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科学战线》1982年第4期载文《夫余的疆域和王城》,引《三国志》卷30《东夷传·夫余》云:“正始中,幽州刺史毌丘俭讨句丽,遣玄菟太守王颀诣夫余,位居遣大加郊迎,供军粮。”误将毌丘俭作母丘俭。恐系依《资治通鉴》音注所致。《通鉴》卷73“毌  相似文献   

2.
夫余与东汉王朝的朝贡关系,始于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49),止于灵帝熹平三年(174)。夫余朝贡东汉王朝,大致可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前期从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49)到安帝永初五年(111);中期从安帝永初五年(111)至顺帝永和元年(136);后期从桓帝延熹四年(161)至灵帝熹平三年(174)。夫余对东汉朝贡之始,是出于寻求政治利益,其次是自身发展的需要。这一阶段也是东汉王朝对夫余国政治统辖力度最强的阶段,政治上的稳定对夫余国的发展以及社会进步都起到积极作用。夫余对东汉朝贡活动最初受到东汉、匈奴、鲜卑三者相互关系的制约,之后主要受东汉与高句丽相互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夫余是我国东北地区古代民族之一,有关其历史地理问题,向来为国内外学术界所重视。本文论及的夫余,与北夫余和东夫余不同,是《后汉书》、《三国志》和《晋书》中所记载的夫余。作者对此夫余国的来历、方位、迁徙以及亡后土地归属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夫余亦书扶余。关于夫余、北夫余、东夫余的问题 ,中外史学界意见分歧 ,众说纷纭。笔者在已发表的两篇论文中 ① ,认为北夫余、东夫余即夫余 ,不是在夫余之外还有北夫余和东夫余。今再重新提出探讨的目的是抛砖引玉 ,希望通过争论 ,能够澄清一些问题 ,获得正确认识。不当之处 ,请大家指正。一、北夫余即夫余 ,不是在夫余之外还有一个北夫余  《好太王碑》云 :高句丽的始祖邹牟 (亦书朱蒙、东明 )“出自北夫余”。《冉牟墓墨书》云 :邹牟“元出北夫余”② 。这是关于高句丽起源最为重要而可靠的记载。但在《魏书·高句丽传》、《梁书·东夷…  相似文献   

5.
夫余族创建了夫余国,是我国东北地区最早跨入文明时代的古民族之一,在东北民族史乃至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都占有较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国内外研究者对夫余的起源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取得的成果亦蔚为可观,但由于受各种原因的影响,目前所得出的结论,尚不能取得学术界的共识。特别是有些外国研究者,否认夫余是中国的古民族,其结论  相似文献   

6.
夫余名义,学术界聚讼已久,迄今为止,知有五说:其一,认为夫余是濊的徐读,“濊族之濊即夫余二字之合音”;其二,认为濊和夫余皆源于其族世居的乌裕尔河,夫余之称,因河得名;其三,认为夫余是炎帝族系中番与徐两支子族的融合体,夫为番转,余是徐的初文;其四,认为夫余为貊人余族,被燕击散而败走夫余山(今哈达岭),因山得名;其五,认为夫余国为东夷族中支名于的不组北迁所建可谓言人人殊莫衷是  相似文献   

7.
朝鲜史书《三国史记》涉及的26条夫余史料,对夫余历史研究的价值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利用这些史料研究相关的夫余王,如大致推测带素的在位时间、夫台与尉仇台的关系等;二是《三国史记》采自朝鲜古籍的相关史料,可与中国正史中的一些史料互为补充,它对夫余王系研究具有一定价值;三是这些史料对夫余与周边民族关系研究是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8.
关于夫余灭国的原因,慕容鲜卑政权的崛起及其对夫余的攻伐无疑是夫余灭国的催化剂。其中,前燕国力的不断增强,使相对弱小的夫余成为慕容鲜卑不断进军的对象,迫使夫余屡次西迁并使夫余势力日趋衰落。在这一过程中,西晋初期实力足以帮助夫余复国,尚可维系"华夷秩序";东晋势力衰弱,慕容皝时期前燕走向强盛,夫余失去了保护伞。最终勿吉崛起,灭掉夫余。  相似文献   

9.
夫余原居住地与乌桓相邻,在今大兴安岭中段东麓,可能在南起绰尔河流域、北达甘河流域、东至嫩江河谷的范围内。约于公元前188年至公元前128年之间,夫余人东迁进入原减人居住区立国。朝鲜史书《三国遗事》称北夫余于公元前59年东迁并不可信。  相似文献   

10.
夫余与貊族有着极其密切的族源关系。与朱蒙有关的夫余,虽冠以北、东、南等冠词,但实与吉林、农安之夫余无关。而靺鞨族进入长白山地区,也决非始于高句丽之后。  相似文献   

11.
鲜卑族是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之一,很早就与中原的汉族发生密切的关系。在五胡十六国中,先后建立过前燕、西燕、后燕、南燕、西秦、南凉等政权,继十六国之后有北魏、东魏、西魏(总称为拓跋魏)、北齐、北周。还有一个在青海地区建国很久的吐谷浑王国。其中疆域最大、实力最强并且立国年代较久的是北魏。北魏最盛时的疆域,北逾阴  相似文献   

12.
读了顾铭学同志《魏志夫余传中的三个费解句》(载《学术研究丛刊》1987年第4期)之后,很受启发。也想就其中的“名下户”发表一些个人的看法。我认为,《三国志·夫余传》中“邑落有豪民,名下户皆为奴仆”是一句前后连贯的完整的话。中华书局标点本以句号结句非常妥当。其中的“名下户”是一个词组,它是由“名下”和“户”两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3.
一、大庆地区有丰富的文物景点 大庆,不仅有三十年光辉的油田开发建设史,而且还有五千年以上的人类古代文明史。在这漫长的岁月里,生活在大庆地区的(氵岁)貊、夫余、契丹、女贞等民族所留下的三百余处各个历史时期的遗址、遗迹和上万件文物标本,有机的组成了大庆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今天,能将这些不同历史时期的遗  相似文献   

14.
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它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商业贸易、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而且对于我国在南海传统疆域的形成与发展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作者对海上丝绸之路对我国南海传统疆域的形成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南海传统疆域的历史变迁进行了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15.
高句丽民族起源与民族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对高句丽民族起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对高句丽民族起源还存在着一些分歧,主要有秽貊说、夫余说、殷商说、炎帝说、高夷说等。值得注意的是,在研究中学者们往往混淆族源、族属、族称等概念,往往将民族起源和民族融合混为一谈,需要进一步澄清。笔者认为,传统的秽貊说、夫余说颇有疑义,许多新的证据表明,在高句丽民族起源问题上殷商说似乎更具说服力。  相似文献   

16.
高句丽疆域沿革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句丽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割据政权 ,它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 ,而它的疆域的扩展自然也有一个变迁过程 ,因此 ,对高句丽疆域的沿革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考察 ,对深入了解高句丽历史来说是颇为重要的。一、高句丽五部疆域的形成学界有一种说法 ,认为在朱蒙建国前曾有过“句丽国” ,这个“句丽国”处于原始社会末期时就曾“居住过五个血缘集团 (五族 )” ,而“随着他们进入阶级社会便被强大的涓那部统一 ,编成为五个地方行政单位 (五部 )” ,“高句丽是继承句丽的国家” ,因此所谓“句丽国”的领域也就在初期高句丽的领域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7.
从“别种”看高句丽族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别种”一词的含义,最初是指从原部族中分出后独立发展的子孙后代,称“别种”的部族与基本种之间族源相同。最早使用“别种”一词的正史是《三国志》,称高句丽是夫余别种,证明高句丽从族源上讲当出自夫余。但高句丽族在南下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复杂的民族融合过程,已成为不同于夫余人的新的民族。  相似文献   

18.
吉林大学历史系张博泉、苏金源、董玉瑛三位副教授合著的《东北历代疆域史》,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地阐述东北古代边疆机构设置和边界走向的重要历史专著。该书于一九八一年八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读后,初步体会,该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念首先,在编写疆域史的体例上,较前有所突破。我国自古以来是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如何  相似文献   

19.
高句丽是我国东北的一个古老少数民族,地域在鸭绿江、浑江流域.汉孝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朱蒙出走夫余来到这里,借助当地居民的支持,建立了高句丽政权,至唐高宗总章元年(公元668年)高句丽灭亡,传二十八代王,七百零五年.吉林省集安市是高句丽故都,从公元3年至公元427年的425年间,这里一直是高句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高句丽人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至今保留着许多高句丽时代的文物遗迹,以集安最为丰富,许多文物举世闻名.这些瑰宝有着丰富的内容,却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一个共同的主题——生殖崇拜,这也正是本文论述的主题.  相似文献   

20.
(一)叶尔羌汗国,是成吉思汗的后裔,更确切些说,是东察合台汗国秃黑鲁帖木尔汗的后裔萨亦德汗于1514年创建的一个政权。汗国的疆域包括我国今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大部及其邻接的一些地区,首都设在叶尔羌(今莎车县)。1680年准噶尔汗国统一天山南北,叶尔羌汗国进入其版图。叶尔羌汗国时期,是新疆各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汗国的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