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家庭暴力问题日益备受关注,如何为受暴妇女提供有效的救助,一直是社会各界相关人士思考的问题.在查阅文献及实地考察家庭暴力庇护所的基础上,探讨我国家庭暴力庇护所面临重重困境的主要原因,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发挥现有家庭暴力庇护所的作用,不失为重新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受暴妇女救助途径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2.
狭义的家庭暴力,主要是指夫妻之间即婚姻主体对广大妇女所实施的家庭暴力行为.当前,我国存在的家庭暴力问题,使广大妇女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严重地侵扰着家庭的安宁,破坏着社会稳定、和谐与发展,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正确认识我国家庭暴力的现状,深刻分析家庭暴力产生的根源,理性思考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途径,对于保障广大妇女的合法权益,建立和睦安宁的家庭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积极推动对家庭暴力的司法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5世妇会的重要成果《北京宣言》与《行动纲领》中突出的关切领域是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国际社会对家庭暴力认识在不断地深化,已经形成了共识:即将对妇女的暴力问题与妇女人权、妇女健康、妇女精神卫生,和女童问题等同,认为它不仅仅是妇女发展的问题,而且是妇女权力的问题.我国政府和民间组织(NGO)在95世妇会和北京十5精神的影响下,积极促成反家庭暴力的立法,对执法人员进行社会性别培训,使他们转变认识,成为反家庭暴力的第一道防线.建议在社区建立监测网络和实施模式,有效地制止暴力行为.  相似文献   

4.
试论家庭暴力对妇女人权的侵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暴力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家庭暴力的广泛存在,严重地侵害了妇女的人权。妇女占世界人口的一半,她们的人权状况是世界人权发展的显著标志。在社会日益尊重和保护人权的当今,探讨妇女人权保护与家庭暴力问题,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妇女的家庭暴力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其越来越严重地阻碍了妇女身心健康、妇女地位的提高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值得重视的是,现阶段中国农村妇女所面临的家庭暴力呈现出了复杂性和较普遍性.本研究在对中国农村妇女遭受家庭暴力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社会性别理论挖掘其深层原因,进而探索预防乃至消除针对中国农村妇女家庭暴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家庭暴力作为一种社会现象 ,在我国存在由来已久 ,但作为法律禁止的行为 ,在 2 0 0 1年婚姻法才第一次写进其中 ,在 2 0 0 1年婚姻法的司法解释 (一 )中又把家庭暴力和虐待区别开来 ,但在现实生活中家庭暴力和虐待很难区分 ,针对家庭暴力和虐待间的区别 ,并结合我国家庭暴力存在的各种原因 ,提出改变“家丑不可外扬”的观念 ;完善我国现有的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的法律体制 ,推出一部“反家庭暴力法” ;并在司法实践中 ,真正形成尊重妇女的观念 ,从社会、法律的角度探讨出一条保护妇女儿童权益 ,制止家庭暴力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家庭暴力犯罪是我国社会所面临的最普遍、最复杂、冲突最激烈、同时也是最为隐蔽的一个社会问题.遗憾的是,我国不仅缺乏规制家庭暴力犯罪的专门立法,而且现有的诸如<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民法通则>、<刑法>、<治安处罚法>等这些相关法律条款对家庭暴力犯罪规定得也比较笼统、模糊,缺乏可操作性,无法为反家庭暴力提供有效的法律支持,从而使得家庭暴力犯罪始终处于"超越我们的控制"状态之外.因此,应当制定打击、防范家庭暴力犯罪的综合性法律--<家庭暴力防治法>:设立"家庭暴力罪";规定罪责刑相适应的家庭暴力犯罪的法定刑;采取优势证据原则;引进外国的保护令制度.切实加强对处于暴力威胁状态下的妇女的保护;实施夫妻财产共有关系强制中止制度,使对受暴妇女的救济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8.
韩国妇女立法有妇女发展基本法、男女平等雇佣法、性暴力特别法、家庭暴力特别法.韩国妇女立法可为我国妇女立法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资料.  相似文献   

9.
法官审判家庭暴力民事案件对妇女权益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官是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司法人员,法官的威信、威严与威力在防止家庭暴力的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法官的意识、态度和做法又直接影响到家庭暴力的有效制止和妇女权益的保护.本文根据法律规定,结合司法实践,并从社会性别视角,对法官审判家庭暴力民事案件时如何保护妇女权益的问题进行了新的探索,并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性别平等考虑,一般都认为妇女是遭受家庭暴力最多的人群,似乎儿童比妇女更少受到家庭暴力侵犯。但据调查,童年时期受暴经历可能是青少年心理和社会问题的重要潜在原因,而童年时遭受的身体伤害26%来自父母。针对儿童家庭暴力的司空见惯、普遍、合理的存在,我们有必要对家庭自治正当性和针对儿童家庭暴力的原因进行思考。司法是家庭暴力受害人保护的最后屏障,而国家进行必要和适度的司法干预是禁止针对儿童家庭暴力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家庭暴力是我国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中最复杂、同时也是最为隐蔽的一个社会问题,因此,需要作深入的研究和思考.预防家庭力的根本在于实现男女性别平等,应积极推进"社会性别主流"战略;消除家庭暴力的关键在于提高妇女自身的素质,应深化"女性素质工程",建设和完善以国民教育为主体、以社会教育和妇联教育培训为依托的"一体两翼"的全国妇女教育培训体系;防治家庭暴力的核心在创设以政府为主导、多机构参与的反家庭暴力综合机制,以形成各参与机构相互配合的受害妇女救治网络;规制家庭暴力还必须有健全的法律机制作保证,建立、健全符合我国国情的防治家庭暴力的综合法律制度,做到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12.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睦、安宁、团结的家庭关系不仅是每个家庭成员人生幸福的重要内容,而且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但在现实生活中,家庭暴力的存在侵扰着家庭的安宁和稳定,妇女又是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该文就家庭暴力的内涵、形成的原因以及《新婚姻法》对我国家庭暴力的救助措施和规定作了探讨,这对于反对家庭暴力,维护妇女权益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家庭暴力是婚姻家庭内的一种不文明行为,这种问题不仅存在于我国,也存在于其他国家,因此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家庭暴力之所以受到特别关注,是因为它不仅是一个十分突出的社会问题,而且极大地危害社会治安、家庭稳定以及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禁止家庭暴力,有利于促进家庭和睦、促进社会和谐.因此,制定一部反家庭暴力法是形式的要求,也是更好的解决家庭暴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关于家庭暴力立法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分析了国内外家庭暴力的立法现状,指出我国立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制定反家庭暴力法应明确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家庭暴力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近年来 ,我国家庭暴力呈逐年上升趋势 ,已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我国的家庭暴力有自己的特点 ,与中国传统的重男轻女及“夫权”观念有密切的关系。要预防、制止家庭暴力 ,就要冲破传统的夫权思想 ,争取妇女与男性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家庭生活各方面达到真正的平等 ,从而确立妇女在家庭中独立的人格 ,并通过各种途径切实保障妇女的权益  相似文献   

16.
所谓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在家庭范围内的暴力行为。家庭暴力是古今中外家庭常见的一种带有普遍存在的全球性的问题。家庭中的弱者,如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都有可能成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家庭暴力和父权制传统陋习,它严重危害妇女身心健康,侵犯妇女合法权益,破坏社会稳定和发展,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笔者认为,反家庭暴力,主要应做好三件事:一是预防暴力的发生;二是制裁施暴者;三是向受害者提供各种形式的援助和保护。因此,预防、制止和惩治家庭暴力,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7.
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的<行动纲领>将家庭暴力问题列为12个"重点关注问题"之一.家庭暴力不但威胁着受害家庭成员特别是妇女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并对社会安定团结构成了严重的危害.防治并消除家庭暴力,是构建两性和谐社会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8.
家庭暴力是一个有着复杂的经济、文化和法律根源的社会问题。其危害已严重阻碍了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和全社会的健康发展 ,尤其是广大农村妇女所面临的家庭暴力问题更呈现出复杂和隐性的特质。本文着重调查和探析了农村已婚妇女家庭暴力产生的根源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抗战之初的华北乡村,家庭暴力主要以妇女普遍遭受虐待的形式表现出来.因而,反对虐待妇女成为华北抗日根据地反对家庭暴力的主旋律.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反家庭暴力,前期多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以行政手段强力制止;后期,则大力倡导“和睦家庭”建设,引导妇女参加生产,以迂回方式抑制家庭暴力.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反家庭暴力,提高了妇女地位,减少了妇女受虐悲剧的发生,对当今社会反对家庭暴力、构建和谐家庭也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20.
《社区》2012,(13):34-34
去年全国妇联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整个婚姻生活中曾遭受过配偶侮辱谩骂、殴打、限制人身自由、经济控制、强迫性生活等不同形式家庭暴力的女性占24.7%,其中,明确表示遭受过配偶殴打的比例为5.5%。为此,不少城市社区纷纷建立名称各异的家暴庇护所。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大约有家暴庇护所四五百家,但是绝大部分都冷冷清清,无人人住。在北京西三旗街道的清缘里社区中,就有一家成立了8年的家暴庇护所,但是这里8年来没有一位受到家暴的妇女人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