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麻醉师     
上过手术台的人,都会记得一群戴口罩的人,俯首看你,顶着那天花板苍白日光灯的冰冷感觉。那一刻,你完全失去自主权。一句话:任由宰割。麻醉师不  相似文献   

2.
口罩文化     
正前几天去小区门口的便利店购物,忘记佩戴口罩,结果招来众多异样目光,让我浑身不自在。在疫情防控时期,外出戴不戴口罩,事关秩序规则,也事关对他人健康的尊重,这是一件大事,也是一种"社会文化"。从口罩的发展历史来看,它就是"利他文化"的产物。一般认为,世界上最先使用口罩的是中国。古时候,中国宫廷里的人为了防止粉尘或口气污染他人,用丝巾遮盖口鼻,如《礼疏》载:"掩口,恐气触人。"《孟  相似文献   

3.
春寒料峭,围巾、手套以及口罩等保暖装备还是很受青睐,很多人至少有一两件,也有人三者都有。围巾、手套以及口罩在保暖御寒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但如果使用不当,则可能会适得其反,给我们的健康带来伤害。  相似文献   

4.
口罩主要是用来预防疾病的,防止外界的病菌、病毒钻进体内引起疾病。不过,有一些同学错把它当成“保温罩”了,天气稍微凉一点,就把口罩给戴上了,甚至出门就戴,形成了习惯,这就不好了。你想想,老戴口罩就把自己与外界隔离  相似文献   

5.
《阅读与作文》2007,(10):58-59
以毒攻毒是五毒 “五毒俱全”,这是一个几乎所有中国人都会用的词。一个人如果“五毒俱全”,那么此人就堪称“死有余辜”。但是,“五毒”到底是什么,有人认为是“吃、喝、嫖、赌、抽”,有人认为是“坑、蒙、拐、骗、偷”……其实都不对。  相似文献   

6.
正其实人活着就挺好,至于生命有没有意义另当别论。活着每天都会有太阳升起来,每天都会看到太阳落下去。你就可以看到朝霞,看到晚霞,看到月亮升起和落下,看到满天的繁星,这就是活着的最美好的意义所在。我相信大家看到我的第一眼一定感到非常的失望。实际上,每一个人都是非常普通的,我们很多时候会发现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东西跟我们未来的幸福和成功其实没有太多的联系。比如,有人认为,相貌跟未来的成功会有很多的联系;有人认为,自己的家庭背景会跟成功有必然的联系;有人认为,上名牌  相似文献   

7.
王小衡 《社区》2014,(21):48-48
炎炎夏日到来,全国多地区出现的雾霾天气并没有随着气温的升高而消散,PM2.5指数依然居高不下,空气污染严重。在炎热的季节里,再戴上口罩出行,对于人的耐热性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是相比健康而言,防雾霾的意识还是不能松懈。  相似文献   

8.
一、“五毒”原来是良药 “五毒俱全”,这是一个所有中国人都会用的词。一个人如果称得上“五毒俱全”,那么此人就堪称“死有余辜”。但是。“五毒”到底是什么,却一直存在很大争议.堪称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吃、喝、嫖、赌、抽”,有人认为是“坑、蒙、拐、骗、偷”,有人认为是“蛇、蝎、蜈蚣、壁虎、蟾蜍”。而真正意义上的“五毒”却和这些没有任何关系。  相似文献   

9.
不同的人戴相同的戒指,会戴出不同的感觉。最重要的是要根据各人不同的手指形状,选择不同的戒指。因为戒指上钻石的大小、形状、色彩及颗数都会影响戴在手上的效果。因此钻戒必须配合指形,才能给人五指纤细柔嫩的感觉。  相似文献   

10.
春天什么都长,长点心眼不难。卡耐基常常带着爱犬去公园散步。当时的纽约有一个执行得并不是非常严格的规定:凡是带狗外出的人,无论有没有锁链系着,都要给狗戴上口罩。  相似文献   

11.
王琦 《源流》2014,(1):26-26
2013年12月4日,南京发布空气质量红色预警,南京市城管局环卫处启动应急处置预案,通知各区环卫公司购置专业防霾口罩,但有市民反映,在路过建邺区黄山路的时候,看到在户外辛劳工作的环卫工人们,并没有戴上专业的防霾口罩。  相似文献   

12.
    
绘丹 《中国农村》2007,(2):60-60
有,美好的东西不仅仅珍贵,而且真的能给人带来好运。有人说珍惜美好、心地善良的人。连上帝都会眷顾和帮助他!  相似文献   

13.
正搬了新家,每当看到用油漆粉刷过的光滑门窗,我都会想起装修时那对刷油漆的小夫妻。夫妻俩都不到30岁,来自湖北。丈夫姓张,我叫他小张。小张看上去很憨厚,小张的妻子因为戴了个大口罩,看不清她的样子,但露出一双大眼睛水汪汪的。他们俩干活都很仔细,也很卖力。  相似文献   

14.
万象     
《人力资本》2008,(7):94-94
6万人冒领社保1.8亿;上班讲话要被罚“戴口罩”;娃娃脸CEO更能帮公司化解危机;医生擅自前往灾区救灾被辞退;伊朗一家国营公司要求单身员工结婚  相似文献   

15.
程芬 《社区》2009,(15):15-15
1个人捐1亿元与1亿人各捐1元,哪个更有效率? 大多数人都会认为不管是从吸引眼球还是成本核算的角度,1次亿元捐赠都比1亿次1元捐赠的效率高得多。但是,也有人把2008年看作是中国的民间慈善丰收年,依据就是在多灾多难的2008年,民间捐赠首次超过了企业捐赠。  相似文献   

16.
两个相爱的人,分开了,就有很多种可能,无论哪一种发生,都会有人心疼。所以,我要和你在一起。  相似文献   

17.
《阅读与作文》2009,(5):62-63
人死后是否灵魂存在?这是一个人类最难回答的伺题。有人认为人有灵魂。有人认为人死如灯灭,什么都没有了。但要让自己的观点有说服力,就必须拿出证据。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或反驳对方的观点,研究人员进行了各种各样有趣的实验。结果往往千差万别。以下是研究人员迄今实施的10个最奇异的来生实验。  相似文献   

18.
彰华 《山西老年》2014,(12):13-13
10月19日,2014年北京马拉松在天安门广场开跑。选手佩戴口罩跑马拉松,成为马拉松历史上"壮观"的一幕。当天北京的PM2.5指数达到331重度污染,比赛现场,不少参赛者都戴起了各式各样的高倍防护口罩。  相似文献   

19.
新冠肺炎疫情的危损将身体的问题变得尖锐,借由身体社会学的视域来探析口罩防疫的多样化面相,对于理解这一问题颇有助益。在强区隔性的防疫空间中,作为身体流动的技术物,身体呼吸与技术、身体习惯、基于身体的认同和社会管理皆影响着人们对于公共健康秩序和他人存在的感知与互动,并最终反映在口罩的戴与不戴,完全掩盖与拉低展露的多样化图式之中。以合法身体为准的公共健康秩序与多样态的身体行动,在口罩防疫的身体实践中不断对峙与调适,将身体经验与记忆嵌入到地方的社会文化结构之中。或许,只有公共健康秩序的可见边界在“规训态”与“沟通态”身体运用的结合中逐渐消匿,身体治理与身体运用的逻辑在口罩之上达致共通,才可能塑成高度自觉的口罩防疫这一“身体秩序”。  相似文献   

20.
正为进一步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牢牢守住疫情防控防线,参照省疫情防控办《冬春季新冠肺炎疫情健康防护措施指引》(省疫情防控办[2020]135号),市疫情防控办组织专家修订了《温州市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一、需要戴口罩的情形1.到医疗机构就诊、探视、陪护的人员,或者其他有发热、咳嗽等可疑症状者。2.水产品、冷冻食品和农副产品仓库、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场所的工作人员,运输、选购上述产品的司乘人员、采购人员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