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论中东民族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政治现代化视野研究中东民族主义 ,主要是凯末尔主义和纳赛尔主义。作者认为 :“六大主义”组成的凯末尔主义 ,是土耳其的政治现代化理论 ,在它的指导下土耳其政治现代化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纳赛尔主义由埃及民族主义、阿拉伯民族主义和阿拉伯社会主义组成 ,其核心是民族主义。它是 1971年之前的埃及政治生活的指导原则 ,对埃及政治现代化的影响十分巨大。  相似文献   

2.
前苏联解体后,泛突厥主义思潮在土耳其、中亚地区重新抬头,为国际社会所注目。泛突厥主义能否像其希望的那样,使土耳其、中亚和其它地区的突厥民族联合起来,形成某种形式的政治联合体?本文拟结合中亚突厥诸民族历史发展的特点,对此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3.
从2009年起,美国开始积极对中亚推行网络外交。互联网和现代通讯工具在中亚地区日常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增加,中亚出现互联网政治化的趋势,西方社交网站的中亚用户不断增加以及中亚国家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存在是美国对中亚进行网络外交的既有条件。中亚民众受俄语互联网资源影响很大,"阿拉伯之春"事件后中亚多数国家通过关于网络空间管制的严格立法和行政措施,中亚互联网与其他许多国家相比政治化程度还较低等是美国对中亚进行网络外交的制约因素。美国以保护互联网自由为名向中亚国家施加外交压力,加强对美国以及中亚网络媒体的支持,通过社交网络鼓励年轻人的抗议活动,积极在中亚推进培训互联网活动分子的项目,推进中亚国家加入开放政府伙伴关系组织等是美国对中亚网络外交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4.
卡扎菲思想包括:伊斯兰教的指导原则;平均主义的建国原则;泛阿拉伯、泛伊斯兰的对外政策。后冷战时代卡扎菲思想的实践特征有三:对部族主义力量的依赖;政治统治方式和权力分配变换;外交政策正经历着从游离于世界之外到融入全球化的过渡时期。伊拉克战争后,卡扎菲思想表现为:缓和美国和西方关系,实施全方位外交;吸引外商,投资利比亚;改变传统经济模式,推进经济改革。  相似文献   

5.
论土耳其泛突厥主义的发展轨迹与社会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联解体和中亚国家独立后,沉寂多年的泛突厥主义思潮在土耳其和中亚地区重新抬头,跃跃欲试,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泛突厥主义的能量究竟有多大?它的潜能如何?本文试图通过对它在土耳其的发展过程作一考察,并对它的社会基础作以分析和探讨,以便能较深入地把握它的发展脉搏  相似文献   

6.
中国与土耳其的同病相怜,以及凯末尔在苏俄援助下的成功,促使中共高度关注凯末尔革命。但中共对凯末尔革命的评说,又反映了苏俄在中国寻求盟友,与孙中山合作的战略意图。这就决定了中共的论说是有选择性的,对凯末尔的转向和反共,有意无意地进行了某种程度的遮蔽。对凯末尔革命的观察和反应,从—个侧面体现了共产国际、苏俄与中国革命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7.
土耳其是中亚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外部行为体之一,中亚也是土耳其外交战略布局中的关键地区。苏联解体后,土耳其积极介入该地区,通过制度外交、文化外交和科技外交等多种路径促进自身软实力的发展,效果显著,有效提升了土耳其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改善了其国家形象,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耳其的国际话语权。但是,另一方面,土耳其在中亚地区软实力的发展还面临着诸多挑战。究其原因,土耳其自身的中等强国实力无法支撑起其“称霸一方”的雄心壮志;对坚持多元务实外交政策的中亚国家而言,与土耳其合作只是“备选项”;中亚地区地缘政治环境复杂,土耳其在该地区的活动势必会受到俄罗斯、美国、伊朗等力量的制衡。  相似文献   

8.
通过概述新"丝绸之路"计划的由来和新"丝绸之路"的路线,论述中亚各国在构筑新"丝绸之路"方面的进展,分析美国、欧盟、俄罗斯、土耳其、伊朗和中国等国际力量在中亚新"丝绸之路"外交中的作用,本文认为:新"丝绸之路"改善了中亚各国的对外交通,促进了中亚各国的对外经贸联系,也促进了中亚国家间的一体化及其全面融入国际社会的进程。美欧通过构筑新"丝绸之路"削弱了俄罗斯对中亚各国的控制,巩固了中亚地缘政治多元化的现实。美国、欧盟、俄罗斯、土耳其和伊朗等国际力量在新"丝绸之路"等领域展开的外交争夺,增加了中亚地缘政治形势的不稳定性。新"丝绸之路"加速了中亚地区地缘政治格局的重建。  相似文献   

9.
土耳其伊斯兰教育的传统与改革孙振玉除了凯末尔主义共和国这一特殊时期外,土耳其的伊斯兰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伊斯兰教育中,始终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它不仅在奥斯曼帝国时期以其普及发展程度,推动着世界伊斯兰教育的发展,还在奥斯曼帝国后期、青年土耳其时代、二战后...  相似文献   

10.
杜波依斯与泛非主义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代世界历史上曾出现过若干带“泛”字的主义和运动,如泛美主义、泛阿拉伯主义、泛日耳曼主义、泛斯拉夫主义、泛突厥主义、泛伊斯兰主义、泛非主义等等。这些主义或运动有其共同点,它们都是“致力于把属于某一地理区域、某一语言集团、某一民族、某  相似文献   

11.
冷战后中亚地缘政治的变化是中亚跨界民族问题产生的主要背景;泛突厥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是中亚跨界民族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中亚跨界民族问题对我国西部安全和开发带来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苏闻宇 《国际论坛》2013,(6):66-70,79
中东变局引发了土耳其由"零问题"外交政策向积极外交政策的转变,有学者认为该转变标志着"零问题"成功升级为"零问题2.0",也有学者认为这种转变宣告"零问题"外交政策彻底失败。从现实来看,"零问题"外交政策的这种转变的确没能实现土耳其"战略纵深主义"所预设的目标,反使其陷入土叙冲突泥淖无法自拔。这种情况的出现揭示了土耳其目前的国际身份并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尚不具备主导地区形势和国际事务的实力和合法性。因此,土耳其以"战略身份"作为"现实身份"进行对外交往的做法很可能使其外交变得被动,且难以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90年代,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发生了明显的文化转向,其理论基础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文化转向标志着从书面文本向视觉文本、从语词感受向视觉快感、从语词向图像的转变。在这一转向过程中,存在着把文学批评与文化批评相等同,把文学、文化泛政治化、泛意识形态化,文学批评、文化批评缺少文学性、审美性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4.
凯末尔改革的参照物不仅仅是西方先进国家,正在发展强大的苏联越来越引起凯末尔的注意,可以说凯末尔初期的改革受到英法等西方国家的影响大一些,随着改革的深入,苏联因素的影响逐渐加大,尤其是在经济方面,凯末尔国家主义的经济原则就是受苏联因素影响的典型,苏联工业化的经验是凯末尔国家主义借鉴的主要蓝本,土耳其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是在苏联的帮助下实行的,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15.
从安全复合体理论来说,卡扎菲上台后所积极追求的泛阿拉伯主义统一运动,就是构建"阿拉伯地区安全复合体",最终目标是构建阿拉伯地区安全共同体。到21世纪,阿拉伯世界国家主权和国家身份的规范和价值观已经逐步取代了阿拉伯民族主义,这些都削弱了卡扎菲构建"阿拉伯地区安全复合体"的理论基础与所依赖的意识形态。阿拉伯民族国家构建的诸多不足、不同利益之争、外部大国的有效干预、国际体系的变迁、利比亚部族社会结构以及卡扎菲对泛阿拉伯主义态度的转变等,都是其构建"阿拉伯地区安全复合体"失败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世俗主义是土耳其共和国的缔造者凯末尔的六项原则之一。土耳其是在凯末尔世俗主义的指导下,第一个大规模推行以现代化为核心的世俗化改革的伊斯兰国家。世俗化改革不仅对土耳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在中东地区产生了不同的反响。因此,分析与总结土耳其实施凯末尔世俗主义的经验教训,对中东地区其他伊斯兰国家的现代化事业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试图对凯末尔世俗主义产生的历史原因,以及土耳其在现代化实践中实施世俗主义改革原则的利弊得失力。以历史的评析。  相似文献   

17.
阿富汗尼是伊斯兰现代主义思想和运动的代表人物。其基本主张有三:以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与伊斯兰教融合来复兴伊斯兰文明;以穆斯林民族团结击退西方殖民侵略;实行共和宪政政体。这些主张,是阿富汗尼对伊斯兰现代化进程思索的结果,也吸收了瓦哈比主义和青年奥斯曼党人的泛伊斯兰思想,并受到西方思想和塔赫塔维思想的影响。阿富汗尼的伊斯兰现代主义思想对穆罕默德·阿卜杜、哈桑·班纳产生了重要影响,为阿拉伯民族主义思潮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基础,为伊斯兰世界的民族主义运动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和帕慕克的其他作品一样,《新人生》也是一部"呼愁"的小说,它还是帕慕克笔下苏菲神秘主义特征最鲜明的作品之一。本文主要探讨苏菲神秘主义在《新人生》的"呼愁"风格中所实践的三重诗学文化功能,即神秘的失落、身份的失落、天使与生命的失落,融合当前学界对该小说的矛盾看法,论述这一问题与苏菲主义——奥斯曼土耳其的文化之根在20世纪穆斯塔法·凯末尔的西化改革中失落之历史命运的映衬关系。  相似文献   

19.
托尔斯泰并没有按照一种"标准"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进行创作,而是走向了泛现实主义化创作.所谓"泛现实主义化"创作,即作者不拘泥于一种模式,而是运用各种创作手法,去不断开拓现实主义"疆域",具体表现在创作中分别向心理的、自然的、古典的三个领域拓展,由此形成了三种"新"的现实主义:即心理主义的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的现实主义和古典主义的现实主义,其相应的代表作分别为<伊凡·伊里奇之死>、<哈吉穆拉特>和<复活>."泛现实主义化"创作现象的出现,既与作者旺盛的艺术创造力使其不甘于一种表现形式有关;也与当时现实主义文学在欧洲趋于衰落有关.托尔斯泰的"泛现实主义化"创作一方面使托尔斯泰的现实主义焕发出新的活力,暂时化解了现实主义所遭遇的危机;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总的来看,"泛现实主义化"创作是对托尔斯泰一生创作风格摇曳多变的概括.  相似文献   

20.
1923年10月29日土耳其共和国建立以后,在凯末尔主义的指引下,很快地在组织和制度层面解决了土耳其的世俗化问题,被人们誉为中东地区世俗化、现代化的一个样板。但是近年来,土耳其的现代化严重受阻,被无数的社会问题所困扰,尤其是国内伊斯兰运动的持续高潮,使土耳其已经实行了73年之久的世俗制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分析与探讨土耳其伊斯兰宗教复兴的原因,以及伊斯兰教对土耳其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对中东地区其他伊斯兰国家的现代化事业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