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通过文化观念对视觉过程的作用分析,探讨传统视觉思维方法,可以揭示传统视觉文化结构,彰显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的视觉审美要求,从而实现弘扬传统文化精神,更好的继承、发展、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视觉艺术作品,让中国传统的视觉文化更耀目的登上世界文化舞台.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版画艺术的创新发展只有立足于对传统造型基础上的视觉形式元素、材质媒介进行新的创建融合,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版画艺术形式的视觉符号,才能有助于在包含中国传统文化作用下的版画形式语言现代性的转换。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化背景下,现代文化和现代传媒使得传统戏曲符号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并面临生存危机.国外通常采用将传统艺术符号与现代生活、现代传媒相结合或将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时尚化改进的方式来应对这一危机.就中国传统戏曲视觉符号的现代设计而言,可将现代元素引入戏曲符号的设计,将传统戏曲视觉符号整体现代化、时尚化并引入现代传媒,或对之进行卡通动画演绎,将传统与时尚相结合,在传统与时尚的融合中找到发展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图像不仅是一种视觉符号,而且是一种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主要是通过符号的图像化、文化的图像化和图像的形象化来体现的。毛泽东形象不仅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而且创造和发展了中国现代文化。在今天这个图像的时代,毛泽东形象是新的中国文化符号,也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象征,代表自近代以来中国文化自醒、自信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的视觉传达设计正处于传统与现代交替接轨的时期。结合本国国情,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将民族文化融入现代商业竞争中,探索出中国视觉传达设计的特色,是视觉传达设计事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族化图形的传承与再造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图形语言涵盖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全过程 ,丰富多彩的民族化图形给视觉设计提供了广泛的素材。然而在以往的设计中这些素材的应用往往呈现出“拿来主义”的倾向。时代在发展 ,人类在进步 ,承袭传统并非是视觉设计“民族化”的根本 ,只有创造才是发展与进步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传统材料在包装设计中的效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材料以柔和简朴的外表蕴涵表达了包装文化,其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使商品回归自然,符合传统的审美观。中国的自然环境、传统审美观以及高速发展的经济赋予了中国包装设计的艺术形式语言以怀旧、简洁和雅致的特点。传统材料自然美的视觉、简朴雅致的情节和传统气质与现代气息共生的情感,成功构建了与包装效能相适用的视觉代码,展现了独特的包装艺术特色和商业效能。  相似文献   

8.
中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留给了我们一笔丰厚的思想文化遗产,这份遗产同时也是一笔丰富的视觉符号遗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中国传统视觉符号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高度的艺术形式,有极高的艺术文化价值。设计教育是推动一个民族视觉语言文化走向国际化和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寻找具有现代意义与传统视觉符号意象结合的切入点,在传统中“考古“未来设计,创造出切合时代实际需求的现代“传统文化”设计,是我们每一位设计教育、研究、实践者都应该认真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视觉文化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概念、内涵进行阐释和分析。结论指出:我们已经进入视觉文化时代,然而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却没有紧随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因此,为了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必须借助于现代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10.
从形式美学和中国传统建筑文脉出发,阐析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方圆构图、对称、重复等三种视觉形式的美学特质,并由此发掘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独特的形式审美逻辑,以期对当代建筑设计延续传统文脉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文中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既相互冲突又相互融合的关系 ,阐明了实现传统文化向现代化转型的唯一方法 ,并论述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对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传统设计语境进行了分析,论述了现代建筑室内设计观念与中国传统设计文化思想的关联性,并对中国传统文化设计元素影响下的现代建筑室内设计的表现手法展开讨论。在关注西方强势文化的大背景下,提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认识。对中国传统设计语境进行了深度挖掘,进一步明确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室内设计源与流的关系,并通过现代室内设计的表现形式具体诠释了中国传统设计语境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旺盛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人类学理论的基础上 ,从中国近现代文化变迁的广大背景中 ,剖析了巴金与文化关系中存在的复杂而深刻的矛盾。本文认为 ,这一矛盾的核心在于巴金对近现代文化的追求和他对传统文化某些方面的体认之间的冲突。他试图解决中国现代的文化问题 ,但这一努力又受他自身文化禀承的制约 ,这就使他在中国近现代文化进程中显示出独特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14.
王权主义是从政治思想史的角度对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与文化的整体概括。这一论断的提出,使得从学理的视角深入分析中国古代社会的惟一政体形式——君主政治成为可能。通过对诸子百家之学的历史定位,我们可以从源头上指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与政治文化的性质与基本特征,梳理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主题,指明在政治思想观念层面从传统向着近代转型的基本路径。这种理论概括对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及其现代命运很有启迪意义。从现代政治学的视角看,王权主义具有某种极权主义的特征,并且表现在政治价值结构和政治意识形态等各个层面。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本身并不含有现代化的因子,中华文化的现代化需要一个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过程,而这正是我辈学人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改造 ,较深层次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更新。文章通过论述我国走向现代化进程中重新研究传统文化的意义、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以及传统文化如何走向现代化 ,从而说明在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中 ,应坚持科学精神 ,才能完成社会文化形态的全面更新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当下文化论争中的极化立场提出对话原则 ,主张在对话中整合中西文化 ,强调在这种整合中要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实现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和现代社会之间的有效融合对于继承与创新传统节日文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对"传统"的概念梳理入手,指出传统节日文化和大众文化相互融合存在非常坚实的理论基础,提出了运用现代科学的运作手段,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中国传统节日所承载的文化价值,从而探寻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和大众文化相互融合的三种具体路径.在现代社会背景下,为重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提出了一条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论思想是现代科学有机论思想的重要来源。包括有机论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文化和科学的发展曾经起过推动作用。它经过马可波罗和莱布尼茨的努力 ,白晋的发现 ,对 19世纪辩证唯物自然观的确立产生了重大影响。本世纪的有机论哲学家怀特海和李约瑟发现了中国古代有机论思想的现代科学价值。当代科学家之所以把目光转向中国古代的有机论思想 ,是因为它对现代科学的研究具有巨大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