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神感生神话的原型与生成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当大一部分感生神话具有一种共同性,即女子感应的对象尽管多种多样,如雷、电、风、月、虹、气、龙、蛇、长人等,但他们都有着共同的水神神性,同属于水神家族。本文称这类神话为水神感生神话。水神感生神话中的各种神话之所以具有共同性,是因为它们出于一个共同的原型——女子感水生子神话。水神感生神话只是用各种水神替代了女子感水生子神话中的水。说到底,水神感生神话的产生与水生命信仰有关,所以这类神话的最初源头可以追溯到水生型创世神话。  相似文献   

2.
夸父拥有地母神的特征,"夸父逐日"乃"控日巫术"仪式的言说。地母神运用自己的神力通过掌控、模拟太阳的运行轨迹,以自身的死而复生促使太阳再生,使其循环往复,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3.
由于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发达,巫术往往被贴上野蛮落后的标签,同时巫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存在必然有着自身的一套逻辑和内在结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以宗法伦理为核心特征,在巫术研究中能够发现某种程度上巫术文化也存在着此类特征,从巫术灵物与刑罚用具、巫术咒语与家族伦理和巫术犯罪与善恶观念三个方面尤其能够看到两种文化之间、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共通性。  相似文献   

4.
巫术仪式与祭祀仪式往往是糅合渗透在一起的。由于执着的信念、强烈而虔诚的感情和纷繁复杂的活动方式,使得巫术活动变成了使先民的万物有灵观从原始哲学进入原始宗教的通道。巫术的整个文化功能,乃在填补在极重要的事务上未被人类操纵了的所有的缺憾。  相似文献   

5.
凤凰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的神圣图腾,凤凰涅的巫术仪式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蜕变为悲壮凄美的神话传说。凤凰是原始人表达自己生命意识的抽象符号,蕴含了原始初民对生命不朽的渴望,而凤凰涅则是远古时期祈雨仪式的神化和变形,已然成为死而复生原型的载体。  相似文献   

6.
神话与民俗     
一民俗从大的方面可分为心理民俗、行动民俗和语言民俗.心理民俗是指以信仰为核心,表现为对事物的认识的心理活动与信念上的传承.行动民俗是心理民俗的反映,它通过各种有形的传承活动,如仪式、祭祀、婚仪、祈禳、驱祟等表现各种无形的心理民俗事象.语言民俗是以语言为手段,赋予艺术形象与想象,结合传承的民俗观念表现人的思想、愿望与要求的传承性艺术.  相似文献   

7.
笔者根据文献记录对朱蒙神话与布库里雍顺神话进行了比较,着重考察两个不同民族的建国神话的母系形象、父系形象以及始祖形象体系,试图探索朝鲜和满族的建国神话中出现的诸神的形象及意义.如果说朱蒙神话具有天父水母的血统,布库里雍顺神话具有天父天母或者水父天母的血统.其血统无论属于天神界还是水神界,都是古代崇拜天神或者崇拜水神的民族的结合.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神话历史——从“中国神话”到“神话中国”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神话在今日学科体制中归属于文学是一个大错误.因为神话概念远大于文学.神话作为初民智慧的表述,代表着文化的基因.后世出现的文、史、哲等学科划分都不足以涵盖整体性的神话.作为神圣叙事的神话与史前宗教信仰和仪式活动共生,是文史哲的共同源头.中国早期历史具有"神话历史"的鲜明特点.文学人类学与历史人类学的会通视角,是重新进入华夏文明传统,重新理解中国神话历史的门径.从<尚书><春秋>到<周礼><说文解字>,古代经典体现着神话思维编码的统一逻辑.参照玉神话与圣人神话的八千年传承,呼吁学界从文学视野的"中国神话"转到文化整体视野的"神话中国".  相似文献   

9.
自古以来,岭南就是世界海洋贸易的东方中心。海神、河神以及水神等都受到当地人的尊崇。香港作为中国南海的重要港口之一是水神信仰的早期传入地。香港的渔民、水手等从事海上作业的人历来靠水而生,他们当中有不少人信奉水神(香港民间一般将海神、河神等一律统称为水神)。透过对香港民间华人庙宇的探究,讨论了香港水神信仰的源流,发现香港的民间信仰在岭南文化中起到历史传承、兼容并蓄以及典范表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传统勒勒车是我国古代游牧民族常用的交通运输工具,历史悠久,造型独特,一直传承至今。本文通过对勒勒车溯源、使用范围及用途分析入手,解析勒勒车材料、结构、制作工艺及其民俗背景。对蒙古族勒勒车这一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假扮的本质是基于想象的精神模仿行为,其源头可追溯至先民在原始巫术仪式中装扮为祖先或图腾以祈福的活动。从民间游戏到工艺制作再到艺术鉴赏,"羊人为美"所携带的假扮基因在中国审美文化史上得到广泛传承,涵盖民间游戏、诗文艺术及工艺赏玩等五个分支。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审美文化史重精神模仿而轻形式模仿、重意境而轻形似的审美习性以及借神思作忘的方式通达心与物游境界的审美追求是历经传承的假扮基因所造就的。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庙会作为传承地方文化的载体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当中,其所承载的历史可见一斑。以山西忻州所属14县区的50个典型庙会的实证调查资料为主,以庙会中的水神信仰为突破口,探讨其典型的特征,以及在水神系统建构下,其与人、与社会之间互动。通过分析,认为水神在该地的社会地位有所下降,但水神信仰构建的社会体系依然在运作,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  相似文献   

13.
艺术问题需要还原为人的问题,寻找艺术的起源需要追溯到人类开始审美活动的地方。目前已知最早的画框以绘制的形态出现于人类走出蒙昧、步入文明的青铜时代。绘制的画框对观看行为做出了人为的框定,意味着蕴藏的艺术性因素已从原始巫术、劳动中分离出来,人与图像的互动方式由巫术仪式转向主体对客体的观看,并使图像的功能由企图操控现实的巫术转变为接近当今人们所理解的视觉叙事。绘制的画框是人的划界思维由潜意识转化为意识的表现,在生活与图像之间制造了距离,是绘画超越实用功能形成自由自觉的审美活动、脱离巫术仪式成为独立视觉文化部门的关键迹象。因此,绘制画框的出现可以视作艺术初步形成的标志。  相似文献   

14.
神话与民间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权衡狭义与广义神话概念利弊的基础上,提出了从民间信仰角度界定神话的思路,认为神话是以民间信仰对象、观念和仪式为基本原型,借助于民间信仰活动而传承的神圣的叙事.神话主要产生于原始社会,并延续至人类文明时代.  相似文献   

15.
神话在产生之初,其原始意象就在人们的思维方式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使人们在笃信的同时,生发出一系列崇拜仪式和习俗.这些崇拜仪式和习俗传承着神话原始意象本身的文化内涵,延续在后世人们的生活中,文章试以壮族花生人神话为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6.
东巴教仪式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学者对东巴教仪式的分类和功能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描述并分析了巫术仪式、禁忌仪式(以及与违犯禁忌有关的洁净仪式)、献祭仪式、祈祷仪式等在东巴教仪式系统中的反映,形成了不同的分类结果。在此基础上,对纳西族信仰与仪式的表现形式及内涵的深入研究表明:纳西族包括东巴教和民间巫仪的原始宗教具有另一突出特点,那是东巴教仪式和民间巫术"桑尼"(桑帕)的巫仪的相互整合现象。  相似文献   

17.
射日神话是对原始先民巫术活动的反映,该巫术企望通过男女交合以影响气象,达到祈雨弭旱之目的,反映了原始先民借助想象和幻想战胜自然灾害的现实。  相似文献   

18.
中国神话有其产生的社会机制和编创机制,原始时期人类特殊的生存条件,争取狩猎和获得食物成功及避免自然灾害的巫祭仪式成为维系生存的重大社会活动,构成神话产生的社会机制。巫祭仪式所含幻象式意向和观念构成神话,神话是巫祭仪式的意象和内容,它的外化是巫祭仪式的形象,巫祭仪式成为神话的编创机制和载体。现存的中国神话中携带着巫祭仪式的印痕,反映出巫祭仪式的一些情形。典籍中早期神话中许多相对完整的片段,可能是巫祭仪式的记录。  相似文献   

19.
巫术、图腾崇拜、禁忌、原始仪式等宗教的表现形式对于信仰宗教的民族,在政治、经济、生活、世界观、人生观等方面影响巨大。作为鄂温克民族的一名成员,身上留下了种种印痕。本文试从宗教对作家创作心理的影响的角度,来挖掘宗教意识、图腾崇拜、原始仪式在乌热尔图作品中的显现,以及对蕴藏其中的宗教文化内涵和特殊的叙事模式进行分析,力求以新的文学批评角度对其创作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20.
四十年来国内学者对左江流域崖壁画的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广西左江流域崖壁画的年代问题,应定为“上到战国,下到东汉”。关于族属问题,应定为壮族先民骆越,至于内容,则表现的是宗教祭祀活动,反映古代壮族先民祭祀水神的场面,是先民祈求风调雨顺,祭祀水神和镇压水怪的盛大祭典仪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