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古镇的一张名片,随着市场经济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被囊括到旅游产业中作为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如何在新的语境下,始终保持非遗的在场,成为政府、学者与民众所关心的话题。近年来,昆明官渡古镇从区域地理位置出发,因地制宜,在非遗保护与传承方面探索出一条既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又契合非遗本身的发展之路,即文化空间构建、家园遗产重塑和发展遗产旅游三条实践路径。文化空间的构建保障了古镇非遗生存的社会文化空间;家园遗产重塑有效地带动了当地居民和游客对古镇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积极性;遗产旅游的发展可以对古镇非遗进行有力宣传,同时也为非遗保护与传承积累资金,这三条具体路径为其他区域的古镇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
[摘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承载着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古镇建筑遗产犹如璀璨的明珠散落在中华大地。西南地区独特的古镇建筑遗产构成了当今人们旅游体验、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古镇民居空间是西南地区古镇空间体系的微观因素。民居空间在多个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一定的遗产结构特色。在不同的自然与文化背景中民居空间的组合表现为多种形式。它不仅是古镇空间结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游客体验古镇风光和文化的主要路径。研究四川古镇民居空间特点,是进行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古镇是在千百年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的人类聚居地,作为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旅游开发价值。河南作为文化大省,其境内保留下来的古镇人文价值高,开发潜力大。通过对河南古镇开发条件进行梳理,找出了目前在古镇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要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加强对古镇的规划控制、开发系列化旅游项目等旅游发展对策,以期对河南古镇旅游开发利用提供相应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河南古镇旅游发展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古镇是在千百年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的人类聚居地,作为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旅游开发价值。河南作为文化大省,其境内保留下来的古镇人文价值高,开发潜力大。通过对河南古镇开发条件进行梳理,找出了目前在古镇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要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加强对古镇的规划控制、开发系列化旅游项目等旅游发展对策,以期对河南古镇旅游开发利用提供相应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雅安上里古镇为例,分析了古镇旅游资源及其保存现状,挖掘了古镇旅游开发中面临的几对矛盾:保护与开发模式、资源与客源、游客与古镇居民需求问的矛盾,并针对几对矛盾探索了如何在古镇开发中实施对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6.
水工建筑遗产作为京杭运河千年文化的历史见证,作为京杭运河遗产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效用价值转化为历史文化价值,造型别致的建筑特征对公众构成吸引力。文章分析了京杭运河江浙段水工建筑遗产类型及其旅游开发存在的遗产保护缺失、旅游开发与地方文化融合性不强、旅游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等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三种水工建筑遗产旅游开发产品:博物馆产品、主题文化街区产品、徒步和露营产品,为水工建筑遗产旅游开发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武安市伯延古镇保护面临着困境,在旅游开发同时如何保护古镇,提出一些保护措施,及旅游开发应该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遗产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处理遗产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的关系 ,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从旅游资源和世界遗产的涵义及关系入手 ,结合目前国内在处理遗产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的关系问题上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一些建议 ,主要是从思想观念、管理体制、法律保障、宣传教育、产品开发模式和开发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9.
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旅游的发展模式。总结出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几点经验。即统一规划、整合开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加强产品的多元化开发;增强工业遗产资源开发意识及工业遗迹保护基础上的重建等.从而为我国工业遗产旅游业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自然和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和多样性是旅游业赖以存在的基础.但是,强调对遗产的保护并非要走杜绝开发的绝对静止的路子.因为老少边穷地区旅游开发不仅使遗产资源依凭其社会、美学、历史价值发挥经济功用,反过来也为更好地保护遗产提供了更加稳固的经济基础.目前,我国遗产地脆弱的人文生态和自然生态环境仍面临着协调旅游需求与供给能力的严峻考验.本文通过分析认为,老少边穷地区旅游开发的模式应为:在反贫困与保遗产耦合的新视角下,涵盖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多元目标,包括宏观、中观、微观即政府、企业、居民多元主体,既尊重文化个性特色又适应多样化市场需求,既创新开发又注重保护,稳速高质增长的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活态景观展示的遗产资源,古村镇的保护与发展问题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焦点,以保护促发展和以发展促保护逐渐成为古村镇遗产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对古村镇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分析了近年来古村镇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研究的动态,为更合理更深层次进行遗产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历史文化名镇是人类共同的遗产和不可再生资源,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着旅游发展和原始风貌保护的一系列矛盾。在不同相关利益主体视角下,分析历史文化名镇功能定位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合理的责任分担模式和利益分配机制,以多元参与、各尽其责、充分作为等发展思路,促进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和旅游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贵州民族地区著名古镇文化以其所具有的丰富的传统文化、宗教文化、古朴的历史遗迹及不可再生的地方民族特色,正引起人们的关注并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保护好贵州民族地区原生态古镇文化资源是开发建设贵州民族地区古镇旅游文化的前提和条件;开发建设应该在保持古镇原有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重点开发利用贵州古镇独特的民族历史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4.
工具类农业文化遗产是指在古代和近代农业时期由劳动人民创造的工具类农业文化,包括整地、播种、中耕、收获等17种工具类型。工具类农业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审美价值、旅游开发价值和教育传播价值,其保护利用方式主要有馆藏展示、入选非遗名录、缩微工艺品制作、节庆活态保护等。目前,工具类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存在偏重于器物层面、过度依赖于旅游业等问题,亟待深入挖掘其时代和区域特色,多途径、多方式加以保护利用,以促进此类农业文化遗产的本真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江南古桥作为江南的代表性建筑之一,是江南人民的宝贵财富,其不仅显示出了古人的卓越智慧和精湛技术,更彰显出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体现了江南独特的地域特征,极具文物价值和学术价值,然而,在当今经济迅速发展期,江南古桥、古桥文化和古桥环境与江南经济文化和城乡建设快速发展的矛盾日益突显,而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和途径大多是以大量古桥的损毁和迁移为代价的,因此,古桥及文化整体性规划保护刻不容缓且极其重要,这就需要从分析江南古桥及文化现状和原因出发,而后对其提出系统科学的保护对策,以充分挖掘、借鉴和利用古桥资源和价值来服务当今的社会经济文化。  相似文献   

16.
工具类农业文化遗产是指在古代农业和近代农业时期发明,在现代农业中缓慢或停止改进和发展的工具类农业文化,主要包括整地、播种、中耕、收获等17种工具类型。此类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旅游价值和教育价值。目前保护利用的主要方式有馆藏展示、入选非遗目录、缩微工艺品制作、节庆活态保护等。保护对象偏重于器物层面、利用手段过度依赖于旅游业、缺乏系统全面的保护方式和手段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深入挖掘工具类农业文化遗产的时代和区域特色,多途径、多方式保护利用,避免过度依赖单一产业是保证此类农业文化遗产的本真传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7.
旅游业已经成为古镇、历史街区、农业遗产社区和生态博物馆社区等遗产型目的地提质转型的重要手段,对其旅游发展潜力的评估能较精准的找到其发展的限制条件。基于du Cros模型的替代评估模型,以贵州生态博物馆群为测试对象,通过资料收集与实地调查,从文化、物质、产品和体验价值四个组成维度对其旅游发展潜力进行评估。被测试的四个生态博物馆中,堂安侗族生态博物馆的旅游发展潜力最高,梭戛苗族生态博物馆、镇山布依族生态博物馆和隆里古城汉族生态博物馆的文化和物质价值得分都较高,但在产品和体验价值方面得分一般或偏低。最后,发现了阻碍其潜力发展的制约条件,并讨论了建议对策。研究可为贵州生态博物馆群及其它文化遗产型旅游目的地的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旅游发展之间的悖论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旅游发展对文化遗产具有保护作用,可以发现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是可以和谐共生的,以云冈石窟为例,我们可以发现在石窟保护和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