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美国的城市贫困与反贫困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贫困是一个世界性的突出问题,也是困扰世界各国的难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城市都普遍存在贫困问题。在城市贫困与反贫困的过程中,福利制度是各国治理贫困问题的普遍手段,不过,各国在反贫困问题上又都有自己发展的道路和特色。美国解决城市贫困问题是比较成功的,它有效地避免了欧洲的“福利病”,又在保证经济运行效率前提下,较好的解决了城市贫困问题。研究美国如何解决城市贫困,具体探讨调控机制在预防和缓解贫困问题及相关社会矛盾的多种方式和方法,对我国解决城市贫困问题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杨芳 《学术研究》2008,(3):96-100
合理解决城市贫困问题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实现社会公平、保证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解决城市贫困问题,必须从物质帮助、机会供给、人文关怀等方面入手.物质帮助是解决城市贫困的最基本手段,机会供给是最终的解决之策,人文关怀则是帮助贫困居民从精神上脱贫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城市贫困问题是当今世界比较突出的社会难题。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贫困问题也日趋严重。该文分析了我国当前城市贫困人口的构成与现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剖析产生贫困的原因,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目前我国解决城市贫困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姚建平 《人文杂志》2005,(3):133-137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对于解决我国城市贫困问题有重要意义。但正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使我们更清楚的看到了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的另一面,即亚贫困问题。亚贫困群体的消费生活方式与贫困群体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城市亚贫困的产生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转型密切相关,亚贫困问题的解决也有赖于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市贫困与反贫困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我国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城市贫困程度和特点,阐述了城市贫困的形成原因,并对城市贫困的负面影响进行了剖析,从而提出了一系列反贫困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6.
论对我国城市贫困群体成因及社会影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我国城市贫困人口问题是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突出问题。总的来看,体制性矛盾是导致城市贫困群体问题主要的历史性原因:体制性与结构性矛盾是导致城市贫困群体问题的现实主要原因;导致城市贫困群体问题的根本原因则是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7.
加强城市贫困监测是解决城市贫困问题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鸿 《学术探索》2003,(1):79-82
城市贫困监测是解决城市贫困问题的基础 ,具有政治、经济、社会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其主要任务是定期测算城市贫困标准、进行贫困描述及监督并评价城市扶贫政策与措施。当前我国城市贫困监测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 ,应逐步确立包括组织制度、经费制度、运作制度和信息制度等在内的贫困监测的整体制度 ,是当前我国城市贫困监测工作乃至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中国城市的贫困问题及反贫困政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贫困问题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为此,各级政府在城市反贫困方面采取了综合性的行动。本文较系统地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城市贫困的现状、原因和特点,总结了我国城市反贫困政策和行动体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城市贫困问题下一步可能的变化情况,并提出我国未来城市贫困的若干政策建议。本文认为,我国现阶段城市贫困问题主要是由于市场经济转型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随着现阶段具有转型期特征的城市贫困问题逐渐缓解以后,下一步的城市贫困问题将可能朝着更加长期化和稳固化的方向发展。因此,针对城市贫困问题的未来发展趋势,我们应着力加强和调整城市反贫困的行动。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经济制度的转型和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城市贫困问题日益凸显出来,解决城市贫困问题成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本文从城市贫困的界定出发,进而探讨了城市扶贫政策的缺陷及走向。  相似文献   

10.
关于城市新贫困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城市新贫困的产生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相联系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改革的必然结果 ,分析城市新贫困群体的特征 ,明晰新贫困群体产生的原因 ,可以发现解决新贫困问题是社会稳定的需要。只有这样 ,面对加入世贸组织和经济一体化的国际大背景 ,才能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繁荣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学术界对贫困问题的研究,主要围绕农村贫困展开,较少关注城市人口。以西安纺织城为切入点,结合地区经济特点,对该地区城市贫困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城市贫困主要是因为地区产业发展的负累。因此,宏观层面城市反贫困的构架应该以产业振兴为载体,以地区振兴和地区融合为基点展开;从微观层面看,应注意将产业调整和企业产权改革相结合,将人力资本计划的制订和社会关系网的构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消除贫困是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政府的奋斗目标。但是中国目前的农村贫困问题与城镇贫困问题呈现此消彼长的发展趋势。因此,必须要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和贫困现状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在界定贫困概念和线度的基础上,从中国农村贫困和城镇贫困两个视域,对中国贫困问题的现状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中国剩存贫困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生态旅游扶贫,是新时期农村建设主要方法,它不仅体现了我党新时期经济建设与开发的趋向,更是缩小城乡差距的实施形式。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与生态旅游扶贫概念,着重从创新方式把握、结构链构建等方面,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生态旅游扶贫的创新模式和路径,以达到明晰技术要点,促进我国经济全面推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We outline a theoretical model that identifies residential segregation as a primary structural cause of the geographic concentration of poverty in U.S. urban areas. From this theory we specify and estimate a multilevel equation that links minority poverty and segregation within metropolitan areas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socioeconomic deprivation within neighborhoods. We then estimate a second set of multilevel equations that connect neighborhood poverty rates to individual-level outcomes commonly associated with the underclass: male joblessness, teenage motherhood, and single parenthood. Our results link economic and social structures at the metropolitan level to individual outcomes that operate to perpetuate poverty and lead to the creation of the underclass.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整个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一方面,广大城乡居民已普遍摆脱了贫穷,经济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另一方面,城乡差别、劳资矛盾、地区差别加大,制约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问题也逐渐显现。作为最有效的“减震器”和“安全网”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对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保护和促进作用的同时,也存在不足。在此,对西部农村地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进行讨论,以期对完善我国社会保障政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城镇贫困问题探源:从穷人经济学的角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持续全面扩大,我国城镇贫困问题日益突出并成为影响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以穷人经济学为理论基础,指出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双重短缺及由此导致的穷人行为的有限理性特征,导致了城镇贫困的产生。解决城镇贫困问题必须着眼于提高穷困群体的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存量,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和社会保障事业。  相似文献   

17.
去工业化过程中的我国城市新贫困群体与社会排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祝建华 《兰州学刊》2006,64(7):176-180,63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出现了去工业化现象。在去工业化的宏观背景下,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贫困群体。这些新贫困群体有着与旧贫困不同的特征。文章描述了我国城市新贫困群体的现状特征,并从社会政策的视角,分析了去工业化过程中我国城市新贫困群体致贫并遭受社会排斥的原因机制,认为非典型就业、低度就业、有业贫穷、自雇贫穷以及二元劳动力市场等都是导致我国城市新贫困群体遭受社会排斥的重要表征和作用因素。  相似文献   

18.
张春梅 《阴山学刊》2004,17(6):94-97
由于经济体制转轨和经济结构转型,包头市的城市贫困问题正日益突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后,包头市在城市反贫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目前包头市的城市低保制度在运行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只有通过科学确定保障标准、拓宽多元筹资渠道、严格规范管理制度、建立互补运作机制等一系列措施才能不断完善这一制度,提高反贫困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