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戏仿"在当代文学写作中已经由一种创作方法转变成了一种创作原则.特别是现代派文学,更是将创作转向了对文本的戏仿.当代文学创作不单对经典小说,而且试图对几乎所有的中国古代乃至近现代经典文本、文体或文类进行戏仿.戏仿成为了一种颇具颠覆性和创造性的审美类型甚或美学创作原则.  相似文献   

2.
李强 《兰州学刊》2008,(6):149-152
欧阳修创作于庆历年阃的《醉翁亭记》。是中国古代散文史上的一篇典范作品,当时就已经引起了人们欣赏和研究的热情。在宋元文人看来,《醉翁亭记》吸收了古代经典作品的创作经验,也受到中唐韩愈散文创作的影响,这两方面的认同也为《醉翁亭记》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自宋初到欧阳修的时代,散文作家们逐渐语助词在文章中的审美作用,他们的散文创作实践产生《醉翁亭记》的现实文学土壤。正是在继承与创新的基础上,欧阳修创作了这篇千古美文,并借此将北宋散文革新运动推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3.
互文理论是由法国符号学家、女权主义批评家朱莉娅·克里斯蒂娃在研究俄国学者巴赫金“复调’’理论的基础上首次提出来的,现已发展成一种后现代文本策略。其基本实现手法有引用、用典、拼贴、模仿、戏仿等。在介绍互文理论的基础上,从人物、主题和叙事手段三方面分析了《时时刻刻》与《达洛维夫人》这两部小说之间的互文特征,指出前者是对后者的有意识的互文,是坎宁安对伍尔夫意识流创作的献礼。期望能够对读者有意识地阅读这两部互文经典作品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戏仿是互文手法中的一种,通过对源文进行戏谑性模仿来实现作者自己的目的。柏拉图的《会饮篇》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礼赞爱情的诗篇,美国作家雷蒙德·卡弗在小说《讨论爱情时,我们说些什么》中通过对《会饮篇》进行结构与主题上的戏仿,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深刻变革带给人们的精神痛苦以及对于寻求真爱的迷惘。  相似文献   

5.
姜忻 《理论界》2023,(7):89-95
元杂剧《赵氏孤儿》中的英雄频繁使用关于道德的谚语,并随即作出生死抉择。这种举动未免使得西方观众心生疑惑:剧中英雄是否像哈姆雷特那样在作出抉择前内心经历过激烈的冲突?从修辞学角度比较剧中的谚语形式,可发掘哈姆雷特和赵氏孤儿的复仇动机。哈姆雷特的谚语使用和其行动相互矛盾,而赵氏孤儿的谚语使用和其行动保持一致。无论形式如何不同,这些英雄都借用谚语去判断形势并选择一种态度,从而揭示他们的内心矛盾。本文发现,哈姆雷特的复仇动机是因为场景变化而产生的,而赵氏孤儿的复仇是由其选择的新身份所驱动。读者可将谚语看作一种启发式工具以分析人物性格和决策过程,从而在不同的作品文化背景下定位人物的动机。  相似文献   

6.
重返自身的文学理论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理论批评的自主性问题终于浮出了历史的地表 ,许多人为此长出了一口气。其中的欣悦是不言而喻的 :这意味着批评将重返自身 ,既不寄生或依附于创作 (作家、作品等 ) ,也不为金钱、权势等所利诱 ;批评家从此拒绝兼任伪劣作品的推销员和广告商 ,批评的空间从此得以极大地拓展……与其说这是我们的展望 ,毋宁说是文学理论批评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吁求。古代的文学理论批评家是生活在经典作品之中的。他们战战兢兢地审视着对象 ,批评的庄严与作品的神圣往往浑然一体 ,批评家的权威往往源于对经典作品 (如《诗经》)、《楚辞》、《荷马史诗》、古…  相似文献   

7.
《蜕变》是曹禺抗战时期创作于重庆的一部话剧,作家试图通过该剧表现“我们民族在抗战中一种‘蜕’旧‘变’新的气象”并实现自己创作模式的转变。但事实上在《蜕变》中作家既没有成功地展现出人们生存环境蜕旧变新的真实过程,也没能成功塑造出蜕旧变新的人物形象,其创作模式的转变反而使其作品沦为政治思想的传声筒,以前作品中的那种诗意与美感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8.
从《漂亮女人》到《馒头血案》:戏仿作品的合理性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经典判例Campbell v.Acuff-Rose Music(1994),从美国著作权法§107的四项因素出发,为各级法院如何处理《漂亮女人》这样的戏仿作品的合理使用抗辩,提供了一个详尽的经典的分析框架。胡戈的视频作品《馒头血案》是否侵犯电影《无极》的著作权,中国现有著作权法难以裁判。而美国合理使用理论、“漂亮女人”案的判决,以及著作权制度的基本宗旨,为我们处理戏仿作品的合理性问题,提供了关键思路。  相似文献   

9.
试论数字作品及其著作权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国际互联网的普及与应用,人们在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里的智力创作活动又多了一种创作工具,多了一种记录和表现载体,多了一条传播渠道。今天,作家用键盘写作、艺术家用鼠标作画、科学家借助计算机进行科学研究等现象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如果人们借助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络技术在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里完成了具有独创性的智力创作成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第3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2条的规定,这种创作成果就具备了作品的基本特征,即…  相似文献   

10.
在一定意义上,莎士比亚和曹雪芹的作品分别代表着东西方文学的最高成就。两位文学巨匠各自的代表作《哈姆雷特》和《红楼梦》均被视为世界文学宝库中最为灿烂夺目的瑰宝,而他们在这两部不朽之作中所分别塑造的两个人物形象———哈姆雷特和贾宝玉也因其独特的性格魅力而成为东西方文化中两个个性解放的先驱形象。他们的反叛精神和个性解放思想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乃至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美好理想的追求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发端于五四时期的中国现代文学(时称新文学),几乎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同时起步。中国现代文学从其发生之时起,就摄取、吸收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丰富营养,显现出鲜明的现代特征。现代主义文学观念和表现形态作用于中国作家,丝丝缕缕,或隐或显,贯穿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始终,形成中国化的现代主义文学,呈现出复杂性、异质性和本土性特征。具体表现为:在普通男女描写中,揭示人的迷失或扭曲;现实主义其表,现代主义其里;表现手法上吸纳融合,中西合璧。因此,中国现代文学借鉴、吸收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观念和技巧,融合中国文学文化的优秀传统,比之世界文学毫不逊色。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一批以文本和个体生命感知为创作资源的小说称作非体验小说,这一命名也是基于和传统小说的区别而做出的。文章从表现对象、语言方式和结构手法等方面,详细讨论了非体验小说美感特征及其生成机制,指出这类小说在吸纳西方现代主义艺术观念和小说技巧的同时,也撷取了后现代的某些艺术手法,并在融入作家独特的生存感知的基础上,实现了创造性的艺术表达。  相似文献   

13.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华裔文学在题材、主题、体裁等方面都比以往的作品更为复杂多元。美国华裔作家开始超越族裔写作的界限,趋向更为普世性的思考。李健孙的小说《老虎尾巴》对康拉德《黑暗的心》的戏仿,其目的在于解构原作中的欧洲中心主义倾向,并通过上校“拉布朗克”这一人物形象,揭示美国霸权主义行径。小说所表达的,即在不同文化及族群之间平等和谐的多元文化整合观念,正是当代美国华裔文学的主题叙述之一。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要地阐述近现代上海社会转型的历程,并从现代派作家成员结构的细致分析入手,认为现代主义作品在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上的怪异、夸张与虚幻,正是现代工业生活对作家精神产生作用的结果,是对传统认识论的颠覆.  相似文献   

15.
陈占彪 《学术探索》2008,(4):103-106
从鲁迅的艺术实践来看,他是运用现代主义手法的好手,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这方面研究颇多,亦无争议。但从鲁迅的艺术(包括美术、戏剧、诗等)主张来看,他却是坚定的反现代主义者,这方面却鲜有梳理。这一“实践”与“主张”分裂的根源在于他将艺术当作参与社会、改造社会的工具主义看法所致,因为在战斗的时代里,艺术虽然未必反映真实,但至少与写实是孪生的。只有使人“懂”才能发挥其作用,只有写实才能使人“懂”,这就决定了他的反现代主义艺术主张。  相似文献   

16.
魏菱 《琼州学院学报》2013,20(1):80-81,79
本文通过对莎士比亚著作《哈姆雷特》主人公的语言进行分析,领悟其戏剧语言中深层次的内涵和魅力。  相似文献   

17.
笑话作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样式,自诞生之日起就凭借其辛辣独到的讽刺手法,夸张变形的艺术构思以及背反逻辑的情节设想等语体特点而得到作家青睐,其代表之作当属《金瓶梅》。《金瓶梅》中的笑话或寓揭露于嬉笑怒骂,或寄批判于嘲戏谐谑,对黑暗腐朽的社会现实进行了酣畅的批判,体现了作者愤世嫉俗悲天悯人的创作精神。同时,这些笑话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们在情节架构上体现了作者的匠心独运,在艺术构思上彰显了作者的别出心裁,起到了为作品本体锦上添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派诗人戴望舒的理论著作《诗论零札》中,我们可以发现,现代派诗歌的核心,是情绪二字。诗的内容是表现诗人的情绪,诗的外在形式也决定于情绪,诗歌中意象的罗列也是以文字来表现的情绪的。情绪在现代艺术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是诗人的世界观,也是诗人的创作追求.中国现代派诗人在作品中回避现实生活中的矛盾斗争,一方面亲近自然,一方面躲进个人的情感世界,在个人的爱情世界中自我麻醉,寻找慰藉。这一派诗人的作品既有很强的感染力,更易对人们的情感进行熏陶。如何正视作品中的消极情绪,把握作品中的自我情感的宣泄,因此,在这类作品中的情感教育显得颇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仿拟是一种修辞现象,也是一种认知行为。形式上的仿旧和修辞上的创新构成仿拟的两大要素。形式上的仿旧是一种认知模式,包括语言形式和内涵的认知。修辞上的创新是认知语境效果的表现。从认知语境角度分析英语仿拟修辞,将有助于ESL/EFL学习者通过语言认知、语境习得和文化转译三步实现仿拟的学得。  相似文献   

20.
《哈姆雷特》蕴含的契约意识具有独特的审美特质。哈姆雷特通过一系列约定,和周围的人一起让混沌的世界恢复了秩序。这一切,不是靠武力和冲动,而是以自由意志为基础的缔约能力。契约的破与立的是故事情节发展的内动力,契约的守与背是哈姆雷特复仇的原动力,契约的自由意志与道德责任是莎士比亚对人性和社会的哲学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哈姆雷特试图遵循“奥卡姆剃刀”原则,依据约定的破与立,将国家恢复到有序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