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末民初三十年间(1895-1926),地方自治在湖南受到持续关注,并演化为一场持续三十年之久的政治运动.运动经历维新期间的萌芽、辛亥前后的初兴和民国初年的高潮三个阶段,促成了湘省民众的政治参与及湘省政治权威的重建,具有全国性影响,但也充满了治与乱、官与民、言与行的矛盾与悖论.  相似文献   

2.
清末时期,直隶认真地执行朝廷禁烟谕旨,设立机构,制定章程,实施禁烟;民间社团积极参与,官绅良性互动,使清末直隶禁烟运动有声有色,走在全国的前列。  相似文献   

3.
清朝末年,尽管存在着诸多历史局限,但是乡村教育的初步普及、自治人才的培养、自治宣传与自治研究,为乡村自治的推行奠定了一定基础,乃至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后,成功地演化为社会主义村民自治,这不失为一种历史性进步,对于今天村民自治建设亦不乏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4.
清末出现了一场颇具规模的地方自治运动.通过对这场运动的考察,我们可以从自治团体、自治组织、自治范围、自治功绩等方面看到清末国人参政意识的发展状况,它显示了清末国人参政意识已发展到具有实践意义的新层次.  相似文献   

5.
本文考察了20世纪初叶中国自治思潮和自治运动的形成、发展及其历史原因。认为自治思潮对清末民 初的政局演变和制度变迁产生了深远影响,有助于传播西学,开启民智,也有助于中国政治制度的早期现代化,并 成为早期共产主义者思想转变的契机。因而在中国近代思想史和政治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自治实验的破产证 明了资产阶级和平改造中国的方案的空想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社会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地方自治,在从传统到现代社会的转型变迁中,地方自治作为一种推行宪政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而被纳入国人的视野.在清末立宪过程中,以省谘议局和地方各级议事会等机构的建设为标志,普通民众开始真正参与政治生活,文本意义上的民权开始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得到保障,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起点.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社会存在特定的地方自治观,它构成了近代中国地方自治观念及其嬗变的前见和基础,在西方地方自治学说传入中国后的相当长时期内,一直是占居主导地位的地方自治观.西方自治学说的影响不在于全然颠覆中国传统自治观的政治内容,而是赋予它地方自治团体的法律上的人格化形式.因此,地方自治西方移植说只有针对法律意义上的团体自治才能成立.我国的自治学说直到民国中后期才完成从政治意义到法律意义的转变,并相应地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法学学说形式.地方自治团体的概念是近代中国地方自治学说嬗变的最大收获.  相似文献   

8.
论日本对中国清末地方自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自治,是欧美资产阶级为反对封建专制、要求参与政权而提出来的.地方自治思想一经传到中国,就成了近代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当中一个引人注目的论题.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一股地方自治思潮.地方自治思潮是中国近代重要的社会思潮之一,也是进步、民主思想潮流之一.地方自治改革,是清末社会改革中的重要内容.清王朝"预备立宪"中的地方自治,是在中国近代民主潮流高涨中出现的.其出现固然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戌戊以来中国民主思想潮流的涌动及民主运动蓬勃发展的一个折射.而日本对清末地方自治之理论与实践,均产生过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清末地方自治运动极大地冲击了我国长期的社会权力结构模式,使得先进的宪政制度理论在中国第一次变为现实.本文以历史发展为线索,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清末地方自治运动的发展进行了简要分析, 认为地方自治运动在具有历史意义的同时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兴起的社会政治思潮之一,清末地方自治思潮对其社会政治改革和政治运动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仅就清末地方自治思潮的兴起及其原因、主要内容和影响作了初步论述。  相似文献   

11.
民国初年的湖北自治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初年 ,“联省自治”运动一度形成席卷全国的潮流。湖北自治运动是“联省自治”运动的一部分。军阀割据自雄是其诞生的历史背景 ;以王占元为代表的北洋军阀对湖北的苛严统治与压迫是湖北自治运动的主要原因 ;“省长政潮”与“武、宜兵变”是湖北自治运动的外因 ;而湖北精英阶层的协同努力则是其主观因素。与其他省份的“自治”运动相较 ,湖北自治运动具有他的特殊性和进步性。  相似文献   

12.
四川联省自治是四川资产阶级联省自治人士发起的 ,但为四川地方军阀利用和操纵 ,最后被直系军阀扼杀 ,四川地方军阀借以自保的迷梦和四川资产阶级民主宪政的愿望均告落空。四川联省自治的结局说明 ,北洋军阀和地方军阀都是资产阶级民主宪政的障碍 ,在军阀纷争的格局下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必然归于失败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成为时代主题的新阶段 ,资产阶级联省自治运动的破产也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3.
起于1908年迄于1926年的湖北自治运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08~1919),基本上处于宣传鼓动阶段。第二阶段(1920.8~1922.3)为湖北自治运动的顶峰,斗争锋芒指向北洋军阀王占元。该阶段在张扬民主、反对军阀专制方面表现出进步性。第三阶段(1922~1926),以所谓制定“省宪”为中心。该阶段运动成为“官治”,变成直系军阀强化统治,应变时局的工具。文章着重分析第二阶段,详述了自治运动的特点──参加运动队伍十分复杂和广泛;由政治斗争发展到军事斗争;该运动是具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性质的政治运动。本文的结论:湖北自治运动和全国自治运动,“联省自治”运动的彻底失败,证明了在中国近代二元社会,企图通过实行联邦制以达到救国的目的根本无法实现。  相似文献   

14.
民主建设,不仅是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推动力。民主意识是民主建设的思想根源,只有公民有了自觉的民主意识,民主建设的施行才会达到其真正的目的。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学生将在未来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民主意识的培养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文中探讨了当前中国培养大学生民主意识的重要性及学生自治团体作为大学生民主意识培养形式的合理性,并以某高校的创业协会为例来说明知识型学生自治团体对于形成学术水平发展与民主意识加强的良性局面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湖南是20世纪20年代初最早提倡自治的省份.湖南自治运动的产生与时为湘系军阀的谭延闿有着密切的关系.他首倡制宪自治在先,又称兵毁宪于后,表明这种自治的目的不过是地方军阀排斥异己,巩固割据统治的一种工具.  相似文献   

16.
清末东三省地方自治运动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在民族危机严重之际,东三省掀起爱国救亡的自治活动,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传播了资阶级民主思想,促进了绅士阶层转化,引起社会结构深层变动,为辛亥革命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作为"立宪之根本"的地方自治在清政府、地方督抚、士绅及社会各界的多向推动下,经历了由思想萌动到政治实践,由局部试验到全国规模的政府倡办阶段,并延续至民国初年。在清末新政改革中,山东积极而有成效,推行地方自治又以济南之历城为先。选取山东地方自治作为解剖点,可由点及面地了解中国地方自治的历程,有助于深入探讨清末民初山东政局的走向,且对当前的政治体制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清末,随着清政府对地方社会生活领域控制和民间结社限制的放松,在一些政治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市民社会化的趋势。此后,清政府在推行新政"立宪"的过程中又启动了地方自治运动,促使地方控制政策发生了新的变迁。  相似文献   

19.
民国的城市自治诉求,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争取自由空间进行的一场市民运动,它和欧洲中世纪的城市自治运动有相同之处。但是,在要求赋予城市自治地位的过程中,要求强化政府控制权的声音同时存在,包括批判资本主义和自由放任的经济理念、主张计划经济等倾向都伴随在了城市自治诉求中,这成为了民国城市运动中的一个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20.
清末民初的地方自治是中国早期资产阶级和封建统治阶级的双向选择 ,也是中国早期政治现代化历程的重要一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形态 ,决定了中国近代地方自治呈现出它的独特之处。概括而言 ,其具有时代性、过渡性和不平衡性三个基本特点。同时又具有削弱封建主义专制政治、促进民主宪政的发展、增进国民的自主意识和启动城市化进程等重要而深远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