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著名经济学家下村治的高速增长理论构成了战后日本以生产力为核心的经济政策的基本理念。它的基本内容是利用“资本产出系数”和“进口依存度”分别对国内、外的供给能力进行数量分析,论证了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潜力。它的思想来源是凯恩斯的理论以及试图将凯恩斯的理论长期  相似文献   

2.
论日本的设备投资主导型经济增长河北大学日本研究所江瑞平建设银行山西省分行杜亚军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日本经历了长达近2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由于这一经济高速增长的生成是以设备投资的急剧扩大为基础和主导的,故被许多经济学家称为“设备投资主导型”经济增...  相似文献   

3.
我是研究日本经济的,常到日本去。日本朋友问我对日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我常喜欢用“三个吃惊”来表达我对日本的印象。 第一个吃惊——战后的高速增长 第一个吃惊是战后的“高速增长”。战败初期就不用说了,就是到了50年代的中后期,有几个人预想到日本经济以10%的速度持续地“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4.
七十年代中期以来,日本政府的经济政策由高速增长转向稳定增长,这是由于经济高速增长的基础消失、世界经济环境急剧恶化和日本经济面临结构性调整等内外背景的变化,日本政府才及时提出并推行了稳定增长的经济政策。就此初析如下: 一、稳定增长的政策思想稳定增长是相对于高速增长而言的,它的实质是放弃高速增长政策,实现中速增长即5%左右实际的增长率。稳定增长政策的具体内容是:  相似文献   

5.
产业合理化又称企业合理化,它是日本政府在战后经济复兴时期继倾斜生产方式后推出的又一项重大产业政策,贯彻实施于横跨经济复兴和高速增长两大阶段的50年代。对这一政策做一实证性考察,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揭示战后日本经济复兴和高速增长的原因,而且由于这一政策是在低积累、低发展的历史条件下制定和实施的,因而对当前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选择经济现代化的道路,也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克·布洛格所著《凯恩斯后著名经济学家》一书于1985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布洛格是英国伦敦大学荣誉教授和白金汉大学经济学顾问教授。他对于00位现代西方经济学家们的生平与工作作了简要介绍。据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评论:本书是布洛格所著《凯恩斯前著名经济学家》一书的姊妹篇。从布洛格的介绍中可看到,20世纪3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和演变。这一发展过程可分为早期、中期和近期。在早期(三、四十年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是在凯恩斯经济学、数理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论、经济周期论方面发展。货币主义初露头角。计量经济学、福利经济学也刚问世。而米塞斯是奥地利学派最后一位代表人物。在中期(四、五十年  相似文献   

7.
日本著名经济学家香西泰所著《高速增长的时代》一书的中文版,最近已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作者香西泰生于1933年。1958年毕业于东京大学经济学部,同年以名列前茅的成绩  相似文献   

8.
著名经济学家、神奈川大学教授清水嘉治博士和该校经济学部教授海道胜稔、池上和夫、梶村秀树一行四人,于1988年5月6日访问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所  相似文献   

9.
论战后日本反垄断政策的导入与经济高速增长机制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资本主义从1868年明治维新开始确立,后经一短暂的自由竞争时期,到本世纪初也步入了垄断阶段。随之而来,“垄断所特有的停滞和腐朽的趋势”,①遂在其社会经济生活中日趋明显地展示出来。然而,在战后尤其是5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又引人注目地呈现出高速增长的势头,并一直持续了二十年之久。究其原因,极为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导入和推行反垄断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弱化了资本主义垄断对社会经济发  相似文献   

10.
经济心理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欧美大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学界悄然崛起的一门起源于经典经济学和现代心理学交叠处的新生科学,其诞生标志为1946年法国著名经济学家雷诺撰写的“第一部将经济学与心理学有机综合的系统性著作”《政治经济学和实验心理学》一书。70年代末、80年代初,迫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持续疲软、萧条和跌岩的严酷事实,一批“有着良好心理学素养”的西方经济学家,自觉地把研究视角投向经济现象的背后,试图发现引起并牵动经济现象的“活的主观因素和心理因素”,即“那些要对经济行为、决定以及选择负责的力量”,致使经济心理学异军突起,迅速  相似文献   

11.
海外稿约     
美国田纳西大学将举办为期一周的“后凯恩斯经济”专题研讨会,论题为“90年代美国、欧洲与太平洋经济问题。”主要集中讨论欧洲、南美、北美、澳洲和亚洲的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决策专家所撰写的研究论文,内容包括:  相似文献   

12.
一、尖端科学技术是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技术与经济之间存在着这样一种关系:技术进步促进经济的增长,经济刺激引发技术的发展。可以认为,产业革命以来,以大约50年为周期的长期性波动(即康德拉捷夫周期)带来资本主义上升局面的原因,显然是技术的巨大进步,即技术革新浪潮。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从60年代开始到70年代初为止,世界经济曾处于增长时期,其中日本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此  相似文献   

13.
为什么国与国之间在经济增长方面的差异如此之大?在过去30年内,工业国家中的日本为什么能出现经济“奇迹”,而与此同时,英国却发生了经济萧条?在发展中国家内,哪些因素使得太平洋海盆国家的经济有力地增长,而其他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却经历了经济衰退?在由A.C.哈伯格主编的《世界经济增长》一书中,20位杰出的经济学家对上述以及其他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哈伯格博士在书中论述了他们的研究结论,并概括了有关经济增长的13条“政策教训”。现将这些教训简述如下,它们均引自国际经济增长中心出版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增长》一书的摘要。  相似文献   

14.
战后以来,日本经济在经历了“恢复”、“发展”和“高速增长”三个时期以后,从1971年开始转入以“低速稳定增长”为特征的“转折”时期,这一时期到来的基本标志是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从60年代的两位数下降为1971年的5.4%。日本经济出现转折的动因,本文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是国内1970—1971年爆发的战后第6次经济危机,二是1971年8月美国宣布的“新经济政策”。尤其是后者,沉重地打击了作为日本立国之本的“出口第一主义”,进而构成了日本经济转折重要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5.
80年代苏联经济状况急剧恶化的根源须从以前各个时期去寻找。总经济政策中的短期变化只能使长期因素的影响发生扭曲,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劳动力资源的道德、职业及体力素质恶化。改革伊始,从要求强调“人的因素”的作用的呼声中就能发现这一问题。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国内战争对苏联社会的发展将长期产生不良影响的思想是1922年П.索洛金在《经济学家》杂志上率先提出的,20—30年代苏联杰出遗传学家H.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过去40年里,一直保持着高速经济增长。在实际增长率、经济结构的变化、生产率提高、国际化的发展等各个领域,都比别人走得快。缩短别人走过的道路,就是所说的“压缩增长”。“压缩增长”之所以得以实现,固然是因为以民间经济为主导,但首先是因为有政府强有力的控制,全力以赴地执行了发展经济的政策。在经济增长率方面,从第一个经济开发计划开  相似文献   

17.
一篇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罗伯特·巴罗和哈佛大学同行雷切尔·麦克利里(RachelMccleary)共同完成的新论文探究了宗教信仰和仪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以肯定,这不是经济学家第一次讨论这一话题。加里·贝克尔(GaryBecker)系芝加哥大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因把经济学理论应用于诸如“婚姻是否在经济上有效”,“吸毒是否是理性的”,“夫妇如何决定生育多少个孩子”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而享有盛誉。尽管经济学家大多将宗教搁置一边,但其他学会的学者却毫不迟疑地提供关于宗教和财富的思想。一个世纪以前,社会学的创立者马克斯·韦伯(MaxWeber…  相似文献   

18.
增长计量 :粗放型抑或集约型 ?经济增长从投入要素的集约程度可以划分为粗放型增长和集约型增长。尽管对这两个概念的界定目前仍处于混乱状态 ,然而西方增长经济学家的增长会计分析方法 ,已经成为区别两种不同增长方式的重要依据。在 50年代 ,美国经济学家索洛计算了经济增长的原因 ,他把带来增长的因素分为两大类 :一是劳动、资本和土地等要素投入的增加 ;二是要素投入生产率提高 ,后人称之为总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实质上如今粗放型增长指增长主要依赖于前者 ,集约型增长指增长主要依赖于后者。 1 994年斯坦福大学教授克鲁格曼在《外交》冬…  相似文献   

19.
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再次重申科教兴国的战略意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一论述表明,积极推行科教兴国战略,提高科技竞争力,对于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切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了国际竞争的时代,而同时我国民族工业则面临着严峻的技术挑战;要在国际竞争阶段提高国际竞争力,必然首先要积极推进、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提高我国科技竞争力从本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从1978-1995年的18年中,有12年的工业总产值增长…  相似文献   

20.
论贸易条件     
本文首先评述了西方经济学家关于贸易条件的各种定义及其实际意义,然后在作者的“国际价值贸易论”基础上提出了“国民价值增值变化率贸易条件”,认为只有这种定义上的贸易条件才能真正说明一国从国际贸易中所得利益的变化。作者说明了国家外贸政策和国际垄断对贸易条件的影响,特别是从最佳关税和最优提价率上说明了贸易条件,指出了发展中国家改善贸易条件的困难。最后作者对发展经济学家关于经济增长与贸易条件的关系理论作了评述,探讨了发展中国家改善贸易条件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