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制度在运作中开始表现出种种弊端。立足学界对传承人制度的反思,传承人研究及保护要走向深入,应该重视传承人的理论研究,而民间故事传承人的理论研究经验值得借鉴。基于此,深化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构建应从以下方面突破:一是从传承人与调查者的互动关系进行深入;二是进行传承人群体的比较研究;三是将性别视野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究。  相似文献   

2.
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证明,生产性保护是较为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特征的保护方式之一,其目的不是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发展成产业,而是在于保护.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传承、传授、总结和整理传统的技艺和艺能的同时,应该注重项目本体的恢复与重建;要选好和带好徒弟;创造经典的作品;注意资料、档案的收集以及经验的总结,特别是传统技艺和艺能的经验之总结.  相似文献   

3.
潍坊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犹如一部历史书,它记载着潍坊自古至今的发展历程。文章旨在通过系统性的分析,探究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三要素概况,并以此提出问题和相对应的建议,促进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开发。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我国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行政性保护措施虽多,但整体缺乏系统性,具体表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行政法保护的立法缺乏规划性,传承人保护缺乏专门的行政法,行政确认机制缺乏整合性,社会监督体制不尽完善等方面,需要通过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规范体系,细化传承人保护规定,规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确认机制,完善现有确认方式,建立有效的行政奖励和行政帮助制度,构建以程序公正为主旨、以公众参与为途径的社会监督制度等途径加以改革。  相似文献   

5.
声音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的易逝性,对声音遗产的保护呼声日益高涨。我国的声音遗产异常丰富,而那些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可发展价值和原生态价值的声音则是优先需要保护的。声音遗产的记录要遵循生态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和多样性原则。声音遗产的保护有静态保护和动态保护两种,通过保护传承人,在原生态环境中实现声音遗产的动态保护,是当前保护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6.
7.
现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保护政策,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质是保护“代表性个体传承人”的政策,重点突出了“传承人个体”,缺乏对“传承人群体”的关注。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具有的“群体性”特征,应采取如下措施加强保护:加强基础研究,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提高政策的科学化水平;扩大“代表性传承人”的内涵,使其既包括“传承人个体”,也包括“传承人群体”,并在政策表达上予以确定;从观念认识和政策表达上提高对“一般性传承人”的认同和重视程度;消除“代表性传承人”的“独占”地位,打破“政策垄断”;设置适合的考核评估标准,督促“代表性传承人”在增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参与者等方面有所作为,积极营造“群体传承”的氛围。  相似文献   

8.
从传承人到继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创新思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追求的是遗产的整体性、原真性和可持续的沿袭存在.但是,现实社会和现实生活却使这种良好愿望面临种种困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入,是完成这一使命的重要文化因子.然而,他们自身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保护并非要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变为典籍和古董,而是要使其依然是活态的文化,是有生命力的传承.因此,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同特质,有的采用加强继承人培养的方式来传承,不失为保护工程的创新思维之一.而要把培养继承人落到实处,也应有新的思路与办法.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多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活态传承,传承人口述史集中体现了传承人对传统技艺的回顾与思考,承载着世代流传的民间智慧与技艺精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特殊意义。数据库的建设必须做好以下三方面:主体构建及信息要素、数据库运营管理机制、数据库后续拓展及利用,只有这样数据库才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法律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已出台的地方立法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保护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依然没有明确的认知,立法中也未有相应的设计。因而,需要明晰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中的亟须重点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在制定相应法律规范的立法过程中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1.
普丽春 《学术探索》2013,(8):108-112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兄弟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文化,形成了大量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本民族存在的基础,既是其先民遗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也是少数民族生存、认同、发展的重要标识,在其历史发展和教育传承过程中形成了自身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文化“根性”,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持续的认同感,增强文化的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对于人的存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大众审美文化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应走通俗审美之路。这样有利于开拓理论研究的新境界,充分实现非遗美学的人文价值与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合理利用”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研究时至今日已近十年,在"非遗"保护的实践中,在贯彻和落实保护方针的过程中,"非遗"保护呈现出众多有待解决的"实践命题"。本文以江西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保护与传承实践为依据,以"非遗"为主体,解读"非遗"保护中"十六字"方针"合理利用"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历史源远流长、各民族聚集共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铸就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突出的历史和人文价值,也充实了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具体而言,包括开放包容的文化品质、顽强拼搏的进取意识、万物共生的价值观念、团结统一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15.
论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和谐旅游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分析其作为旅游资源的价值,从文化研究学和旅游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了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和谐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描述模型探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象是一种由许多有内在联系的知识与实体组成的资源集合对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的描述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象知识与实体的抽象概括。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象的信息结构、核心属性的分析,构建揭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在知识脉络,以及实体资源内容与特征的描述模型,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信息资源的发现与定位、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信息系统的分布式建设、异构信息系统的互操作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学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小康 《河北学刊》2008,28(3):185-187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是从活态历史观的角度认识和研究传统文化,这不仅是一种文化考察和遗产保护的方法,同时也为传统人文学术研究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视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首先是田野工作方法,即把研究工作从文本扩展到文化活动空间,进行文化活动过程的研究;其次是在田野工作基础上的体验,以"了解之同情"的态度深入探索研究对象的精神内蕴。  相似文献   

18.
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绚丽多姿、内蕴厚重,是蒙古族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蒙古族历史的原生态记忆,蒙古族艺术创造力的活态展现,还是蒙古族科学智慧的有力见证与蒙古族精神特质的重要传承载体,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及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9.
辛儒  孔旭红  邵凤芝 《河北学刊》2008,28(2):201-20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推动文化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方言是中国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多样性的体现,保护方言,就是保护民族多样性的文化、捍卫绚丽多彩的中华文明。本文就方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属性以及方言的保护和利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指出当前中国亟待保护方言,并就其保护与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同时,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有关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