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最近,《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正式发布。《决定》要求,对外经济贸易部门、劳动保障部门、教育行政部门要创造条件,积极协助符合条件的职业学校毕业生到国(境)外就业,努力拓展职业学校毕业生国(境)外就业市场。 《决定》提出要大力推行劳动预备制度,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今后用人单位招收、录用职工,属于  相似文献   

2.
李朝章 《理论界》2006,(7):273-273
一、建立并实施劳动就业培训的长效机制,从根源上治理结构性失业1.确实落实劳动预备制度,提高新生劳动力素质。劳动预备制度是国家为提高青年劳动者素质,培养劳动后备军而建立和推行的一项新型培训制度。这一制度的基本内容是组织新生劳动力和其他求职人员,在就业前接受1~3年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使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或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后,在国家政策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劳动力市场实现就业。2.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行就业准入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资格进行认证的重要制度,是国家确定的一项…  相似文献   

3.
2000年教育部将就业"派遣证"改为"报到证",意味着人才全面市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制度确立。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毕业生人数连年增长,大学毕业生就业门槛不断提升、就业率持续下降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文章着重探讨就业视角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提出应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主要载体,持续改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4.
医科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科院校毕业生就业难有自己的特点。供需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就业制度、就业市场不规范,学校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满足社会需要,用人单位的人才标准不切合实际是其中的客观原因。毕业生就业观念陈旧、就业期望值过高、择业技巧差、诚信缺失是其中的主观原因。解决医科院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应改革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医科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加强医科学生的就业指导,拓宽医科学生的就业渠道;提高就业服务质量,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毕业就业能力。同时,医科院校附属医院要为学校解决毕业生就业难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校毕业生择业观对就业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择业观是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择业观”与他们最终的就业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2008届高校毕业生的择业心态问卷结果进行研究,并与他们最终的就业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几个最主要的择业观念,从而引导和帮助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相似文献   

6.
当前许多师范专业毕业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表现出过度焦虑、自卑恐慌、抗挫能力弱等心理障碍.毕业生就业心理障碍的产生是由于毕业生自我定位不准确,高校教育结构不够合理等多种原因造成的.鉴于此,学校应通过构建毕业生就业心理咨询工作的有效机制和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等多种手段,帮助毕业生理性择业,顺利实现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7.
从自主择业看高校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 ,毕业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 ,就业制度的改革使大学生就业观念发生了变化。就业制度的改革和人才市场的需求 ,要求高校树立素质教育观念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营造素质教育氛围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多,就业压力的增大,毕业生择业的观念及心态也多种多样,其产生原因各有不同。针对毕业生就业心态的误区,我们应及时采取措施,转变毕业生择业观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心态。  相似文献   

9.
随着就业制度的改革,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呈现出各种心理,如何正确地处理这些心理,做好健康的就业心理准备,为毕业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择业指导将有利于学生本人、学校就业工作和社会发展的长久大计。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经济转型期毕业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逐渐在毕业生中开始流行.显然,这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有着一定的合理性和现实性,但亦有局限之处.本文将从"先就业再择业"理念的合理性与局限性入手,通过对安徽省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进而运用实证分析探索出经济转型期高校学生形成这一就业理念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大学生树立健康就业心理从个人、学校和社会三个层次提出相关有效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浅析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毕业生就业制度和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大学生就业正逐步走向市场 ,与之相适应 ,高校应加快职能转变 ,强化就业指导 ,帮助毕业生提高就业水平和就业质量 ,顺利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这既是就业体制改革的需要 ,也是毕业生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桂林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09届毕业生就业现状基本情况的调查,研究分析当前地方院校医学生就业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为科学地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依据。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如何指导和服务、帮助学生就业提出一些见解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城市人才需求趋于饱和、专业结构与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调整不相适应、基层就业项目需求数量有限等诸多问题,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与此相对应的是城镇化进程中,新农村建设需要人力资本的投入,对"产、工、销"人才、乡镇企业创新人才等潜在需求数量大。因此,需要通过积极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开拓大学生农村就业渠道,高校人才培养的农村导向,形成有利于大学生农村就业的舆论导向,从而更好地推动大学生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金融危机肆虐、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社会整体就业形势严峻的多重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逐年增大。在分析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指导学生转变择业观念、熟悉国家就业政策、了解社会需求信息、掌握求职技巧,使高校毕业生人尽其才,实现高质量就业,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洁 《云梦学刊》2012,33(4):139-142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专业设置和就业指导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的关系日益紧密.供过于求和供不应求的专业直接影响到就业,传统的就业指导存在着生涯规划和择业价值观导向不力、难以缩减从学校到工作的心理落差、岗前培训缺位、影响对岗位的适应能力等妨碍就业工作的因素.为解决此问题,应从战略高度调整专业设置,加强职业生涯教育,增强面向现实生活的体验教育活动,帮毕业生实现学校和就业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16.
就业为民生之本,事关我国社会安全稳定大局,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引起政府高度关注。本文基于学生工作视野,从就业竞争力角度入手,探讨法学本科生就业竞争力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构建法学本科生就业竞争力培养体系,提出法学本科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paper, we examine educational differences in married women’s labor force attachment in Japan using 10 waves of data from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urvey. Results of discrete-time multi-state hazard models of labor force exit and entry indicate that university graduates are both more likely to remain in and less likely to reenter the labor force relative to women with a high school education or less. Their relatively low likelihood of labor force exit reflects educational differences in occupational characteristics, especially employment in full-time, standard jobs. However, junior college and university graduates remain substantially less likely to reenter the labor force net of family circumstances, characteristics of previous employment, and efforts to control for unobserved characteristics. These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hypothesis that tension between emerging incentives to remain in the labor force and lingering incentives to remain out of the labor force are both relatively strong among highly educated women. We conclude with speculation about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educational differences in married women’s employment for stratification.  相似文献   

18.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关乎社会民生之本的重要问题。大学生基层意识是指大学生毕业后积极到基层工作服务、锻炼成长,是大学生自身成长、社会人才培养的需要。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教学课程设计、大学生社会实践环节、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来培养大学生基层意识,对于大学生实现职业生涯科学规划、转变择业观念、拓宽就业渠道、提升就业意愿、增强就业能力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在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日益严峻的形势下,高等院校通过构建多元化的营销体系,整台地方政府、辖内高校和用人单位三方的就业资源,构建以人才中介为节点的就业服务营销网络,拓展高校就业的观念创新域、管理创新域、服务创新域和调控创新域,促进大学毕业生在区域市场中的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20.
浅谈专科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科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 :接收安置大学生主渠道的能力不强 ;用人单位的人才高消费 ;高校发展规模较快 ,结构性矛盾突出 ,专科定位不准 ;专科生自身素质差。解决的主要对策有 :国家要加大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力度 ;用人单位要改变用人观 ,加强人才储备 ;高校要加大改革力度 ,提高毕业生质量 ;毕业生要转变观念 ,提高自身素质 ,主动适应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