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对一年级孩子入学初期的教育定位要准.抓住重点,确定目标.孩子刚刚脱离了以快乐游戏为主的幼儿园教育进入以学习知识为主要任务的小学教育中,但此时的教育与教学都处于启蒙阶段,课本知识的学习并不能作为刚入学的孩子的唯一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每个老师和家长都希望自己孩子认真读书,长大成才,孩子早恋,家长和老师面对孩子这样的问题就谈虎色变,感到无比紧张,担心孩子成绩下滑,不少家长和老师觉得无所是从,如果强制反对,只能适得其反,也在孩子叛逆的心里,留下道道伤痕,甚至为他们的人生留下遗憾,笔者认为作为家长或者老师必须因人而异,客观地看待孩子早恋这个问题,采取一些人性化的的教育策略,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达到教育的目的,让孩子自信而阳光的生活在集体中,给早恋孩子阳光就是一种很好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3.
刁丽娜 《科学咨询》2009,(12):19-19
我来幼儿园工作已经有一个学期了,虽然工作的时让较短,但深深地体会到"幼小衔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因为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教育目标、任务、内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有明显差异.因而使得幼儿园与小学在形成和坚持各自的教育教学特点与模式上大相径庭.长期以来,"幼""小"都忽略了两者在教育教学方面应有的区别和联系,造成了目前幼儿园与小学低年级,在教育教学的内容、要求、形式和方法方面缺少过渡,出现明显的"脱节"现象.大量的幼儿在缺乏过渡到小学的经验准备或过渡经验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从幼儿园毕业进入小学.他们在新的生活、学习环境中,立即感受到了从未经历过的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许多儿童的身心在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4.
大多后进生往往生活在老师的冷眼、家长的呵斥、同学的戏谑、集体的排斥之中.游离于集体的后进生,由十缺乏应有的爱护、尊重和信任而渐渐形成一种"自卑、厌学、拒教"的心理状态.我深深地知道:对于孩子,特别足后进生,老师的关爱,会在他们心中播下热爱生命的种子;  相似文献   

5.
从教十几年来,我一直都耕耘在农村小学的田园里,深知农村老师的不易,更体会到当班主任的艰辛。要管理好一个农村小学的班级,班主任的工作是关键。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班级与科任教师、沟通学校与学生家庭以及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
  目前,就我们农村小学而言,留守儿童几乎占在校学生总数50%以上。很多家长外出打工,大多孩子都是由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看管,或是由亲戚看护。由于如今的孩子又大多是独生子女,调皮、任性是他们的天性。在家里,要管好他们,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等等这些,老人们真的是力不从心,从而导致很多孩子都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目中无人、学习马虎、纪律松散、缺乏自觉性等。还有随着学生人数的减少,使得一些教学点撤消与合并,学生集中到相对路远的完小,有些学生一天要走好长一段时间的路,甚是辛苦。要管理好农村小学的班级,班主任的工作相对城市学校而言,要难得多。在这十几年里,我认真探索班主任工作经验,总结得失。在这里,谈谈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6.
邹品梅 《科学咨询》2008,(20):65-65
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献给母亲的歌>中,我准备了一些表现母爱亲情的图片和文字材料,再配上歌曲<烛光里的妈妈>,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后,很多孩子看后都泪流满面,我就趁机对孩子们进行感恩教育,结果那堂课效果出奇的好,孩子们的课后练习作文大多写得真挚感人,那段时间家长反馈的信息说学生在家里很董事,变得对母亲体贴而孝顺.我由此事件后就深有感触,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们不仅只教给孩子知识和能力,还应该抓住一切机会对孩子们进行美好情感的教育,特别是现在作为独生子女的中学生,更应该让他们懂得有一颗感恩的心,懂得对家庭、对社会、对祖国感恩.那么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7.
一次聚会,得知我当了班主任,朋友给我讲了一则故事.是关于一个母亲参加了三次家长会的经历.第一次,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孩子可能有多动症,你最好带他上医家院看看."回家的路上,她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了你,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进步很大."第二次,小学家长会上,老师说:"你儿子排名全班倒数第二.  相似文献   

8.
我来幼儿园工作已经有一个学期了,虽然工作的时间较短,但深深地体会到"幼小衔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因为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教育目标、任务、内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有  相似文献   

9.
一、背景资料 莉莉,女,7岁,重庆市北碚区实验小学二年级学生. 1、主要行为表现.二年级开学一个月,一向很乖巧的莉莉突然不愿意上学了.开始几天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走神,不完成家庭作业.慢慢的不愿意进教室,在老师的教育与引导下,勉强的进教室上课.  相似文献   

10.
张延伟 《科学咨询》2003,(22):40-41
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主人,这就首先要求学生有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程教学的主人,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好学生是学出来的,不是老师灌输出来"已形成共识.当今高中生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学习缺乏计划性,课前预习不足,对老师的上课内容缺乏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处处跟着老师转,抓不住要领,听不出门道,学习必然顾此失彼,如此学习,令人堪忧.凡此种种,都是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也就是说主动性和参与性差,被动学习.  相似文献   

11.
实事求是地讲,漂亮勤奋、乖巧温顺、成绩好习惯好、聪明伶俐、知识面广而又充满活力或特长的学生容易被老师喜欢,相反行为习惯差、学习基础薄弱、懒散的、调皮捣蛋甚至有些邋遢的孩子常常让老师头疼,自然不容易受老师喜欢.  相似文献   

12.
现在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后教育更注重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者认为,老师如果还是按传统方式只管教书,不注重和学生交流,即使知识再渊博,上课如何滔滔不绝,学生的成绩也不见得理想,尽管有少数自觉性强的,却也是凤毛麟角,决不可能有"满堂红"的现象.现在的学生真是要亲其师,才能行其道.  相似文献   

13.
"凡老师,我的孩子要转到你教的班上来."他说了很多好听的话,接着就毫不掩饰地介绍起他的孩子来:"他是有点顽皮.上小学时,经常被老师叫去,每每老师教育他时,我也在一旁接受再教育,我都不好意思见他的老师了,多次说服教育无效后,我就将他捆着打,他被打痛了,我也打累了.  相似文献   

14.
让学生能说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是中职语文教学的目标任务之一.目前,中职语文教学仍然存在着"重文轻语"的偏向,教师爱唱独角戏,一上课就滔滔不绝地从字词句篇讲到语逻修文.在这种传统习惯的影响下,学生也只习惯干听老师讲,而不愿张口回答问题,习惯于看老师表演,而不愿同老师对话交流,不愿站起来说,去积极思考.  相似文献   

15.
在改革开放大潮中,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挑战,我国幼儿园出现了大部分民办幼儿园和许多自负盈亏或承包性质的公办幼儿园,由于部分幼儿园不是真正把培育全面发展的幼儿、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作为办园的宗旨,而是一味"向钱看".为了多收幼儿、多赚钱,这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望子成龙和社会拔奋助长的心理,不顾幼儿的年龄实际、身心实际、接受能力实际而将小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对幼儿实施教育,向幼儿提出过高的学习要求,以求幼儿拿出学习成绩来,满足家长的虚荣,并以此作为"办园成绩"向社会炫耀,以提高本幼儿园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此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日趋严重,且有加速蔓延之势.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小学一年级的入学儿童,刚从幼教的学前班跨入教学班级,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十分生疏,这些学生幼稚、单纯、给班级管理带来了许许多多的困难.即使是经验丰富的班主任老师也感到教育的无从下手.怎么办呢?通过多年对小学低段学生教育管理的观察和认识,一年级班主任要用好以下"招数".  相似文献   

17.
接到高一新生的时候,我发现我班上有一位女学生存在很大的问题.这种问题不是她不听话,不爱学习,而是她太在意学习了,太在意成绩了.可能有些老师会说这样的孩子在自己的班上,对班主任来讲应该是很高兴的事情呀,我却很担心.  相似文献   

18.
当老师太累太难了,仅仅传道授业解惑、光有热情和爱心是远远不够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进一步拓宽,今天的孩子与昨天的孩子有着太多的不同,如何成为一名受欢迎的小学英语老师?这是我和同事经常探讨的话题.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小学英语教师除了口语流利,语法知识扎实,课堂控制能力强以外,还必须有一定的教育管理和心理疏导能力,懂得如何与孩子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和交流,使学生具有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及社会的高速发展,由社会迅速变迁而带来的问题也相应增多.由于父母外出创业、打工,小学"家庭托管学生"已逐渐形成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长期托管在别人家中,缺乏与父母的沟通,心理问题日益凸显.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老师要用真挚的爱对待家庭托管学生,要用信任的目光注视孩子,要让他看到大家对他的尊重,更要加强与其亲人的沟通,多营造"家庭式"的校园文化,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0.
加强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周末的管理,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就这一问题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留守学生周末问题成因
  (一)父母责任感不强,对子女关心不够
  父母是孩子心目中最亲近、最信任的人。父母的爱是不可替代的。韩建新曾说:“孩子的问题大多与家庭教育有关,什么问题都拿到学校去解决,指望老师“妙手回春”,这是不现实的。必须抓好父母的教育,只有高素质的父母才能培养高素质的儿女。”但是,目前农村留守学生的父母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又长期不在子女身边,对子女教育问题重视程度不够,责任意识不强。他们普遍认为,家长只要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学生,让孩子衣食无忧就好了。而教育问题应该是学校的责任。我的学生家长打电话询问情况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老师,给我把孩子管严点,我们的话他不大听,只听您的话。”这些家长将子女的教育委托给了学校、老师,而认为自己只要做好孩子的“后勤部长”就足够了。因此,他们疏于与孩子交流、沟通,教育方式简单,甚至粗暴,对子女关心不够,导致孩子情感缺失,容易出现问题。一个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到:“我好像是没有父母的孩子一样,尽管他们每月给我生活费,但却从来不知道我真正需要什么。”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而留守学生的父母,不能找到这根弦,不能给孩子的心灵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