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学选修课的开设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对高师院校师范生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高师院校的师范生培养普遍存在课程设置脱离基础教育实践,人才培养滞后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求,师范生课程意识薄弱、课程开发能力低下等问题。实现高师院校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对接,强化师范生课程意识与课程开发能力,是高师院校师范生培养制度改革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职前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不尽完善,难以适应基础教育培养高素质师资的需要。职前教师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符合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强调知识的综合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师范生全面发展为根本,以培养符合基础教育要求的高素质师资为旨归,是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应纳入的科学合理的课程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反思型教师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与传统的技术型教师、胜任为本教师观完全不同的、崭新的教师发展观。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实施呼唤反思型教师,高师作为培养未来中小学教师的主要阵地,必须把教育重点放到如何提高师范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学习能力上。依据反思型教师的理念,高师院校的教育类课程可分为教育理论课程、实践活动课程和教育科研课程三大板块来进行设置。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的建设既要考虑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其对教师的要求,又要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考虑职前教育与职后教师发展的衔接与联系。课程实施应以实用为准则,课程实施的过程应对师范生具有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5.
师范生是未来的教师,加强师范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顺应了基础教育新课改的时代要求。师范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多种途径形成合力共同作用:开设有利于综合实践能力形成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建以培养综合实践能力为取向的课堂教学方法体系;创设有利于将课堂教学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教学条件;构建立体化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实施学术导师制培养师范生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6.
高师院校承担着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任务。从顺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来看,高师院校在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及教育实践环节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教育类课程应在四个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教师教育类课程目标应突出体现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课程设置要注重专业性与学术性的统一;优化教师教育类课程结构;切实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师范生的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7.
教育学作为高师院校教育理论课程的主干学科,是教师教育专业区别于其它专业的一门标志性课程,但长期以来,教育学课程内容落后,方法陈旧,理论性过强,实践环节薄弱,加之师范生自身缺乏教育实践经历,致使师范生对教育学课程的学习感到枯燥,乏味、困惑,基于此,有必要加强高师院校师范生对教育学课程学习时效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高师的教育实习,作为师范毕业生的职前教育实践,是高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具有师范特性的综合实践课程,对师范生的未来职业素质和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高师教学改革的深入,教育实习的改革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我们感到,在当前对教育实习工作  相似文献   

9.
师范生教育科研素质培养的理念与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即研究者”,是当今教育界普遍认同的理念和努力追求的目标。职前教育必须为师范生成长为研究型教师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应当确立教育科研素质优先发展、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理念。增设教育研究课程模块、优化教育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开展专题性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等,是培养师范生教育科研素质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0.
芬兰教师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专业人员。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师范生不仅需要学习理论知识,还需要通过持续性的教育实习活动来强化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赫尔辛基大学是芬兰培养学科教师的重要机构,其学科教师职前教育实习的实施包括建立学科教师职前教育实习联盟、统一培训实习指导教师、设置结构化的教育实习课程、制定科学的教育实习目标等内容。对其实施经验及特色进行深入分析,可为我国师范生职前教育实习的改进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