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罗默、卢卡斯等为代表的经济学家通过对新古典增长理论进行修正和发展.力图使经济增长率内生化,建立了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又叫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内容体系。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一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取决于以知识或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等为核心的内生变量。中部崛起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重要举措。是提升中部.使全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进而使整个中国经济崛起的重大战略。本文力图对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内容和主要模型进行概括。借鉴其理论精华,以对中部崛起有所借鉴,并提出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数智化转型是驱动新时代经济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已有文献讨论了数据要素或智能技术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但忽略了数据要素利用推动智能技术进步的关键作用。基于此,本文将数据要素利用与智能技术进步同时纳入内生增长模型框架,以探究其对经济增长的联合影响。研究发现,数据要素利用通过促进智能技术进步能够推动经济持续增长。进一步分析发现,模型存在两种“制约效应”和一个“增长陷阱”。数据要素利用对长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受到消费者隐私侵犯厌恶的制约;智能技术进步对长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受到人口增长的制约。数智化转型时期先后的差异可能导致长期经济增长率的差异,后转型经济体陷入增长率持续低于先转型经济体的增长陷阱。本研究不仅为理解数字经济时代的宏观增长机制提供了理论参考,也为当前全球主要经济体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与产业领域的激烈竞争提供了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3.
刘丽明  赵敏 《管理科学》2002,15(5):65-68
在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保持经济长期增关键是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从新增长理论可以看出,通过技术进步来推动经济增长才是一种可持续增长模式,由于技术存在的外部性,政府必须对人力资本及技术进步的投资和发展进行财政支持.从世界范围看,对人力资本、研发活动投资较多的国家,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速度以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高.在对我国财政的转型目标--公共财政的机制与经济长期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述后,提出了对人力资本、技术进步进行财政支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经济增长要素贡献评价模型和技术进步约束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现有经济理论提出了一种综合性技术进步经济评价指标,并利用因素替换技术提出了一种经济增长要素贡献评价模型,同时就实现技术进步的约束条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从数字经济时代背景出发,构建包含数据要素的适宜性技术进步理论框架,采用二阶泰勒展开对多要素CES生产函数进行近似表达,根据Solow的核算方法进行经济增长率分解,系统考察偏向性技术进步与偏向性要素配置驱动经济增长的理论机制。理论研究发现:有两种方法可以判定偏向性技术进步和偏向性要素配置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1)要素效率(投入)增长率变化与要素效率水平或要素禀赋结构水平是否一致。若要素之间是替代关系,方向一致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若要素之间是互补关系,方向相反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进一步地,当方向一致时,可以通过要素之间的替代弹性大小选择适宜技术进步与要素配置方向推动经济增长;当方向不一致时,无论选择何种技术进步与要素配置方向都会抑制经济增长。(2)是否偏向效率高或禀赋丰裕的要素。对技术进步偏向而言,技术进步偏向效率相对高或禀赋相对丰裕的要素促进经济增长。对要素配置偏向而言,当要素之间是替代关系时,要素配置偏向效率相对高或禀赋相对丰裕的要素促进经济增长;当要素之间是互补关系时,要素配置偏向效率相对低或禀赋相对稀缺的要素促进经济增长。因此,为有效促进经济增长,选择技术进步偏向效率高的...  相似文献   

6.
一.金融稳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按照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g=s/v(g为经济增长率,s为储蓄率,v为资本产出比率)在假定短期内资本产出比率(受技术进步影响)不变的情况下,储蓄率(资本形成率)的高低就成为经济增长率的唯一决定因素。如果金融不稳定,储蓄率上下波动,从而导致投资震荡过猛,也必然会给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很大麻烦。金融不稳定主要表现为银行坏帐增加、金融机构破产数量上升、股市投机强烈、金融资产价格波动大、币值不稳、泡沫经济、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等带来系统性金融风险上升的现象,严重时表现为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金融危机对一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的破坏作用,在近代经济发展历史上可谓屡见不鲜。1929—1933年大危机期间,股市暴跌、银行业的大量倒闭使得世界经济陷入长期的萧条并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975-1982年在石油危机的冲击下,资本主义世界陷入了高通胀、高失业、低经济增长停滞膨胀困境。  相似文献   

7.
企业可持续发展与最适度增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月晓 《管理科学》2004,17(2):39-43
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指企业在不耗尽财务资源的情况下,企业销售或资产所能达到的最大增长率.企业内部资源决定了企业的最佳增长速度,这一最佳增长速度也是企业实现长期稳定发展所能达到的最大增长速度,存在着相对于企业和行业而言的最佳增长率.企业的实际增长率、企业最佳增长率、行业最佳增长率以及行业整体增长率通常存在差异,管理增长就是根据市场状况、行业特点以及自身因素实现企业的最佳增长.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大连市为例,从经济理论角度论述了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并运用柯布-道格拉斯动态生产函数法和索洛增长速度余值法对技术、资本和劳动三者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判定目前大连市经济发展方式,并借鉴上海市在经济转变过程中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高储蓄率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的同时也让中国经济陷入了高储蓄低消费的不平衡困境。本文针对我国高储蓄的发展模式做出了分析,提出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紧迫性,以及社会制度及收入分配制度方面进一步完善以冲击国内消费降低目前过高的储蓄率,从而改变目前这种高储蓄低消费的经济增长局面,实现经济持续健康的增长。  相似文献   

10.
西方经济学认为,就一国的长期总量生产函数而言,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正相关,经济增长会带来就业增长。转型期以来,我国经济领域出现了西方经济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即经济的高增长与就业的低增长、甚至负增长并存的反常局面,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就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1.
<正>发展经济是人类永远关心的话题。传统发展经济的主要内容是注重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且将经济增长率当作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的唯一指标,通常认为只要提高了经济增长率,社会财富总量就会自然而然增长,经济也会得到很好的发展,因此把社会物质财富的无限增长作为社会进步的唯一标志。在这种经济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为了竭力追求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人们开始大  相似文献   

12.
程恩富  王中保 《领导之友》2009,(6):27-29,36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引起世界的关注,特别是改革开放后连续30年的经济长期持续高速增长,年均GDP增长率达到9.6%,就经济增长的时间长度和速度来说,在世界范围内是首屈一指的。2008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已经达到3292美元,步入了世界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尤其在2007年肇始的金融、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发达国家和众多发展中国家纷纷陷入衰退时,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基础上,加入结构调整因素,并基于中国30个省市区2000年到2009年的面板数据,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以研究中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排放量和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分别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碳排放量和经济增长间呈现倒U型特征,当人均GDP为64585元时,曲线达到拐点;第二产业比重和碳排放量成正比关系,在人均GDP保持不变时,第二产业比重每下降1%,可使得人均碳排放量下降0.3217%,这表明,产业结构调整是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认为,发展低碳经济必须从高碳产业入手,通过技术攻关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化",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另外,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加快新兴低碳产业的发展,逐步减少国民经济对第二产业的过分依赖。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模型研究我国卫生总费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真实人均GDP与真实人均卫生费用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卫生服务是一种奢侈品。经济增长对卫生费用的贡献达到60%,真实人均GDP可以解释大部分卫生费用的增加。这意味着,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国家应以更快的速度增加卫生服务的供给以满足广大人民的卫生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框架下,将“经济增长率偏好”显式地引入到效用函数,从理论上分析这种因喜欢高增长率的偏好对经济所产生的潜在影响.研究发现,许多结果与直观想象是有差异的.它对稳态消费的影响并不像预期那样是单调递增的,适度的经济增长率偏好才可以使得稳态消费超过传统模型中的稳态消费;如果初始资本存量已经比较高,那么经济增长率偏好的上升反而会使得总效用降低;经济收敛速度在稳态附近随经济增长率偏好的上升将变得更缓慢;时间偏好等参数对稳态资本存量的影响也不再具有单调性.研究结果说明,政府过度地追求高经济增长率或不顾发展阶段一味地偏好经济增长率,都可能会带来产能过剩、总效用降低等负面影响;通过诸如“晋升锦标赛”等反映经济增长率偏好的激励方式来促进经济增长,其作用可能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6.
吴超  景禹 《决策咨询通讯》2012,(2):33-38,78
技术进步在地区经济增长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经济增长是否依靠和实现了技术进步是区分粗放型和集约型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标志。近年来,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本文从经济增长贡献率的角度出发,通过实证研究,运用柯布—道格拉斯动态生产函数和索洛经济增长速度方程模型,得出环渤海地区三省一市的技术进步和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而判定了该地区主要经济增长方式,并且通过比较借鉴提出依靠技术进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旅游经济历经以资源、资本为主要增长动力的30多年高速增长,正处于由要素投入驱动向技术进步驱动的转型发展时期,已经显露出以创意为核心的技术进步驱动旅游经济增长转型的发展趋势。创意是促进旅游经济增长的核心技术,能够为旅游经济增长提供持续性的动力,因此,在"要素驱动"模式式微之前,通过旅游创意实现向"技术驱动"发展转型是中国旅游经济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8.
2001年,十堰市积有实施大市场战略,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经济运行出现新的转机,精神文明建设迈出新的步伐,实现了“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预计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1.77万元,增长13.5%,增幅居全省第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计划的11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指标的101.4%;财政收入完成计划的100.5%;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计划99.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人均自然增长率2.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02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全面融入国际经济体系的第一年,也是加速发展的一年。为此,十堰市长赵斌提出全市全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社会收入按可以口径增长8%;农民人平纯收入增长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全覆盖;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  相似文献   

19.
安超  雷明 《中国管理科学》2019,27(5):149-160
本文在人力资本内生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二氧化碳排放,并将二氧化碳作为环境质量引入效用函数,利用最优控制理论求得稳态时经济增长速度、二氧化碳增长速度,分析了稳态时实现经济增长和二氧化碳减排双重目标的条件,证明人力资本可以克服物质资本边际报酬递减和二氧化碳排放带来的负效用,实现经济增长和二氧化碳减排。通过比较静态分析、参数校准等方法研究了稳态时各增长率的变动趋势。随后本文考察引入二氧化碳排放后内生增长模型的动态性和稳定性,笔者分别通过相位图、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系统的动态过程,证明了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主要从经济增长的内涵、经济增长的方式、经济增长的因素等方面论述,这一理论对社会主义各国的经济建设实践产生了直接影响,尤其是马克思有关经济增长方式的论述对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有利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