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蕴含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教材,对于辽宁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依托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应探索将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有利于推动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丰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目前,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取得进展,但仍存在红色文化网络育人品牌效应有待进一步提升、育人平台有待进一步优化、育人模式有待进一步创新和育人协同性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对此,可通过依托数字技术打造特色网络育人品牌、优化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网络育人平台、构建“线上线下”协同合作的育人模式和形成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网络育人合力等路径,推动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2.
孝道在新时代既包含传统“孝义”,又拥有当代“文化”特征,将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具有重要意义和可能性,孝道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点,是提升大学生道德素养的关键环节,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渠道。孝道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思想具有共通性,培养目标具有同一性、育人内容具有同源性。以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和校园建设为载体,培养大学生对孝道教育的情感认同,提升教育效果,强化渗透作用,为延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丰富新时代孝道教育内涵提供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3.
高校推进“四史”教育是新时代高校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务需求,是促进大学生自我成长的内在需要,也是破解 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实践困境的理想思路。 “四史”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具有很强的内 在契合性,是新时代高校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有力抓手。 高校要切实推进“四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注重 “四史”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价值转化,开拓“四史”教育在高校多元育人环境中的创新渠道,抢占“四史”教育在网 络学习和宣传阵地的制高点,持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4.
网络语言是网络时代青年文化反哺的重要形式,网络语言的特点和青年生理、心理特点决定青年网民在网络语言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网络语言的文化反哺功能在虚拟和现实世界凸现出来,也对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深刻启迪:教育者必须推动网络语言发展与青年文化反哺的良性互动,自觉融入到青年之中,才能有效提升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塞罕坝精神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是广泛传承和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的时代要求,也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发展提供了新元素、新思想和新内容。将塞罕坝精神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高校健全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为主渠道的理论教育平台体系,打造以党的建设为核心和班团学管理为抓手的实践教育平台体系,构建以“三全育人”为依托的大思政格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时代新人的张力。  相似文献   

6.
提升新时代高校党组织育人实效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化“协同育人”、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传承创新我党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和特色做法,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整体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全面审视当前高校党组织育人现状,仍存在面对新挑战的适应性不够、育人合力有待增强、价值内化践行不足等困境。高校党组织应通过强化培根铸魂提振政治引领、突出融合创新促进提质增效、注重顶层设计推进协同联动、坚持价值引领实现互联互通等长效机制的构建,充分发挥自身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全面提升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7.
红色文化蕴含丰富的政治智慧和思想内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老区高校更好地回答和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老区高校应加强顶层设计,充分利用好地方红色资源,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打造校园文化红色底色,提升立德树人成效。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视历史教育的传统、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度契合的内在特性,以及在全社会开展“四史”宣传教育的社会氛围共同构成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前提基础。“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更有利于培养和造就“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的社会主义时代新人。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抓好以教师为主体的分工与协作这一核心动力,夯实党委领导下分工协作的战略保障。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文化自觉有着高度的相关性。文化的发展、繁荣、自觉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素养;而思想政治教育是文化的核心内容,作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对社会文化具有统领和导向作用,保障国家主权文化的安全,关系着民族文化的传承。提高民族文化自觉意识,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和使命。  相似文献   

10.
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度融合是坚持文化自信的表现,可以帮助高校更好实现立德树人目标,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和创造性转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提高文化思政能力,深度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政治资源并有效地加以运用;将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与中国历史教育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度解读传统文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传统文化观,增强大学生创造性转化和运用传统文化的能力;继承和借鉴中华传统道德教育方法,促进大学生知行合一,不断提升思政课文化育人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大思政”视域下,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途径,也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但是,高校健康教育在开展过程中却面临学生健康意识淡薄、社会健康问题突出、高校健康教育滞后等诸多现实困境。在新形势下,高校应认识到健康教育开展的价值意蕴,抓住教育契机,探索消解健康教育现实困境的有效方式和路径。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构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背景。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与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首先完成指导思想上的转变。即变单一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为“人格教育”;变单向的“号召型”教育为“机制型”教育;变被动适应为主动引导。文章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而且要以其特有的价值导向在促进人的和谐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过程中发挥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校社区是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社区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社区文化建设的保证和基础,同时,高校社区文化建设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华南农业大学通过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建立科学的工作制度、建设精湛的工作队伍、丰富品牌活动内容以及创新有效的活动形式等途径,探索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高校社区文化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网络社会的数字化传播和媒介化交往催生了微文化,这种日渐渗透的“微”理念正潜移默化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展露出以文化人的强大影响力。在微文化“去主体化”“去中心化”“去秩序化”的多元传播矩阵下,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舆论环境更为多变、文化环境更为多元、社会心理环境更为复杂的现实困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在充分认识微文化育人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推进“微创作”、加强“微传播”、促进“微整合”,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精准度和文化吸引力赋能增效。  相似文献   

15.
全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于2007年5月18-20日在重庆邮电大学召开,来自全国20个省、直辖市50余所高校300多位从事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充分利用高校网络优势,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展开了广泛的研讨。现将会议情况综述如下: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界定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广泛运用于经济、政治、文化的各个领域,网络全方位地变革着社会生产方式、社会生活方式,促进了网络化社会的形成。在这种背景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应运而生。近年来,理论界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提出了许多具体的定义,但大多数偏向于狭义的层面。  相似文献   

16.
高校作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场域,四史”教育在高校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育人价值。“四史”教育融入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深入剖析其价值意蕴,遵循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探索其融入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现实理路。高校应在此基础上,立足于“四史”教育以助力青年学生成长成才,聚集理论武装,切实提升融入的政治性;坚持守正创新,切实提升融入的科学性;推进成果转化,切实提升融入的有效性。以高质量思想政治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7.
国学文化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根同源,两者的有机融合是新时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实践,既有利于提升教育内涵,又有利于国学文化的传承。本文结合苏州大学研究生会“立人、立文、立世、立行”的工作理念,探析两者在理论和实践上融合的可能性与积极性,力求找到新时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口,以丰富教育形式,提高教育成效。  相似文献   

18.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体现了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反映了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直接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核心问题。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核心问题,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才能得出比较合理的结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质量和效果,从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9.
为了有效地进行高校“思想理论课”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当前必须构建科学理论教育体系、先进文化教育体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民主法制教育体系、大学生健康心理教育体系、社会实践教育体系和服务育人支撑体系“六位一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一新”、“二精”、“三注意”的新思路,拓展和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内容。创新立体多维交融的“课堂-基地-生活”三位一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20.
信息社会、互联网络时代的到来,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内容上有所创新,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核心。一方面要继续坚持“主旋律”教育,培养跨世纪的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同时根据时代的发展和需要,不断赋予其新内涵;加大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运用,加快“主旋律”教育科学化、现代化进程,与日俱进地增强马克思主义的说服力和战斗力。另一方面要研究互联网络时代教育对象的特点,遵循互联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积极开展以提高大学生网络素质为主要内容的高校网络思想教育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