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代凝冰 《决策探索》2009,(18):15-16
城市化就是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机制,坚持可持续集约发展,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元化城市化道路。城市化不仅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而且是几亿人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一个根本改变。城市发展不仅关系到中国经济发展的质量、速度和水平,而且也关系到信息社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城市的科学发展蕴含着经济社会转型的现实方式,是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能否顺利实现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水平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人是城市的主体,是城市化的出发点和归宿.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城市化的长久之路.要实现我国城市化的战略目标,统筹城乡发展,就要适度扩大职业教育规模,优化职业教育的结构,加快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培训,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农业实用技术人才,提高转移人口的整体素质,满足我国日益发展的工业化需要,最终实现城市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以及生产关系变革的结果;也是生产力发展的支撑条件和主要载体。城市化,是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人口分布发生变化的过程。城市化成为国际社会经济走向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具有加快发展的趋势。这一趋势在我国也越来越明显。按照国际经验,当城市化水平达到30%的临界值时,就进入了加速城市化阶段。可以预言,谁能在中国的城市化浪潮中掌握规律、把握机遇,谁就能脱颖而出,保持城市和省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城市群是在城市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社会生产力和城市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结果。一般认为,城市群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中小城市独立发展、大都市区发展、大都市连绵区发展等阶段。大都市连绵区是城市群发展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涌现出一批规模不等、水平各异的城市群,其中长三角与珠三角城市群是两个突出典型,代表着我国城市群发展的最高水平,具备参与高层次国际竞争的条件和潜力。  相似文献   

5.
论重庆“1小时经济圈”生产力布局的总体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1小时经济圈”,就未来的发展形态上看,就是现重庆主城核心区与区域内城市群共同组成的“城市经济”概念。从城市化的起始条件看,产业结构的变化是城市化的前提条件,而城市化进一步带动了产业结构的变化,在经济结构变动中工业化最先影响城市化,其本质都是促进经济要素的集中。从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来看,工业化起步以后,城市化水平一般都高于工业化水平,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是重庆“1小时经济圈”未来发展的主要内容,研究重庆“1小时经济圈”生产力布局,就应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按照重庆发展总体要求对“1小时经济圈”的定位,结合城市发展,选择重点产业并规划其空间分布,进行科学布局,并以产业政策引导,使这一区域的经济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就是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机制,坚持可持续集约发展,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元化城市化道路。城市化不仅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而且是几亿人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一个根本改变。城市发展不仅关系到中国经济发展的质量、速度和水平,而且也关系到信息社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城市的科学发展蕴含着经济社会转型的现实方式,是关系  相似文献   

7.
易海涛 《经营管理者》2013,(15):301-30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建筑设计也必须紧跟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当前我国处在城市化大发展的情境下,城市设计与城市化大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为了解决因城市化进程加快而带来的建筑设计层面上的问题,我们必须增强建筑设计城市规划,提高建筑设计在城市化大发展环境下的适应能力,最终实现人、建筑、环境的和谐发展,达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本文将从城市化大发展环境下建筑设计的特点和发展现状入手,对城市化大发展情况下建筑设计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各类经济资源的竞争力不断地加大,不同的地域经济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于是出现了城市群的发展,城市聚集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地发生升级和调整,城市群的发展更大的程度上影响了整体国民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发展的脚步。城市群的发展,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中心地带,我国国民经济要想呈现稳步发展的趋势,就必须要求城市化的脚步加快,而城市群的形成、聚集是城市化最明显的表现,同时也是提高国民经济增长点最有力的体现,中国未来城市化的发展必将朝着城市群的发展方向而前进。  相似文献   

9.
近年云南省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但从国家整体来看,云南的城市化进程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本文主要从人口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两个方面来评价云南省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云南省城市化发展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思路。本文重点在于说明人口城市化并不能完全说明一个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城市化发展的持续和稳定必须要依靠经济城市化,才能推动现代城市化的持续稳定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10.
《领导决策信息》2012,(40):19-19
中共广州市委十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广州市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1+15”政策文件。其中,1个主体文件是总纲,主要阐述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意义、目标、原则以及工作重点,对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率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这一总目标作出更加具体的部署。15个配套实施意见的设计,与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12338”决策部署相对应。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中国城市的人口在增加,城市规模在扩大。而地理距离较近的众多城市在向外延伸的过程中,彼此互相嵌入、相互依赖,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城市群。城市是集聚众多人口、大量工业的场所,而由众多城市构成的城市群更是一个人口、工业大量汇集的庞大经济体。观察中国经济的发展,就应从中国主要的四大城市群开始。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回顾近十年我国城市发展研究的主要内容:城市规模研究、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城市管治与城市规划以及城市发展理论的国内外借鉴启示。根据回顾,提出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城市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城市化逐渐加快并进入郊区化阶段、社会极化加剧、发展低碳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13.
城市是历史记忆的载体,它自身兼容着历史和现代化,城市也是文化的容器。由于城市化进程迅猛,因而出现了一些不协调的现象。本文基于文化的视角来看待城市化问题,探讨“文化的失落”这种“城市病”是如何作用城市发的,并分析城市化引起的社会文化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建立一个具有广泛解释力的村庄结构模型,并将它应用于中国人口城市化问题分析。作为一种特殊组织形态的村庄,它所具有的组织结构的复合性、非契约性和封闭性,都是为现代城市社会所不相容的传统要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与人口城市化继续非均衡发展的重要根源就在于村庄制度对城市化铁律的“抗拒”和对“没有城市化的工业化”的“偏好”。  相似文献   

15.
刘战国 《决策探索》2014,(14):33-34
城市群是城镇化的主体形态,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支撑。为了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必须重视中原城市群的主体支撑作用。近年来,全国掀起了新一轮城市群转型升级发展热潮,沿海三大城市群正在向世界级城市群转型升级,伴随着国家经济战略西移,中西部地区城市群顺势崛起,河南省亟待加快中原城市群转型升级,以更高目标为导向重构中原城市群,以问题为导向,寻找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在将近30年前,张五常就指出中国城市化的不可避免性。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道路的确在不断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国家更加关注城市化的发展。从十七大报告全篇提及城市化仅为两次,到十八大报告全篇提及城市化多达七次以及最近两会期间,很多政协委员以及人大代表都提出关于城市化发展的看法和意见。本文认为城市化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的确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目前中国的城市化的发展,还停留在空间城市化,人口城市化远落后于空间城市化,城市化发展落后于工业化发展。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带来了"城市病"。因此本文认为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应该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坚持以工业化和现代化农业促进城市化,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利用人口集聚的积极作用,除此之外要改革户籍制度和人口管理制度强化城乡同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情况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揭示了我国城市化发展分为三个历史阶段的现实情况,并对我国城市化发展存在的阶段差异和地域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8.
王运宝 《决策》2010,(6):14-19
在向新型城市化转型的过程中,城市格局面临重新洗牌,谁将引领发展方向?要在竞争中实现跨越赶超,城市CEO们必须冲破思维的窠臼,带领城市驶出非赢即输的“红海”,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城市“新蓝海”。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的城市化进程需要人口的城市化发展,更需要全面的公共服务。我国公共服务与城市化发展虽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并不同步,公共服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明显的缺口。因此,我国的公共服务水平不能追不上城市化发展速度。本文主要对公共服务与人口城市化发展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0.
杨建平  王萌 《经营与管理》2022,(10):159-166
在缺水城市明确新型城市化发展与水资源承载力协调发展关系,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测算新型城市化与水资源承载力综合水平,并且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影响系统发展的障碍因子,得出结论:关中平原城市群整个区域的新型城市化指数平稳上升,但上升幅度不大,区域发展差异大;水资源承载力体系评价指数以2013年为节点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新型城市化与水资源承载力体系的协调状态有所改善,但是协调度上升速度缓慢,西安遥遥领先,区域差异大,核心城市带动作用有待加强;关中平原城市群障碍因素最大的是社会城市化和空间城市化。除两者之外,从区域位置分析,制约关中平原地区协调发展的是经济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西安及周边城市的障碍子系统则是生态城市化。水资源承载力系统的制约因素是协调和承压子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