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职业》2010,(10)
蚁族,并不是一种昆虫族群,而是80后一个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指的是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生。蚁族,是对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典型概括。他们是有如蚂蚁般的弱小强者,他们是鲜为人知的  相似文献   

2.
蚁群体     
《职业》2010,(10)
"蚁族",并不是一种昆虫族群,而是80后一个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指的是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生..蚁族",是对"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典型概括.他们是有如蚂蚁般的"弱小强者",他们是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  相似文献   

3.
徐芳芳 《现代交际》2011,(11):13-14
本文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对“外来工同乡聚居”这一特殊的流动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探究。文章分析了同乡聚居产生的主要原因,并归纳了聚居现象的表现特征,从而揭示了聚居现象所产生的一些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4.
“蚁族”已成为继三大弱势群体(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之后的第四大弱势群体,《中国人才发展报告(2010)》指出全国“蚁族”人数在百万人以上。“蚁族”问题已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入讨论.2010年“两会”期间,以“蚁族”为代表的民生问题成为“两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代表们就“蚁族”现状与对策进行了专门的讨论,部分国家机关已把如何有效处置、科学应对“蚁族”问题列入工作日程。笔者从社会生态学的视角研究“蚁族”特性聚居群落问题,在分析和归纳“蚁族”特性聚居群落基本特征、社会生态环境失衡引发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依据社会生态学理论,提出构建和谐聚居群落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唐家岭,北京城乡结合部一个狭窄逼仄的村子,常住村民仅3000余人,而外来大学毕业生却有近5万人。像唐家岭这样的村落,不仅北京,全国各大城市都有,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居住于此的大学毕业生群体被称为“蚁族”。据初步估计,全国蚁族的人数至少上百万。  相似文献   

6.
《职业》2008,(12):37-38
身处职场,就必须与不同年龄的同事相处,年龄的差异造成的代沟成为职场中同事间交流的障碍,甚至还可能是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零点研究咨询集团最新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职场员工更愿意与“同代”和“隔一代”的群体交流。在交流的内容上,“80后”的员工相对其他年代的员工会更加“公私分明”:与特定群体交流工作问题,与其他群体交流生活问题或娱乐问题。  相似文献   

7.
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满怀激情踏上了人生的征程。然而在这部分人群中却存在着这样一个群体(80后、高智商、收入较低、主要聚居在城乡结合部或近郊农村,形成了一种特有的聚居群体——"蚁族")。本文针对"蚁族"这一特殊群体进行了一次实地研究,利用问卷及访谈的形式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蚁族"产生的原因,针对"蚁族"群体当前的生活状况,提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策略,进而维持这个群体的稳定,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魏铎 《老年世界》2010,(11):16-17
呼和浩特,是蒙古语的音译,意思是“青色的城”。呼和浩特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民族,包括满、回、汉等36个民族共同聚居的友爱和谐城市。  相似文献   

9.
“非主流”一词已经逐渐成为“90后”(9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的关键词。本文从观展/表演范式的理论框架出发.探究青少年中的“非主流”群体如何在广泛的媒介影像中寻找/照见自我,从而实现自我建构。本研究发现,“非主流”群体是扩散受众,他们在观展一自恋循环中构建自我认同,却也在消费文化的鼓吹下沦为流行文化的附庸。  相似文献   

10.
孔俊婷  孔江伟 《城市》2015,(7):64-67
“蚁族”是在我国社会发展、经济结构转型和劳动力素质提高的背景下产生的一个社会现象.大城市边缘地区的“蚁族”聚居现象已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笔者选择天津市西青区大学城附近的“蚁族”聚居区——侯台新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调研分析手法,进行深入的居住实态调查;重点对“蚁族”聚居区的物质空间环境、住户群体特征、住户居住满意度及意愿进行分析研究,并归纳总结其现状特征,分析其形成原因以及对未来理想居住环境的意愿.  相似文献   

11.
“如何提高生命质量”已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作为衡量生命质量的重要指标——“职业幸福感”研究也越来越受人关注。大学因其高尚与纯净一向被社会誉为“象牙塔”,那么,工作、生活于这座“象牙塔”内的高校教师群体是否就是“最幸福”的人呢?  相似文献   

12.
每年的年初和年底,伴随着“民工潮”和“讨薪”这两个媒体上出现频率极高的词汇,农民工这一群体都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不可否认,近两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农民工的生存和工作环境有了巨大的改善。但是,当把目光投向农民工的妻子——这一从未被关注的群体时,人们会发现要做的事,还有很多……  相似文献   

13.
厦门市老龄宣传工作通过宣传进市政府大院、进主流平面媒体、进立体媒体、进刊物、进路政设施等“五进”举措,实现由“老龄工作小宣传”向“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宣传”的转变。一是“宣传进市政府大院”。在市政府行政中心内的宣传栏,刊登厦门人口老龄化形势及主要老龄工作,对党政机关重点群体进行宣传。二是“宣传进主流平面媒体”。专程拜访《厦门日报》、《厦门晚报》总编辑,主动通报老龄工作,希望主流媒体关注老龄事业。  相似文献   

14.
骆潇 《职业》2011,(22):28-29
“过劳”现象向白领群体蔓延 2011年4月10日,普华永道员工潘洁因工作繁忙、“离不开人”延误治疗,最终因病毒性脑膜炎病逝,年仅25岁。其父母在接受采访时说,潘洁住院昏迷期间,公司仍打电话来询问工作进度,网友们纷纷质疑潘洁的离世就应该是“过劳死”。  相似文献   

15.
“示范群体”概念提出时,是有其特定内涵和所指的.但很快从青年团员示范群体,衍生出党员示范群体、教师示范群体、工人示范群体……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群体都把自己列为示范群体,要求自己起到示范的作用.“示范群体”概念,呈现为各群体内部的自我要求“示范群体”概念出现宽泛化的趋势,源于此概念内含的三个概念“示”、“范”、“群体”意义的不清.除去那些摸棱两可的说法,“范”的真实内容是什么?“群体”是在什么意义上的群体?“示”的具体方式是什么?“示范群体”,与过去的“榜样”、“模范”有没有差异,如果有,又是什么?本文将把“示范群体”首先作为一个词语,考察其出现及被使用的语境.离开这个语境.此词语是无意义的.通过这个语境分析我们将看出“范”是如何在失范的背景下被寻找的;我们可以看出,“群体”,已从国家本位的群体转向了个人本位的群体;及“示”的方式从指令性向志愿性的变化.最后,我们可以看出,“示范群体”中的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是密不可分的.我们不能把“范”看作内容或本质,忽略对“群体”和“示”的分析;我们不能认为一旦找到了“范”,剩下的工作只是把“菜”(“范”)扔到各种各样的篮子里去;我们必须对“篮子”(“群体”),对“扔”(“示”)也同时进行切实的分析.这样,才能  相似文献   

16.
阿宏 《老人天地》2010,(5):39-39
俗话说:”无官一身轻”。可世界上有那么一种特殊的群体.他们在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依然“壮志未与年俱老,银发犹能再生辉”,退而不闲.忙并快乐着,成为他们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这个特殊的群体便是曾经在国际政坛上叱咤风云的国外政要们。  相似文献   

17.
关爱“空巢老人”完善社区养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与“银色世界”的不断扩大,在老年人中这几年来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个群体目前尚在不断扩大,但还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这个群体就是被许多学者称为的“空巢家庭”,其家庭成员称为“空巢老人”。“空巢老人”作为老年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数量和比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如何使这部分老年人安享晚年,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关注和支持。  相似文献   

18.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变革,社交媒体对青年群体的社交形态、时空秩序与心理体验均产生了嵌入式的影响。一方面,社交媒体为青年群体提供了“更为自由的关系空间”,实现了跨越时空的畅通联结;另一方面,也使青年群体产生了“在一起”的场景幻觉,情感转化力与心灵融通力不断下降,最终呈现出“身显连而心隐匿”的“孤独社交”现象。文章采用深度访谈法,在勾勒青年“孤独社交”图景的基础上,从技术、平台与主体形式三个方面探讨与省思当代青年群体“孤独社交”现象的形成逻辑,进而提出解决这一困境的路径:一是建立“共鸣轴”,二是重拾独处,三是建构沉思的“精制环境”。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乡村“混混”这一曾经销声或隐匿存在的特殊群体在乡土生活中重新活跃。本文通过对湘北红镇的乡村“混混”群体的实证调查发现,与城市“混混”的边缘地位相反,乡村“混混”在乡土社会秩序、社会结构和生活结构中占主导地位.是乡村生活举足轻重的角色,呈现出年轻化、暴力化的特征,并且与国家治理转型后强制性权力与常规性权力同步弱化的治理特征结合,直接对乡村社会的灰色化变迁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80后”群体亮相政治舞台,他们的政治诉求将会得到表达。年轻人个性突出,具有创新精神,能够更好地提高党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