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首先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各地区包容性增长水平进行了客观评价,接着引入绝对趋同和俱乐部趋同理论对中国省际包容性增长水平进行了空间趋同性检验,并对包容性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进行了计量经济分析.结论表明,中国各地区的包容性增长水平在2000-2011年期间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并存在东中西部的梯度差异;包容性增长不仅存在绝对β趋同,中、西部地区还存在不同程度的俱乐部趋同;在四大驱动力中,市场力是促进中国及省际包容性增长的主导动力,外向力在各地区均发挥出一定的促进作用,行政力在中部地区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在东西部地区作用不显著,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包容性税收改革是包容性增长的必要条件,是国家包容性财政政策的核心内容,印度率先建立了“包容性税收”体制后,其在平衡地区差距、收入差距等方面发挥了重要功能,既有效应对了全球经济危机,还促使印度经济飞速发展(近几年GDP增长率都高达9%),实现了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中印同为发展中国家,印度包容性税收改革经验对完善中国税制、平衡地区差距与收入差距、促进中国经济的包容性增长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包容性增长"要求一国经济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劳动者。劳动者就业质量的不断提高既是一国实现包容性增长的现实要求,同时也是一国实现包容性增长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国内劳务派遣工就业质量状况进行考察,可以发现国内派遣工就业质量水平相对低下,表现为收入保障水平低、就业稳定性差、人力资本积累受阻、就业现实和就业意愿匹配程度弱等有悖于包容性增长要求的特点。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加强劳务派遣的法律管制和劳动监察力度、政府引导增进对劳务派遣工的培训以及持续提高派遣工的集体谈判能力等措施对于我国包容性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印两国文化同属东方类型的多元文化,其中有许多重要哲学观念反映了两种文化的同一性与互补性。本文通过对印度"梵我一如"理论与中国"天人合一"观念的比照、对印度"非暴力"主张与中国"和为贵"思想的分析、对印度佛教"慈悲"情怀与中国儒家"仁爱"学说的解读,以及对印度文化"多样性统一"与中国"和而不同"价值观的评述来加以论证,从而为当代两国的文化交流与和谐相处提供一种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症因与对策:对当前我国产业结构问题的再思考李林杰赵卫东产业结构不合理是我国国民经济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的障碍。结构失衡与趋同是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的主要表现,因此不仅会直接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和效率损失,而且无法实现规模经济、提高宏观经济...  相似文献   

6.
陆利香 《学术论坛》2012,35(8):183-188
作为目的和手段的统一,包容性增长之于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意义重大。贫困和不平等的广泛持续存在是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包容性增长的必然要求;相互信任与求同存异则是实现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包容性增长的前提;而必要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和贸易投资自由化是实现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包容性增长的策略;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未来我国应继续秉承包容性增长的理念,践行包容性增长,积极推动中国-东盟区经济一体化向更深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7.
"包容性增长"是对人类关于"包容性"和"增长"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人类认识的新成就。由于我国过去在实现增长的过程中没有处理好增长中的利益分配问题,出现了增长偏离发展目的的倾向,这种增长的不包容性制约、阻碍、甚至毁掉了我国增长的发展成果,因此在经济新常态下坚持"包容性增长"是我国当前的战略选择。当今世界各国的利益既相互冲突矛盾又相互联结依存,坚持"包容性增长"能开辟"和平崛起"的新模式,是实现和平共处、构建和谐世界的现实途径,是实现"中国梦"和"世界梦"共赢的新模式,具有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周文夫  彭建强 《河北学刊》2012,32(5):123-127
中国经济转型是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而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使得中国经济转型更为迫切。中国经济转型将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从"质"和"量"两个方面为世界经济作出贡献。当前欧美发达国家向实体经济的回归,也使中国经济转型面临新的挑战和不确定性。针对当前日益抬头的贸易保护主义,本文提出,应在世界范围内构建一种更为公平、合理的相互包容性增长模式,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要从关注与顾及他国和地区利益中实现自身利益的增长,最终形成一种和谐共赢、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增长格局。  相似文献   

9.
秦晖 《人文杂志》2005,1(5):1-11
去年印度经济提速,增长率超过8%,这立即在中印两国乃至世界上激起讨论。“印度将超过中国”、“21世纪是印度世纪”等言论和认为印度经济积重难返不可能赶上中国的言论形成了一次小论战。今年印度大选,执政以来取得经济高增长的人民党政府却“意外地”败选下台,两国与世界又是一阵议论。然而以中印这样两个历史悠久的大国,展望前景岂能以一日论短长?漫道印度不能仅以一两年的时段、IT软件等一两个产业而乐观,就是中国已持续20年的高增长也只是历史之一瞬。比较这样两个大国,不能不“风物长宜放眼量”。一、中印农业:百年兴衰如今中国人到了…  相似文献   

10.
包容性增长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伟  段文武 《北方论丛》2011,(5):152-155
西方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理论演变和包容性增长的演进逻辑,以及我国"十二五"规划中关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构成探索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包容性增长路径的背景。包容性增长要求实现全方位经济管理效能综合考量;要求实现以就业增长为基础的经济发展;要求实现以完善的社会保障为基础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包容性增长与农村微型金融体系的构建:一个战略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萍  于显吉 《兰州学刊》2011,(10):16-21
包容性增长是经济增长理论的新发展,是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增长范式,本质上体现了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要实现包容性增长,金融体系必须要有包容性。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金融排斥问题严重,微型金融作为一种金融创新,有效提高了农村地区金融可触及程度。要从金融战略的高度,推动包容性农村微型金融体系的建设,为经济的包容性增长提供动力支持。  相似文献   

12.
杨海滨 《学术探索》2013,(12):99-101
在后危机时代,要有效解决中国与印度经济面临的诸多挑战,就必须深刻认识到两国在技术水平上属于后发国家,在经济体制上正处于转型期这一实际背景。由此,本文认为,在当前中印两国进入经济开放新阶段的条件下,必须改变原有的单纯依靠资源和资本投入获得技术的增长模式,进而实现向主要依靠以自主创新战略为基础的能力发展的结构性转变。  相似文献   

13.
目前,由于地区净财政收益、转移支付内部结构、省及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法律保障与监督机制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难以真正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与包容性增长的发展目标背道而驰。必须明确定位转移支付政策的目标与原则,建立纵向和横向转移支付相结合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大力优化转移支付的内部结构,完善转移支付相关的指标体系与法律法规,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在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基础上使社会福利最大限度惠及广大百姓。  相似文献   

14.
王星 《浙江社会科学》2012,(1):74-85,157,158
全球自由市场与低劳动力成本是比较优势模式发展的前提条件.劳工品质与资本流向正相关,劳动力价格、劳工技能以及劳工纪律性是劳工品质的基本内涵.劳工纪律性是社会建构的结果,政治机会结构与微观动员条件是两种主要的建构力量.较之于印度,劳工守规矩的品质是中国吸引资本的巨大优势.劳动保护需要与政治社会体制相匹配,这样才能实现与经济发展的均衡.中国不用担心劳工涨薪会导致资本外移,印度应该在政治社会结构允许的空间里一定程度地减少劳动保护,强化劳工纪律性.突破比较优势模式,通过产业升级完成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才是中印两国未来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5.
包容性增长本质上是一种把经济增长过程和经济增长结果有机统一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模式,也是一种社会资源更加公平、公正分配,社会更加有序、和谐发展的社会状态。它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与政治领域,而且更要体现在以非政府组织(简称NGO)为基础的社会管理领域。然而,中国目前仍处于转型时期,NGO的发展在功能缺失、性质定位、内外监督、自我管理、与营利组织和政府机构关系等方面出现了许多与包容性增长相悖的情形。因而,中国的NGO无法发挥在社会资源分配、社会协调发展中应有的作用和功能。借鉴国外NGO发展与管理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国NGO发展的实际状况,政府应通过更大规模地有序地向社会组织开放市场,加大对NGO的财政与政策支持;引导监督与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并举;行业协会服务协调与监督管理并重;NGO自治管理与内部监督共同兼顾等方式,改革与完善中国NGO的发展与管理问题,从而使中国的NGO在推进社会包容性增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1993—2009年中印产业内贸易指数的测算,分析中印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演变过程和水平,并根据中印两国贸易不平衡的实际情况计算了调整后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从而得出简要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7.
“包容性增长”的学源基础、理论框架及其政策指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容性增长作为一种新的增长理念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亚里士多德、经院哲学、重农主义到亚当.斯密,以及现代人们对传统经济增长观的认识与反思,都为包容性增长理念的形成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学源基础,而收入差距过大、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以及增长价值观的紊乱等构成了包容性增长提出的现实背景。包容性增长的内涵是多元的,其理论框架除了注重通过共同参与消除或缓解贫困外,还应包括通过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重构经济增长价值观等内容。倡导包容性增长是为了实现人与人之间和谐平等发展、代际间公平发展以及消除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的其他经济社会问题等目标。  相似文献   

18.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背景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户创业的关系对双创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梳理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户创业的直接和间接作用机制,得出数字普惠金融缓解金融约束促进创业是直接机制、提高农户的金融素养促进创业是间接机制的结论。其次,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探究数字普惠金融是否有效促进农户创业。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显著促进农户创业,且覆盖更广。数字普惠金融对东中部地区农户创业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尤其是社会网络维度广的农户。最后,基于研究结论就进一步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户创业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李云霞 《河北学刊》2005,25(5):186-189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其经济发展所呈现的主要优势为:经济增长速度快、制造业闻名世界;基础设施比较完备,利用外资成绩明显。而印度经济发展的优势为:拥有一批国际知名私人企业和知名品牌;服务业特别是软件产业是其经济增长极;有运转良好的金融体制和较完善的法律体系等。因此,加强对印度经济发展的关注、借鉴和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社会发展的进程,人们对于增长理念的认识逐步深入,针对现实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包容性增长理念应运而生。实现权利机会的平等、收入分配的公平,不仅为包容性增长铺平了道路,也为劳动力价值的理性回归奠定了基础。在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前提下,以公平合理的制度为保障,通过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的多管齐下,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将逐渐惠及全体民众,劳动者获取的劳动力价值不仅同其自身劳动相符,也同社会发展趋势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