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建构论“:互斥还是互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设 《探求》2006,18(6):63-68
一般认为,“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建构论”是观点冲突、意见对立和互不相容的两种主张。本文在对两种理论的基本观点进行概括归纳基础上,通过对两种理论的论题、独立性、历史关系等几方面加以分析,认为“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建构论”分别揭示了技术与社会关系的不同方面,具有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2.
李三虎 《探求》2003,25(1):37-45
本文主要讨论技术决定论、社会决定论、技术社会互动论和社会技术整体论四种技术社会理论的主要观点,从中注意到一种强调社会技术整体进化的马克思主义技术社会理论正日趋成熟,认为这一理论对我们完整地把握技术与社会的整体关系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创建和谐社会即建构社会系统在良性循环下运行的机制。社会技术作为社会系统的子系统为社会系统的良性运行起到了保障等作用,但并非所有的社会技术都对社会系统起着价值正效应。本文试图探讨异化的社会技术对社会系统的影响并提出了弱化异化社会技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社会建构论与咨询和临床心理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过去的20年中,社会建构论的崛起对咨询和临床心理学领域的科学主义范式形成了挑战.社会建构论主张实在是社会的建构,这一观点应用到咨询和临床心理学,则被传统的科学主义当做"实在"的"病理心理"丧失了本体论的基础.同时,知识是建构的,那么咨询和治疗理论并不是一种科学发现,而是一种理论建构.这些观点对咨询和临床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社会学与社会建构论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本文主要论及社会建构论的基本观点 ,对众多西方社会学家的有关论点作了评述。与此同时 ,文章还涉及到后实证主义、常人方法学、科学知识社会学乃至社会学的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6.
雅克·埃吕尔的技术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先介绍了埃吕尔的技术哲学 ,并将其概括为技术系统论、技术自主论、技术决定论和技术环境论 ,进而辨析了埃吕尔技术哲学的得失。我们认为埃吕尔的技术哲学揭示了技术发展的时代特征 ,对深入研究技术社会有重要启示 ,但埃吕尔的观点有较大的片面性和极端性 ,他看不到人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明社会发展的动力结构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综合动力系统。作者指出:马克思创立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科学的社会历史动力论的理论基础或立足点;综合动力是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动力论的实在内容,要从综合动力的视角去理解通常所说的历史决定论和辩证决定论;社会综合动力表现为诸要素之间有主、有次、有序的相互作用;恩格斯的“合力论”包涵着丰富、深刻的综合动力论思想。  相似文献   

8.
辩证决定论与非西方社会的发展江丹林本文就当代非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感到困惑的问题─-历史决定论和历史选择论的争论,考察了马克思辩证决定论历史观的由来和发展。从中,作者揭示了经济基础上的历史决定性和人类实践活动表现的历史选择性的辩证统一关系。文章从这一辩...  相似文献   

9.
社会建构论:社会问题理论研究的一种新视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闫志刚 《社会》2006,26(1):23-35
西方建构主义理论对社会问题的研究,提出了一套全新的概念范畴和分析框架,并产生了许多经验研究成果。这种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异于对社会问题的常识性理解和传统的研究视角。该理论认为社会问题的社会学研究主题不是“有问题的”客观事实或状态,而是这些事实或状态被宣称成为社会问题的活动和过程。经由这些活动和过程,社会问题建构性地存在着。本文通过与传统社会问题理论的比较,着重探讨建构论所进行的社会问题新的理论研究转向及其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学术话语的本质出发,阐释社会学术文化观念和社会建构论思想。把学术文化当作一种社会活动而不是离散的语言技能,恢复了社会语境对于理解和重构学术文化的重要性。社会建构论认为,学术知识,乃至社会现实本身,是通过人们之间的日常交往用话语构建的。学术话语并不是客观现实的表征,而是个体之间的对话。学术话语不仅在学术共同体中构建知识,还代表不断地寻求学科的地位和声望。学术话语研究必将对政治、经济语境和国际学术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关于技术发展和社会变迁的关系方面已出现了很多理论。雷蒙德·威廉斯认为这些理论大致可分为两类:技术决定论和社会决定论。技术决定论认为,新技术中蕴含的特性决定其自身发展的方向,并为随之而来的社会变革创造条件。社会决定论则相信,技术的发展是社会进程中的副产品。由于这两种理论在描述技术发展和社会变迁的关系上都不尽如人意,第三种理论应运而生,即社会构成主义。社会构成主义将技术及其发展视为动态系统。在研究技术与文化相互作用的同时,社会构成主义还将人类的介入作为该过程的核心。文章以对人机界面创新过程的回顾,揭示了技术…  相似文献   

12.
环境建构论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以来获得了持续发展,成为环境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分支。本文基于环境建构论的发展历程,从环境社会学的多元研究范式、环境问题的社会建构论、环境建构论与环境实在论的争论等几个方面概述该理论,并对环境社会学的发展走向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3.
包国光 《创新》2016,(4):55-62
纵观国内的社会技术和社会技术哲学研究历程,显示出如下阶段特征。第一阶段,提出和界定"社会技术"概念,阐述研究社会技术的意义;第二阶段,论证社会技术的存在,对社会技术进行分类;第三阶段,分析社会技术的本质,提出"社会技术哲学"研究纲领;第四阶段,对社会技术的理论与应用问题进行拓展探究,引介国外社会技术哲学研究状况。国内的社会技术哲学还处于学科创立的初级阶段,在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所依靠的学科根基还比较薄弱,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研究范式。在社会技术的构成要素、社会技术的发明应用模式、社会技术哲学的研究范式等方面还有待于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张晔 《学术交流》2015,(4):170-174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师的社会责任,其社会责任意识在思想意识层面的建构,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社会责任意识与社会责任密切相联,是对客观存在着的社会责任的反映。高校教师因其社会地位和角色定位,决定了社会责任意识的建构应遵循对社会责任的深刻的理性认知、遵从教育教学实践的启示以及对客观的现实社会生活深切地感悟体察等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5.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出现了探讨“市民社会”理论与实践的兴趣。如何认识1990年代中国市民社会论的理论倾向与特征?从比较社会思想的视点出发,透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市民社会论的历史变迁进行概括和总结,可以为理解中国市民社会论的历史相对性与必然性提供一个参考框架。  相似文献   

16.
黄诚 《社会工作》2014,(3):61-68
既有关于刑释未成年犯重返社会的“回归社会论”、“安置帮教论”、“社会排斥论”和“社会保护论”的研究均将重点落脚于社会帮助之责,而忽视了个体自身重返社会之努力。刑释未成年犯重返社会是个体和社会共同努力的过程。刑释未成年犯的社会融入障碍主要表现为:资源摄取能力低下,生存环境生态恶化,离散社会秩序的风险程度高。要高度重视刑释未成年犯的社会融入问题,促进刑释未成年犯的社会融入:一是要加大社会保护力度,二是要增进社会接纳意识,三是要提升自我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社会心理学界,社会建构论的思想自70年代,特别是近年以来倍受学者们的注目,许多学者试图以它来取代传统的主———客二元认识论而作为社会心理学乃至整个心理学研究的认识论基础。这一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是原有的社会心理学理论无法解决心灵如何与世界关联的问题。通过关注语言和世界的关系,并进而说明存在于语言中的知识的结构与功能,它为理解、解剖所有人类知识的性质提供了一个新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通过深入分析从法兰克福学派的科学技术批判论到哈贝马斯的技术决定论再到当代科学技术伦理建构的历史进路,可以发现当代社会人们科学技术观念的变化和科学技术伦理建构的价值所在.面对当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社会建构成分日益增加,科学技术可能的风险也在加大.技术哲学与技术社会学的晚近研究表明,技术不再是一种抽象的、与价值无涉的工具,而是根植于特定社会情境之中的社会建构.技术的演替由群体利益、文化选择、价值取向和权力格局等多种社会价值因素决定,并且社会性地建构起来.  相似文献   

19.
严复历史观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近代,严复最早批判否定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不变论。他虽看到社会进化过程中善恶苦乐并进的现象,但并未由此陷入悲观,走向虚无。他始终否定英雄史观,并对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作了比较科学的说明。对于刚传入中国的地理环境决定论,他作了比较正确的分析评价。他的渐进论虽有抵制革命的一面,但对反对速成论和重视人的近代化曾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刘希良  朱有志 《创新》2013,(6):51-55
哈耶克提出了一套主观唯心主义哲学,这套唯心主义包括以感觉论、规则论和基据论为代表的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以知识分工理论为代表的不可知论认识论;以真个人主义为代表的方法论个人主义;以知识分子决定论等为代表的唯心主义历史观。以之为武器,哈耶克区分了建构论理性主义与进化论理性主义,坚定了对进化论理性主义的自信。哈耶克的自信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更有严重的片面性,难免成为另一种“致命的自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