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探讨解决壮族群众说普通话时,常将-i[i]、-i[]、-i[]3个韵母相混,还有的将后鼻音韵母与前鼻音韵母相混这两个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贺州本地话“古端母浊化”、“古精清母塞化”、“古从心邪母合流读[θ]或[f]”等若干特殊语音现象的语源及其历史演变的探析,从一个侧面揭示出贺州本地话语音系统在形成及发展演变过程中有着较深的古百越语语音影响的烙印。这些特殊的语音现象是长期、频繁的语言接触过程中语言渗透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语音的历史演变会对语音的组合产生影响,并在语言或方言的语音结构和音韵系统中留下一些"空格(slot)"或缺口.对"空格"或缺口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是探究语音或方言语音历史演变轨迹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象州疍家话音系结构中的"空格"现象,可以考察象州疍家话音系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4.
峨山彝语土话的小称和北京话的儿化有类似的语言现象,从语言表意功能可以把峨山彝语山苏话中的[a~(21)]尾音和纳苏话中的[zo33]尾音的语言现象可视为"小称"结构,本文初略探讨其中小称的语言表现形式和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5.
"以[p?(21)]为通名村落"是指将[p蘅21]作为村庄通名而专名不同的村落,本文将云南大理洱海地区以[p?(21)]为通名村落"是指将[p蘅21]作为村庄通名而专名不同的村落,本文将云南大理洱海地区以[p?(21)]为通名的村落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民族学田野调查法和文献查阅法,从自然环境、居址变迁、姓氏流源等方面进行探究,分析得出这些村落历史悠久,早在南诏时期便已经形成,具有大理地区早期村落文化的共同特征。这些研究材料不仅丰富和发展了洱海地区的村落文化,还可作为地方文化的补充。  相似文献   

6.
蕾沙大将是华夏南部边缘--广西宁明县一些壮族村寨供奉的地方守护神。蕾沙大将黄细的原型是思明府土官知府黄广成的庶长子黄[王厷],他曾经在对交趾战争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而且还是"景泰易储"的始作俑者,在正史典籍和地方史志中留下累累骂名。蕾沙大将的"神迹",其实不过是黄[王厷]事迹的一种变形罢了。黄[王厷]的后代及其部属的子孙选择性地将其"弑兄杀侄"和"建言易储"的事实遗忘,突出强调其在抵御交趾中的功绩,以"黄细"之名将其建构为护国保土的英雄,接受一方的供奉。  相似文献   

7.
古帮、端、心母在广西汉语方言中分别读b、d、,是底层语言古越语影响的结果.而古帮母由b变mp,古端母由d变nt或l,古心母由变f,是"省力"原则在广西汉语方言语音发展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的"以德治国”是社会主义治国理论的重大发展,并已初步构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为造就新世纪中华民族全新一代的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素质,高校"两课”教育面临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两课”教育必须深化改革,改革的核心是学生的参与、学生的共鸣.  相似文献   

9.
文言的衰微为白话提供了必要的活动空间,在文言文的废墟上"五四"白话文运动顺理成章地建构了"五四"白话文诗学."五四"白话文学在语言范式革命的推动下确认了自我的本质特征,从文学语言、文体形式与文学观念三个维度初步完善了关于自我与世界的言说方式,"五四"新文学也因此成为一种根基深厚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Ainu"在爱努人①语言中是与"神"相对的"人"的意思,也是民族的称谓.爱努人自古居住在日本的北海道、本州的东北部,以及桦太[位于萨哈林岛(即库页岛)南部]、千岛群岛的广阔地域.近代以来爱努人仍主要分布于上述地域.  相似文献   

11.
杨军 《回族研究》2005,(1):35-41
"回回"作为族名始见于<黑鞑事略>,而不是<梦溪笔谈>,是出自回纥或回鹘在汉语中的音转.开始主要流行于中国南方,含义比较复杂.宋元之际,渐用作对各族穆斯林的他称.当各族穆斯林融合为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之后,回回即成为该民族的族名.  相似文献   

12.
13.
<周书>等汉文书籍所载古代突厥语族民族狼救助神话传说中的"符离之窟"和拉施特<史集>所载<额儿古涅-昆传说>中的"额儿古涅-昆"之间存在着相通性.两者并非指自然隧穴,而是神话传说中的幻想境界,是上述民族始祖"所生之窟"的象征.神话传说所描述的"符离之窟"和"额儿古涅-昆"的原型为山中自然隧穴,这些隧穴作为初民崇拜的神圣场所长期被古代突厥语族民族和蒙古民族先民所敬仰和膜拜.  相似文献   

14.
“家西番”之称谓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青海,人们把生活在青海省湟中、湟源、大通等地从事农业生产,使用汉语、生活习俗受汉族影响较大的藏族群众称呼为"家西番"。认为"家西番"是"住家耕田"的藏族,"家"是"有固定住房的意思",区别于游牧的藏族,这是人们望文生义的结果,笔者认为"家西番"是一个藏汉合璧的称谓,"家"即藏语汉族(■)的音译,"西番"又是汉族对藏族的叫法,"家西番"义为"像汉族的藏族",类似的叫法在藏族内部也有,安多藏区牧民就把农业区的藏族叫作"家绒娃"(■)、"家绒"(■),义为"像汉族的农民",嘉绒藏族的族称也许就是这么来的。  相似文献   

15.
Ethnos(民族)和Ethnic group(族群)的早期含义与应用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英文ethnic是希腊语ethnos拉丁化的形容词形式 ,对应中文的直译可理解为“族”或“族的” ,属于人类社会“族类共同体”应用范畴。该词在英文中没有形成名词形式 ,在与group连用后形成了复合名词ethnicgroup形式。在 2 0世纪 6 0年代中期以后 ,ethnicgroup一词在美国和西欧国家的社会学、人类学和政治学等学科流行开来 ,用以分析这些国家基于种族、民族、语言、宗教、文化、习俗等要素基础上的“认同群体”。 2 0世纪 80年代以后 ,ethnicgroup这一术语在世界范围流行开来 ,在引入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界时 ,中文翻译为“民族”、“民族集团”、“种族”、“族裔群体”和“族群”等 ,其中以“族群”最为通行。但是 ,学界在研究和应用这一术语时 ,缺乏对ethnos及其派生的ethnic和ethnicgroup源流的关注。本文就这一术语在西方国家早期 (2 0世纪 70年代以前 )的含义演变和应用情况做一梳理 ,并指出了这一术语的流行属于西方国家“族类政治化”裂变的产物及其表现出的“后现代”话语的特点 ,以期为进一步研究这一术语在西方国家广泛应用的社会背景作一铺垫  相似文献   

16.
布依族仪式性傩戏“哑面”,是在布依族传统丧事的绕棺仪式中表演的哑剧性质的仪式性傩 戏,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傩戏。它的巫术意识最为强烈和直接,它的表演本身就是一个让死者重获 生命的巫术仪式性活动,这在傩戏中是非常罕见的。其表现的性意识也是目前所见的傩戏中最为直白的,而且其表现形式更为单一和纯粹。它的面具的形式更具朴陋特色。如果说“撮泰吉”(变 人戏)①是一种“亚傩戏”,②那么,这种布依族丧事中的仪式性傩戏“哑面”则应该是一种“前傩 戏”了。  相似文献   

17.
秦、西汉的“内臣”与“外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瑞 《民族研究》2003,(3):69-79
本文对文献记载中西汉政权处理民族关系时出现的“内臣”和“外臣”作了分析 ,归纳了它们在与中央政权关系上各自不同的特点。作者在分析云梦睡虎地秦简的基础上认为 ,秦简中的“臣邦”相当于汉代“内臣” ,“外臣邦”相当于汉代“外臣” ;并指出文献中的“羁縻”制度等同于“外臣” ,“葆塞蛮夷”相当于“内臣” ;同时提出“内诸侯”和“外诸侯”的称呼不适合于汉代分封和民族政策 ,应以汉代习称的“内臣”和“外臣”为准。最后 ,本文归纳了“外臣”向“内臣”转化的途径和原因 ,提出中央政权军事力量的壮大是完成此转化的直接动力。  相似文献   

18.
“邦达昌”在康定设立商号后的第二次复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三世达赖喇嘛时期,"邦达昌"是较早开始经营中国西藏与英印贸易的藏族大商家之一,西藏地方政府把出口英印的西藏羊毛列为专卖商品,"邦达昌"家族成为当时西藏地方政府经营羊毛的代理商。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后,"邦达昌"开始转向中国内地与西藏之间的贸易,并于1940年由邦达.多吉在康定设立了"邦达昌"商号,原来的中国西藏与英印贸易扩大到中国西藏、内地、英印三地,使"邦达昌"的经营规模比原来大了很多。而且,最重要的是"邦达昌"为汉、藏之间建立起良好的经济联系,从而促使汉、藏之间政治、文化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并充当战略性先导,在客观上为后来顺利和平解放西藏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此段历史对于"邦达昌"来讲是第二次复兴。  相似文献   

19.
青海话中的词缀“头”除了有与汉语普通话词缀“头”相同的特点外,还能够放在动词词根和形容词词根语素的后面,构成一个新的名词,表示某事是否值得做或必要性的主观评价,也可以指对象或状态;这种方式构成的名词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只存在于具体语境之中。文章还进一步探讨了这种用法的起源,并与其它方言中的词缀“头”作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0.
"人民"与"民族"的关系错综复杂,它们由于特殊的历史机缘结合在一起,彼此间相互渗透、融合、塑造,引发了一场概念革命。现代政治是"人民"与"民族"相互作用的结果,"人民"为"民族"提供了政治上的意义,"民族"承担了解释"人民"何以构成的任务。在二者的融合过程中,对于"人民"的抽象、整体化设定与具象、个体化设定塑造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民族观念,导致了不同模式的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