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清朝前期,黑龙江地区是驻防八旗的重要地区之一.为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和管理,清政府在这一时期对这一地区驻防八旗及其指挥体系的建立与完善、驻防八旗在黑龙江东西部的分布及规模、驻防八旗的内部结构与特征等都作了部署,形成了清朝前期黑龙江地区的地方政权及其管理形式.黑龙江驻防八旗在清朝前期维护清朝统治、保持边疆社会稳定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开发和保卫东北边疆的过程中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元大都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元代都城的变迁,经历了一个由北向南不断迁移的过程。早在一二○六年,元太祖铁木真经过多年征战,统一了蒙古草原各部,建立大蒙古国,自号成吉思汗。但这时他并没有建立自己的都城。因为一方面,他要继续南征西讨;另一方面,他仍旧因循着逐水草而居的蒙古游牧习俗。这种建国而不立都的状况一直延续到铁木真去世。二十多年中,大蒙古国始终没有建立都城。元太宗窝阔台即位后,大举南下,攻灭金朝,才开始在漠北草原营建大蒙古国的都城。他选择的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地位刘显瑛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四强”之一,也是参战最早、作战时间最长、牺牲最大、贡献最显著的国家。但是,50多年来,西方和前苏联学者在有关“二战”的论著中多有偏见,特别对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  相似文献   

4.
刘红力 《社科纵横》2013,(1):283-284
清朝官员致仕制度在清入关以前处于萌芽阶段,清朝入关以后,随着社会政局的稳定,官员致仕制度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康雍乾时期官员致仕制度不断得到发展完善。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清朝官员致仕制度的内容,从官员的致仕的原因到致仕的待遇再到官员致仕后的社会生活可以说非常的广泛。清朝官员致仕制度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形成了鲜明的等级性、时代性、奖惩性、严密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王开林 《东西南北》2013,(19):73-73
古代的帝王以贪养忠,其邪恶冷酷相当露骨:一方面使黎民受到层层盘剥,膏血皆枯;另一方面,则使那些身家原本清白的官员堕入欲望的巨型泔桶中,灵魂万劫不复。  相似文献   

6.
帝王尊崇保母 ,在中国历史上由来已久。清朝诸帝尊崇保母 ,虽是因袭明朝 ,也带有满族传统的印记。本文依据档案、碑传、家谱和实地考察 ,对清朝册封保母的缘起、内容、特点和终结 ,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6,(3):123-126
清朝建立驻京喇嘛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多民族统一国家中央集权的实现,平衡西藏政教中心的影响,建立以北京为中心的服务于皇权的内地藏传佛教宗教圣地,以利于对蒙藏边疆民族地区的统治。驻京喇嘛制度从顺治时期开始建设,经过康熙、雍正时期的发展,乾隆时期达到完善,驻京喇嘛制度也发展到顶峰。驻京喇嘛制度有力地配合了清朝政府在蒙藏地区的经略,帮助清王朝实现了教令出自北京的意愿。  相似文献   

8.
降礼是军礼的一种,包括胜利方的受降礼仪和失败方的投降礼仪。清乾隆时期征战频繁,其秉持着稳固江山,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则,在战争结果的处置方式、降礼的采用上,带有因事、势选择使用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本文讨论这一时期降礼的形式及其内容。  相似文献   

9.
道光皇帝在晚年有两个选项——咸丰和六阿哥奕听。后者无论是身体还是能力,都远远胜于咸丰。可惜的是,道光找了一个被催胎药催过的庸才接班……  相似文献   

10.
李喜霞 《社科纵横》2004,19(2):97-98
本文从人口数量的波动和社会经济政策等方面探讨了清朝西北地区人与自然环境关系。  相似文献   

11.
许正文 《唐都学刊》2007,23(5):54-57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早在宋代之时台澎就属今天福建省晋江市管辖;元代时在此设立澎湖巡检司;明代时设立了一府、二县;清朝初年设立了一府三县,归福建省管辖,公元1885年正式设立台湾省,成为中国第20个行省。台湾建省后,作为第一任巡抚的刘铭传对台湾从政治、经济、政区、交通、教育、海防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新的适应省制发展的建制与改革,使台湾省面貌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12.
付建舟 《唐都学刊》2006,22(3):127-130
晚清社会小说观念产生于作家、理论家对现实的思考,现实品格成为这类小说的突出特征,或抨击时弊,揭露官场丑行;或反映社会灾乱,揭示人民疾苦;或吸取西学,改良陈规陋习;或抵御外侮,弘扬民族精神。总之,社会小说描绘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比较真实客观地记录了社会的许许多多问题和现象,同时更描述了衙门官场的各种丑恶现象,以及作为社会思潮出现的各种大大小小的社会运动,具有很强的美学价值和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3.
宋艳丽 《唐都学刊》2003,19(4):107-110
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积极与英国进行鸦片交涉,迫使英国答应10年内逐步减少向中国输入鸦片,直至完全停止.这是清政府外交史上的一次重大胜利,有力地促进了国内禁烟运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4.
刘仲华 《唐都学刊》2012,28(6):78-83
清前期北京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是北京文化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今天北京文化中很多特色的形成大多都可溯源至清代前期。在政治上实现了气度恢宏的大一统,为多民族、多地域的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长城内外、南北地域文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都超越了前代;北京还是当时的商贸和消费中心,这进一步推进了不同地域文化在北京的融汇;此外,清初中西交流进一步加深。这对于我们今天首都文化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体上,清前期的剑侠女性沿袭了唐人小说的叙事手法,蒲松龄用传奇法而以志怪,使这类形象更具可塑性.清末侠女形象渐与烟花粉黛合流.章回小说的侠女分为英雄儿女类小说的佳人化侠女与英雄传奇类小说中的妖寒女子.她们的社会身份和性别特质,决定了小说的情节模式和婚姻主题.清代小说显示了从剑侠向女性气质和传统的性别角色回归的趋势,明清社会妇德观的改变是人物演化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6.
江户时代,来航至长崎贸易的中国大陆商船有很多,但其中大都是为贸易而来的商人,并不是以文化交流为目的的人物往来。不过,由于江户时代的日本与海外的交往被严格制限在长崎,因此,与赴长崎的唐船和荷兰船乘员进行交流,对江户时代的日本人来说,是能够接触外国人的唯一机会,许多日本文人为此而造访长崎。本文以在长崎从事日中交流的来日清人为中心,窥探当时日中文化交流之一斑。  相似文献   

17.
沙先一 《阅江学刊》2010,(4):103-106
"选本学"是中国古代"书写文学史"和文学理论特有的一种建构方式。作为选本批评的一种,所谓"选词",是指根据一定的需要和意图,有意识地选取词家、词作汇集成书。清代选词学的成就较为突出,对清词流派的形成、清代词学的建构具有重要的价值。探讨清代选词学应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清代选词学的选源和选则;二是清代选词学与清代词史建构的关系;三是清代选词学与清代词学理论建构的关系。总之,通过对清代选词学的系统研究,可以深入地认识清代词学的建构及中国古代选学批评。同时,20世纪以来人们接受的"词史",最初在相当程度上是清代的"选词学"提供的。因此,以清代"选词学"研究为基础和起点,进而回溯唐五代至清以前的选词学,不失为一条扎实的学术路径,有利于梳理古代"选词学"从早期的音乐文学立场逐渐向文本文学立场的转移,有助于更切实地阐释音乐文学向文本文学蜕变的历史走向,也有助于对古代"文学史"的建构方式予以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徐坤 《求是学刊》2006,33(2):121-125
清代杂剧作家深化了明中后期杂剧作家个人化的观照方式,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融己身入剧,注重主体情感与个体趣味,使个人化特色表现在戏曲活动的各个方面。这一个人化倾向有其产生的独特原因,它在推进清杂剧案头消亡的同时,亦促成了文人杂剧的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19.
张晖 《唐都学刊》2002,18(4):40-43
在遭到八国联军致命打击后 ,清王朝为挽救其统治危机 ,被迫下诏实行新政。清末新政在经济方面的举措与戊戌变法时期相比已有所突破 ,但由于国库空虚 ,财力困绌 ,实施新政所需费用捉襟见肘 ,清廷在增加赋税未能奏效的情况下 ,采用了滥发货币的政策 ,结果引发了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 ,导致清王朝阶级矛盾更为尖锐 ,社会危机更加恶化 ,从而加速了清王朝的覆灭。  相似文献   

20.
田东奎 《唐都学刊》2005,21(1):88-91
中国古代典籍关于巫术的记载 ,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山海经》、《周礼》 ,而对巫术犯罪的记载则可上溯到秦汉。明清时期 ,继承秦汉以来巫术犯罪立法的经验 ,形成了系统的控制巫术犯罪的法律 ;此时期对巫术犯罪的惩罚力度也有逐渐加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