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就文艺复兴使西方文明超过东方文明一事,阐述了由于古希腊和古罗马人文精神的发扬,人的天性的展现,确立了重视现世的人生的态度和人文主义的世界观;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及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使以人为本的现代思维模式取代以神学为本的思维模式,形成了在文学领域内以人性论为核心的较为系统的人学理论;文学开始向认识世界和认识人自身两个向度发展,这是人类认识上的巨大进步;文艺复兴时期受传统人文精神影响,一些人文主义文学家注重了人自身存在着的多重因素,深刻地揭示了人自身的复杂性。笔者从古希腊,古罗马的人文主义精神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创作的影响,阐述了古文明是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创作的土壤和母胎。  相似文献   

2.
王挺 《中州学刊》2002,(2):68-75
文学中的人文精神指的是人为了适应和改善自己的生存状态和追求发展前景而生发和表现出来的文明程度的总和。然而 ,历史的发展和进步是有规律的 ,且往往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的尖锐冲突 ,造成人伦道德的失落。人是按照和遵循历史发展的规律性来创造历史并实现自己的主体性目的的 ,因此 ,文学中的人文精神所呈现出来的状态和向度必然是曲折的。本文阐述了西方文学中的人文精神与历史精神由共态的、同步的到呈现出不和谐状态甚至发生碰撞、冲突 ;历史的悲剧人物以人文价值叩问历史理性 ,由对历史的思考向人本身思考的一个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人文精神是对人的存在的思考,是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注,是对人类命运的把握与探索,是对人的终极关怀。西方人文主义传统源远流长,萌芽于古希腊时期,兴起于文艺复兴时期,成熟于十七、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时期,构成一个完整的精神系统。西方人文精神在孕育过程中催生了西方的法治文明。西方人文主义奠定了法治的理性基础,树立了法律至上的信念,形成了自由、平等、人权的法治价值。  相似文献   

4.
儒家文化与"五四"文学现代性的发生之间存在内在联系."五四"时期无论是对于"人"的追崇还是对于现实引发的关怀,都使"五四"文学在一种时代的历史现实背景和西方文化思潮的中击下,走向了一条富于中国特色的现代性文学发展之路.除了对"人的文学"的发现外,儒家文化对于现实的关怀使中国现代文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在面对日益更新改变的活生生的现实面前熔铸了更多更复杂的关于历史、现实和人性的思考.这也产生了中国现代文学两个鲜明的主题具有个人话语模式特征的"人的文学"和关注现实的启蒙的文学.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5,(1):88-92
浪漫主义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众的文化水平逐步提高,一部分女性也参与到文学创作活动中来,男性作家一统天下的文学格局有所改观。尽管女性并非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主体,但是女性作家的文学活动与文学创作反映出了浪漫主义时期文学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社会地位,值得关注。由于存在社会身份和话语表达的差别,女性文学作品在这个时期并没有得到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文学艺术面对克隆人这一人们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 ,必须从人文精神方面作出自己真诚的应答。就克隆人与文学发展的关系而言 ,一方面 ,我们应在文学叙述维度上寻找新的叙述资源 ,丰富文学创作的领域 ;另一方面 ,我们又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维护人类诗意生存的崇高社会使命 ,寻求文学审美的深度模式。  相似文献   

7.
互文观念是西方20世纪出现的一种文学文本释义理念,它十分关注文本解读过程中,当前文本与先前文本、历史文本及历史文化记忆的多重关联,在比较中凸显当前文学文本的文化蕴意。中国古代也有"互文"思想,但主要是一种文学创作修辞技巧和文本释义句法理论。囊括中西学术思想的新型互文理论对于阐释文学经典文本的语言美和多重文化意蕴具有方法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晚清外交官文学创作的一种界定:“使外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太伟 《天府新论》2011,(3):149-153
在近代西方强权外交的背景下,晚清开始向外派驻使臣,这些使臣具有政治身份和文化身份的双重复合性,他们出使异邦,思考中外异质文化的文学创作,是近代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独特的文学现象,但学术界长期缺乏对此现象的整体观照。论文拟将晚清使外文臣的文学创作界定为"使外文学",以便从整体上对使外文臣的文学创作做出一个合理的界定。"使外文学"的异质文化书写,表现了创作主体在他者语境中自我认识的深化,并为国家文化形象的完善以及世界各民族的全球化融入过程,提供了独特的文学书写范式,应当在跨学科范畴中加强研究的力度。  相似文献   

9.
姜蕾  陈晓芳 《理论界》2011,(12):92-93
人文主义思想在西方文学领域是一个有意义的文学命题,有其产生的特定的艺术土壤和社会文化背景。人文主义文学强调对人的关注,探讨人的本质和人类生存的意义。人文主义兴起于文艺复兴时期,在古代、近代、现代和后现代不同文学阶段展现了不同的文学风貌,本文旨在整理现代时期人文文学的发展脉络和阶段特色,研究人文主义思想对于该文学发展阶段的各个主要文学流派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西人文精神传统之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文精神是人类对自身的探究和思考,对人生和世界存在的基本意义的关注和追问,并力图在生活中去努力实践和追求人性与社会的真、善、美,人生的最高境界和价值。它植根于不同民族文化土壤中,有自己生存发展的传统。中国人文精神传统从先秦开始,到明清,经历代文人的思辩论争形成儒道互补的人生价值取向,天人合一的终极价值追求和人欲对天理的对立斗争。西方人文精神则体现了理性与信仰的对立统一,崇尚自由,追求平等,注重人的主体性、创造性和行动性的思想内涵。本文探讨了20世纪以前中西人文精神的发展和特质,并比较了它们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人文精神,是关于人的存在意义的形而上的思考。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人文蕴含,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理论就表现出鲜明的人文意识,其宗旨是建立在对人的生命关怀的基础上。它以“仁”学作为思想基础,在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和政治统治各个层面得以充分体现。今天,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需更加关注对人心性的终极关怀,“以人为本”,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创造中国现代化的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12.
新形势下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再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文素质是一种深层次的内在结构 ,是人适应于社会的一种综合素质。鉴于目前高校尤其是理工科、医科院校人文教育薄弱的现状以及知识经济社会对人文素质的重要需求 ,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 ,培养人文精神 ,重视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的结合 ,从而促进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当代社会人文精神缺失之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文精神缺失大讨论的背景下提出这个倍受瞩目的哲学命题,其重大意义在于使人本身的价值问题能够得到更加深刻的关注,有利于当代社会人文精神的建构与培养。当代社会人文精神缺失的表现主要是: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精神文化世俗化、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构失衡等。其主要原因是:新旧价值观的冲突、技术理性的异化及急功近利的价值趋向等。  相似文献   

14.
盛蕾 《学术探索》2013,(6):141-143
人文精神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沉淀和提炼的精神文化的思想精髓,也是我国教育建设的指导理念。在人类社会步入信息时代的今天,以电影为媒介传播知识信息,弘扬人文理念已成为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近几年,中国电影呈现蓬勃发展的繁荣景象,体育电影以其别具风格的艺术题材日渐展露出自身的社会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与认可。如何在体育电影中渗透人文精神,弘扬人文精神,传播人文精神,是当前体育电影发展与改革过程中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政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医科院校培养医学生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理念,为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育和造就新时代的良医注入了正能量。  相似文献   

16.
科学与人文:保持必要的张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科学”和“人文”体现了两种不同的精神,即英国学者斯诺所谓的“两种文化”。当二者相对而言时,科学作为人们在认知意义上把握世界的方式,体现着价值中立的理性精神,从而属于知识论范畴;人艾则是指以信仰为特征的意义世界及其终极指向,它以超越理性认知为其特征,从而属于价值论论域。从陈述形式看,科学与人文体现了事实判断(是)与价值判断(应当)的分野。“能够的”与“应当的”、“我知道”与“我相信”乃是科学与人文在客观和主观两个层面上的表征方式。科学与人文的关系有一个历史演变过程。科学同人文的分裂、冲突和对峙,…  相似文献   

17.
关于高校图书馆员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是现代大学图书馆员必备的素养,大学图书馆馆员应该具有严谨、务实、探索、思辨、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友善、关爱、谦逊、宽容、进取的人文素养,才能影响和改变读者并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18.
时代发展要求哲学必须与时俱进,这不仅反映在内容上,更反映在基本内核——哲学根本思维方式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思维方式是实践思维方式,实践思维方式内在蕴涵着以人为本的思维方式、辩证的思维方式、没有固定模式的思维方式。深入理解和体会这三种思维方式在现实中的导向作用,对于培养人们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人文精神的新阶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发展观批判性地继承了人类历史上的人文精神,它继承了古希腊的公共精神,而抛弃了它的不平等性;它继承了西方近现代的肯定人的价值与能动性,而抛弃了它过于张扬人的理性能力的一面;它也扬弃了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吸收了其注重社会和谐和行政伦理思想,并抛弃了它的忽视个体和把个体工具化的倾向。由此,科学发展观集人类人文精神之菁华,构成了人文精神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社会人文精神的建构,关系到人类自身的重大问题,更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当代社会人文精神的建构,必须坚持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极吸收西方人文精神的合理因素,并且与坚持马克思主义阐述的人文精神原理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