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启蒙思想家所主张的天赋人权中,生命权是人类自我保全的首要诉求。自然状态中的人们平等地享有天赋权利,人人都是自身权利的保护者,同时人人又都是对自身权利是否受到侵害的裁判者。但人性的自私使得这种人人自我裁判的自然状态逐渐失去公正,最终被国家和政府所取代。人们在保全生命权的前提下,将裁判和惩处犯罪的那部分权利让渡出来形成国家权力,而国家权力中裁判和惩罚侵害他人生命权的权力逐步制度化,就成为很多国家刑法制度上的死刑制度。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类一切制度设计应该说都是出于保障人类的生命权;而死刑制度的结果总以某种…  相似文献   

2.
自然状态理论是霍布斯全部政治学说的基础,它是一种用来说明公民社会的起源与本质、阐明优良生活条件的理论假设.在自然状态中人拥有天赋的自然权利即自我保全的自由,但权利与权利对抗的结果是形成了每一个人对每个人的战争状态.从自然状态到公民社会的过渡是以人的激情和理性为基础,通过发现自然法和缔结契约而实现的.公民社会与自然状态形成一种善恶对照,和平、安全、秩序是公民社会的政治价值.  相似文献   

3.
受霍布斯自然状态学说的影响,现代政治哲学广泛地从自然状态出发阐述政治社会的起 源和性质。但对霍布斯主张自然状态是战争状态的学说,一直缺乏准确充分的理解。本文指出,霍布斯 所谓的 “自然状态”是借助经验原则建构的一个指向未来的空间,在这一空间中,自然平等的人之间 因为力量的比较而导致的内在冲突 (自然激情论证),与每个人从自我保存的绝对自由推出的 “对一切 东西的权利”所引发的矛盾 (自然权利论证)都证明,自然人性,如果没有人为的共同权力,无法建 立和平的共同生活。霍布斯有关自然状态是战争状态的学说,实际上是他的国家契约论的人性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作为民间社会契约的<"五月花号"公约>虽然简短,但却蕴涵着丰富的宪政价值:第一,政府是人民同意的产物;第二,订立社会契约的目的在于保障人人思想及信仰自由的权利;第三,宪法、法律与公职权力的目的是对上帝所赋予的自然权利的确认与保障;第四,人民遵守法律的道德正当性在于人民的自我承认,守法是人民自我约束的一种义务体现.<"五月花号"公约>是清教徒进行自我社会管理的体现.正是基于这种契约理念,它才孕育了美国民主以及宪政法律制度的萌芽.  相似文献   

5.
早期现代自然权利学说的核心内容在于对自然状态的假设,以及自然人通过达成社会契约而从自然状态进入社会状态。自然权利学说所假设的自然状态并非人类历史上真实和普遍存在过的事实,而只是从当时的实际社会生活经验中反推出来的一种理论假定状态,它对经验的依赖使得早期自然权利学说是存在缺陷的。针对早期自然权利理论的这一问题,康德、黑格尔与马克思等人都进行了批判。康德从纯粹实践理性出发,以先天形式演绎的方式来建构具有普遍必然性的法和权利理论,克服之前自然权利学说的经验品格。黑格尔和马克思尽管也同样反对经验主义,不过与康德的形式主义进路不同,他们认为,关于人类自由的政治哲学理论既不是实证主义的,也不是规范主义的,而是"事实的规范性"的。只有从以"事实的规范性"为核心的理论视角出发,而非从自然权利学说出发,才可以更为有效地理解和变革人类的真实状况。在马克思等人的彻底批判之下,早期现代自然权利学说最终走向了解体。  相似文献   

6.
"无为",在老子的哲学思想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老子提出了"柔弱不争,致虚守静,因循自然"的无为思想,强调要按照自然规律,按照人的本性去"为",让所治之人,所治之事都能根据自身的规律和条件自我内化,自我调整,这样才能达到统治的最和谐的状态。老子的无为思想,无论对于他所处的那个社会还是对我们当代而言,都有着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自然权利与自然正义是施特劳斯政治哲学的核心理念.施特劳斯以为二者关系既冲突,又彼此互构.前者表现为自然权利的兴起导致古典自然正义的衰微,引发西方现代性危机以及哲学政治双重扭曲;后者则体现为自然权利观念导源于自然正义的内在逻辑,古典自然正义必须经由自然权利嬗变过程并最终回归自身,才能真正解决哲学政治危机.  相似文献   

8.
约翰.洛克的《政府论》微言大义,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全书以批驳菲尔麦君权神授论为立论基础,通过自然状态、自然权利、社会契约推导出有限政府、人民反抗暴政的权利,是英国光荣革命的先声,对于后世的法国革命、美国革命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自然状态是近代西方政治哲学和法理学的理论基石和逻辑出发点。自然状态学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权利观念的发展史。霍布斯、洛克和卢梭各自赋予自然状态概念以不同的内涵,但都将自然状态视为一种人类的非政治的存在状态,认为人类最初生活于自然状态中,人类成立政治社会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然权利。他们的自然状态概念其实都是一种思想实验或理论假设,这并不妨碍以之为前提的逻辑论证的有效性。自然状态作为一种论证方式充分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他们提出自然状态学说的目的不是为了再现历史上人类的原初状况,而是为了论证政治社会起源的根据。  相似文献   

10.
近代自然法学家们提出了"天赋人权"说或"自然权利"说,从探索权利的来源和根据起步,进而探讨了权利的内容.近代西方权利观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这里面既有希腊城邦政治文化的熏陶,自然法、自然权利和自然正义的理论发展,又与罗马的权利观和法律制度的成就密不可分,基督教的人人原罪救赎之说则发展了人人平等的权利观.为近代西方权利观念的形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自然状态是社会契约论的一个理论预设。本文从霍布斯和洛克对人性的基本看法出发,对二者所描写的自然状态及自然状态中所要遵循的自然法、所享有的自然权利、走出自然状态订立社会契约等几个方面作一简要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2.
死刑存废之争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热门话题,倍受人们关注.社会契约论是近代西方国家曾经流行一时的一种国家权力来源学说曾经被普遍用来解释刑罚权的来源.洛克和卢梭是社会契约论积极主张者,但由于两者对于自然状态的理解不同导致他们对死刑的观点也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霍布斯、洛克政治思想共同的理论原点自然状态这一概念,比较两个人的自然状态特征的异同,分析了洛克的自然状态和战争状态的关系,分析推演出自然状态的人性观,激情、自我保存是霍布斯、洛克的自然状态下共同的人性,分析了自然状态的历史性与非历史性,简单分析了两人自然状态下的个人权利及由自然状态推演出的两种国家观。  相似文献   

14.
在《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一书中,诺齐克主要围绕个人权利理论和自然状态理论来论证唯有最小国家才具有正当性这一命题。然而,由于他的个人权利理论、自然状态理论以及他所阐释的最小国家理论,都存在着严重的解释性困境与局限,所以,诺齐克对最小国家的论述是非常缺乏解释效力的。  相似文献   

15.
在西方古代社会里,由于受到宗教神权的影响,人处于边缘化的无权地位。为了以人权取代神权,现代社会把人确立为权利主体。随着人成为权利主体,自然就逐渐沦落为人类征服改造的对象,从而导致了严重的自然破坏。为了拯救自然,人们开始将人类的权利扩大到自然身上,试图通过赋予自然以权利来达到保护自然的目的。然而问题在于,自然并非一个权利的主体,自然无法运用和捍卫自身的权利,赋予自然以权利并不能阻止人们对于自然的破坏。因此,为了达到保护自然的目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们应该从自身出发,把自己从权利主体变为责任权利,主动地承担起对自然的责任。不过,人类对自然负责,并不意味着人类是自然的主人,人类必须尊重自然的本性,自觉成为自然的守护者。  相似文献   

16.
别除权在破产法上的形成,依赖于民事实体法上相关的基础权利,前者实际上是后者在特殊状态下的折射和反映,所以,别除权的权利内容和权利行使是依据民法或物权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有必要从别除权的特征和立法意图等角度出发,结合日本别除权相关法律,就完善我国的别除权立法提出一些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7.
超过诉讼时效期间的债权债务处于法律不再调整的自然状态,自然状态下的债权人的债权或者权利人的权利在学理上被称为“裸体权利”。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诉讼时效制度不很合理,尽管2003年官方颁布的《民法典草案》讨论稿对此作了修改,但仍不够完善。因此,本文在分析诉讼时效下“裸体权利”形成原因的基础上,反思我国关于诉讼时效制度的设置合理与否,认为即使是在诉讼时效制度设置相对完善的情况下所导致“裸体权利”产生,也应该给予“裸体权利”人在不违背诉讼时效制度理念的情况下以充分的救济可能。  相似文献   

18.
约翰·洛克的《政府论》微言大义,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全书以批驳菲尔麦“君权神授论”为立论基础,通过自然状态、自然权利、社会契约推导出有限政府、人民反抗暴政的权利,是英国光荣革命的先声,对于后世的法国革命、美国革命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浅议假释制度的完善——以罪犯权利保护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罪犯权利保护是法治社会的本质要求,保护罪犯权利是实现保卫社会的必要条件.假释作为一种对法院裁判确定行刑期限的改变方式,是罪犯享有的权利而非对其奖励.该权利介入了对罪犯主观改造评判的因素,因而其完善对于罪犯改造及其重新回归社会保障措施之建构有重大意义.罪犯权利保护呼唤犯罪控制与罪犯防治的社会工程化,实现罪犯由监禁状态向社会的良性回归并最终保卫社会.  相似文献   

20.
《荒野指南》是一部探讨人类如何与自我、社会和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本.阿特伍德通过剖析人类生存现状,指出人类所面临的身份危机、人际关系冷漠和环境问题,批判了理性主义和货币经济,表达了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担忧,促使人们反思自我与他人、自然的关系,希望人们在实现自我的同时,能够与他人、社会和自然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