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天下>是一份英文文化期刊,由中山文化教育馆主办,先后在上海与香港编辑出版,在公正性与国际性的原则下"向西方解释中国文化".所以<天下>虽具有官方的资金支持与人事背景,但还是从宣传中国现代文学的角度向西方大力译介宣传鲁迅.<天下>对鲁迅的译介与责任编辑姚莘农有极大关系.鲁迅逝世后,姚莘农第一时间在<天下>刊发<鲁迅:他的生平与著作>强调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并利用"书评"栏配合宣传斯诺<活的中国--现代中国短篇小说选>,还接连在<天下>刊发鲁迅作品的英译文,向西方世界展示鲁迅的文学成就,从而充分利用了<天下>在20世纪30年代所建构起的国际文化空间,扩大了鲁迅在西方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是瞿秋白为了宣传中共六大精神,根据他提交给中共六大的书面政治报告<中国革命与共产党>改写而成,现收入<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标明的时间为"一九二八年",没有月份日期.  相似文献   

3.
节约献金救国运动是抗战中后期在大后方四川成都兴起并逐渐发展到遍及整个四川的一场爱国运动.从事基督教文字工作的爱国民主人士张雪岩参与发起了这场节约献金救国运动,通过<田家半月报>和其他方式广泛宣传动员民众节约献金救国,组织<田家半月报>的读者和基督教团体及社会各界民众开展募捐和献金.张雪岩在此运动中所做的工作对推动节约献金救国运动的发展和支援抗战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不仅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而且是职业新闻工作者和报刊活动家.他们丰富多彩的报刊活动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新闻舆论工作党性原则的相关论述,成为中国共产党"办报建党"的实践渊源和理论根基.中国八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俄共(布)和共产国际代表来华植入"办报建党"理念影响下,积极组织和开展"办报建党"实践活动,大力创办报刊和通讯社等新闻舆论阵地,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组织工人运动,推动革命工作向前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它们的"办报建党"实践不仅催生了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而且奠定了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和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基础,有助于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工作的党性原则的初步确立,还明确并夯实了中国共产党"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的历史根基.  相似文献   

5.
何绍斌 《理论界》2009,(6):26-27
<古田会议决议>中关于宣传工作的论述集中反映了毛泽东同志早期的宣传思想.他认为,宣传工作是"第一个重大工作",应该站在革命事业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加以考察;纪律是对群众的一种"实际宣传",应该严格执行纪律,用求真务实的良好形象宣传带动人民;敌对分子也可能是革命的力量,应该在搞好对内宣传的同时加强对外宣传.这些思想对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工作具有诸多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1919年11月,瞿秋白与他人在北京创办了<新社会>季刊,1920年加入了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创办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观点.1920年秋,瞿秋白以<晨报><时事新报>记者的身份作为赴俄特派员,并在苏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回国后,他重译<国际歌>的歌词,参与<向导>周报的编辑、领导工作,筹办、主编中共中央理论机关报<新青年>季刊,创办、主编<前锋>月刊,还开创了党报注重实际的传统,并以<新青年>为阵地,坚持历史唯物论,彻底批判唯心主义的哲学,及时向民众介绍、普及马克思列宁主义.而后他又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  相似文献   

7.
唯物史观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中,文本依据主要是<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和<资本论>,基本内容是关于人类文化的经济说明和社会组织的进化,旨在运用社会科学的方法探索社会生活的规律.就特征而言,唯物史观由物质条件尤其是经济条件观察社会的变迁,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关系仅仅是经济的关系,经济的"下层基础"和政治的"上部构造"相互作用,才能推动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语]<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纪念<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等于为马克思主义祝贺生日.160年过去了,历史上的一些思想体系早已烟云消散,而马克思主义仍然活跃在当代世界.特别是在当代中国,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推进,马克思主义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中国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有指导意义.现在,我们应该隆重纪念<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并结合当代世界与中国的实际,重读这本马克思主义最精粹的经典著作.深入研究其中提出和阐述的基本观点,并作出当代的阐释,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本栏目发表的三篇文章,分别考察了<共产党宣言>>中"两个必然"的思想、所有制思想和方法论启示,并结合新的实际阐述了这些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时至今日,<共产党宣言>的经典地位、丰富的思想意蕴仍然是理论界关注的焦点.在热烈探讨的同时,国外学界却对<共产党宣言>的创作史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即在创作<共产党宣言>的过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分别起着什么作用?<共产党宣言>与之前两个稿本的思想内容是否一致?这要求我们对<共产党宣言>的创作过程和文本内容重新进行细致的解读和中肯的判断.文章提出,<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合作之作,是三易其稿的理论升华,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70年前,新疆学院(新疆大学的前身)编辑出版的<新芒>杂志在抗战的岁月中问世了.这份在杜重远、茅盾、张仲实倡导和支持下创办的刊物,虽然只出版了四期,却以它宣传抗日救国,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办刊宗旨,在中国期刊史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相似文献   

11.
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收藏了全部宋子文档案,其中第29个文件箱保存1947年至1949年宋子文任广东省政府主席时的档案。档案显示宋子文任职期间在海南岛的工作主要有:首先是拟定海南岛经济发展计划,其次是实地调查,第三是善后物资的管理,第四是决定社会发展安排,第五是批示抗战胜利后的接收和恢复工作,第六是筹备和建设海南大学,第七是对故乡的深厚感情。所有这些,从政治视角看,是宋子文对海南岛建设的贡献;从文献角度看,是研究海南历史的十分珍贵的第一手材料。  相似文献   

12.
论张俭其人     
张俭是东汉“党锢之祸”中的重要人物。在对宦官侯览及其家族的斗争中,他敢作敢为,大义凛然。二次“党锢之祸”后,他望门投止,害得数以十计的家庭遭到诛灭。党锢解禁后,他返回故乡,对政治冷漠,言行低调,前后判若两人。原因在于,他喜欢玩政治却没有坚定的信仰,贪恋政治的荣光却不愿为之付出生命的代价。大难临头,选择逃逸;大难之后,也就不再分辨正义与邪恶。与李膺、范滂相比,他是毫无光彩的一?黄土。  相似文献   

13.
李贺出身皇族,少年成名,对自己的才华十分自信。他对历史上的明主充满景仰,对得遇的英雄贤臣十分敬慕,他期待自己能够得到重用,鼓舞自己不在逆境中消沉,要奋发向上,等待时机。然而现实无情地剥夺了他这充满豪情的少年情怀,他没能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而是在绝望里郁郁而终。他的这些情感表现在诗歌里,成为李贺诗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张九成《尚书详说》久已亡佚,辑佚可得18万余字,据此可观其《书》学思想之梗概。张氏相信孔子序《书》说,解《书》注意挖掘微言大义。学于杨时,其《书》解深浸理学之思。又从游宗杲,逃儒归释,往往以佛理解《书》。又每以天人感应之说阐说经义,以矫时弊,以儆人主。解经中激烈批评周穆王、平王无志,直指当朝主和之苟且。其以解《书》为思想斗争之手段,彰显了士人之担当精神。  相似文献   

15.
林则徐的人格平凡而伟大,主要表现在他对君王情怀炽热、赤诚无限;做事机智通达、光明磊落;对人尊奉贤达、选贤任能;为官清正廉洁、奉公守法。  相似文献   

16.
儒、释、道三家思想错综复杂地作用于王维思想中,使其思想和行为存在着复杂而微妙的矛盾现象。积极入世、入世存身的儒学传统和封建帝国鼎盛时期的盛唐气象使他半生进取,好佛而不佞佛;道教和道家哲学的超然出世、逃俗清心、清心寡欲,他只选择清心,但不逃俗、不寡欲;佛家的悲苦厌世、遁世救心,他只选择救心,但不遁世;他亦官亦隐,既入世存身,又清心、救心。这些看似矛盾的现象,既有社会心理结构和文化心态的原因,更可从“识心见性”、“见性成佛”的禅宗真义和诗歌的禅宗意象中得到释解。  相似文献   

17.
李俊民当生于金世宗大定十六年(1176)六月十四日。25岁时中进士,走上仕途,先后任下邳守、沁水令、彰国军节度判官等职。一般认为其归隐是因金末时事动荡,其实主要是仕宦十余载,沉沦下僚,李氏遂厌倦而归隐。而后39至59岁,李氏在颠沛流徙申生活,先后在福昌、伊阳等地避难,甚至一度流徙到南宋之襄阳,其多首写襄阳生活和风物的诗可为明证。元太宗七年(1235),沦为遗民的李氏应泽州守段直之邀,返乡泽州,一直到85岁辞世。晚年的李氏主要生活内容是为金源遗民,存文保道,故面对蒙元朝廷的延请,其态度是可为其筹略谋划,甚至支持重视儒家文化的忽必烈称帝,但他始终坚持隐逸之志,绝不做新朝之官。  相似文献   

18.
孔子一生在教育实践中有诸多创新:第一,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第二,确立了"德才兼备"的人才培养标准;第三,奠基了"知行合一"的教学过程;第四,形成了符合教育规律的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19.
熊伟民 《云梦学刊》2010,31(6):53-55
加尔通先生在和平学研究中的贡献在于:首先,他将"暴力"当作与"和平"相对立的概念引入和平学的研究批判之中;其次,对"直接暴力"与"间接暴力"进行了区分;再次,提出了"文化暴力"的概念。他的研究,大大扩充了和平学的研究内涵,受到学界的肯定。  相似文献   

20.
海瑞一生,志行高洁,高标绝俗,其成圣成贤的理想与躬行实践成就了历史上清官的典范,在当代仍有其价值。海瑞从立志学做圣贤以后,以躬践行;不为"乡原",敢犯权贵;不为"酸文",留心经济;不为"俗儒",为政清廉。如何做人行事为官,海瑞给后人的启示很多很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