法现象。但是有时候由于分析或描写的需要,把这两种语法现象合在一起加以比较和说明,倒显得更加合适。比如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所附录的《形容  相似文献   

18.
佛教“差别”一词,涉及佛教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目前,这个问题还没有引起学术界注意。如果研究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也许应该讨论“差别”中包含的佛教哲学问题。 (一)“差别”一词的表现形式“差别”一词的应用范围,从地理区域上说,既有中国的,又有外国的;从民族语言上说,分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和佛教专用语。黑格尔在《逻辑学》著作中,曾经反复论述“差别”一词的哲学意义。他认为,“区别一般已经是自在的矛盾”,因为区别既有统一,又有分离;没有统一就不是矛盾,它只是区别或差别(参看《大逻辑》第220页)。他的意思是说,要严格划分矛盾统一的差别性以及  相似文献   

19.
“四人帮”在文化大革命中实行文化专制主义,对语言学的摧残是不遗余力的。其中尤以借批林批孔为名对《现代汉语词典》(试用本)进行的“围剿”为最。影响恶劣,流毒深广,不可等闲视之。七十年代初,国务院有关部门鉴于文化大革命以来字典词书长期停止发行,广大人民群众迫切希望迅速改变这种情况,同意将《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词典》)作为“试用本”在内  相似文献   

20.
一、苏、辛词风总述宋代词坛 ,历来“苏辛”并称 ,因为他们分别开创和推进了豪放词风。我们知道 ,晚唐五代 ,诗、词正式分流。但直到北宋苏轼之前 ,人们习惯以诗体为尊 ,以词体为卑、为“艳科小道” ,只用来表现男欢女爱、羁旅离愁等不甚正规的主题。北宋诗文革新运动虽一度打破这种局面 ,并推出几首初具豪放倾向的词作 ,如范仲淹《渔家傲》、王安石《桂枝香》、欧阳修《朝中措》 ,但总体来说 ,类似的作品寥若晨星 ,未能引起人们广泛的重视。真正把诗文革新运动深入到词的领域 ,并“指出向上一路 ,一新天下耳目”(王灼《碧鸡漫志》)的 ,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