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我们的语言中,价值概念有三种不同的形态。主客关系模式是诠释价值本质的合理方法。哲学价值论意义上的价值是客体的属性对主体需要的效用。主体的需要是价值产生的最终根源。心理分析是哲学价值论的必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体论的主体间性与美学建构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主体间性涉及不同的领域,包括社会学的主体间性、认识论的主体间性和本体论(存在论和解释学)的主体间性。本体论的主体间性关涉到自我与世界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共在关系。本体论的主体间性导致哲学的根本变革,对于现代美学建构具有根本的意义,它解决了认识何以可能、自由何以可能也就是审美何以可能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政府与公民关系的历史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政府与公民关系的历史演变中,农业社会表现为主客体的单向统御关系,工业社会则彰显效率至上的管理主义.世纪之交,经西方新公共行政三大运动的反思,政府与公民关系呈价值主客体双向互动态势.展望后工业社会的到来,"主体间性"将成为重塑政府与公民价值双向互动关系的必然诉求.  相似文献   

4.
5.
在近年来国内关于审美认识的研究中,由否定“主客对立”进而取消“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成为一种突出倾向和强势话语。其实,“主客二分”在人类认识活动包括审美认识中具有积极作用和重要地位。传统的“主客二分”并不一定等于“主客对立”,也可能包含“主客交流”,以“主客对立”为由否定“主客二分”未必符合事实。现代哲学美学生成论肯定“主客交流”,未必取消“主客二分”。“主客二分”对应的是本质论、唯物论、客观美、共同美,“主客交流”对应的是生成论、唯心论、主观美、差异美。在人类文明探寻真理的认识活动和把握美本体的审美认识活动中,认识主体与客观对象的分别无法取消,也不应取消。只有破除非此即彼、唯我独尊的绝对化思维方法,坚持亦此亦彼、多元共存的辩证法,将“主客交流”与“主客二分”、“生成论”与“本质论”加以互补,将“美怎样呈现”与“美是什么”结合起来研究,才能给中国美学带来真正的生机。  相似文献   

6.
7.
人类中心主义,是现代性所“携带”的在理论上难以驳倒,在实践上更是难以拒斥的观念,给人类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带来了很大影响,进而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人道主义和主客二元论是其思想根源,而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途径和契机则是建立主体间性的思维模式,坚持爱和美统一的伦理观以及借鉴先哲的智慧。  相似文献   

8.
两种经济体制下主体价值实现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评判经济体制的价值性 ,必须以主体尺度———人的价值性的实现和发展为标准 ,才能做出公允的判断。主体的价值性实现、主体的生存样式和主体性的实现与发展三个方面在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下有不同的实现样式 ,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对生活于其中的主体的价值性的实现 ,既有促进作用也有阻碍作用。经济体制不仅是一个制度选择的过程 ,而且更是一个主体的价值设定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国内美学的认识论主体间性理论体系以金元浦的文学解释学为代表,主张主体与主体通过文学交流、解释活动获得趋同的艺术价值观和知识;本体论主体间性理论体系以杨春时的生存—超越美学、文学理论体系为代表,主张恢复人与世界的平等地位,通过主体间的对话显现各自生存意义;吴兴明则提倡社会学的主体间性,主张通过公共规范调节现实中人与人的关系从而达到建构合法社会的目的。结合文艺的独特性、对象、意义等的诸多因素考虑,主体间性理论建构应立足本体论立场。  相似文献   

10.
从客体性到主体性到主体间性--西方美学体系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西方美学体系的历史演变,以相应哲学范式的历史演变为基础.古代西方哲学关注实体本体论,具有客体性特征,古代西方美学因而表现为客体性;近代西方哲学关注认识论,近代西方美学表现为主体性;现代西方哲学关注生存论,现代西方美学表现为主体间性.从客体性到主体性再到主体间性的范式转变,勾勒出西方美学体系的发展脉络,是今天建设中国现代美学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1.
文化产业发展迅疾的当下,文学成为文艺消费链条的中端,故事创作方式相应地朝文艺生产的方向转变。重新诠释故事,将故事的核心——人物关系拈出,借助叙事语法结构,能描绘出故事编创的简单形式,铺成故事创意编写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人工智能创作物的可版权性问题是讨论其权利归属的逻辑前提,而对人工智能创作物是否构成作品的问题,应当回归到对其独创性构成的判断上来,认可具有独创性的创作物为作品。在著作权权利的归属上,无论从法理依据还是伦理哲学上,人工智能机器本身不应被视为权利主体,而仅能当作一种创作工具。在此逻辑之下,使用此工具生成相关创作物的人应当享有相关著作权权利。至于人工智能创作物所带来的其他问题则应当依照其他法律制度与其权利归属没有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的文艺观是对马克思、列宁文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认为文艺具有鲜明的功利性和阶级性,并为一定的政治和阶级服务;文艺与革命的关系,就是文艺与人民大众的关系。毛泽东是一位政治家诗人,他在诗词创作中深刻地反映了他的文艺观,并以此实践了其文艺为革命斗争服务的主张。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人民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精神上的需要就多样化了,艺术上的需求也随之多样化,势必出现纯粹娱乐性的文艺作品,这些作品很难以政治标准来评价其高下优劣。因此,毛泽东的文艺观应该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4.
教育的本质在于传承而非创新。与创新密切相关的因素是社会环境、思维方式、心理素质。训练思维方式和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教育的任务之一。传统的教育和现实的教育重视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这些方面的训练与培养,纠正教育中存在的这些偏差,正是教育为了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目的所应该做的事情。  相似文献   

15.
黄卫星 《东方论坛》2010,(4):99-103,118
审美活动往往从主体性的建构和发挥起始,在个体观赏者主体性的审美经验活动中,继而与其他的审美活动中的各种主体发生对话关系从而形成主体间性,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的转换中所体现的审美活动的交互原则,既是建构价值理性的要求,更对建构审美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些意义主要体现在生成合理性视域中的审美有效性,建立作为和谐基础的意义同一性,推动社会发展的健康性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教育的对象是人,在教育世界中人应该是完整的,那么学习活动也不应该偏离人的完整性。主体间性理论为我们重新认识学习带来了一个崭新的视角,用一种生成性的人学思维来看待受教育者。学习是在人与人之间开展的,学习就应该属于主体之间的交往行为。  相似文献   

17.
世界3是科技创造价值的本体论基础。科技体系不但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世界,而且还按照自身逻辑独立的发展,不断增殖出新的更高级的科技知识,最终形成了一个科学技术价值库,成为世界3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社会中的生产活动在很大程度是将这种科学技术价值库的价值转化为现实价值,实现由间接生产力到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相似文献   

18.
教学主体研究是近几年教育界关注的热点、焦点,是学术界较有争议的问题,也是关系到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教学主客体问题的实质意义是探讨和确立教学中人的主体地位,教学主体研究的重要性是基于主体性理论对人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人的主体性研究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决定着教学主体研究的未来走向,即走向理解与交往的主体间性是其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9.
从古典的概念出发 ,结合目前外语科研学术界的现状 ,论述古典作品与时代创新的关系。文章指出 ,创新来自古典 ,古典是创新的源泉。离开古典 ,创新是无本之木 ,无源之水。目前外语学科研究者有两大弱势 :一是基础理论功底薄弱 ,有关知识结构不完整 ;二是古典知识后劲不足。没有母语文化的国学基础 ,经史子集 ,无一通达 ;外国语学习中 ,古典著作阅读甚少。这就造成外语科研难以创新的局面。建议 :(1)成立研究古典的学术团体 ;(2 )改变学术期刊厚今薄古的倾向 ,设法创办讨论古典的期刊 ;(3 )作为一种修养和基础 ,倡导师生阅读古典著作 ;(4 )呼唤学界对古典的讨论 ;(5 )呼唤现代研究与古典结合  相似文献   

20.
儿童文化,看似一个极为单纯的议题,不具备任何深邃的内涵可供讨论,殊不知它饱含能量,无时无刻不在等待着成人的关注与挖掘。可惜的是,成人世界向来对此不够重视。“原初性”与“可塑性”是儿童文化最珍贵的精髓,也是该文化的价值核心与基本特征。儿童文化虽不直接带来经世致用的功能,但对它的探索,将有助于唤醒成人对儿童文化的尊重:且为儿童文化打开一条可供应用的思路。这对净化人心与创建和谐社会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