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言》中的进步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荣 《船山学刊》2005,(1):132-135
明代作家冯梦龙编辑加工出版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不仅是我国短篇白话小说的宝库,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三言>对社会生活进行了多侧面全方位和生动形象的反映,表现了作者早期民主启蒙倾向.这些使它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都具有不可磨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沈其旺《中国连环画叙事研究》(江苏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从理论与历史出发,阐述社会生活和学术研究中以图言文艺术的发展历史,对相关理论进行总结,并重点分析由以图言文到重图轻文的蜕变发展,对中国连环画叙事的总体特征进行了总结。该书具有三个最突出的特征:一、重点分析图像与脚本间的对立统一关系该书从文学和图像的角度出发,详细论述了  相似文献   

3.
人类学笔记,还是国家与文明起源笔记--初答叶志坚先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东  林锋 《东南学术》2006,(2):77-86
本文是为促进学术交流,就叶志坚先生的<是"国家与文明起源笔记",还是"人类学笔记"--与王东、刘军先生商榷>(<东南学术>2005年第3期)一文而作的.叶文对我们之前在<哲学研究>2004年第2期的<"人类学笔记",还是"国家与文明起源笔记"--为马克思晚年笔记正名>一文中关于为马克思晚年笔记正名,并将"人类学笔记"流行称谓更名为"国家与文明起源笔记"的观点及理论根据,提出了他的不同意见.对此,我们将在本文中,就叶文提出的主要问题、主要观点,其中包括叶先生本人的一些在我们看来不够妥当的观点和看法,结合我们的观点,作相应的分析和说明,与叶先生及学界同仁进行一次深入的学术探讨.我们主张,为恢复马克思笔记本来面目和马克思晚年思想原貌,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根本超越长期以来流行的"人类学笔记"错误称谓,确立对笔记的科学解释--用"国家和文明起源的历史哲学研究"来解释马克思晚年笔记,并将笔记更名为"国家和文明起源笔记".  相似文献   

4.
路遇研究员的专著<中国分不处区历史人口考>,近日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在人口史研究的领域,继他完成并出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重大成果<中国人口通史>和<新中国人口五十年>之后,又完成并出版的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成果.  相似文献   

5.
出版,以下简称<文编>)的辑录成功是嘉惠学林的一件大事.2010年1月,向南、张国庆、李宇峰著<辽代石刻文续编>(辽宁人民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以下简称<续编>)又告完成.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以来的宋人笔记研究,经历了一个从不受重视到受重视,从少数知名学者为主到众多学者和出版机构争相介入,从选题的无序到有组织、有计划的过程,并出现了<梦溪笔谈校证>、<历代笔记概述>等一批颇具典范意义的研究成果,令人欣喜.但在整理的数量、质量以及检索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还远不能满足唐宋文史研究的需要.加大整理和研究宋人笔记的力度,编撰<宋人笔记类编>,建设更加完整的宋人笔记数据库,加强宋人笔记研究的理论建构等,是宋人笔记研究的必然出路.  相似文献   

7.
<张申府文集>于2005年1月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它的出版对我们了解20世纪中国社会、政治以及学术文化诸多方面都是十分重要的历史资料.正如张岱年先生在该文集的<序>中所说:"张申府是当代中国的哲学家、政治活动家,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上的著名人物."1993年中国文化书院举办过一次<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张申府、汤用彤、梁漱溟诞辰百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会后把有关论文编成文集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8.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鸿儒纪昀所做的小说集,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最近二十年,<阅微草堂笔记>的研究逐渐成为学界研究的重点,对其版本的研究更是最近十年才开始的.随着对<阅微苹堂笔记>研究的不断深入, <阅微草堂笔记>的版本研究也逐渐成为研究方向之一,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冯天瑜先生新近出版的50万言的论文集<人文论衡>(武汉出版社,1997年4月),封面设计独出心裁:素净的白色底子,中间用饱醮浓墨的巨笔挥扫成酣畅淋漓的黑色笔触,给人一种历史深沉感和现代抽象感混融的印象.这个设计正好反映了<人文论衡>的基本特色:凝重历史现象的审慎探研与现代人文精神理性追思之间的结合;毛笔营造的笔墨意趣,则象征着该书所追求的人文精神的中华内涵.  相似文献   

10.
出版于1956年的<中国历史概要>,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编撰的一部完整记述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历史的通史著作.该书编纂于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时代.体现了当时中国史学界对于中国历史发展的总体认识,提出了革命化的中国历史叙事模式,揭示了中国人民真正走向新时代的思想文化保障.  相似文献   

11.
如果将1935年<译文>上的孟十还<左拉与现实主义>一文看作是国内学界研究卢卡奇的起点,那么,卢卡奇研究在国内已经有了七十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北宋熙、丰之际,中国文学选本生成与接受的基本语境从文学语境切换到道学语境.在这一语境中,<文选>的文学标准受到了空前的否定,<文选>第一次成为嘲风弄月的代名词.宋人对<文选>文学标准的发难在宋代和宋代以后产生了三个方面的负面影响:<文选>的盛行趋势发生了逆转;对<文选>的苛评进一步升级和泛化;以道学标准增删<文选>文本成为一种风气.  相似文献   

13.
1 孟子有言:"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在介绍和评说<兵家法思想通论>(张少瑜:<兵家法思想通论>,人民出版社2006年11月出版.以下简称<通论>.凡引自该书只注页码)之前,得先说说它的作者张少瑜.他不是专职的法律史教师或研究者,而是一位编辑.  相似文献   

14.
冯韧 《北方论丛》2001,(6):W004-W005
2001年4月26日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知识产权日,李世龙、张维城选择这一天出版他们合作编纂的<著作权人手册>(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4月第一版,以下简称<手册>),无疑是向这一重要纪念日的献礼.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历史小说与<史记>有着密切联系,它从互文性的角度对<史记>文本进行了历史诗学的转换.在这一过程中,现代作家通过母题的重组,建构了文学性的情节形式,同时还把个体经验融入<史记>人物及事件中,在丰富和发展这些情节形式的同时,也表现了对世界的新的看法.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的审美特征在<史记>母题与小说情节形式的互文关系中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吕明灼 《东岳论丛》2005,26(1):206-208
唐致卿洋洋七十万言的新著<近代山东农村社会经济研究>一书,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终于由人民出版社于2004年7月正式出版了.二十年的血汗没有白流,他成功了.我真为他高兴.二十年前,当我们都在山东社会科学院工作的时候,我就知道他在搜集这方面的资料,吃过不少苦头.现在看到这部巨著出版,真有不少感慨.我祝贺他为历史科学,特别是为区域史研究,为近代山东农村、农民研究作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诗>是<焦氏易林>文体与文辞的主要来源.作为齐诗遗说的<易林>,是研究汉代<诗>学演变发展的重要文献;而通过对其文辞名物的考释,有利于佐证毛诗故训,从而正确解读毛诗.<易林>吸收了<周易>卦爻辞言简意赅及<诗>四言韵语的特点,发展成为精炼的四言短体诗.这种独特的创新文体,是汉代经学对文学渗透的体现之一.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说文解字>中一组人鸟相关的词的系联、分析可以看出,<说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部用文字训诂讲述的人类的上古历史,是一部民族史、文化史.在今天文化研究升温的情况下,<说文>对于这种研究的价值不言而喻,而<说文>与文献互证的研究方法在现代重视多学科结合的科学研究中尤其值得取法.  相似文献   

19.
重庆邮电学院法学院代金平教授主编,曾维伦、钟离离副主编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论纲>一书,于2004年9月由宁夏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全面地进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建构,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了很多有益探索.该书是集体作品,各位作者既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又有丰富的高校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经验,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和教学的中坚力量.从2000年以来,他们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确定为研究和教学重点,经过4年的艰苦努力,终于成就了洋洋31万言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论纲>,这既是一件十分值得可喜可贺的事情,又必将有力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教学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马小玲 《西域研究》2002,(3):110-113
2001年,耿世民先生的论文选集<新疆文史论集>作为中央民族大学学术文库之一种出版发行了,耿先生在民族语文的教学和研究,成就斐然.截至2001年,耿先生已出版专著14部、译著14部、教材5部,发表论文105篇(汉文67篇、外文38篇).<新疆文史论集>仅仅辑录了耿先生汉文论文30篇,诚然,这本书只代表耿先生的部分成就,但却能让读者窥见其在突厥语文史研究上科学而严谨的态度以及对新疆古代文化、历史、语言研究做出的贡献.本书共分为五个部分:语言文字、文学、历史、宗教、回鹘文文献研究.前言是冯·加班女士专为耿先生所作,附录一、二是关于耿世民先生生平成就介绍和个人著作目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